书城励志成功就是和自己的较量:冯仑给年轻人的11堂成功课
3073100000026

第26章 “义”就是让他人也有“利”可图(2)

冯仑的观点与很多著名企业家不谋而合,比如比尔·盖茨和李嘉诚。比尔·盖茨在其自诩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演讲中,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创造性资本主义”,倡议企业界应当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使自己公司的发展和产品更加有益于社会。他还宣称自己名下的“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将捐巨资用于发展中国家的农户生产。

李嘉诚在获得中央电视台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特别荣誉大奖后说道:“士农工商都是国家的基础,作为企业家不但要在竞争压力之中脱颖而出,更要懂得怎样做人文、公益和慈善的角色。”他还说过这样的话:“‘富贵’两个字,它们不是连在一起的。其实有不少人,‘富’而不‘贵’。真正的‘富贵’,是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能用你的金钱,让这个社会更好、更进步,让更多的人受到关怀。内心的富贵才是财富。”

冯仑认为,中国发展企业的社会责任虽然只有短短几年,但是中国企业学习和进步的速度非常快,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国企业已经意识到这是它们长期竞争力的组成部分,不能把它跟公司的商业活动截然分开。这样的一个共识对于中国未来的商业进步来说,包括社会的进步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进入企业“公益时代”

我主张企业公民的边界既不是窄到企业内部,也不是宽到了无限,而是界定得很清楚的直接利益相关者,企业按照这个范围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履行企业公民的责任,这样才能保证公益事业正常、积极、持续、有效地不断推进并发扬光大。——摘自冯仑著作《野蛮生长》

虽然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在其他方面,一些问题的存在仍然制约着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

第一个问题是履行社会公益的法律不完善。

冯仑在《万通》发表的文章《公益新战略》中指出,目前国内建立一个公益机构,相当于二十多年前建立非公经济、民营企业时面临的体制环境,在审批规范、管理制度方面,在人才培养上都是这样。企业即使打算履行企业公民责任,也会不知所措。

另外,目前国内公益基金的法律环境、政策不完善,阻塞了企业做公益事业的道路,企业创办公益基金的积极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抑制,从而导致整个社会,包括民营企业对积极推动公民责任和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理解很不成熟,造成一些行为上的偏差、道德上的误解以及不良影响。

比如发生在王石身上的一件事就值得让人深思。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王石第一时间就以个人的名义捐献了200万元人民币,三天之后,王石在博客中写了一篇名为《毕竟,生命是第一位的(答网友56)》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写道:“200万是个适当的数额。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赈灾慈善活动是个常态,企业的捐赠活动应该可持续,而不应成为负担。万科对集团内部慈善的募捐活动中,有条提示:每次募捐,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其意就是不要因慈善成为负担。”

没想到这些话却遭到很多人的质疑,那些人觉得王石怎么会这么说话,好像变得冷漠了。王石和万科多年来建立起来的形象受到了很大的损伤。后来王石迫于舆论的压力,选择了开口道歉以平息事端。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当时万科捐了200万之后,一个帖子说别人的都是2000万、3000万,说你们捐助得太少了,我就对这个帖子来进行回答。我说200万是不少的,而且 200万是合适的。之所以这样说,实际上……当时情况是这样的,万科每年股东大会授权的做公益活动的费用是1000万,我们做低收入住宅2008年度的是拨了500万,冰雪赈灾是100万,后来又拨了一次200万,实际上只剩下授权的200万,就是说实际上我们把这200万元捐出去了,这是当时的一个实际情况。当时观点比较对立,我就来谈了我对这个事情的看法,就是不提倡去攀比,也不提倡高调。但就这个回答来讲,显然浇灭了很多网友的赈灾热情。现在随着时间推移来反省这个事情,觉得是在那个时间、那个特殊情况下、那样回复一个帖子,是非常不适当的。”

当大家对他有误解的时候,他没有解释,只是道歉,而且到现场去,最后说服股东追加捐款。后来万科宣布公司以1亿元资金参与四川地震灾区的临时安置、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这场风波才平息下来。

其实,企业捐多少钱完全是企业的自由,没有法律规定必须捐多少钱才算合理。难道王石做人真的就是像被网民谩骂得那样吗?作为王石的同行兼好友,冯仑对王石可谓非常了解。在王石遭遇网民非议之后,冯仑在文章中为王石打抱不平:

据万科披露,王石这5年的合法税后收入是1900万元,在地震之前他已经捐出去1200万元……至少我认为他离圣人很近了……算账才发现,(王石这5年收入的)2/3都捐了。……我问一个问题,你们还想要中国的企业家怎么做?你认为王石应该每个月只拿1000元钱的工资吗?你不为他感动吗?

王石一直是一个积极从事公益事业的企业家。理性地讲,万科开始时捐200万没有任何不妥之处,而且王石的解释也并不是没有道理。通过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我国履行社会公益的法律并不完善,才使得万科这个民营企业在道德上被误解,企业的名声也受到了影响。

第二个问题是专业公益人才非常稀缺。

为了更好地履行企业公民的责任,冯仑打算成立一个专门的万通公益基金会,但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那就是没有专业的公益人才。冯仑觉得做公益这件事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所以必须要找到最好的人才。后来冯仑终于从跨国公司找来高中先生,让他担任万通公益基金会的副理事长、秘书长职位。高中任期结束之后,万通又请来公益人才领域的“海归”李劲,来担任万通公益基金会的新一任秘书长。李劲是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公共政策硕士。通过这件事情,冯仑认识到目前我国的公益人才缺口比较大。

所以冯仑在《公益新战略》中特别提出,公益人才在未来也是非常稀缺的人才,所以我们要花时间培训自己的公益人才,同时也要选拔社会上优秀的公益管理组织的人才。实施一个好的战略要有经费、有目标、有战略,更要有人。

公益专业人才缺乏这个问题目前很受关注,一大批社会各领域的人士都在积极努力改变这一现状。比如功夫巨星李连杰就一直热心公益事业,他认为未来20年中国要有10所公益大学,培养的人才方能符合大国的发展趋势和需要。有这样的看法是因为他很早就注意到了一个问题:香港直到今天,每遇灾难,捐助行动都会重复20年前的做法。

李连杰说,灾难来了,媒体开始报道,当死伤越来越多的时候公众人物就出来呼吁捐款,捐来的钱经过良性运作,等待五六天,加上休息日差不多十天才能到位。钱到位后要给谁还不清楚,而这时灾民已经错过了救援黄金72小时,最需要帮助的前10天也结束了,这笔救灾款变成了灾后重建款。最后钱到底给了谁,去了哪里,到底透不透明,似乎都是一笔糊涂账。2005年从印尼海啸中逃生后,李连杰就下定决心要创立壹基金。此后两年,他积极开展行动,他说:“我是在全世界取经,从洛克菲勒基金到国际红十字会,学习如何做到能好心而合法。因为社会制度不同,西方有很多先进的经验我们不能全盘照搬。”他还透露打算成立公益研究院,乃至于未来要有公益学院、公益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