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就是和自己的较量:冯仑给年轻人的11堂成功课
3073100000032

第32章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2)

也许潘石屹的“不领情”让冯仑多少有些恼火,因为这似乎说明潘石屹已经看淡了当年的兄弟情义。情况也许并不是这样,因为潘石屹的另一句话足以让冯仑感动。潘石屹说“不管怎么变,人家还把我算作万通系的人”。这就是说,潘石屹认为,他始终都受冯仑和万通的影响。

总的来说,冯仑对潘石屹是有感情的,潘石屹对冯仑也是有感情的。在提到冯仑时,潘石屹也承认,冯仑确实是他创业的“领路人”,教会了他很多东西。

牟其中具有“标本意义”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生意人。政治情结、江湖大哥、民间智慧、合理的商业想象力,以及我们有限的体制空间,塑造出了牟其中这样一个形象。牟其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作为中国最早的民营企业家,具有标本意义。——摘自冯仑文章《牟其中》

牟其中是个独特的人,按照冯仑的话说,具有“标本意义”。他是中国最早的民营企业家,是一个在当时名扬中外的人,他创造出了许多“牟其中式神话”,无论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颇具传奇性。而冯仑,曾与这个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牟其中是四川人,生于1940年。1980年1月,40岁的牟其中宣称“甘愿充当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于是筹措资金300元,创立了中德商店。中德商店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私营股份制企业。几年之间,牟其中的生意规模扩大了无数倍,中德商店发展壮大为南德集团。2000年,因南德集团的信用卡诈骗案东窗事发,年过六旬的牟其中锒铛入狱。

牟其中之所以出名,并不仅仅因为他的“中国最早的民营企业家”的身份和创立中国第一家私营股份制企业的功劳,而是他创造的六个神话。

1989年,在深入研究了中、美、俄这三个经济大国的“大三角”关系后,通过运作,牟其中完成了一个大手笔:用中国八百多火车皮的日用品、机械设备和轻工业产品,换回了俄罗斯四架图—154M民航客机和等同于一架飞机价值的航空器材。这是中俄民间贸易史上最大的一笔单项易货贸易,也是第一个“牟式神话”。一夜之间,牟其中成为中国闻名遐迩的大人物。

随后,南德集团与俄罗斯合作开发“航向号”电视直播系列卫星,以开展对西方国家的航天通讯业务。1997年9月,牟其中声称“南德集团已在俄罗斯发射了两颗卫星”,但集团内部小报后来刊发说明称,“为偿还无锡公司的股权,南德集团将已经出租的总租金收入为4440万美元的卫星股权,以1450万美元的价格变现出让”。也就是说,牟其中的这个“神话”导致南德集团亏损了大约2.5亿人民币。

1993年,南德集团开始规划、投资、建设满洲里。牟其中声称,要“独家开发满洲里”,投资100个亿,把满洲里建设成“北方的香港”。他说,南德集团在满洲里有15平方千米的土地,其中10平方千米位于中国境内,其余部分在俄罗斯境内。但实际调查显示,南德集团在满洲里的实际投资甚至连一个亿都不到。

1993年6月,牟其中在重庆宣布,南德集团将联手重庆大学对“重庆山城火锅”进行一系列的改进,之后将创立“麻辣烫火锅快餐公司”。牟其中声称,这家火锅公司在五年内要达到年营业额100亿以上。结果,由于缺乏资金,牟其中的这个“神话”后来不了了之了。

1994年,牟其中在陕北表示他愿意为建设陕北出力,并承诺投资50个亿。结果,没过几天,牟其中回应当地政府说,他暂时没有那么多钱,希望陕北可以把国家下拨的扶贫贷款借给南德集团,由南德集团支配这笔钱,以便赚取建设陕北的资金。

1997年9月,牟其中再次召开新闻发布会,他宣布:“我可以负责地告诉大家,我们南德集团正在做一个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项目。我们计划在未来六到八个月内,生产出运算速度在10亿至100亿次的芯片。”牟其中的这个牛吹得太大了,当时就有参与“银河”大型计算机研究工作的工程师表示,还没有听说哪个国家能达到这个水平。

就在牟其中的南德集团发展得如日中天的1989年,冯仑却处在“待业”之中。后来,在熟人的介绍下,冯仑见到了牟其中,并开始了在南德集团工作的经历。冯仑和牟其中,两人就这样产生了交集。

多年以后,冯仑回忆起当年之所以到牟其中手下工作的原因时说,在他和牟其中见面时,他发现牟其中经历丰富,而且很能聊天,对他产生了兴趣,于是才决定到南德集团看看。后来,冯仑在著作《野蛮生长》中回忆说:

(在南德集团工作的)那些年,我的法定工资不到一百块钱,加上奖金也就一百二十块钱,当时全为理想,我也觉得是在实现理想,只是没有积攒下什么钱。那时候,不像现在有很多企业和机会可以选择,那时候没有什么企业。

尽管听上去冯仑对在南德集团工作的这段经历并不满意,但这并不代表冯仑在南德集团没有取得成绩。事实上,在进入南德集团之后不到两年,才能超群的冯仑就成了牟其中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是牟其中重用的第一号人物。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多久,牟其中就对冯仑的“功高盖主”表示担忧,因为当时南德集团的中层管理人才中,十有六七人是通过冯仑的关系招来的,他们构成了冯仑势力的基础。为了制约和防范冯仑,牟其中从自己的家乡招来了一些与他有亲属关系的人,并相继委以重任。显然,在这样的家族式企业里,才能再大的人也无法取得成功,冯仑也是如此。

这时候的冯仑已经清醒地知道,他在南德集团的所有工作和努力都不能算是他自己的事业,他只是给别人打工的,离开了老板的支持,他什么都做不了,什么都不是。更为重要的是,冯仑发现,牟其中这个老板并不值得他追随一生,因为他已经看到了牟其中思维的时代性和局限性,他的很多想法和作风不仅是不合时宜的,甚至是反潮流的,他身上没有一个企业家应该有的气质,有的只是“一个无产者的匪气”。

离开牟其中的冯仑后来是这样评价牟其中的不合时宜和反潮流的:

牟其中是典型的创业者,但不是成功的商人。商人必须与时俱进,老牟(牟其中)不与时俱进。他利用各种体制之间的空隙,做成了飞机的买卖,这是那种生意的极致。买完飞机之后,中国的社会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从1993年开始,国家在经济领域治理整顿,宏观调控,此时,企业家应该把精力从外部投机转到内部管理,应该从原来整天想着搞定哪种关系,转为整天想品牌营销的事情,但老牟不做这样的调整,而是加大了投机力度。此时,外部垄断资源的获取机会越来越少,老牟和这个社会的反差也越来越大。大家都在将企业往实处做,唯独他越做越虚,最后将企业办成了学校,越到后来越不像一家公司了。

在明白了这些以后,冯仑就联合了几位同在南德集团工作的朋友,做起了离开南德集团的准备。当时,他们都缺乏单干的经验和实力,于是,他们在为南德集团工作的同时,自己私下也做一些属于自己的“私活”,借以摸索和总结经验。当时的冯仑和同时代下海创业的同道中人一样,并没有过多地考虑自己究竟应该做什么,也没想过这个问题。为了尽早挖到第一桶金,他们是什么赚钱做什么,什么来钱快做什么。就这样,1991年时,冯仑终于离开了南德集团,离开了牟其中。

后来的事实证明,冯仑当时对南德集团和牟其中的分析判断是正确的,而他自己离开南德集团的选择也是正确的。在牟其中被判入狱以后,冯仑并没有就此忘记牟其中、忘记自己在南德集团的经历,他把牟其中视为一个活生生的标本,不断地思考和解读牟其中,以便为自己提供教训和参考。冯仑认为,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社会环境,因此,企业家要根据社会环境长远地看待问题,要不断调整和改造自己,以便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人。毫无疑问,这是冯仑从牟其中身上得到的最有价值的教训。

冯仑曾经在多个场合将牟其中与“老大哥”王石相提并论,并称对他人生影响最大的人就是牟其中和王石。在一次访谈节目中,冯仑将牟其中和王石做了对比,他说:

(王石和牟其中)他们一个是我努力的方向,一个是引以为戒的案例。牟其中以前是我的老板,我的书(指《野蛮生长》)中写到他完全不是因为他个人,而是因为他和王石同样属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典型代表,但是这两人的状态、命运、共识是完全不同的。

他(指牟其中)有65岁了。作为65岁以上的人,在讲到一件是非(问题)的时候,基本上是毛泽东时代的思维,先假想有阶级斗争,然后自己怎么样悲情。这样的思维方式让我想到一首歌,叫《一生爱错放你的手》。这首歌有两种解释,一种叫“一生爱,错放你的手”,就是后悔,失去了机会;还有一个解释叫“一生爱错,放你的手”,就是不要你了。牟其中一生的经历,他的商业和企业体制,以及时代的变迁发生的关系就是“一生爱错放你的手”,两种解释都可以。但是对他来说是“一生爱,错放你的手”。但是社会对他来说是“一生爱错,放你的手”,让你到别的地方去。

冯仑认为,要理解牟其中和他的经历,首先,要认识到企业家的命运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时代相联系的,只有顺应时代和潮流,甘愿站在时代的大背景下,企业家才能取得成功。其次,还要认识到企业家所做的事业与社会政治制度也是相联系的,只有与社会政治制度相融合,企业家的个人能力和品质才有发挥的空间。

基于这样的认识,即使在牟其中入狱的情况下,冯仑也没有对昔日的老板落井下石。事实上,冯仑对牟其中的评价一直都是客观而中肯的,因为他把牟其中放在时代的大背景和社会制度环境的大背景下分析和看待。他认为,不论牟其中曾经多么富有,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就,但他只是一个“社会底层的角色”,骂他是“骗子”或者“坏人”都显得太过肤浅。他在《野蛮生长》一书里就是这么说的:

牟其中是一个被长期压在社会底层的角色。他是第一代贸易类民营企业(家)中做得最成功的人,倒飞机是改革开放初期体制下私人资本创造的最了不起的商业奇迹。至于他的商业伦理、公司内部组织,都和他的出身、经历以及社会制度的变革有关。这样说比较公允,不能笼统地说他是江湖骗子或者坏人。

冯仑是一个很重视感情的人,这一点不仅表现在对“万通六君子”等好朋友身上,也表现在对昔日的老板牟其中身上。尽管当年牟其中对冯仑有过猜忌和不信任,但冯仑并没有把这些放在心上,对牟其中依然很讲感情。这主要表现在牟其中接受法院审判期间,冯仑要为牟其中养老送终的表态上。冯仑表示:

在二审判决之前不会介入,也不便给予任何资金上的支持,因为会形成和政府的直接对抗。如果二审判决完了,服刑的话我们会去看望。牟其中劳改出来了,生活上所有的事归我冯仑管,我负责养老送终。对我个人来说,无非多了一个爹,原则上我爹多少他多少。(这么做)对朋友也是个安慰。

马云:新商业文明的新敬畏

目前我比较钦佩或者欣赏的应该是马云。我最近从马云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我看到了一个有全球观的、一个完全现实的理想主义者。这一点是我很欣赏的。

——摘自2009年11月17日冯仑个人电子杂志《风马牛》

在目前人们熟知的王石、冯仑、柳传志、潘石屹、马云等成功人士中,马云是其中创业最晚的一位。尽管他于1992年创立过一家翻译公司,但使他获得真正意义上成功的是阿里巴巴网站。阿里巴巴创立于1999年,距今也只刚刚十几个年头。在短短的十几年间,就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绩,马云不仅让普通人感到惊讶,也让冯仑等同样知名的企业家感到“敬畏”。

的确如此,冯仑就是用“敬畏”这个词形容马云的。在冯仑看来,马云是“未来新商业文明中的新敬畏”、“一个有全球观的完全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冯仑在他的个人电子杂志《风马牛》上的一篇文章就表达了他的上述观点。他说:

(在未来)社会里,新商业文明的制定者是未来之王,马云很有希望成为这样的人。在未来新的商业文明中新的应该被敬畏的人是马云,我对新商业文明是很敬畏的。我觉得目前能够改变中国乃至全球商业规则、颠覆商业规则、创造新商业文明的人物名单中,马云是重要的候选人之一。

最近这几年,冯仑与马云走得很近,他们不仅私交不错,也共同参加了很多活动,比方一起去不丹旅游,一起去台湾考察等。此外,马云的直率与坦诚也深得冯仑喜欢,因为马云有时候说话要比冯仑或年纪更大的企业家坦诚。

马云是浙江杭州人,生于1964年。24岁从杭州师范大学毕业后,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任教。1995年,马云奉命到美国出差,因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因特网。当时,中国的网络才刚刚零星起步,各方面都很不成熟,但眼光独到的马云认为,创办网站将是一个很不错的商机。回国以后,马云立即着手创办网站。不久,网站“中国黄页”就上线了。这是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信息发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