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妈妈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3074500000038

第38章 有责任心——责任意识助孩子事业有成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就是责任感。责任心有多大,人生舞台就有多大。”对于这句名言,世界著名化学家、炸药的发明者艾尔弗雷德·诺贝尔用他的成功做了最为真实的演绎:

诺贝尔小的时候,他的父亲老诺贝尔对研制炸药非常感兴趣。有一天,小诺贝尔问父亲:“爸爸,炸药是伤人的可怕东西,为什么还要研制它?”

老诺贝尔这样回答他:“虽然炸药会伤人,但是我们可以用炸药来开凿矿山,采集石头,修筑公路、铁路、水坝,为人民造福。”听了父亲的话,小诺贝尔接着说:“我长大了,也要研制炸药,用它造福人类。”正是因为诺贝尔这种对人类的强烈的责任心,他最终成功地研制出了炸药。

责任心是一个人对他所承担的任务的自觉态度,包括对自己的责任、对他人的责任、对集体的责任和对社会的责任。责任心在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在责任心的支配下,人们会努力完善自我、奋发上进。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事业有成,所以,我们想尽各种办法去提升他的能力。但是,美国品德教育联合会主席麦克唐纳曾说:“能力不足,责任可补;责任不够,能力无法补;能力有限,责任无限。”由此可见,责任比能力更为重要。现实生活中,那些大企业的管理者在为自己公司谋求人才时也都更注重他们的责任意识。

一家大公司的负责人就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年轻人来公司应聘,经过交谈,我觉得那个人不太适合我们公司的工作,于是很客气地和他道别了。

就在我准备埋头工作的时候,他又敲门进来了。我很奇怪,问了他一句:“还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他说:“我走到门口的时候,发现公司的徽标歪了,有些影响公司形象,我觉得有必要跟您说一声。”

我跟他道谢并再次道别,但就在他将要出门的那一刻,我突然改变了主意,决定让他来公司上班。也许在业务上他未必能做到最好,但是他的责任心却令我欣赏,我觉得把公司交给这样的人我会很放心。

由此可见,一个具备责任心的人,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信赖和尊重;一个具备责任心的人,他不仅会对自己负责,也会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和国家负责,他也更容易成为一个事业有成并有益于人民、有益于集体、有益于国家的人。所以,我们要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培养他的责任心,让他有责任意识。

不“越位”,让孩子做自己该做的事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为了让孩子有更多时间学习,我们很容易就会“越位”,很多该孩子自己做的事情都被我们包办代替,我们的这种行为很容易让孩子失去责任心,一天晚上,上小学2年级的李宝强对妈妈说:“妈妈,明天我们的活动课是铲操场北边的野草。老师让每两个同学带一把铁锹,自己商量。我让同桌带。”

妈妈刚“哦”了一声,就听李宝强接着说:“妈妈,我不想上明天的活动课。铲草多累呀,操场北边还脏兮兮的,净是垃圾。你能不能给老师打个电话,就说我手疼不能上活动课。”妈妈听后下意识地点了点头,然后又觉得这样做好像不对。她感觉儿子这是在逃避责任,可是他在家都什么也不干,到学校又怎么会干这种活呢?到底该怎么办呢?

正是妈妈的“越位”造成了她目前的两难状态,李宝强从小什么都不干,自然不会意识到自己还应该负担起对自己、对集体的责任,等到真正面临责任的时候,只会想办法逃避。

我们要吸取教训,不要再“越位”,让孩子做他自己该做的事情,如每天整理自己的房间、整理自己的书包、定闹钟自己起床、洗自己的小件物品、自己写作业,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对自己负责的责任心,并使其成为一个自立的人。

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由于年幼,再加上缺乏知识和经验,孩子经常会犯一些错误,这很正常,如不小心损坏了别人的物品,一时冲动伤害了别人,粗心大意造成了麻烦,等等。对于孩子的这类错误,我们往往会责骂他几句,然后自己来替他承担责任、挽回局面。其实,这样做是剥夺了孩子承担责任的权利,错失了培养孩子责任心的机会。

曾看过这样一则报道:美国一名小学生因破坏性行为而受到暂停乘校车一周的处罚,这名学生只好每天步行上学。有人问他母亲为什么不用家里的汽车送他上学,孩子的母亲说:“他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是啊,一个人犯了错误,他就要勇敢地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才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才能尽最大的努力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

信任孩子,给孩子委以“重任”

姜帆12岁了,有一天妈妈要带他去商场给他买件上衣。出家门的时候,爸爸嘱咐他说:“儿子,你已经是一个小男子汉了,替爸爸照顾好妈妈,记得把妈妈带回家呀!”

一路上,姜帆一直紧紧牵着妈妈的手,还时不时地问妈妈是否口渴。他认为,他的责任就是要把妈妈照顾好,把妈妈平安带回家。

姜帆接受“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他一定被信任感和责任感激励着,这次任务不仅能增强姜帆的自信心,也能让他对家庭有一份责任心。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的场所,是孩子日常生活的出发点和归宿所在。在家庭生活中,我们习惯性地认为孩子还小,什么事都做不了。其实,孩子从一出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人,要在反复的实践中成为真正独立的人,所以,我们一定要信任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给孩子委以一定的“重任”,如倒垃圾、洗碗、购买小件物品等。通过完成这些“重任”,孩子会得到对“责任”的一种宝贵的心理体验,这样的心理体验多了,孩子的责任意识自然会得到强化和提高。

多给孩子创造独立做事的机会

作为父母,我们肯定都看到过孩子独立做事时的样子,他们会显得异常兴奋,也会非常认真和谨慎,其实,这就是责任意识的萌芽。

吉吉很喜欢去游乐园,在那里可以玩旋转飞机、小火车、宇宙飞船等。每次去游乐园,妈妈都带他买一张票玩一项。

有一天,妈妈决定一次买齐吉吉要玩项目的票,并交给吉吉保管。妈妈跟吉吉商量了一下,吉吉同意了,而且还很高兴。等妈妈买来5张票交给吉吉后,吉吉谨慎地把票塞到了自己的小口袋里。

妈妈把吉吉送到入口处,就站在外面等着。吉吉在里面每玩一项,就拿出一张票给收票的叔叔或阿姨,同时还记得把剩余的票装好。妈妈在外面看着很高兴,等吉吉出来后,妈妈及时地夸奖了他。吉吉也为自己独立做事而感到自豪,一回家就兴奋地跟爸爸讲了起来。

当孩子独立做一件事的时候,他首先从态度上就非常重视,其次,他也一定会思考如何把事情做好,这时他就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具有责任心。另外,独立做事也能增强孩子自身的能力,让他体验到自己的价值,这都是日后事业成功的必备条件。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独立做事。

带孩子参加公益活动,培养他对社会的责任感

一个孩子的认识是遵循由近及远的顺序发展的,他先学会对自己、对同伴和家人负责,然后学会对集体和社会负责。每一个人对社会都担负着责任,但是,对社会负责是比较抽象的。如果我们只对孩子讲大道理,那么他也会认为对社会负责是口头的。要想让孩子真正对社会产生责任意识,我们可以带孩子观看和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如和孩子一起到老人院、福利院等机构做义工,一起看义卖、爱心捐助、义演、赈灾的电视或到现场参与活动,并跟他仔细讲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最好能鼓励孩子伸出自己的小手为公益事业绘画、签名,或者将自己的物品、爱心款捐赠出来,这些实际活动都有利于培养孩子对社会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