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现场:从竞争到同盟——美国酒店业的检验
基于美国目前贷款市场的前景不佳,像万豪、喜达屋等国际大型的知名酒店集团都纷纷将今后的发展重点放在了美国境外的一些国家。与此同时,它们也在尝试性地与美国境内一些单体酒店达成合作。
1.成功案例
目前这种合作的成功案例已经非常多见,如其中最为成功的是万豪集团的“签名系列”,自今年1月份以来,原名为卡斯勒连锁的酒店成为了该系列的主要成员,其中包括了卡斯勒旗下在佛罗里达州和北卡罗来纳州等地的7家酒店。卡斯勒先生对此变革表示:“万豪集团始终有自己的经营方式,我曾在合作的最初担忧万豪的国际化会影响到我自己酒店品牌的风格,但现在旅客们只要到万豪的网站上就可以看到卡斯勒的相关预定信息。通过万豪网站上的预定,卡斯勒需要支付的平台费用要比之前与旅行网站的预定合作费用低了不少,并且酒店中所需的如卫生纸、浴巾等也可以通过万豪的订货渠道进行购买,很大程度地降低了成本。现在我觉得我所寻找的正是这种合作,从目前的经营状况来看,我兴奋于这种合作所带来的收获,但下结论也还为时尚早,我依然无法准确地断言在将来这样的结盟是否始终可以保持利大于弊。”
几乎与万豪的“签名系列”同时启动,喜达屋也拥有着自己的“豪华系列”。这一系列拥有着75家单体酒店,与“签名系列”最大的不同则在于其中的成员大部分位于美国境外。另外,金普顿酒店集团也开发了拥有50家成员的“金普顿系列”,该系列中每家酒店都有着自己的设计和名字,掌握着独立权。对此,金普顿的总裁迈克尔表示,他们管这种合作叫“赞助品牌”。
2.最“戏剧性”的同盟
在美国酒店业从竞争到同盟的趋势中,没有谁比万豪与伊恩·斯克拉格的首次携手更引人注目的了。今年6月,万豪集团的总裁比尔与精品酒店的发起者伊恩在纽约面谈,发布了“第一家由二者合作而成的系列酒店将在夏威夷开业,第二家也将在伊斯坦布尔亮相”的消息,并且还宣布会将合作的脚步迈入曼谷、墨西哥城等地。
对此,伊恩·斯克拉格表示,由于目前的经济状况令他很难在独立的情况下贷款开设新的酒店,与万豪的合作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选择。比尔也表示,万豪集团在经过了精品酒店的大潮冲击后,也需要为自己的品牌增加在这一领域具有活力和影响力的全新亮点。毋庸置疑,这一合作对上述两个品牌来讲都将是新的起点。
而从旁观者的立场来看,如果上述双方都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联手,他们最大的贡献则在于极具戏剧性地为受众证实了,在酒店业市场中,大型的连锁品牌与单体酒店可以和谐地共存,最终受益的也可以是消费者。
智慧点拨
两个竞争对手,在适当的时候,相互引发优势,联起手来一起发展。谁说竞争对手老死不相往来,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必要的时候和竞争对手联手也是聪明的选择。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错综复杂的世界经济关系中,出现了两大令人瞩目的趋势:一是各国经济摩擦日益激化,导致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另一是国际性合作普遍兴起,造成既竞争又协调的格局。这些现象乍一看是十分矛盾的,其实则不然,各国经济都被卷入世界经济的大潮,千丝万缕的经济联系形成了共命运的基础。特别是当今以世界市场为目标的国际性企业不断增多,在企业经营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需要到广阔的世界范围去寻找技术上或贸易上的优秀伙伴来共同分担风险、开拓市场、参与竞争。甚至可以说,市场竞争越是激烈,国际性合作越是必要。所以,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树立国际合作经营观显得尤为重要。
那种认为做买卖是纯粹在亏损和赢利的交替中取得成功以及同行是冤家的观点是错误的。正如战场上没有永久的敌人一样,在商场上,为了我们自己的利益,我们随时准备与我们的对手联盟。
企业通过同盟竞争战略,能“革除樊篱,解放思想”,开阔发展思路。企业习惯于在一个狭窄的、封闭的空间中寻求生存与发展,往往惧怕竞争,视竞争对手如恶狼,彼此互相拆台,互相打击,以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其实,这是一种陈旧的营销观念。现代大市场营销观念认为:同行并不是冤家,其中既有竞争的一面也有协作的一面。俗话说:“无商不成市”,没有竞争对手哪能形成市场?国外有一条颇耐人回味的经营信条:自己想赚更多的钱,首先得分一块蛋糕(市场份额)给对手吃。企业实施同盟竞争战略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拜竞争对手为师,能更好地帮助企业理清发展思路,找准企业所要追赶和竞争的最主要对象。
当然,企业实施同盟竞争战略,会带来人、财、物管理方式上大的变革,有关人、财、物的优化组合涉及问题既多又棘手,企业必须认真妥善地解决,只有这样,同盟竞争战略才能在规模经济、经营管理等方面实现“资本营运”质量的提高,才能显示其巨大的优越性。
行动指导
同盟竞争战略有利于扩大企业规模,实现规模经营,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规模出效益”,“小而全”企业由于人、财、物等有限的资源过于分散,发挥不出资源的最大效应,往往导致成本高、利润率低。企业结盟后,通过取长补短能创出规模效益来。
同盟竞争战略有利于企业间优势互补,形成综合竞争优势。例如,有的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但生产能力不足;有的企业有较强的生产能力,但不能组织有效的营销活动;有的企业网络遍布天下,却没有真正受消费者欢迎的名牌产品,这样的企业往往受短处的制约,发展速度很慢。这样的企业通过联盟,取长补短后,就可以联合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形成强大的整体优势。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不妨开拓思路,适时实施同盟竞争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