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茁壮成长的智慧(青少年励志成长丛书)
3078700000022

第22章 善于与人合作(1)

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

没有人喜欢被强迫购买或遵照命令行事。如果你想赢得他人的合作,就要征询他的愿望、需要及想法,让他觉得是出于自愿

——卡耐基

猫和狗一见面就互掐。它们之所以为敌,是因为语言沟通上出了点问题,比如:摇尾摆臀是狗族向伙伴示好的表示。这一套“肢体语言”在猫族那里却是挑衅的意思,猫们在情绪放松表示友好时,喉咙里就会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这种声音在狗听来是想打架。结果,狗猫本来都是好意,却是“猴吃麻花——满拧”。但从小生活在一起的猫狗就不会发生这样的对立,原因是彼此熟悉对方的行为语言含义。

世间许多事情,往往是在相互“沟通”中得到理解和解决的。国家领导人的出访,企业之间的交流,经营者和用户的反馈等等,有很大成分旨在双方互相沟通。

俗话说,话是开心的钥匙。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1.从小就应培养小孩与亲人、与朋友、与同学、与老师的交往能力。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以便得到他人的理解。

2.鼓励孩子多参加的一些集体活动,努力地寻找与他人交流的机会,搭建一个沟通的平台。

迈好人际交往的第一步

与优秀的人交往会使自己也变得优秀。

——斯迈尔斯

1863年1月8日,恩格斯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写信把妻子痛逝的消息告诉了马克思。过了几天,收到马克思的回信,信的开头写道:“关于玛丽的噩耗,使我感到极为意外,也极为震惊。”但是下面话题一转,往后就再没有什么安慰的话了。恩格斯读了很不高兴,他给马克思写信,发了一通火。马克思接到信,心情十分沉重,他感到自己那封信出了大错,但一时又难以把问题说清楚。过了10天,待老朋友的情绪“冷却”下来,马克思才写信认错,解释情况,表白了心迹。恩格斯的内心也已释然,回信道:“我感到高兴的是,我没有在失去玛丽的同时,再失去最老的最好的朋友。”这样,两个伟人用坦率和真诚,巩固了珍贵的友谊。

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对朋友的优点、缺点、长处和短处有个辩证的认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交往日深,发现朋友的若干缺点就大惊小怪,甚至影响友谊,是大可不必的。

交往的顺利进行和成功,离不开“宽容”二字。屠格涅夫说: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但是谁能说自己是不需要宽容的呢?

那么,怎样扶助孩子迈好交往的第一步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1.教育孩子要胸怀宽广,不要因周边的入比自己优秀而耿耿于怀。

2.在人际交往中,有时会发生不愉快的事情,这是难免的,重要的是学会处理。

3.在交友的过程中要以礼待人,要注意自己的态度,言论和行为,以免出现错误。

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

力合则效力大,力散则效果微。

——张伯苓

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首先要给孩子一些思想准备,对家务劳动与家庭生活进行一些讨论是必要的:关于孩子的年龄与做事的能力,关于大家生活在一起应相互帮助,关于每个人应负的责任,随后便是列出家庭生活所包括的劳动项目等。这本身对孩子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知道维持一个家庭的正常生活需要花费多少劳动,因而体会到父母的辛苦。这样的讨论会在孩子们心中建立起家庭是一个生活团体的概念,每个人都要各司其职,相互帮助,才能生活圆满。

到郊外野餐是美国孩子们十分喜欢的假日活动之一。劳动节的周末,威尔逊和埃迪的父母要带他们去州里的国家公园爬山然后野餐。临行的前一天,一家4口人商量该如何进行准备:妈妈负责去超市买食品,爸爸准备烤肉的炉子,9岁的威尔逊提出负责所有餐具,11岁的埃迪负责准备调料。爸爸提醒他们是否列出一个单子,一则防止遗漏,再则若家里不够的物品,可及时去买。威尔逊很快就列出了单子,请爸爸过目,随后便开始准备;而埃迪却跑到外面找邻居的孩子玩。爸爸警告他带齐调料,否则野餐不会好吃。埃迪一边往外跑一边说:“放心吧,我会带好的,别担心。”爸爸不大相信他会准备齐全,想自己来做,转念一想应当给埃迪一个锻炼机会,不要越俎代庖,于是便没有再督促埃迪。而埃迪也很开心地玩到很晚才回来,到厨房里忙了一会儿,搞出来一袋子瓶瓶罐罐,便上楼回房去睡了。

第二天一早出发,爸爸并没有再检查埃迪的准备工作,一家人高高兴兴上路了。走了2个小时的山路,选好了野餐的地点、大家开始准备午餐。等肉烤熟后,每人倒了一怀饮料,整理好盘子,围着野炊点的木制桌椅坐下,开始往烤肉上倒调料。“埃迪,烤肉汁在哪里?”埃迪伸手到袋子里去,怎么也找不到。“我记得从冰箱内拿出来的,怎么会没有?”“你有没有列在单子上?”“我没有列单子,我记得我把所有的调料都拿出来了。”埃迪又翻了一遍,大家都在那里等着。埃迪最终没有找到,不觉惭愧地低下了头。

这样的经验教训是深刻的。埃迪知道由于自己的疏忽,不但影响了自己,也影响了别人,使这次的活动大为逊色。这时爸爸并没有说一句责怪埃迪的话,但整个形势本身对他的教育已比任何话语更有效。妈妈和爸爸有没有想到埃迪会忘掉一些东西呢?完全可能,或者说是在他们的意料之中。如果爸爸出面督促埃迪按列出单子准备,让威尔逊去做,情况会怎样呢?首先埃迪会感到爸爸不信任他有能力料理这件事,自尊心会受损;再者爸爸反复督促,会使埃迪感到很大的行动限制,有为人所驱之感。这两项加起来就会产生抵触情绪,极可能甩手不干,或与爸爸短兵相接一场,让大家都不愉快,最后所有的事情还是需要妈妈来做。爸爸即使成功地迫使埃迪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做了准备,野餐因此而毫无缺憾,但埃迪并没有学到任何经验与教训,反倒加深了对爸爸的强制方法的反感。

与人合作的能力已成为当今世界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目前由于孩子中独生子女数量大大增加,任性、脾气大、与人合作能力差成为孩子中大多数人心理品质上的弱点。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能力呢?给家长的意见如下:

1.给孩子创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气氛。一个整天争吵不休的家庭,很难造就出一个具有和谐人际关系的孩子。父母必须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处理得恰当、合理。对邻居、对来客都要热情、平等、谦虚、有礼貌。孩子会以父母为楷模,逐步养成尊重别人、爱护别人的良好品德。

2.树立平等观念。要教育孩子在平等的原则上为人处事,告诉孩子不管对谁都应树立平等的观念。要让孩子懂得,在人格上,人与人之间永远是平等的。遇事要无私,要言而有信。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才能互相信赖、和睦相处。特别是要教育孩子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尊重他人。

3.要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那些“以我为中心”的孩子,开始在集体活动中很难与同龄伙伴和睦相处,只有碰了几次钉子以后,才会意识到在集体活动中一定要想到他人,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与他人相处的经验。

4.训练孩子合作思维的方法。要使孩子所想的不仅仅是自己需要什么,而是整个活动、整个家庭需要什么,训练孩子的合作思维方法,父母不无限度地迁就孩子的愿望,尽管有时这种愿望本身是合理的,但是它却意味着父母要做出过多的牺牲。

5.保证孩子受锻炼的机会。孩子从小在家庭中学到的知识、培养的精神,都会渗透到他们的性格中去,而在长大后带入社会。一个懂得合作精神的孩子会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集体操作,并发挥积极作用;而不懂合作的孩子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麻烦,产生更多的困难,而无所适从。

让孩子学会与人交往

要想得到别人的友谊,自己就得先向别人表示友好。

爱默生

摩托罗拉公司的创始人是美国大企业家高尔文。高尔文只有一个儿子叫鲍勃,他期望儿子能够子承父业,长大后担负起摩托罗拉公司的总经理的重任。

高尔文因材施教,充分发挥鲍勃的聪明才智。鲍勃读小学时,有一次在做数学作业时,遇到解不开的难题,便求教父亲。高尔文同儿子坐在一起,翻阅了他的数学课本,根据儿子不会演算的数学题,精心设计出数学游戏,让儿子同他一起游戏,一块作演算比赛。天真的小鲍勃专心致志,很快将题做完。父亲看完之后哈哈大笑,夸奖儿子的做法对,想得比自己还丰富。

高尔文让儿子参与企业经营活动,增长儿子的见识。高尔文外出经营时,总是尽量带上鲍勃,一方面用来弥补与儿子常不在一起的缺憾,更重要的是让儿子经历经营活动的过程。他亲切地对儿子说:“坐飞机可以飞翔蓝天,穿云过雾;坐轮船,可以乘风破浪。干什么事都要继往开来,永远前进。不前进,便要落后,便要被淘汰。”

在业务洽谈会议上,高尔文让儿子坐在墙角边,聆听工商界老板发言。鲍勃用飞快的速度,记录老板们的发言,听不懂的词语和专业知识,用红铅笔划上问号,以便会后请教父亲。商场如战场,工商谈判,如同战争谈判。鲍勃经过参与多种业务经营活动,得到了锻炼,增加了经营业务知识。

高尔文将发展企业的道路与教育孩子成长过程同步进行。1940年,鲍勃已经17岁了,父亲同意让他去企业上班。第一天,他同其他雇员一样,坐在人事室外面的长椅上,听候分配工作,人事室的工作人员认出他是总经理的儿子,请他直接进办公室,但鲍勃宁愿排队按秩序等待,也不愿违犯企业的纪律。此举赢得了企业上下的一致好评。

有一次,父子俩在饭桌上吃饭,边吃边讨论企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高尔文告知儿子一件头痛的事:一名出售电视机的商人以低于摩托罗拉产品20元的价格向市场抛售,问儿子应采取什么对策。鲍勃听后,大为愤怒地说:“摩托罗拉的产品质量优良,售价原来就低,绝不能再降价出售。”高尔文听后,不动声色,没有任何反应。

几天之后,鲍勃同技术人员、经销人员跑遍了几个大城市,作了详细周密的调查研究,又经过多次论证会议,得出的结果是:为了竞争胜利,必须调低价格。他满面羞惭地走进父亲的办公室报告说:“降价已经做到了。”父子俩以不同寻常的方式,为企业的发展,为产品的扩销,做出了一般人难以做到的事情。子承父业,高尔文于1956年11月,正式任命儿子鲍勃为摩托罗拉公司的总经理。

高尔文的教子方法可谓是一以贯之,从小即让儿子身体力行,学会合作。

那么,怎样让孩子学会与人交往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1.积极参与。专家说,大人常犯的错误,就是以为孩子会自然地就成为朋友。其实,除非孩子能经常与朋友在一起,否则友谊很难增长,有时候,做父母的也许需要为孩子穿针引线。

2.培养自信。如果孩子在某方面擅长,他们的信心便可以建立起来,并利用这种专长结交朋友。有位专家说:“友谊是以共同爱好为基础的。如果你的孩子朋友不多,你可帮助他培养某些爱好,从而认识更多的朋友。”父母可以为孩子制造机会,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专长。

3.适度纵容。孩子需要父母指导,但父母也需要让孩子对一些事情有自主权。例如,父母往往会为孩子的打扮或发型而操心,但专家说,最好是让孩子在合理的范围内自己作决定。在选择朋友方面,也需要给孩子某种程度的自主权。

培养孩子的语言沟通能力

语言就是一架展延机,永远拉长感情。

——福楼祥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孩子时期的语言发展是人生最佳时期,也是最迅速的时期。孩子获得知识技能要通过语言,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要通过语言,与人交流更少不了语言。

一百多年前出了一位震惊世界的神童,他就是卡尔·威特。威特8岁时,已先后掌握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6国语言。9岁上了大学,14岁成了博士。威特语言的高度智能是与他父亲良好而严格的早期教育分不开的。

威特的父亲曾说过:“对孩子的教育开始的多么早,都不会过头。”他在威特刚刚能够辨别事物时,就开始教威特学说话。他说:“比方说,我们在儿子的眼前伸出手指头,儿子看到后就要捉它。刚开始由于看不准,所以总是捉不到。最后终于捉到了,儿子非常高兴,把手指放到嘴里吃起来。这时我就用缓和而又清晰的语调反复发出‘手指’、‘手指’的声音给他听。”这样威特就很自然地把“手指”这个词跟父亲在自己眼前伸出的手指联系起来,从而明白了世界上的每一件东西都有其特定的名称。当孩子开始领悟这一点时,他对周围环境就会发生极大的兴趣,好奇心新鲜感促使他如饥似渴地了解周围环境,这也就是孩子特别好问“为什么”的原因之一。

威特父亲的这种教育方法被许多人所接受。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语言学教师斯特娜夫人坚信:婴儿期的语言教育将决定他一生的语言发展。她是威特教育方法的崇拜者,按照威特父亲的方法她亲自教授自己的女儿。在孩子出生不久,她就抱着孩子在屋里走动,让她看屋里的东西,同时缓慢而清晰地说出这些物品的名称,这是桌子,那是电灯等等。通过坚持不懈的耐心教育,斯特娜夫人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女儿满周岁时,已学会了所有的话,令周围的人感到十分惊奇。

那么,怎样通过语言表达促进孩子的沟通能力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1.学会倾听并鼓励孩子多说。三四岁的孩子想像力丰富,喜欢表达个人的见解。当孩子喋喋不休时,父母要以平等的朋友身份倾听,并可尝试从不同角度刺激孩子说话。

2.用身边的物品教孩子练习说话。家庭中有数不尽的语言训练对象,居室装修、电器炊具、茶点水果等,都可用作训练孩子语言能力的素材。在说话训练中还能教孩子认识事物和数字。

3.让孩子置身玩具和童话的世界。玩具和色彩斑斓的儿童读物是他们所钟爱的两大宝贝,放手让他去玩、去翻看,在玩乐与“读书”中,加上大人的善意指点,不仅能够促进孩子动手动脑能力,对孩子形成良好思维、发展语言也是十分重要的。

4.有意识引导孩子说话。经常选择不同的话题引导孩子说话,一个小小提示、一张彩色图片、一段精美诗文、一个故事结局的编续,能引出孩子一大段对话或独白。

5.多和孩子交流。学习语言的目的就在于应用。孩子如果不能很好地运用语言,就会处于明显的劣势。

6.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当孩子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时,要让他们知道自己哪些地方没有表达清楚,为什么?

培养孩子与他人交往的习惯

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

——爱因斯坦

在全球化成为21世纪重要特征的时代,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互相依存的程度越来越高,孩子必须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习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