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茁壮成长的智慧(青少年励志成长丛书)
3078700000041

第41章 热爱劳动(2)

看着妈妈洗碗已经很多次了,但真正动起手来还是第一次。

她学着妈妈的样子,先将每个碗和盘子中的剩饭菜集中到一个碗中,然后把它端到厨房,放进垃圾袋中,这一步很简单,陈宇华也做得很高兴。下一步,陈宇华要用一个盆子把所有的碗集中起来一起拿到水龙头下,先打开水龙头,将盆和碗都浸在水里,然后倒上清洗液,再一搅和,泡沫就出来了,这是最有趣的一步,宇华乐开了。第三步就是要将每个碗洗干净,刚刚涂上清洗液,整盆都是泡沫,滑滑的,陈宇华更多的是在玩泡沫。“哎呀!”手一滑,碗就落到水池边上的水泥台上,碎了。

女儿是第一次干这个事情,妈妈的注意力一直没有移开,她在关注着女儿。

“没关系!宇华,你做得很好,继续!”妈妈的鼓励对宇华来说是最最重要的,一下子打破碗的窘迫就消失了。“第一次,谁都一样,关键要逐步掌握要领,集中注意力。”当孩子第一次做某件事的时候,父母的及时鼓励是必不可少的。陈宇华妈妈聪明的地方更在于:在孩子积极想干的时候,就把这个责任顺势放到她的肩上,表面虽有点过分,但父母的苦心就悄悄隐藏在中间。

陈宇华洗碗的技术越来越熟练,渐渐地,甚至闭上眼睛,她也可以把碗洗得很干净,放得很整齐。但是陈宇华的新鲜劲和耐心也就越来越消磨殆尽。

“今天我不洗了!”陈宇华撒娇。“随你的便,别忘了你答应过父母什么。”“还有碗没用过,我明天洗行吗,妈妈?”“洗碗是你的事,你自己决定吧!”“洗碗没劲,妈,我换个活干干吧!”“不行!干完再说。”这次妈妈回答得很干脆,直接否决。

洗上几个碗,对爸爸妈妈来说易如反掌,但是说过了就说过了,是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躲不了。妈妈希望陈宇华能够从中学到诸如责任、毅力和坚持等等概念。所以无论陈宇华怎么说,妈妈都不同意,反正大纲给你了,剩下的事情你自己摸索就行了。

陈宇华的招都使尽了,妈妈还是没有反应。“我不洗了!”实在不想洗的时候,陈宇华开始了罢工。不洗就不洗吧,爸爸妈妈照样稳坐钓鱼台,他们只管煮饭,碗的事情就交给陈宇华,没有碗或者碗不干净,那就等着好了,反正一时半会饿不坏。厨房的碗堆了半尺高,筷子零落到各个地方,妈妈也从来不管。“宇华,那是你的事,你答应过的,就一定要做好,这是你的责任。”罢工无效的陈宇华只好妥协,“家里又不是有很多碗可以让父母换着用,还是乖乖地去洗吧。”如果当时陈宇华“罢工”胜利的话,今天的她一定不是这个样子。宇华的妈妈通过洗碗这件事,让孩子把具有责任感的道理体验了一下。而一旦这个观念深入孩子的心,以后连躲的想法都没有。

孩子帮父母做家务是很必要的,但在帮孩子选择家务活的时候要防止他们发生意外,而危机人身安全。

那么,怎样让孩子成为家务的好帮手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1.给孩子选择的机会。让他依兴趣和能力做自己想做、能做的工作。孩子做的时候,大人可以在一旁观察、鼓励,或给予建议,适时地加以协助。如果他实在做得不理想,也不要责备他。可以在孩子离开现场后再略加收拾,以免让他难堪。

2.不要觉得孩子太小,会越帮越忙,太浪费时间。而情愿自己动手,让孩子失去学习的机会。妈妈可以选一个时间充裕的时候,和孩子一起慢慢做,指导他、鼓励他,久而久之,他就会成为好帮手的。对职业妇女而言,说不定更能因孩子的“合作”与“能干”,而提早减轻一些重担。

3.向做家务的孩子道谢。称赞只是适于孩子的一种鼓励方式,父母不要经常告诉孩子,对他们的帮助多么感激。这种真诚的感谢会令孩子更积极地成为做家务的好帮手。做家务并非单单干点家务活,教你的孩子怎样洗碗、扫地、整理卧室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独立性、自尊心、自信心以及互相帮助,齐心协力的品德等。做完了家务活,最好的奖励是一个微笑,一次拥抱和说声“谢谢”。或是在孩子听见的情况下,称赞他多么聪明能干。

4.不要逼孩子做力所不能及的事,希望孩子做的,一定是能够完成的,否则孩子就会灰心。

5.首先演示如何做,并和他一起做,然后让他们自己做。即使孩子用自己的方法,也不要干涉。

教育孩子爱惜劳动成果

劳动是一切有德的源泉,有价值的劳动同时是最崇高的劳动。

——圣西门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孩子,把吃不了的馒头随手一扔;故意把玩具娃娃的胳膊拧断;也常见孩子摇晃小树、践踏草地;或在雪白的墙上乱涂乱画;在椅子上任意踩踏,这些现象,成人看了十分心痛,而孩子自己却满不在乎。

郭晓萌从来不讲穿戴,心甘情愿地穿爸爸的旧裤子和爷爷的旧球鞋;她不挑食,不吃零食,不乱花钱;送贺年卡,她自己画,还自豪地认为这比花钱买的更珍贵;她的学习用具一直用到修补了也不能再继续使用的程度才换新的。一个铅笔盒修修补补用了4年,连铅笔头也用爸爸曾经用过的铅笔帽装上继续用;在家里谁要是一时疏忽未做到人走灯灭,她会很快提醒;在学校见一些同学不爱惜学习用品,她心疼。当大队委后,在学校成立“拾物招领处”,每周五放学后她主动去服务。

郭晓萌勤俭节约美德的养成,父母付出了不少心血。晓萌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在妈妈单位吃过午饭后,几个阿姨问晓萌长大了干什么,她脱口而出:“当董事长,总经理。”她还振振有词地说:“董事长多好呀,有那么多那么多的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穿什么就穿什么,还能到处去玩……”大人们听罢哈哈大笑。晓萌的妈妈却为女儿满脑子钱、吃、穿、玩的思想所震惊,她感到女儿这些思想如果发展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

有一天,晓萌在家吵闹着让妈妈给她买衣服,说原有的都不好、不美,不美的人就没人喜欢。妈妈很生气,但她按捺着心头怒火,把女儿拉到怀里,温和地问晓萌:“那天,在公共汽车上抢座位把奶奶撞倒还骂人的女青年,穿得好不好?”晓萌说:“穿得太棒了!”妈妈又问:“妈妈单位的周阿姨呢?”晓萌说:“穿得特朴素!”“那你喜欢谁?”“我当然喜欢周阿姨,周阿姨每天中午都热心照顾我们来吃饭的小朋友。”妈妈便一面称赞女儿分清了美丑,一面进而诱导说:“这下你该明白了,一个人美不美,别人喜欢不喜欢,不在于穿戴,而在于有没有好的品德。”

天长日久,晓萌渐渐懂得了父母所讲的许多道理,认为做人要使自己内外都美,但不能追求自己经济条件达不到的东西,即使经济条件好,也不应浪费,只有勤俭才能终生过好日子。

晓萌父母还处处严于律己,坚持自己四不做:不让女儿做的不做,对女儿有不良影响的不做,不足为榜样的不做,家庭生活中较大的开支未征求女儿意见的不做。妈妈要求女儿不追求穿戴,她自己就十分俭朴。她很少到商店买衣服,常常是自己动手做,不是买不起,而是要为女儿做榜样。爸爸的一件背心坏了几个洞,他和女儿一起补好后继续穿。在晓萌的心里,妈妈堪称节约文具的楷模。从参加工作到现在20多年了才换过两支钢笔,每支笔不管笔杆、笔帽多么破旧,只要笔尖能写字,就绝对不会换新的。晓萌的爸爸则是废物利用的标兵,他经常将钉子、绳子、反面能写字的废纸等物品收集起来整齐地放在柜里以备需要时用。

晓萌没有辜负父母的一片苦心和对她的期望。她不光以自己的言行成为勤俭节约小楷模,而且还多次被评为市、区、学校的三好学生,也是北京市红领巾奖章和全国万名好儿童奖获得者。

那么,怎样使孩子养成爱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