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为拉着企业奔跑的人
308800000007

第7章 卓越企业推崇的最佳员工典范 (2)

那些整天抱怨工作的人,是永远都不会“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他们或者出发前就胆怯了;或者遇到苦难而中途放弃;或者弄丢了这封重要的信,害怕惩罚而逃走;或者被敌人发现,主动背叛写信人。这样的人是非常狭隘的,目光只是盯在那点儿薪水上,工作对于他们来讲非常的俗气,没有别的意义,只是薪水。

李云龙:狭路相逢勇者胜

“明知不敌,也要亮剑”,正是这种精神,才使一个又一个原本平凡的人走向了卓越;正是这种精神,才打造出了像李云龙那样无往不胜的人。不计结果、不计代价,亮出你的剑,把自己打造成拉着企业奔跑的人!

1941年冬,身穿单薄夏装、顶着刺骨寒风的独立团一营,以破釜沉舟的决死精神面对强敌,以一营之兵力率先向关东军两个中队发起攻击,进行了一场惨烈的白刃战。是役,独立团一营几乎全军覆没,其惨烈程度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在这场战役之前,赵刚问李云龙:“万一情报不准,鬼子不是一个押车小队,而是一个中队或一个大队作战部队,你怎么办?”

李云龙道:“古代剑客和高手狭路相逢,假定这个对手是天下第一剑客,你明知不敌该怎么办?是转身逃走还是求饶?”

“当然不能退缩,要不你凭什么当剑客?”

“这就对了,明知是个死,也要宝剑出鞘,这叫亮剑,没这个勇气你就别当剑客。倒在对手剑下算不上丢脸,那叫虽败犹荣,要是不敢亮剑,你以后就别在江湖里混啦。咱独立团不当孬种,鬼子来一个小队咱亮剑,来一个大队也照样亮剑。”

“明知是个死,也要宝剑出鞘”,正是有着这样的亮剑精神,独立团才屡建奇功,在敌我力量悬殊、外界环境极度不利的情况下,披荆斩棘,开辟出了一条胜利之路;正是有这样的亮剑团体,在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中,我们的民族才逾越重重障碍,捍卫了自己的尊严,保卫了自己的国土。

时过境迁,李云龙的这句话依然铿锵有力地回响在每个想铸造奇迹、走向卓越的个人和团体的灵魂中。“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一个人如果没有这种精神,遇到困难便会止步不前,被内心的恐惧摧毁,这样的人,如何成为团队的核心?一个团队如果没有这种精神,每逢挫折便会怨天尤人、互相推诿,在竞争对手的阴影下苟延残喘地挣扎着,这样的团队如何成为社会的脊梁?

在工作我们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候我们就应该像李云龙那样毅然亮剑,面对困难拿出当仁不让的勇气,主动去解决它。

1985年,联想成立第二年的某一天,柳传志听说国家体委要购置14台IBM电脑,立即找到体委的一位科长,但这位科长对此事没有最终决定权,决定权在体委器材处。柳传志又找到了器材处,磨了一天,器材处点头通过了。

可是,国家体委的这笔外汇在中国仪器进出口公司,按当时政策,仪器进出口公司有权最终决定从谁那儿买这批机器。于是柳传志就去找中国仪器进出口公司。在中国仪器进出口公司,柳传志遇到了该公司一位最基层的业务人员,他对柳传志一点都不客气,劈头就问:“我们有自己的进货渠道,这批机器凭什么给你做?”最后干脆把柳传志轰了出去。当时房间里有很多人,柳传志异常尴尬地从房间里退了出来。

出来后柳传志心里很不舒服,但过了一会儿他安慰自己说:“我不跟他一般见识。”最后,柳传志找到了轰他出去的那个人的同学帮忙说了好话,这单生意还是做成了。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面对看似难以跨越的障碍和难堪的挫折,这时如何调整心态、“跨越”挫折,而不被其压垮,是决定未来成败的重要因素。

经常听到有些员工这样说:“对于工作我已经尽了力,我尝试了多次,可就是不见成效。”尽管他尝试得很多,却总是在觉得事情已经没有希望时放弃了再尝试的念头,结果失败了。缺乏自信的人遇到困难时,只会停下工作,知难而退,而不会去考虑是否有别的可行办法。

“敌人越强大,越敢于亮剑”,在战争中,这是一条铁血法则。因为战争的结果只有两个:要么消灭敌人,要么被敌人消灭。那些畏缩不前、只想逃离战场的士兵,肯定会被敌人消灭;那些瞻前顾后、从不主动出击的士兵,最终也将被敌人消灭。

现实职场中情形虽然没有战场那样残酷,但也需要我们发扬面对困难、毅然亮剑的精神,以乐观和自信的心态面对工作中的一切挑战。事实上,面对困难时我们要做到乐观自信并不难,只要平时敢于肯定自己的优点,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以积极的心态尽快找出解决的办法就可以了。只有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你的上司才能对你也充满信心,你才能在工作中降低失败的几率,高效地完成任务。

**:做一颗甘于奉献的“螺丝钉”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成为企业中的一颗“螺丝钉”,在企业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奉献智慧和力量,成为到哪里都能发光发热的人。

**是全国人民学习的好榜样,他甘于奉献的精神始终鼓舞着我们每一个人。

1940年12月18日,**出生在湖南望城县一个贫困家庭,7岁就成了孤儿,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他进入学校读书。1960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入工程兵运输连。入伍后,他刻苦学习,努力工作,苦练军事技术。他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外,还经常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做好事,助人为乐。他在日记里写道: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并全心全意地实践“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

**的“螺丝钉精神”的形成源于一件小事的启发。

一天,在望城的山间小道上,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同时映入了张书记和**的眼帘。小**蹦蹦跳跳,一脚踢飞了螺丝钉。张书记却上前几步,弯腰捡起来,把螺丝钉上的灰擦干净,郑重地交给**:“留着,会有用处的。”

就这样一弯腰、一句话,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言行竟然影响了一个年轻人的一生。在后来**写的日记中,螺丝钉被**反复思索,终于形成了独特的“螺丝钉精神”。

1960年1月12日,**写道:“虽然是细小的螺丝钉,是个细微的小齿轮,然而如果缺了它,那整个的机器就无法运转了,莫说是缺了它,即使是一枚小螺丝钉没拧紧,一个小齿轮略有破损,也要使机器的运转发生故障的。尽管如此,但是再好的螺丝钉,再精密的齿轮,它若离开了机器这个整体,也不免要当做废料,扔到废铁料仓库里去的。”1962年4月7日,**再次写道:“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螺丝钉的联结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力。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螺丝钉要经常保养和清洗才不会生锈。人的思想也是这样,要经常检查才不会出毛病。”

这就是**,一个甘于为组织无私奉献的人。

现在的企业,仍旧呼唤**式的好员工,他们总能够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无私地奉献给企业,做企业最需要的工作。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的仓库管理员周亚敏就是一个将自己奉献给仓管事业的人。

一天,外面下着大雨,时而传出隆隆的雷声。在一栋住宅楼里,三层的一个房间,一个未满一岁的婴孩在大声地哭着,含混不清地叫着“妈妈,妈妈”。抱着孩子的是孩子的奶奶,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老人一边哄着孩子,让孩子不要再哭,一边焦急地向窗外张望着。

这对祖孙盼望的人就是周亚敏。她经常为了保证粮食的质量而加班加点,今天,因为这场大雨,她不得不再一次留在仓库组织粮食的防潮工作。已经晚上9点了,打电话催了儿媳两次了,可还不见她的人影。

老人越发着急了,孙子发烧了,儿子出差不在家。老人想把孩子送医院,但有老寒腿病的她有点力不从心。

这时,楼道里传来“噔、噔、噔”跑上楼的声音,门开了,她终于回来了。周亚敏来不及擦掉头上的雨水,便跑到卧室看孩子到底怎么样了。婆婆把孩子递给周亚敏,一边心疼地帮她擦头上的水,一边埋怨着:“亚敏啊,别怪我说你,你工作忙我可以理解,你加班我也支持,但今天孩子生病了啊,你就不能早点回来吗?再说,今天也不是你值班啊!”

听了婆婆的埋怨,周亚敏明白老人心里的焦急,一边为送孩子去医院做准备,一边安慰婆婆:“妈,我知道您心里着急,我也着急啊!可是,今年的雨水特别多,今天的雨又特别大,库里那么多粮食如果受潮可怎么办啊?国家得有多大的损失啊!新来的小张业务还不熟悉,我不帮他谁帮他啊?妈,您说是不?”

老人并非真心抱怨什么,只是一时着急才会数落几句。现在,给孙子看病是最要紧的,她点点头,便催着儿媳赶快带孩子去医院。

在周亚敏出门的那一刻,她看到婆婆的眼角有两滴泪水,慢慢地滴了下来。

周亚敏后来说,类似的事情已经发生不下四五次了。每一次家里人都给出了最大的理解和支持,她也觉得对家人有些歉疚,但为了工作,为了粮食不受潮,为了国家不受损失,她只能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