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外国民间故事
3088100000039

第39章 松山镜

日本民间故事

徐调孚译

许多年许多年以前,在一处冷静的地方,住着一个少年和他的妻子。他们有一个小孩子,他们俩十分爱她。他们叫什么名字,我不能告诉你们,因为许多年以前早已失传了,只晓得他们住的地方是松山,在越后国里。

有一次,其时小女儿还是一个婴孩呢,父亲因为一些要事,不得不上日本的京城去。’因为路太远了,母亲和婴孩不能同去,他只得一个人独自前去。向她们辞了行后,还答应给她们带回些美丽的礼物来。

母亲只到过顶近的邻村,从不曾离开了家到远地方去,她一想到丈夫要到这么远的地方去,心里未免有些害怕,然而同时她也觉得有些得意,因为他在本地是第一个到大城里去的人,在那里,有国王和贵族们住着,还可以看到那么多的美丽珍奇的东西。

到后来,她想这时可望丈夫回来了,因此给小孩子穿上最好看的衣服,她自己呢,穿一件美丽的青衣,她知道她的丈夫一定喜欢这件衣服的。

你们可以猜想到,这位贤惠的妻子看见她丈夫很平安很康健地回到了家,她怎样的快活,小女孩得到了她父亲带给她的美丽的玩具,她怎样的欢喜得拍着小手。他在路上和城里看见的奇事很多,他极想一样一样的讲给她听。

他向他的妻子说道:“我给你带来一件非常美丽的东西,这东西名叫镜子。你先向里边看,然后告诉我看见些什么。”他给她一只素净的白木匣子,她打开来时,看见里面是一块金属的圆片。一面白得像银子,上覆着霜,还装饰着凸起的鸟和花的图形;另一面亮得像最清澈的水晶。年轻的母亲向里边看得快活极了,然而也诧异极了,因为在这中央,有一个快乐的笑脸正向她望着,两唇张开,还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丈夫又问道:“你看见些什么?”他见她在那里诧异,心里非常快活,快活他这次到外边去,居然学了些乖巧回来。他妻子答道:“我看见一个美丽的妇人望着我,她的嘴唇动着,仿佛在那里讲话,而且——天呀,真奇怪,她穿的那件青衣正和我的这件一个样儿!”她丈夫觉得非常得意,因为他所知道的事情,他的妻子竟不知道,于是他说道:“哼,你这笨女人,你看见的正是你自己的脸。这一块金属的圆片名叫镜子,在我们乡下,虽然从前谁也没有见过,可是在京城里却个个人都有一面的。”

妻子得到了这件礼物很是高兴,几天来每天照镜总照不厌,你们应该晓得,她既是第一回见到镜子,自然也是第一回看见她自己的美丽的脸影了。但是她又想到这么奇异的一件宝贵东西,若是每天用它,未免太可惜了,于是重又把它关在匣子里,郑重的和那些顶值钱的珠宝放在一起。

好几年过去了,他们夫妻俩仍旧快乐地过活。他们觉得最快乐的是那小女孩,她长得和母亲很相像,而且这么孝顺,这么恳挚,所以没有人不爱她。母亲记起从前她发现自己的美丽时,一时曾起了虚荣心,因此把镜子很小心的藏好,惟恐给她小女孩用过了,也生出骄傲心来。

她从没有向女儿提起过镜子,至于父亲,他早已把它忘记得干净了。所以女孩也和她母亲一样的无知地长大起来,一点也不知道她自己的模样儿生得很漂亮,也不晓得天下有一种能够照见自己的,名叫镜子的东西。

但是不久以后,这快乐的小家庭里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不幸事。那位和气的好母亲生病了;虽然她的女儿十分小心地日夜服侍着,可是她的病却一天一天的加重,到后来,终于无望,一定要死了。

她知道她立刻要和她的丈夫和女儿永别了,心里非常难过,尤其舍不开她的小女儿。

她把女儿叫到跟前,说道:“我亲爱的孩子,你知道我病得很厉害,我一定要死了,要离开你亲爱的爸爸和你了。你要答应我,等我死了之后,你必须每天早晚向镜子里看一回:你可以在那里看见我,还可以知道我仍旧在那里照管着你。”说了这几句话后,母亲从保藏镜子的地方拿出镜子来递给她的女儿。孩子哭着答应了她,母亲便像得了安慰似的死去了。

这位孝顺的女儿永远忘不了她母亲最后的要求,每天早晚她总拿出镜子来认认真真照看好些时。她从镜子里可以看见她死了的母亲的笑脸。她看见的并不是她临死时那副苍白无血色的病容,而是从前年青时美丽的模样。每到夜里,她必将日间的艰苦困难的事情告诉她母亲听,每天早晨,她不论有什么事要干,总得先从母亲那里取得同情和鼓励。

这样一天一天的过去,如同她母亲还能看见的一样,她仍非常努力使她母亲快活,竭力避去会使她痛苦和忧伤的事,一如她母亲活着的时候。

她最高兴的事是能够向镜子里说:“母亲,你要我怎么样,我今天已经怎么样了。”

父亲看她每天早晚总要照一回镜子,从没有间断,而且还在那里和镜子讲话,觉得非常奇怪。后来他问她的理由,她说:“爸爸呀,我每天从镜子里见到亲爱的妈妈,我还和她讲话呢。”说了这话后,她再告诉他母亲临死时的希望,以及她每天怎样使她满足希望。父亲给这么简单的头脑和这么忠实亲爱的顺从所感动,怜惜和情爱的泪滴下来了。因此他也不想把实在的情形告诉女儿,说她在镜子里看见的不过是她自己美丽的脸的反映,因为恒久的交感和联想,一天一天和她死去的母亲越来越相像罢了。

录自《妇女杂志》第16卷第7号(193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