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陆游文集2
3089700000040

第40章 与朱敦儒(2)

史浩(1106—1194),字直翁,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绍兴十四年(1144)进士。历官余姚慰、温州教授、太学正、国子博士、秘书省校书郎、宗正少卿。绍兴三十二年(1162),孝宗即位,以中书舍人迁翰林学士知制浩、参知政事,次年,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旋因反对张浚北伐,罢知绍兴府。淳熙五年(1178),复为右丞相。以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卒谥文惠。著有《郧峰真隐漫录》。《宋史》卷三九六有传。

史浩是陆游前辈,赏识陆游文才,常荐举提携。孝宗即位初,史浩和黄祖舜共同举荐陆游,孝宗遂召见,赐进士出身,陆游力辞,不许。《宋史·本传》云:“孝宗即位……史浩、黄祖舜荐游善词章、谙典故。召见。上曰:‘游力学有闻,言论剀切。’遂赐进士出身。”⑤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云:“(绍兴三十二年十月)赐枢密院编修官陆游、尹穑进士出身。以权知院史浩、同知黄祖舜之荐也。”⑥《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云:“绍兴三十二年十一月四日(原注:寿皇即位,未改元),赐枢密院编修陆游、尹穑并进士出身。枢臣荐游等力学有闻,故有是命。”⑦因此,陆游对史浩有知遇之感。

庆元四年(1198),史浩孙史定之知邵武县(今属福建),次年,移新县治,建成后,请陆游撰兴造记。庆元六年(1200)九月癸酉,陆游作《邵武县兴造记》,其中说:“予魏公客也。……予受知魏公时,甫壮岁尔。俯仰四十余年,同时宾客,凋丧略尽,而予偶独后死。”(《文集》卷二十)由此知,陆游与史浩祖孙皆有交情。陆游常思驰骋疆场,为国效力,史浩等仅荐其善词章、谙典故,乃非其志。淳熙三年(1176),陆游于成都作《喜潭德称归》云:“少鄙章句学,所慕在经世。诸公荐文章,颇恨非素志。一朝落江湖,烂漫得自恣。讨论极王霸,事业窥莘渭。孔明景略间,却立颇眦睨。从人无一欣,对事有三喟。”(《诗稿》卷六)仍有壮志难酬的失落感。

孝宗隆兴元年(1163)二月,陆游时任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二府”即枢密院和中书省请陆游撰蜡弹省札。大意谓,有据以北州郡归命者,即以其所得州郡,裂土封建。《蜡弹省札》存《文集》卷三。《诗稿》卷十八《燕堂春夜》自注云:“游尝为丞相陈鲁公、史魏公、枢相张魏公草中原及西夏书檄于都堂。”据《宋史》卷三十三《孝宗一》,用的是史浩的计策。可见,陆游是史浩的高级军事参谋,战略思想亦与史浩一致。⑧孝宗即位后,表面上作出志于恢复之姿态,实则色厉内荏,首鼠两端。因此,对陆游之坚主抗金,亦面似奖借而实则畏恶。陆游主张中央集权,强根固本,以培养国家实力,统一抗金意志。故植党营私之龙大渊、曾觌等视之为眼中钉,思加剪除。而孝宗对龙、曾极为宠信,终致排挤陆游出朝。三月,陆游除左通直郎通判镇江府。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一记载说:“陆务观以史师垣荐,赐第。孝宗一日内宴,史与曾觌皆与焉。酒酣,一内人以帕子从曾乞词……时德寿宫有内人与掌果子者交涉,方付有司治之……觌因谢不敢曰:‘独不闻德寿宫有公事乎?’遂已。他日,史偶为务观道之,务观以告张焘子公。张时在政府,翌日奏:‘陛下新嗣服,岂得与臣下燕狎如此!’上愧问曰:‘卿得之谁?’曰:‘臣得之陆游,游得之史浩。’上由是恶游,未几去国。”⑨于此,亦可见陆游与史浩的密切关系。

淳熙五年(1178),陆游在蜀诗篇,流传都下,为孝宗所见。春间奉召,诗人别蜀东归。秋抵临安,行在召对,似欲委任朝官,旋又遣使闽中,除提举福建路常平茶事。时史浩任右丞相,直接负责陆游委任事,陆游作《福建谢史丞相启》云:

大钧播物,万化悉付之无心。小己便私,一宦获从于所欲。可谓难遭之会,空怀莫报之恩。伏念某早出门阑,尝尘班缀。士于知己,宁无管鲍之情;人之多言,诬为牛李之党。既逡巡而自引,因委弃而莫收。晚参戎府之游,始被边州之寄。知者希则我贵矣,何嫌流俗之见排。加之罪其无词乎,至以虚名而被劾。甫周岁律,复畀守符。曾未绾于印章,已遽膺于号召。行能无取,资望尚轻。便朝才毕于对扬,使指遂叨于临遣。此盖伏遇某官两朝元老,千载真儒,以道德性命训迪人材,以礼义廉耻维持国势。哀穷悼屈,如伐木故旧之不遗;怀昔感今,异积薪后来之居上。遂容孱琐,犹被甄收。某敢不敛散视丰凶之宜,阜通去农末之病。观近臣以其所主,期无负于深知;非俗吏之所能为,或粗施于素学。过此以往,未知所裁。(《文集》卷九)誉称史浩为两朝元老,“千载真儒”,感谢知遇之恩。曾觌此时威权正炽,陆游力主抗金雪耻,以重振国威,罢黜权幸,而统一事权。此皆为曾觌集团所熟知,故断不肯使陆游立足朝廷。此时,执政中与陆游相知者为史浩、韩元吉、周必大(范成大已于六月罢官)。史浩为右相,位最重,言官论劾,指陆游为其同党,即陆游所说的“诬为牛李之党”。可知,陆游与史浩在政治上属于同一阵营。

淳熙六年(1179)十二月,陆游转抚州任,有谢启,感谢史浩厚待提携之情。《江西到任谢史丞相启》云:

诣行在所,方承命以北弛;驾使者车,复改辕而西上。训词甚宠,地望加优。本宜使之省循,乃更增其侥幸。伏念某性资鄙陋,学问荒唐。虽慕长者之余风,岂闻君子之大道。早亲函丈,偶窃绪余。曾未免于乡人,乃见待以国士。知怜覆护,殆尘沙旷劫之难逢;颓堕摧藏,无丝发微劳之上报。昨者甫还吴会,即使瓯闽,超躐既多,便安尤极。徒以久违于工衮,怅然愿事于师门。山川间之,日月逝矣。方坐弛于梦想,忽祗奉于诏追。深惟幸会之非常,但惧奔驰之弗及。夫何奇蹇,更累生成!方仇怨造言,投鼠不思于忌器;乃保全极力,舍牛宁废于衅钟。此盖伏遇某官,伟量包荒,深仁笃旧。念招之来而麾之去,若匪近于人情;谓舍其短而取其长,犹可胜于官使。故推余润,以及枯菱。而某筋力疲于往来,疾恙成于忧畏。质疑问道,自怜卒业之何时;讼过戴恩,尚冀收身于末路。(《文集》卷十)据《宋史·宰辅表》,史浩已以去年(淳熙五年)十一月罢相,这时,右相已是赵雄。谢启中,陆游仍以史浩之门阑故旧自处。史浩以“国士”待之,诗人自然感激涕零。

淳熙八年(1181)二月,陆游在故乡,一日雪霁,归湖上,过千秋观,稍作停留。《诗稿》卷十三有《雪霁归湖上过千秋观少留》。千秋观,《嘉泰会稽志》卷七云:“千秋观,在县东南五里。乾道四年八月,安抚使史丞相浩奏移天长观旧额建。”⑩这是陆游与史浩的又一联系。

淳熙十二年(1185)冬,陆游于萧山道中作《舟中感怀》诗三首,呈史浩并简岳甫,诗中慨念金兵入侵已六十年,至今河山未复,自己则功名未立,壮志蹉跎。《舟中感怀三绝句呈太傅相公兼简岳大用郎中》云:

浪中鞺鞳雨声寒,孤梦初回烛半残。甲子一周胡未灭,关山还带泪痕看。

雨打孤篷酒惭消,昏灯与我共无聊。功名本是无凭事,不及寒江日两潮。

梦笔亭边拥鼻吟,壮圆蹭蹬老侵寻。不眠数尽鸡三唱,自笑当年起舞心。(《诗稿》卷十七)史浩于淳熙五年十一月罢相,授太傅、保宁军节度使,故诗题中称“太傅相公”。陆游诗中向史浩吐露心迹,表明视史浩为可信赖的知己。

绍熙五年(1194)四月,史浩病逝。秋,陆游赋挽诗哀悼。《太师魏国史公挽歌词》五首云:

早擅渊源学,常怀恳款忠。云龙际千载,典册冠三公。论谏宁中止,谋谟不苟同。此心谁复识,志士泣秋风。

位历公卿贵,身兼将相荣。珥貂仪一品,锡带价连城。入告推忠厚,躬行本志诚。斯民何以报,万里遍春耕。

道德补天石,勋劳夹日龙。犯颜无不尽,造膝略皆从。岁贡来戎币,秋防灭塞烽。画图麟阁上,犹足折遐冲。

旧弼初收召,惟公力赞扬。都亭移供帐,全魏彻封疆。大度宁猜阻,群言自中伤。拳拳虚左意,犹可质穹苍。

垅干劳久戍,大将未班师。抗议回天意,忘身为圣时。人心险莫测,时事远难知。汗简方传信,孤生欲语谁。(《诗稿》卷三十)挽词中,陆游对史浩道德功业,竭力赞誉,称其“忠厚”、“志诚”,犯颜直谏。并为他遭群言中伤鸣不平,极力回护。陆游受史浩知遇及荐举,两家又有戚谊,据《文集》卷三十四《陆郎中墓志铭》称:“史魏公人为参知政事,为右丞相,与公实姻家,少相从,魏公亦器待公。”史浩与陆游从父兄陆沅为亲家,可见其关系密切,非同一般,故诗文中屡有感激语,并以门阑故旧自处。因此,陆游被时人目为史党。

史浩与陆游酬赠之诗存两首,《次韵陆务观游四明洞天》云:

风烟偶尔属语邦,个个松筠耸碧幢。奎画百函龙作衙,云岑四面石为窗。水边自喜陪振鹭,篱外从渠有犬龙。多谢故人迂五马,清谈剔尽几银缸。

《阿育王山有松万株乞亭名于真隐居士榜日松风陆务观作诗因次韵》云:

飕飕万峰顶,宇宙尽闻声。会得真消息,知予是强名。(《郧峰真隐漫录》卷五)陆游与史浩还以词唱和,陆游原唱已佚,今存史浩和作二首,《鹧鸪天·次陆务观见贺东归》云:

我本飘然出岫云,挂冠归去岸纶巾。但教名利休缰锁,心地何时不是春。竹叶美,菊花新。百杯且听绕梁尘。故乡父老应相贺,林下于今见一人。

《生查子·既席次韵陆务观》云:

双蛟画鼓催,一水银蟾满。见夺锦标回,却倚花枝看。

正擘冷金笺,更釂玻璃碗。归去诧乡关,不负平生眼。(《全宋词·郧峰真隐词》)陆游《老学庵笔记》中亦言及史浩,如卷八记载说:“史魏公自少得六转而至太师,中间近三十年,福寿康宁,本朝一人而已。”卷十云:“史丞相言高庙(高宗)尝临《兰亭》,赐寿皇于建邸。”

陆游与史浩终身关系密切,从中可知陆游生活和思想的另一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