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学的陷阱全集
309400000023

第23章 你能躲过重重的市场暗礁吗—经营的陷阱 (3)

第二,除去生产协作的因素外,某些生产要素自身的特性也需要规模经济。某些大型设备与小型设备相比,每单位产出的制造费用和维修费通常就要低。比如国际上的输油管道,如果将其直径扩大一倍,其周长也相应扩大1倍,但由简单的面积计算公式可知,油管的截面积将超过1倍,即其运输能力也将超过1倍。这就是规模经济,每单位原油的运输成本将随之降低。另外,像电脑管理、流水作业这样的先进工艺和技术,只能在产量达到一定水平时才能够采用。比如汽车制造,实施流水线作业时,其成本优势十分明显。一般计算表明,一家汽车制造厂的年产量如果大于30万辆,其生产成本将会比小规模生产大大降低。在20 世纪初,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率先应用了大批量生产工艺,从而大大降低成本,成为汽车工业的领军人物。

在现实中,采取多大规模能实现成本最小化,取决于企业生产与市场的特点。从生产的角度来看,一个行业所使用的设备越大,越专业化,技术越复杂,创新越重要,规模就越大越好。从市场的角度看,产品标准化程度越高,需求越稳定,规模就可以越大。例如,在钢铁、化工、汽车等重型制造业中,这些企业的规模往往相当巨大,小企业难以在这些行业生存。

但是,规模经济并不意味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对于特定的生产技术,当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生产就会出现规模不经济。由于规模过大,信息传递费用增加,信号失真,滋生官僚主义,使得规模扩大所带来了成本增加更大,出现规模不经济。

要实现规模经济,就必须首先谋求单位成本的有效降低。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成本先下降;当产量增加到一定数量时,平均成本达到最低;如果产量再增加,平均成本就增加了。也就是说,平均成本先随产量增加而递减,后随产量增加而增加。

有很多企业,成本降不下来,效率上不去,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实现适度规模。实现适度规模的原则适用于所有行业,不过各个行业实现的方式并不一样。像钢铁、家电、汽车这些行业,生产之间的联系强,因此适于集中生产,即工厂的规模要大,而且集中在同一地区,才能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另外一些行业如零售商业,采取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集中进货,统一的物流配送,统一的管理制度,保证了成本最低。

相反,如果一个行业使用的设备并不是大型的,技术与生产工艺也不复杂,技术创新所需的资金和承担的风险并不大。从市场的角度看,产品标准化程度低,需求多变,规模就可以小一些。所以,对于企业来说,究竟是规模大一点还是规模小一点好,得依据现实情况而定。

【陷阱提示】 有很多企业,成本降不下来,效率提上不去,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实现适度规模。

选择淡季不营业,也许得不偿失

假设你经营着一家炸鸡店,每块炸鸡的平均成本是10元。若售价是每块12元,每块炸鸡可以赚2元。若售价是每块10元,则不赔不赚,收支相抵。虽然利润是零,可是成本中包括了机会成本和会计利润,依旧可以继续经营。假如因为某种意外情况每块炸鸡的售价需要降到8元。每卖一块炸鸡就要赔2元。那么,我们现在还要继续经营下去吗?

如果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分析成本与收益。收益非常简单,就是售价乘以售出的炸鸡块。可是,还要仔细分析一下成本。成本就是投入的生产要素量乘以价格。短期内,投入的生产要素分成固定投入(比如机器设备)和可变投入(比如劳动)。固定成本必须包括租赁店面的租金、开店所需资金的利息、炸鸡设备的折旧,还有员工工资。而可变成本包括用于可变投入的开支,例如用于炸鸡原料的开支、燃料开支以及临时雇小工的工资等。这两种成本的和就是总成本。而分摊到每块炸鸡上的成本就叫做平均成本,它是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的和。

所谓固定成本,就是指在短期内是固定不变的。在上面的例子中,就算你一块鸡都不炸,短期中你的店面无法退租,设备不能转卖,租金与设备的折旧费依旧要支出,更别说贷款利息了。但是若产量增加,例如生意非常好,一天炸了几百块,该成本也依旧不会增加。而平均固定成本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不断减少。比如固定成本是每月6000元,若只炸100块,那么每块鸡的平均固定成本是60元,若炸1000块鸡,那么每块鸡的平均固定成本就是6元,若炸一万块,则每块鸡的平均固定成本就是0.6元了。固定成本指在刚开始时它就支出了,一旦支出就收不回了。

可变成本是指在短期内可以随产量的变动而发生变动的成本,当没有产量时就无可变成本,当产量增加时它也就会随之增加。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平均可变成本的变动和可变成本并不一样。可变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而平均可变成本却和它不一样。当产量开始增加时,平均可变成本反而减少。等达到某一种产量时,平均可变成本达到最小:之后,当产量再增加时,平均可变成本就又增加了。

在做短期决策时,不必考虑固定成本或者平均固定成本,仅仅需要考虑可变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在上面的例子中,假设在正常情况下,每月炸1000块鸡,总成本是1万元,其中6000元是固定成本,4000元是可变成本,那么每块鸡的平均固定成本是6元,平均可变成本是4元。在做决策时,固定成本可以不用考虑,只要能够弥补可变成本便可坚持经营。

因此,短期内的营业条件为:可变成本=总收益=产量×价格

对于每块炸鸡来说,此条件可以写成:

平均可变成本=价格

这一条件也叫停止营业点,也就是说,在此时是否经营结果都相同,经营时支出的平均可变成本(4元)得以弥补,可是固定成本的损失并没有减少。若不经营,可变成本不必支出,固定成本的损失依旧一样。在这个停止营业点上,即价格高于平均可变成本时,必须经营, 这时因为高于平均可变成本的价格那部分可以弥补固定成本。在上面的例子中,价格是8元,平均可变成本是4元时,每出售一块炸鸡就可以得到8元,用4元来弥补平均可变成本,其余4元用来弥补平均固定成本。如此,平均固定成本的损失就从6元减至2元,当然是有好处的。亏损2元,当然要比亏损6元好。此时,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就变成亏损最小化。若价格低于平均可变成本,则不管怎样都不能继续经营。上面的例子只是一个假想而已。其实在很多行业中都存在这样的情况。

辽宁兴城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小城,这里的旅游业较为发达,一到夏季便游人如织,但每年的10月到来年的4月,长达半年的时间里,海滨的高级饭店和旅游景点的生意就很清淡,游人很少。不过即使是在旅游淡季,饭店和景点仍然在开门营业。既然这个时段赚钱不多甚至会亏本,他们不关门继续营业的原因就在于固定成本的因素。这是因为饭店和景点的成本主要是固定成本,如租房费用,它已经支出了,如果关门歇业的话,放着也是放着,照样会折旧,不如继续开门营业,只要收入能支付可变成本就行了。

当需求不旺时,以上行业常常使用降价或者打折等办法来吸引消费者。平均可变成本的概念让我们知道降价的下限为多少,即短期内的价格下限为平均可变成本。在正常情况下,不管是进行价格战,还是在淡季用折扣来吸引消费者,价格都不能比平均可变成本低。因为若低于这个水平,连可变成本都无法收回,那么企业就没有办法继续经营了。

就算价格低于平均成本,企业也依然要正常经营,听起来似乎有点不合常理,可是在了解了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区别后,你就会认为这种决策是合乎情理的。

【陷阱提示】 价格高于平均可变成本时,必须继续经营,这时因为高于平均可变成本的价格部分可以弥补固定成本。此时,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就变成亏损最小化。

人治与法治孰轻孰重

中国的企业,往往都是“其兴也勃,其亡也忽”,这似乎成了中国企业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新疆的德隆,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白手起家,最辉煌时资产达1200亿元,但庞大的德隆帝国又在瞬间倒了下去。德隆是股份制企业,但它的兴亡却是由于一个人,德隆集团“兴也唐万新,亡也唐万新”。唐万新的胆识、魄力和超人的能力造就了德隆的辉煌,但他个性中的独断独行的作风也导致了德隆的失败。这样大的公司在近20年中居然只开了一次董事会,一切都由唐万新一人说了算。这样由一个人说了算的企业,岂有不垮之理?

现代化的国家要由人治走向法治,现代化的企业也要走这条路。什么是企业的人治与法治呢?

人治企业是一个人说了算的企业,这个人也许是企业的所有者,也许是被授权的经营者。他大权在握,可以不受任何制约地做出企业的决策,并亲自控制企业的运行。这个人甚至会成为高居于企业之上的“神”。他的“语录”作为最高指示。他的思想、观念、个性体现在企业的各个方面,个人成了企业的化身。

法治企业是按一套早已制定出的制度来决策和运行的企业。这种企业也需要一个精明强干的CEO,而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他的权力不是绝对的、无限的。他的权力是制度赋予的,而且要受制度的制约,他是在制度的框架内发挥自己的作用。作为企业领导者的人,无论他是所有者,还是被授权的经营者,他可能犯错误,也可能离去,但并不影响企业的兴衰。

任何一个企业在成功之后很容易走上人治之路。独裁、专制、自己一个人说了算、扩大自己的能力、不愿受制约,都是人性中固有的弱点。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在于克服自我,摆脱人性中固有的弱点,但能自觉迈出这一步的企业家现在真还不多。

当企业的规模不大时,也许还不需要制度化的管理,可以由个人说了算。但当企业做大时,决策、管理、运行都要复杂得多。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这就是个人管理能力与环境变化要求的不对称性。另一方面,企业家作为一个人,无论多伟大,也不会不犯错误。

一个企业家的生命周期一般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受命上任或创立企业,这时经验不足,但有胆识、有才干;第二阶段,引导企业获得成功,这时不仅有干劲,而且在实践中积累了经验,这是企业和企业家的辉煌时期,企业家达到了自己事业的顶峰;第三阶段,企业家形成自己的风格,并稳定下来,企业处于平稳发展阶段;第四阶段,企业家满足于过去的成就,趋于保守,无论是思想还是体力都没有了当年的锐气,甚至会由于过去的成就而自我神化,这时企业在平稳中滋长着潜在的风险;第五阶段,功成名就,思想僵化,年事已高,思想跟不上时代潮流而又固执,但仍然掌握企业的大权,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阻力,这就决定了企业衰亡的命运。这时,一个关键的错误就会断送企业。一般来说,在第一、第二阶段企业家犯严重错误的少,企业家人治的积极作用大于其消极作用。第三阶段是个转折期,向法治转变,企业家即使犯了错误也不会给企业以致命打击。但如果坚持人治,第四、第五阶段肯定会出现。

依靠个人,企业会有一时的辉煌,依靠制度,企业才有基业长青。因此,建立法治企业应该成为各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奋斗目标。

【陷阱提示】 独裁、专制、自己一个人说了算、扩大自己的能力、不愿受制约,都是人性中固有的弱点。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在于克服自我,摆脱人性中固有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