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的“
古人云:一勤天下无难事。“勤奋”可以说是从古至今几乎所有的成功者都在践行的真理。然而更多的人则把成功寄托于“勤奋”之外的偶然性。
对于此,李嘉诚认为:“勤奋是个人成功的要素,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人所获得的报酬和成果,与他所付出的努力是有极大的关系的。运气只是一个小因素,个人的努力才是创造事业的最基本条件。”
今日事今日毕:赎清企业管理的原罪
我有晚上在办公室加班的习惯,因为白天应酬太多,有个员工也跟我一样,晚上经常出现在公司办公室里。我就跟他说:“不要太晚,注意休息。”他说:“今天还有工作没完成,做完就休息。”有一天晚上,我发现他走了,可过了一会儿又回来了,我过去问他,他说在路上突然想起电脑系统的一个数据弄错了,所以马上回来,改了再回家。他的这种敬业精神深深打动了我,后来公司成立一家新部门,我让他做了部门经理。因为工作交给他,不会耽误在他手里,我放心。他现在已经是公司的副总。
——摘自《李嘉诚自传》
在《南方周末》里有关于李嘉诚的一段采访提到:李嘉诚的办公室陈设非常简单,桌面上干净得一张纸都没有,因为多年来他坚持“今日事今日毕”。
在另一篇报道中,记者问到李嘉诚的退休计划时,他这样说道:“我已做好退休准备,但现在还没有这个计划。我每天都乐于为股东或基金会付出时间和精力,数十年如一日,我可能是公司请病假最少的人之一。”
这就是李嘉诚,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不拖延的人,同时在他管理的世界里,他又是孤独的。因为他对不拖延的坚持,也让很多人在感佩他能力和魅力的同时,对他产生了距离感,尽管他是一个儒雅和蔼的人。但是,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适当的孤独能够帮自己立业。
李嘉诚的世界里没有拖延,在他看来,每一个向往未来的人都要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不论是谁,管理者也好,员工也罢,只要有了拖延这样的恶习,那么他的进取心就一定会逐渐减少,最终丧失。每个人在快要取得成绩的时候,往往因为一个懒惰的念头而放弃了一秒钟,而这一秒钟就是最大的错过。
拖延容易产生小的错误,而在时间的累积上,错误会由小变大,由简单变复杂,最后这小的问题就很难再去解决。在企业经营上面,一个管理者是没有能力去承担拖延带来的损失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从现在开始,今日事,今日毕。
李嘉诚在管理企业的时候,最注重的就是时效性,凡是能及时完成的工作他必然很快就付出努力。对于他来说,拖延浪费的不仅仅是时间,还有财富和荣誉。
1981年,置地成功地将曾为香港十大英资上市公司之一的港灯集团收购名下,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当时的港灯拥有垄断权,收入稳定,加之香港政府鼓励用电的收费制度,港灯的供电量将会大幅增长,赢利肯定会增加。李嘉诚也看中了港灯。他在了解到市场的相关信息之后,一刻也没有拖延,第一时间着手准备,即便大佬怡和置地的卷土重来为收购港灯带来了阴影——高价收购,他也没有想过用“拖延”来观望。李嘉诚非常清楚收购港灯大有可为,一直在努力采集信息,对于他来说,也许现在他没有条件去经营这一项目,但这并不是他需要拖延下去的理由。努力行动就是管理者最智慧的战拖之术。
虽然港灯被置地收购,但是李嘉诚不拖延的准备后来也派上了大用场。置地虽以锐不可当之势,以高出市价31%的条件,收购了港灯,但由于在香港急速扩张,其现金储备也消耗殆尽,大笔贷款开始让置地不堪重负。此时形势陡变,移民卷走资金,汇率大跌,加上欧美日本经济衰退,中国香港地产受到严重影响。置地所欠银团的贷款无法偿还,陷入空前危机,万不得已中,置地做出了决策——出售港灯减债。
这时候,李嘉诚前期的积极准备就极为有用了,由于李嘉诚发挥了不拖延的行动艺术,前期积累了大量的资金,又能吃透形势,因而轻而易举便在16个小时内,与置地完成接洽并快速拍板。不但节省了时间,而且比之前收购价还低出了很多,真可谓大获全胜。
不单如此,李嘉诚捐5000万助西部病童时“3分钟内即拍板决定”也无疑显示出了他不拖延的行事作风。
李嘉诚向企业管理者很好地证明了不拖延的重要作用,对于任何一个管理者来说,不拖延是保证其执行力的前提。身为企业管理者,若在工作执行和员工分工安排上面形成拖沓的习惯,这无异于是在贬低自己的职业价值。也许在短时期内,这样的“拖沓”会让管理者轻松无忧,但是这就如同“温水煮青蛙”。当有一天,管理者在拖延之中弱化了职业能力,从而大大降低了执行力,那么最后迎接他的就只有老板潇洒地“炒鱿鱼”或者是自己企业安然地“倒闭”。
拖延,对于管理者来说就是职业效能的“窃贼”,管理者要做的是:今日事今日毕,让每一个小目标都及时完成,让拖延的坏习惯见鬼去吧!
拓展透析
战拖之术,关键是自律。不论管理者所在的企业和位置有多么强悍,不懂得自律,那么拖延就一定能找准机会在其身上施放“魔咒”,然后管理者就会变成温水里的青蛙,管理能力越来越差,职业素养越来越差,甚至连基本的工作都做不好了。
然而,在自律这条道路上,管理者通常都是孤独的。管理者其实在企业里已经有很高的地位,他们有时候为了管理的高效不得不严格要求自己,这必然会让周围的下属对自己产生一些误会,诸如太苛求别人、有精神洁癖等。可以说,管理者在企业生存中如果常常有孤独的感觉,这就说明他的确是在强调下属的执行力,而且他们的确是在践行一种“强迫”。
凯特林曾经说过:“有人做事喜欢瞻前顾后,总是希望等到万事俱备的情况下才去行动。这是不现实的!因为等到条件成熟,可能会错失良机,况且在懒惰者的眼里,可能永远没有条件成熟的时候。凡事马上行动起来才是正确的做法。”
王石喜欢运动,包括爬山。王石从四十七八岁开始爬山,用了大约5年时间完成了“7+2”(七大高峰和南极点、北极点),能创造这样一个不俗的纪录,他靠的就是严格的自我管理。这份自律正是来自管理的不拖延。王石跟别人的行动很不一样,最大的区别就是他能管得住自己。每次爬山前他都非常认真地做准备工作,比如涂防晒油,要求两层,他一定会涂两层,而且涂得特别厚。
所谓管理自己其实就是自律,是人的一种重要的品质,同时也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很多企业的领导者管理做得很好,但在自律上不太注重,很多都是放纵自己,放纵自己的欲望,结果战略上多样化、组织系统等都受到影响,甚至因此失败。
柳传志也是一样,在十三四个企业界朋友组成的一个小团体中,十几年来,每年“五一”,这些老男人都会找个地方玩一周。那次他们一起在新西兰南岛度假,头一天老柳在车上宣布:“大家都别迟到,如果有人迟到我就翻脸,一天不理你。”结果第二天有一个人迟到,他马上就翻脸,说:“我今天不理你,你别和我说话。”大家全傻了,他当真一天不和迟到那人说话。那天以后,再也没人迟到了。
这些都是中国著名企业管理者的自律案例,当然这些自律的背后是他们习惯了的执行的不拖延。尽管这条路上,他们可能并没有多少跟随者,甚至是认同者,但是他们都管理了一个企业,带领好了一个队伍。管理者如果还想追求卓越,那就从自律开始,给自己的世界留一点孤独的地方,因为这就是更加成功的筹码。
快十分钟的表:用勤奋占尽先机
如果你只是站着不动,自然不会伤到脚趾,你走得越快,伤到脚趾的可能性越大,但是同样,你能达到某个机会的可能性越大。最重要的是早上的事下午必须有决定或答复。假如下午发生的事非常复杂,则必须24小时内答复,我的手表总拨快10分钟以便准时出席下一个约会。
——摘自《李嘉诚自传》
将手表调快10分钟是李嘉诚多年以来养成的一种习惯。在李嘉诚看来,这就是一种抓住机遇的表现。在商场中有所收获的人,一定都是勤劳的、善于把握先机的人。每天提前10分钟,就意味着每天多10分钟的机会。
在李嘉诚的眼里,什么是先机?当一个新事物出现,只有5%的人知道时,赶紧做,这就是机会,做早就是先机。当有50%的人知道时,你做个消费者就行了。当超过50%时,你看都不用去看了!这是使李嘉诚常胜不败的一个重要因素。透过这个“先机”要诀,我们不难发现,赶紧、做早等字眼无不传递着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勤奋。
李嘉诚的勤奋习惯是年少时在茶楼养成的,这也为李嘉诚今后取得的商业成就铺垫了基础。细数李嘉诚在茶馆的经历,其中有两点值得评述,也是他“用勤奋占尽先机”的关键所在。
一是他的时间观念。广东人习惯喝早晚茶,大清早就有茶客上门。故茶楼规定必须在早上5时开始为客人准备茶水茶点。为此,李嘉诚的闹钟总是调快10分钟响铃,这样,每天他都是最早一个赶到茶楼,为的就是能够让自己随时走在别人的前面。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让李嘉诚将“抢先”视为经商的头号要诀。
二是细心观察。这也是勤奋的一个重要表现。茶楼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这一点在香港表现得更为明显。茶楼里面汇集着各种不同类型的人,三教九流,形形色色。也正因为如此,李嘉诚接触了他幼年时从未接触的社会一面,他能在极短的时间里记住客人的姓名与习惯,揣测出其籍贯、职业、性格、财富等基本情况,因而,在每一次接触中,李嘉诚都能够获得一定的信息,为他的下一步行动做准备。
当塑胶花厂办起来之后,李嘉诚便开始琢磨,如何让这家厂子办得红红火火。从横向比较来看,李嘉诚的塑胶花与市面上其他的商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如何成为塑胶业的佼佼者?为此,李嘉诚主动向行业的专家询问有关塑胶花的知识,并且亲自学习先进技术。当得知生产塑胶花的公司缺勤杂工的时候,李嘉诚随即到这家公司报名,从勤杂工人做起,以打工的方式系统地学习制造工艺。假日里,李嘉诚便大方邀请数位新结识的工作朋友到餐馆吃饭,这些朋友都是某一工序的技术工人,李嘉诚十分虔诚地向他们请教有关技术,他们对于这位勤奋的工友也十分有好感,把自己知道的东西都毫不吝啬地告诉了他。这样,李嘉诚很快便掌握了塑胶花的技术。正是这种勤奋,让李嘉诚最终成为了一代“花王”,也为他今后的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拓展透析
李嘉诚创业之初所处的那个时代,由于信息寡劣,几乎是谁勤奋谁就有可能捡个金元宝。也正是因为这样,李嘉诚将“塑料花”的生意做到了全世界。如今,勤奋虽说不再是创业营商的唯一因素,但仍旧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而关于勤奋,有中国台湾“经营之神”之称的王永庆的一番话非常经典。在一次演讲中,有位年轻的学生问道:“您的成功,是勤奋重要还是运气重要?”王永庆说:“我用一生的勤奋证明了我比别人的运气好。”王永庆的话很值得回味,在他看来,他的好运气来自于一生对勤奋的坚持。王永庆出身贫寒,从最底层的米店老板开始做起,中间的艰辛可想而知。如果因为一时的困难或挫折就半途而废、心灰意冷,那么他就不可能成为台湾的“塑胶大王”,坐上台湾首富的交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