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守得住,才强大:李嘉诚的14堂人生能量课
3098700000029

第29章 瞄准 眼疾 手快(2)

特区成立两年,郝连玉从中发现了商机,并成功把握住了。他与蛇口工业区生活服务公司签订了合作合同,在蛇口工业区里开了一家“北京餐厅”,餐厅主营油条、大饼、饺子等北方食物,生意十分红火。

在经营的过程中,郝连玉发现,部分南方人也爱上了“北京餐厅”的口味,但由于北方饮食的特点,一份饺子的分量很足,超过了一些南方人的食量,还有很多顾客是抱着尝鲜的心理过来的,看到一大份的饺子往往望而却步,不敢轻易购买。为此,郝连玉做出了一个在当时非常创新的举动——饺子论个卖。当时工业区内的企业大多处于创业期,很多公司需要加班,职工下班的时候大部分餐厅都打烊了,郝连玉立即在餐厅醒目的位置打出了一块牌子——晚上十点不打烊。这一改革性的举措为“北京餐厅”赢得了很多顾客,餐厅的营业额在一年内翻了一番。在20世纪80年代的巅峰期,郝连玉的餐厅年盈利可以高达60万元,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了。能取得这样的成就,郝连玉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举措,他只是在司空见惯的生活中发现了商机,并且牢牢地将其把握在手中。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1932年,在父母及亲戚的支持下,16岁的王永庆带着家里凑的一点钱和两个弟弟到嘉义开米店。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近30家米店,竞争非常激烈。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租下一个很小的铺面。他的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有知名度,米店开张后,任凭王永庆喊破嗓子,也没卖出去多少,过了几天,生意更加冷清。王永庆开始用心寻求突破。

那时候的台湾,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还很落后,稻谷收割后都是铺放在马路上晒干,然后脱粒,沙子、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里面。用户在做米饭之前都要经过一道淘米的程序,用起来很不方便,但大家都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

王永庆却从司空见惯中找到了切入点。他和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拣出来,然后再卖。一时间,小镇上的主妇们都说,王永庆卖的米质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烦。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米店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

很多企业管理者误以为创新就是要标新立异,与全新的生活和模式打交道。但事实上,从郝连玉、王永庆的例子中不难发现,司空见惯的生活常态,才是企业管理者应该下大力气发掘的增值点,不管在哪个时代,不管在什么样的市场背景之下,这一点都是通用的。

时机就是生机:1/10秒就能定输赢

在今日的商界,当人们考察一个企业或一个部门的人员的表现时,只是在年终看他们的R&L(盈亏)。但是,我不是这样的,因为当你等到看R&L时,已经晚了整整一年。我通常都是在这一年的期间,例如,办公室例会或到公司巡视的时候,做一些有心的考察,这样,如果发现不对,就必须采取行动。

——摘自《李嘉诚谈创业》

人们都说李嘉诚有一个优于别人的长处,那就是运用超前思维预测未来什么值得投资。这话不假。但更为重要的无疑是他的行动。如果没有闪电般地抓住时机,又怎么会有抢先一步的投资呢?抓时机就是抓生机,快一点就是赢!

进入中南公司,李嘉诚为的是学会装配修理钟表。他心灵手巧,仅半年时间,就学会各种型号的钟表装配及修理。中南公司创始人庄静庵对少年李嘉诚刮目相看,将李嘉诚调往公司属下的高升街钟表店当店员。

1946年年初,17岁的李嘉诚突然辞别舅父庄静庵。临行前,他对庄静庵就香港钟表业的前途作了一番今天看来依然堪称大商家眼光的分析。正是这番话,给了庄静庵的公司一个时机,更是一个生机。

李嘉诚认为,瑞士的机械表生产技术炉火纯青,世所无敌。其时,日本人避其锋芒,瞄准空当,抢先开发了电子石英表的新领域。世界钟表市场便形成这样的态势:高档表市场为瑞士人独霸,中档表市场为日本人独步。这样,中低档表市场就是可开拓的空当。李嘉诚建议舅父迅速抢占这一滩头。

事实证实,时局正如李嘉诚所言,香港地区以价廉物美的中低档表迎合中下层顾客的需要,成为继瑞士、日本外的又一大钟表基地,中低档表生产成为香港的支柱产业之一。若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一旦让其他公司捷足先登,则必将被排挤于主流之外,难以获得更大的发展。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抓住机遇呢?李嘉诚认为,抓住时机的重要因素有四点:

第一,知己知彼。做任何决定之前要先清楚自身的条件,以此来决定今后要做出怎样的抉择。要知道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更要看对手的长处。要掌握准确、充足的资料,并做出正确的决定。第二,磨砺眼光。知识最大的作用是可以磨砺眼光,增强判断力,毕竟直觉并不完全可靠。另外,视野一定要宽广,收集咨讯的时间一定要快,并且内容要准。第三,设定坐标。第四,毅力和坚持必不可少。

很多时候,很多人能在多个领域内取得成功,是幸运在作祟?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他们的每一次出手都不是偶然。成功的企业家总是嗅觉敏锐,善于抓住时机采取行动。正是这一次次难得的商机让企业家们在第一时间内抢先占领制高点,从而获得成功。可以说,他们正是在善于抓时机中赢得了进步的生机。

拓展透析

机遇与危机并存,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种观点。就这句话本身,我们就值得做深入的探讨。为什么二者会并存?这是因为,机遇与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有着一个“保质期”的问题,当机遇的“保质期”过了之后,那么它就变质成为危机。这也就要求,在把握机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时效性。

早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马云已经感觉到泡沫必将破裂,互联网的冬天即将来临,他必须迅速做出决定。当时马云觉得自己运气特别好,突然感觉全中国人民都在做互联网,一个月至少在中国诞生1000家互联网公司。不过,他也觉得有些不对劲,好像炒股票一样,他认为中国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做一个互联网公司很难,需要人才、技术、资金等,当一个月诞生1000家互联网公司的时候,也一定会出现一个月关闭1000家互联网公司的情况。很快,阿里巴巴就召开了一个会议宣布公司进入紧急状态,比其他大公司提前6个月做了裁减,关闭了很多部门和办事处。马云的这种危机意识帮助公司成功地度过了互联网的冬天。

哪种人能够在如战场一般的商场中获得胜利?李嘉诚在收购希尔顿大酒店中总结道:快一点就是赢。获胜的秘诀在于:一是因为没有人知道,二是出手非常快。当嗅到一个商机时就要立刻抓住,迟一步就会众人皆知,那么出手再快也难保不伤一兵一卒。军队不仅要能战、敢战,还要会战、善战,懂得把握战机。兵贵神速,战机有如闪电,一眨眼就消失了,就看你是否懂得把握。我军之所以百战不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善于把握战机、迅速出击,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1935年,红三军团长征来到了娄山关。娄山关雄关漫漫,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蒋介石在此集中了几个师的兵力,妄图把红军消灭在娄山关下。眼看中央机关就要过来了,如果不拿下娄山关,红军大部队就有被围歼的可能。

2月26日清晨,贵州军阀王家烈率部从遵义出发,试图在红军到达娄山关之前将其截住。彭德怀得知这个情报时,对方部队距离娄山关还有45里的路程,他命令红三军团全速跑步前进。这样一来,红军比敌人早5分钟占领了娄山主峰,掌握了战斗的主动权。当彭德怀率领部队登上顶峰俯视遵义方向时,发现山北侧的敌军距离他们只有100多米。随后,红军利用高度优势,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山下的敌人发起攻击。在随后的几天里,红三军团和红一军团会合,一鼓作气消灭了敌军2个师和8个团。娄山关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第一次取得的重大胜利,树立了战士们战胜敌人的信心。

过去,红军携带大量辎重,大炮、电台、印刷机等一个都舍不得丢掉,结果速度极为缓慢,经常被敌人追着打。后来,红军吸取了教训,丢掉了多余的东西,大大提升了速度,徒步行军一天能走七八十里。这样一来,红军在战斗中经常能抢在敌人前头,把握战机,给敌人迎头痛击!红军在许多战争中的胜利,经常只是比敌人早那么几分钟登上了山头,早几分钟渡过了河流,早几分钟到达了目的地。一位红军曾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不需要比敌人快很多,也许只需要一分钟。但是,早一分钟,我们就具有了优势。”这就是著名的“一分钟法则”。

要贯彻“一分钟法则”,要做到抢得先机、速战速决,军队就必须抛弃不必要的负担,做到灵活运动,而且士兵能够坚决服从命令,长官指挥起来要如指挥一人那样轻松、有效。商人也是一样,都说商场如战场,在关键时刻,犹犹豫豫拿不定主意,必然会与机遇失之交臂,早一分钟做出判断,很可能就为自己的最终胜利多奠定了一分胜局。

【延伸阅读】

李嘉诚认为,抓住时机的四点因素:

一、知己知彼

做任何决定之前,我们要先知道自己的条件,然后才知道自己有什么选择。在企业的层次,要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更要看对手的长处,掌握准确、充足资料做出正确的决定。

二、磨砺眼光

知识最大作用是可以磨砺眼光,增强判断力,有人喜欢凭直觉行事,但直觉并不是可靠的方向仪。时代在不断进步,我们不但要紧贴转变,最好还要走前几步。

要有国际视野,掌握和判断最快、最准的资讯。不愿改变的人只能等待运气,懂得掌握时机的人便能创造机会;幸运只会降临有世界观、胆大心细、敢于接受挑战但能谨慎行事的人身上。

三、设定坐标

我们身处一个多元年代,面临四方八面挑战,以和黄为例,集团业务遍布41个国家,公司的架构及企业文化必须兼顾全球来自不同地方同事的期望与顾虑。

我在1979年收购和黄的时候,首先思考的是如何在中国人流畅的哲学思维和西方管理科学两大范畴内,找出一些适合公司发展跟管理的坐标,然后再建立一套灵活的架构,发挥企业精神,确保今日的扩展不会变成明天的包袱。

灵活架构为集团输送生命动力,不同业务的管理层自我发展生命力,互相竞争,不断寻找最佳发展机会,带给公司最大利益。完善治理守则和清晰指引可确保“创意”空间。企业越大,单一指令行为越不可行,因为最终不能将管理层的不同专业和管理经验发挥。

四、毅力坚持

市场逆转情况,由太多因素引发,成功没有绝对方程式,但失败都有定律,减低一切失败的因素就是成功的基石。以下四点可以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承担风险的能力:

①谨守法律及企业守则;

②严守足够流动资金;

③维持溢利;

④重视人才的凝聚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