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的“转型课”
在商业模式极具变化的现代,马云的成功与其说是一个传奇,不如说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因为在每次商业面临着多种选择和转折点的时候,他总是能从所能看到的10只兔子中,选择并迅速出手抓住他最想抓住的那一只。
入股新浪微博,联合高德地图
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三十年以前我们谁都没想到今天会这样,谁都没想到中国会成为制造业大国,谁都没想到电脑会深入人心,谁都没想到互联网在中国发展得那么好,谁都没有想到淘宝会起来,谁都没想到netscap会倒下,谁都没想到雅虎会有今天。
——马云
马云曾在2013年5月辞去阿里巴巴CEO的演讲中说道:这是一个变化的世界,我们谁都没想到我们今天可以聚在这里,可以继续畅想未来,我跟大家都认为电脑够快,互联网还要快,很多人还没搞清楚什么是PC互联网,移动互联来了,我们还没搞清楚移动互联的时候,大数据时代又来了。
变化的时代是年轻人的时代,今天还有不少年轻人就像无数百度、Google、腾讯这样的公司,拿到了很多机会。
适应变化,企业才能发展
在过去的十年里,以马云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家,也许是最懂得变化、创新、战略之间天然关系的一代企业家。在技术挑战、社会制度、商业模式剧烈变化的端倪初现之时,从表面上看起来饱和的市场中找出一条可行的商业化路径,是这一代创业者获得成功的最普遍的方式。
在变化和革新中实现统一,这是所有渴望成功、创造奇迹的企业家选择的关键。事实上,企业应对变化所做的战略调整,本身就是系统的、有目标的改变。这在如今,是一种战略意识的卓越体现,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企业的最核心竞争力。能够从微小的调整中,看到长期变化的大视野,提前布局,才有可能在未来处于不败的地位。
“在中国市场的一线城市,我们的发货速度是当日达或次日达,这是一种创新,提升了客户体验。”在美国,一个订单3天送达,定时送货、当日达、次日达等变化是在中国研发出来,但是当亚马逊总部意识到这是IT时代的全新需求,它们很快就在全球推广使用。谷歌公司发现了亚马逊的这一转变,如今他们也开始办起次日达的谷歌快递。
谷歌公司认为,随着下一代技术的应用提速,更加人性化、回馈性较高的服务成为可能。如今,谷歌在美国的这种快递分拣干脆与安卓系统的谷歌地球应用合二为一。而等到谷歌宣布自己的这个新发明时,不少中国人竟然不知道,这其实是根源于中国的微小变革引发的副反应。
在谷歌文化中,跟进微小的改变而制造创意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把微小变革看成是系统性战略的关键步骤,这是谷歌文化的核心。当越来越多的新变革开始导源于市场,更多的中国本土企业家应该大胆尝试,从变化和战略的角度,时刻把握新的方向,寻找新的契机。
在这当中,战略并购和风险投资是应对变化较为成功的一种方法。实际上,如今大部分的高科技大企业,都已经不再因循守旧,而是等待小企业大胆革新的苗头出现,待其商业化后,用并购的方式,将其整合到大企业的资源架构中,然后才利用规模优势,迅速占领市场。像马云在新浪和高德这种商业化雏形企业大快朵颐,正是战略性并购运作的大手笔。
事实证明,只有具备战略性的大视野,对微小变革保持敏感,才能应对未来的变化,让企业走得更远。
马云作为阿里巴巴CEO的最后一夜
2013年5月10日晚,在阿里巴巴集团“淘宝十周年”大型晚会上,马云在演讲开始前,正式确认了他最后一单大生意,以2.94亿美元购买高德软件公司28%股份,成为高德地图绝对控股方。仅仅在十天前,阿里巴巴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以5.86亿美元购入新浪微博约18%的股份。在中国互联网史上,马云这两笔生意,不经意间都创造了历史。
4月29日,新浪旗下子公司新浪微博与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这项高达35亿元的投资,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资本交易。并购高德,则是中国网络地图市场上最大的一宗收购案。
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马云的一举一动,都被看成是行业的战略风向标。联系新浪、阿里巴巴、高德之间复杂关系的这两项大手笔生意,对业内外都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首先是阿里巴巴和新浪的联姻,不少资深业界人士直呼“想不到”、“看不懂”。微博上流传一张所谓内涵照片,一时间被无数人转发了:黄晓明、王刚等明星在用手机欢乐地刷着微博,一旁的马云露出某种类似“睥睨”的眼光。要知道,马云是2011年公开宣布退出新浪微博的最著名的公众人士。在VIE(协议控制)风波中,新浪微博堪称是阿里负面消息的最大来源平台,卫哲因此不得不辞职。竞争对手对淘宝的攻击,一度让马云有些手足无措,一年后马云说:“我当时很生气。自从那以后,我就退出了微博。”
在外界的狐疑声中,“阿里浪”的时代最终来临,马云则坦然地对外界解释说:“如果把微博拿来做电子商务,那我会被网民骂死,也会被时代骂死。”
此事之后,在业界形成了有“马后炮”嫌疑的四种观点:反制以美丽说、蘑菇街为代表的导购网站;阿里巴巴与新浪携手,互补短板,共抗腾讯;马云是在为淘宝社区化铺路;推出支付宝+微博的本地生活服务标配组合。
马云作为阿里巴巴CEO的最后一夜,高德地图收购一案之后,人们才重新发现阿里布局移动互联网的野心:这一年,阿里巴巴先后注资UC浏览器、美团、陌陌、丁丁优惠、在路上、快的打车、墨迹天气和高德地图,从阿里一系列的资本运作中可以看出,所谓“生态化”数据、系统来支撑的生态体系,可能正在长出新的“物种”——要根据互联网的变化,创新阿里巴巴的业务。
阿里的邵晓峰曾向王坚表述过马云所期望的阿里巴巴帝国管理模式:“我们一直要寻求一个新的管理模式,不是金字塔式的,可能是扁平化的,甚至最高管理者长时间离开,公司内部的自循环、自沟通、自决策能力会变得非常完善。”
不管外界舆论怎么看待马云的资本运作,对于4万名不远千里赶赴马云“退位”盛宴的听众们,乃至数百万阿里巴巴用户和数亿消费者来说,阿里巴巴的这种变化对每个人都是一个机会,人们需要做的正是抓住这个机会。而这也许才是马云离任前最真实的想法。这不是一个马云式的战略布局,但也许是最马云的战略构想。
感谢这个变化的时代
我感谢这个变化的时代,我感谢无数人的抱怨,因为在别人抱怨的时候,才会有机会。只有变化的时代,才是每个人看清自己有什么、要什么、该放弃什么的时候。
——马云
我们处于一个急速变革的时代,这个时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对于企业家而言,首先要把握已经发生了的变化。如果对已经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那又怎么可能应对未来的变化呢?已经发生的变化,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将向哪个方向前进,也意味着企业家所领导的企业将以怎样的方式适应未来的生活,一个企业必须有足够的文化底蕴来适应变化,更要适应未来的变化,否则,这个企业将在变化的狂潮中被撕裂。
除了梦想,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2013年5月10日晚,杭州小雨淅沥,略有寒意。黄龙体育中心内外,“淘宝十周年”晚会盛况空前,周边的温度急剧上升:数千家酒店被订购一空,正在举办的一场商业活动门票价格上涨到上千元。能够容纳4万人的场馆座无虚席……
这是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作为阿里巴巴CEO,对近4万名观众进行的最后一次演讲,他在演讲中宣布正式辞去阿里巴巴CEO一职。
马云的离职演说,一如既往,声情并茂,慷慨激昂。对于变化,马云感慨地说:“十年以前我们看到无数个伟大的公司,我们曾经也迷茫过,我们还有机会吗,但是十年坚持、执着,我们走到了今天,假如不是一个变化的时代,在座所有年轻人轮不到你们,工业时代是论资排辈。
“就是因为我们把握住了所有的变化,我们才看到未来,未来三十年,这个世界、这个中国将会有更多的变化,这个变化对每一个人是一个机会,抓住这次机会。我们很多人埋怨昨天,三十年以前的问题,中国发展到今天,谁都没有经验,世界发展到今天,谁都没有经验,我们没有办法改变昨天,但是三十年以后的今天是我们今天这帮人决定的,改变自己,从点滴做起,坚持十年,这是每个人的梦想。
“我感谢这个变化的时代,我感谢无数人的抱怨,因为在别人抱怨的时候,才会有机会。只有变化的时代,才是每个人看清自己有什么、要什么、该放弃什么的时候。
“我们认为,除了我们的梦想之外,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这是个高速变化的世界,我们的产业在变,我们的环境在变,我们自己在变,我们的对手也在变……我们周围的一切全在变化之中!”
互联网最大的特征就是变化,只有能够重视变化、预测变化,并且抢在变化之前采取行动来应对变化,才是最好的办法。
马云一直强调,面对变化,要主动拥抱变化。阿里巴巴对拥抱变化的详细阐述是:突破自我,迎接变化。对于本行业的特点有深刻的认识,坚信变化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对于公司的变化,认真思考,充分理解,积极接受并影响和带动同事。对于变化对个人产生的影响,理性对待,充分沟通,诚意配合。在工作中善于自我调整,具备前瞻意识,建立新方法、新思路。面对变化后产生的挫折和失败,能够重新调整,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改进中。
这个世界是个变化的世界,在马云看来,面对变化,必须毫不畏惧,并且要感谢这种变化,主动抓住变化,才有可能抓住获得成功的机会。
企业要生存,就要认识趋势、认识变化
对于企业家而言,更要重视已经发生的未来因素,这些因素不是企业内部可以掌控的,它们完全受制于企业外部环境。社会变革、经济结构转型、知识文化的转向,都会引发企业的变革。简单地讲,未来时代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强。
倘若洛克菲勒在100多年前,不能洞察到石油行业所存在的巨大发展空间,那他将永远是个三流商人;倘若卡尔·本茨不能预见到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那么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发明者将是戴姆勒;倘若李嘉诚不能预料到塑料花行业的衰落,那他将是一个破产的倒霉老板;倘若张瑞敏在短缺经济时代不能预想到质量对家电的重要性,那么海尔将是龟缩在青岛的一家小工厂;倘若比尔·盖茨不能预感到个人电脑时代的到来,那他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哈佛毕业生……有太多的倘若被预见和洞察力所改变,而正是企业家的这种对未来的强烈预见能力,使他们成功地站在时代前列,成为商业时代的英雄。可以说,预见趋势,洞察变化,是一种典型的企业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