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只管精彩,老天自有安排
3099000000036

第36章 二十多年成功与失败的积累(3)

华为以产业报国和科教兴国为己任,以公司的发展为所在区域做出贡献。为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为自己和家人的幸福而努力。两部发动机,为国家,也为自己与亲人。华为公司不鼓励员工去关心国家大事,而是鼓励员工把本职工作做好。本职工作搞好了,公司发展了,对国家的贡献就大了,国家的大事也就容易解决了。华为经历了十年的努力,确立了自己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与企业的行为逐步可以统一了,形成了闭合循环。因此,它将会像江河水一样不断地自我流动、自我优化,不断地丰富与完善管理。

——摘自任正非2004年6月《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在“华为基本法”中,有这样一段话:“爱祖国、爱人民、爱事业和爱生活是我们凝聚力的源泉。责任意识、创新精神、敬业精神与团结合作精神是我们企业文化的精髓。”在任正非的许多文章中,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他对国家的热爱,对事业的执著,对于家庭的重视,以及对于长辈的尊敬。古代对于成功的人一般用立言、立德、立功三方面来概括,我们可以说,在“立言”与“立功”方面,任正非的成就已经众所周知了,而在“立德”方面,任正非做得同样出色。

任正非说:“华为及其员工一直把爱祖国、爱人民、爱党作为自己的企业文化,把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企业的兴衰、个人得失、家庭幸福看成一条生命链。我们倡导全体员工除了努力提高自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外,还要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活动,支持社会进步的各项举措,提高自己的精神素养;积极关心国家,支援希望工程;积极参加抢险救灾,热情捐赠;积极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事实正是如此。

在《我的父亲母亲》中,任正非写道:“回想起来,革命的中坚分子在一个社会中是少的,他们能以革命的名义,无私无畏地工作,他们是国家与社会的栋梁。为了选拔这些人,多增加一些审查成本也是值得的。而像父母这样追随革命,或拥护革命,或不反对革命的人是多的,他们比不革命好,社会应该认同他们,给予他们机会。不必要求他们那么纯洁,花上这么多精力去审查他们,高标准要求他们,他们达不到也痛苦,而是要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一同来支撑,以物质文明来巩固精神文明,以一种机制来促使他们主观上为提高生存质量,客观上是促进革命,充分发挥他们贡献的积极性。我主持华为工作后,对待员工,包括辞职的员工都是宽松的,我们只选拔有敬业精神、献身精神、有责任心、使命感的员工进入干部队伍,只对高级干部严格要求。这也是亲历亲见了父母的思想改造的过程,而形成了我宽容的品格。”这里任正非写出了自己品格的宽容的一面,他是一个充满温情、感情丰富、素养深厚的人。任正非意识到,“是党和政府营造的宏观发展环境,是客户多年来给予的理解和帮助,才使华为从幼小的树苗成长到今天的规模和水平。”华为是懂得感恩的,同样华为也以自己的不懈努力,争取更大的竞争优势,为员工、为社会、为社区、为国家不断创造新的贡献。

拓展透析

迈克尔·波特在《战略与社会:竞争优势与企业社会责任的联系》一文中将企业社会责任分为反应型和战略型两种。反应型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即传统做法;而战略型社会责任,则是指“寻找能为企业和社会创造共享价值的机会,包括价值链上的创新和竞争环境的投资”,因为只有通过战略性地承担社会责任,企业才能对社会施以最大的积极影响,同时企业才能收获最丰厚的商业利益。

比如,戴尔公司的旧产品回收活动,公益事业宣传是发起募集旧电脑捐赠给非营利组织的活动;公益事业关联营销是当淘汰产品达到三件时,戴尔可以为购买指定产品者提供10%的折扣;企业社会营销则是回收旧打印机;慈善活动是员工可以向多个支持项目捐款;社区志愿者活动是员工可以带薪参加社会义工;对社会负责的商业实践是制定的环保原则、政策和目标的产品设计等等。

企业社会责任在国外已有了很大发展,也有了相当成熟的理论基础,但在国内,因为法律环境尚不完备、社会各方对企业的信任度不够高,推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环境还很不成熟,企业在社会营销过程中面临的难度可能很大。

尽管如此,一个有责任感的企业仍会在明礼诚信、保护环境、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慈善等方面不断做出努力,这既是社会对企业的要求,更是企业自身存在价值的体现。

成功是一个讨厌的教员

成功是一个讨厌的教员,它诱使聪明人认为他们不会失败,它不是一位引导我们走向未来的可靠的向导。华为已处在一个上升时期,它往往会使我们以为八年的艰苦奋战已经胜利。这是十分可怕的,我们与国内外企业的差距还较大,只有在思想上继续艰苦奋斗,长期保持进取、不甘落后的态势,才可能不会灭亡。繁荣的里面,处处充满危机。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懒汉、二流子之外,90%的人都在身体上艰苦奋斗,吃大苦、耐大劳是人们容易理解的。但什么人在思想上艰苦奋斗呢?并不为多数人所理解。科学家、企业家、政治家、种田能手、养猪状元、善于经营的个体户、小业主、优秀的工人……他们有些人也许生活比较富裕,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不艰苦奋斗。他们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向他人学习,无论何时何地都有自我修正与自我批评,每日三省吾身,从中找到适合他前进的思想、方法,从而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公司已确立了接班人的标准,各级岗位上正在涌现成千、以后还会有上万的优秀儿女,他们承认华为的核心价值观,并拥有自我批判的能力。数十年对他们的不断优化,不断成长,接班队伍不断扩大,任何不合乎发展规律的东西都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企业管理将会有良好的净化能力。经过一代一代的华为人的努力,华为的红旗会一代又一代更加鲜艳。 一个企业的内、外发展规律是否真正认识清楚,管理是否可以做到无为而治,这是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员工不断探索的问题。只要我们努力,我们就一定可以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摘自任正非1996年4月6日在华为十大杰出员工表彰大会上

的发言《反骄破满,在思想上艰苦奋斗》

任正非早年提出的“通讯市场三分天下,必有华为一席”的梦想基本上已经实现,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目前华为的发展已经迈入“打造整体软实力”的第三阶段,慢慢地以均衡的姿态、以“灰度”的心态走向平和、走向理性。

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问题是:在自然界是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有的人认为自然界先有鸡后有鸡蛋,不然鸡蛋是从哪来的呢?有的人却觉得自然界先有鸡蛋后有鸡,如果没有鸡蛋,鸡怎么会出世呢?这就正如起点和终点,人是先从起点出发后到达终点,还是先到达终点后再从起点出发呢?生活中,每个人都经历着不同的起点到终点,终点到起点。每个人从这个起点出发后到达终点,再将下一个终点视为起点继续出发,对于企业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

任正非认为,成功是没有止境的。例如,对于生产的工艺、产品的加工质量而言,华为人都应该有一种“每天继续改进”的欲望;而市场营销则要从公关、策划型向管理型转变;至于中高层管理人员则要善于作势,基层管理人员则要把工作做实。任正非坚持认为,成功只能说明过去,只有在思想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才能不为过去的成就所束缚,才能站在更高的层次获得更大的进步。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企业,当然华为也不例外。虽然华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但是外界对华为的质疑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于过去的华为而言,任正非确实是一个不可否定的因素。但任正非的退休和离去是肯定的,谁都改变不了。华为如果没有管理体系,没有这个大平台,那么老人一旦退休,问题可能会变得非常严重。但对于今天的华为而言,任正非背后的企业战略和管理体系才是最重要的,只要这两个因素健全,华为的文化就一定能够延续下去。如果能在管理体系的建设上进一步优化,华为完全有能力从优秀走向卓越。而如今任正非和他率领的华为团队正在努力地打造这一体系,这也是任正非的使命之一。

拓展透析

企业发展不容易,有人认为满足于现状是一种知足常乐的好心态,也有人认为打下江山也要守好江山才行,但残酷点儿来说,安于现状、不能与时俱进的企业通常不能在市场竞争中以期生存下去。在企业蓬勃发展的时候更要去创新,虽然马云说过,“将来是小企业的天下,企业越小,越容易活下去”,但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小企业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虽然小企业的韧性很强,但是生命力很弱,他们经不起资金周转不灵,金融危机袭击,质量出差错等情况发生。事实证明,如果出现那样的情况,很多时候会让小企业一蹶不振,甚至破产。

在这点上,任正非所提出的全员危机意识,时刻自省、时刻向前看的观念才是保证企业持续发展、不被时代所淘汰的正确选择。18世纪西方发明了汽车,逐步对之前的交通工具马车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有两家马车生产企业面对威胁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其结果也截然不同。A马车厂在马车的外观与舒适性上大做文章;B马车厂则转向生产汽车。最终A马车厂随着马车退出历史舞台,也慢慢销声匿迹,而B马车厂则随着汽车的发展生意越做越大。这两个马车厂家的兴衰命运是由企业主对问题的不同理解决定的。A马车厂老板认为自己是生产马车的,汽车的出现对自己是个严重的威胁,也是马车的竞争对手,A马车厂老板就想出各种办法对抗汽车;而B马车厂老板则认为自己是生产代步工具的企业,汽车取代马车,将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所以就果断放弃马车的生产,转为生产汽车,避免了被市场淘汰的厄运,并取得了跳跃式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不断创新与淘汰是不可避免的,能够像B马车厂老板那样,抓住威胁背后的机遇,借势突破发展,将会获得成功。但在我国,中、小企业中能够这样看问题的企业家却很少,多数像A马车厂老板那样,守着昨日的辉煌,不肯顺应时代的发展,更不会发现其背后的机遇。违背市场发展的规律就如逆水行舟,终将被市场淘汰。

任正非近期讲话

互联网时代仍然需要科学管理

——任正非2014年6月16日在华为“蓝血十杰”表彰会上的讲话

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在互联网时代,过去的工业科学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已经过时了,现在需要的是创新,是想象力,是颠覆,是超越。真是这样吗?科学管理过时了吗?基于数据和事实的理性分析和精细管理真的不再需要了吗?我们认为,互联网还没有改变事物的本质,现在汽车还必须首先是车子,豆腐必须是豆腐。当然并不等于将来不会改变。

但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人们做事的方式,使传送层级减少,速度加快。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意义,是可以提升实体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我们今天坚持继续“蓝血十杰”数字工程,就是为了给用互联网精神改变内部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实现与客户、与供应商的互联互通。

一、互联网时代仍然需要科学管理

要回答互联网时代需要什么样的管理,首先要搞清楚蓝血十杰(美国现代企业管理教父)为现代企业管理贡献了什么,我们应当学习什么?蓝血十杰对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贡献,可以概括为:基于数据和事实的理性分析和科学管理,建立在计划和流程基础上的规范的管理控制系统,以及客户导向和力求简单的产品开发策略。

科学地掌握生产规律,以适应未来时代的发展,是需要严格的数据、事实与理性的分析的。没有此为基础,就谈不上科学,更不可能作为技术革命的弄潮儿。科学管理与创新并非是对立的,二者遵循的是同样的思维规律。

蓝血十杰为福特公司建立了财务控制、预算编列、生产进度、组织图表、成本和定价研究、经济分析和竞争力调查等,这些构成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当然,这些是工业革命时期的成就,虽然我们现在处在一个信息革命的时代,未来还不知如何预测,但汹涌澎湃的新技术革命浪潮,还是离不开工业时代的基础。

二、继续优化管理,防止过度管理

从1998年起,华为投入数十亿美元,邀请IBM等多家世界著名顾问公司,先后开展了IT S&P(电话业务提供商)、IPD(集成产品开发)、ISC(服务器控制)、IFS(互联网金融服务)和CRM(客户关系管理)等管理变革项目。变革的指导方针,是“先僵化、再固化、后优化”。僵化是让流程先跑起来,固化是在跑的过程中理解和学习流程,优化则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持续优化,我们要防止在没有对流程深刻理解时的“优化”。经过十几年的持续努力,我们的学习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基本上建立起了一个集中统一的管理平台和较完整的流程体系,支撑公司进入了ICT(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的领先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