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官商勾结,侵吞帑银的积弊,尤拔世洞然于心。勒索不到银子,尤拔世使出泼皮的招数,去找乾隆揭发。尤拔世缓步渐进,但是盐商势力庞大,一不小心,可能会将自己给扳倒。他先是上奏称盐商家资丰裕,奢靡成风,请乾隆教导盐商要节俭度日。不想乾隆看了奏折后,对军机大臣们道:“盐商有钱,花自己的钱再多有什么关系?奢侈点有什么不好,可以养活好多游手好闲之徒呢。尤拔世才到两淮,不晓事体,实在是谬见。”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尤拔世揭发前任普福与盐商勾结,贪污受贿。乾隆遂令江苏巡抚彰宝与尤拔世联合调查,不久查出普福、高恒、卢见曾等官员,利用预提盐引的漏洞捞取私利。
“盐引”是盐商经营盐业的许可证,由户部统一印制。盐商缴纳包括税款在内的盐价之后领盐引,然后凭盐引运销盐。盐引每年定量配给各地销售的,称为“正引”,卖不完的盐引称为“余引”。在有的地方,如两淮,每年的“正引”不够,就从下一年的配额里预先提取,称为“预提盐引”。
两淮地区的“正引”,每引需要缴纳三两六钱四分,但“预提盐引”仅需一两五钱。“预提盐引”与“正引”之间的差额为二两一钱,这差价本来是要纳入国库的。
两淮预提盐引始于乾隆十一年,随着两淮地区人口激增,用盐量增加,遂在此年增加预提盐引。此后乾隆多次南巡江南,盐商沿途接待,耗费颇具,就将预提盐引余下的钱补贴给盐商。
从乾隆十一年至乾隆三十二年,两淮预提盐引共计四百九十六万六千 六百二十二道,余利银总值在一千零九十二万两左右。而统计下来,用在乾隆历次出巡及购买贡品上的开销,不过四百六十万两左右,尚有六百余万两的余款。由于此笔巨款如何使用没有明文规定,盐商只要把两淮盐政使摆平,就可以自行开销。
随着案件调查的深入,查出盐商曾送给高恒十三万五千两银子,又代普福垫银购办贡物,卢见曾则接受盐商玉器古玩等贿赂。案情明朗后,乾隆对涉案人员分两类情况处理。对于盐商,他虽然极为不满,但只是让盐商将侵吞的银两吐出来了事。此笔银两数目巨大,在一千万两以上,两淮盐商被勒令分九年缴清。虽然赔出了巨额款项,但盐商们总算能保全了性命。
此案涉及的官员众多,如高恒是乾隆的小舅子。卢见曾则是当时的大学者,与大学士纪晓岚又有姻亲关系。当事人都有广泛的人脉,当案情微露端倪时,就有人给他们通风报信,以早做准备。
乾隆三十三年七月,山东巡抚富尼汉前往卢见曾德州老家查抄家产,结果查出“钱数十千,并无金银首饰,即衣物亦甚无几。”富尼汉见家产中并无金银器皿,就张榜公告,请知情者自首,随即监生李容第一个出来自首,交出卢见曾藏匿的财物。
然而,李容的自首,益发让乾隆狐疑。军机处在六月二十五日发出查抄卢见曾家产的廷寄,查办此案的谕旨也未传抄发放。卢家却先后两次提前转移家产,使乾隆不解,“伊家何以早得风声?”
乾隆知道是有人泄密了,令富尼汉严刑逼供卢见曾,“令将得自何处何人,实情供吐。”不想卢见曾倒是硬气,酷刑之下却不露口风。此时卢见曾的儿子卢瑛,孙子卢荫文正在京师应试,乾隆遂下令抓起来审讯。卢荫文被捕后,吃不住拷打,遂供出真相。
纪晓岚的女儿纪韵华嫁给了卢见曾的孙子卢荫文。纪晓岚在京内朋友众多,消息灵通,得悉开始调查卢见曾之后,派家人给卢荫文送信。但纪晓岚尚不敢明言所查的是历年预提盐引,只是在信中暗示,正在查两淮盐务中的“小菜银”。“小菜银”乃是盐商给两淮盐政衙门的陋规,“每日商人供应饭食银五十两”。“小菜银”总计下来数目也不多,不会惊动纪晓岚来通风报信,卢荫文怀疑此中必有所指。
此后不久,卢荫文与军机章京王昶聊天时,问“小菜银”何指。王昶告知并非在查“小菜银”,而是历年预提盐引案事发。卢荫文探知真相后,即于六月十四日派人回家送信,让转移家产。此外,军机章京赵文哲、徐步云,刑部司员黄骏昌等人,也均泄露了调查两淮预提盐引的消息。
此案由军机大臣刘统勋负责查办。刘统勋此年在军机处汉人大臣中排名第一,有望在未来成为首席军机大臣。纪晓岚、王昶均是刘统勋的学生,且与刘统勋的儿子刘墉是好友,赵文哲、徐步云也都是军机处的职员,可以说都是老熟人。刘统勋为官清廉,不徇私情,初入官场时虽官卑位微,却敢上书弹劾当时的军机大臣张廷玉、讷亲,奠定了他在乾隆心中的地位。对于此案,刘统勋在处理时不敢徇私,只能加以严惩。
此案牵连官员甚多,前后三任盐运使高恒、普福、卢见曾被以侵吞盐引余息,接受贿赂罪处死。纪晓岚因为泄密被发配乌鲁木齐。
军机处中,军机章京徐步云被发往伊犁,军机章京赵文哲、王昶则被发配到阿桂军中,参与缅甸战事。王昶、赵文哲都是上海人,与钱大昕等人并称“江南七子”,在军机处本前途无量,不想因为泄密被贬。
通过预提盐引案,乾隆严厉整饬了地方盐官,将两淮盐务纳入到中央控制,并进一步加强了对盐商的控制。就军机处泄密事件,乾隆一直耿耿于怀。不久乾隆再次下谕警告道:“军机章京常与官员亲友暗通消息,从前有因此而获罪者。如果再查出有徇私泄露,必严加惩治,决不宽贷。”虽然乾隆屡屡整顿,但军机处泄密事件却是层出不穷,招惹出无数是非,也埋下了诸多杀身之祸。
大小金川之战
乾隆三十六年四月,首席军机大臣尹继善病逝,由刘统勋继任。刘统勋刚上任,大小金川战事再起。
此年有军机大臣上奏称,军机处有中满汉章京四十余人,每年从户部领取银库内赏银四千两,尚不敷办公之用,请再添加五千两,乾隆大度地允许了。军机处中,军机大臣不在军机处领薪水,军机章京则领薪水。军机章京没有什么外快,收入也很微薄,有“职供文字一官清”之叹。但军机章京有特殊的荣耀,且升迁的机会也多,故而被选为军机章京者都分外珍惜这一职位。
在选拔军机章京时就要求德才兼备,入了军机处后,经过多年训练,政务熟练,世事通达,参加科举时自然比其他考生具有更多的优势。此外,军机章京的勤劳,皇帝每日都看在眼里,不时会有封赏。第一次金川战事最吃紧时,乾隆突然想起来,得奖励奖励天天加班的军机章京们了,下旨称:“办理金川军务以来,军机处行走官员,皆黾勉供职,著分别等次,交部议叙。”随后军机大臣将军机章京按照出力多少,分为三个级别,造表献上,一一予以奖励。
军机章京久处中枢,与皇帝及重臣接触的机会多。常有军机章京因为办事干练,给皇帝留下深刻印象而飞黄腾达。军机大臣在外出征战时,常常会亲自点名,将自己信任而又能干的军机章京带上从军。在前线的实际历练,与军机大臣们的同甘共苦,无疑是今后仕途中的重要资本。
早在第一次金川战事时,傅恒就点名让军机章京胡宝瑔随行,战后胡宝瑔备受称赞。舒赫德前往云南征缅时,也曾亲自点名,带了军机章京程焘随行。这程焘不是常人,曾参与过第一次金川战役、伊犁战役,“心计手画,不知饥渴,诸大臣依赖甚重。”阿桂往缅甸作战时,身边也有曾做过军机章京的赵翼,及因泄密而被贬从军的军机章京王昶、赵文哲等人。
到了乾隆三十六年,军机章京们更大的机会来了。此年大小金川的土司同时出击,攻杀其他土司,抢夺土地和人口。大小金川同时滋事,让乾隆大为震怒。第一次金川战事的耻辱尚未褪去,现在金川土司又同时来生事,乾隆决计出兵先讨伐小金川,然后再征大金川。
此战历时近五年,战争进程可分为初定小金川、再定小金川、平定大金川三个阶段。
战事开展后,乾隆照例派出军机大臣前往金川前线督战。首先派出的是军机大臣桂林,随后又调军机大臣温福前往小金川。温福受命前往金川后,曾邀请军机章京严长明随军帮忙,不想严长明坚决不肯。严长明以内阁中书入军机处,在军机章京任上七年,精于文书,为人多智,受到军机大臣们赏识。别人问他为什么不随温福从军,他却道:“此将必败,跟着他干什么?”
严长明目光如炬,温福为人刚愎自用,不听人言,后来果然兵败身死。
发动第二次金川战役时,正逢乾隆朝国力最为鼎盛之际。乾隆三十七年年初,在给温福的谕旨中,乾隆拍着胸脯道:“钱你不要担心,现在国库存银八千万,实在是太多了。朕去年给了你三百万两,将来不妨再给你添拨三百万两。”乾隆甚至道:“朕每以存积太多为嫌,天地生财,止有此数?”正是雄厚的财力,支持了耗时经年的大小金川之战。
广州知府赵翼,此时已升任贵州分巡贵西兵备道,成为正四品官员。到了贵阳衙门里,赵翼屁股还没坐热,就开始紧张忙碌起来,为大小金川战事征调物资。整个王朝都被动员起来,为金川战事输送人员、物资。乾隆是志在必得,金川这颗坚硬的小鹅卵石,在大清王朝这架巨大马车冲击之下,能支撑多久?
第一次金川战事,张广泗、讷亲等人,先是激进求胜,后又消极避战,拖延战事日久,军心动摇,最终被乾隆诛杀。换了个傅恒主持战事,也没有取得突破。最后由于大金川土司主动求和,才得了个虚假的胜利。大金川给乾隆的这记响亮耳光,二十三年后红印犹存。
温福、桂林到达金川之后,汲取了第一次金川战役的教训,稳扎稳打,逐步蚕食,慢慢攻入小金川境内。小金川土司僧格桑本以为清军懦弱,在碉楼面前会知难而退,不想清军却一路高歌直进,直捣小金川。
乾隆三十七年正月,温福、桂林分兵。温福从西路,主攻小金川门户资哩,此处碉堡坚固,小金川拼死反抗,直至三月中旬方才攻克,随后进逼小金川中心要塞美诺。桂林从南路,几番苦攻之后,逼近小金川达乌、僧格宗一带。
桂林的前锋薛琮带了三千官兵,绕道深入,以策应桂林前后夹击。不想薛琮到了预定地点,发起攻击之后,桂林并未出兵响应。薛琮反被小金川围困,鏖战七日,弹尽粮绝,援兵不至,全军覆没。桂林一度想隐瞒军情,被乾隆知道后革职发往伊犁,改由阿桂接替指挥。
阿桂接任后,调整战略,步步为营,继续进攻。此时小金川土司僧格桑已不济,遂请求议和投降。阿桂将计就计,以退出战略要地鄂克什作为投降条件。在小金川兵丁退出鄂克什后,清军迅速占领此要地,此后并未停战,反而长驱直入。
至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初,两路清军会师于美诺,初六日,攻克美诺。僧格桑携带家人出逃,投奔大金川土司索诺木。美诺大捷后,因为泄密被发配到云南,再往金川前线效力的军机章京王昶,因为表现出色,被特别嘉奖。
在攻占小金川之后,清军乘胜出兵,对大金川发起攻击。温福、阿桂等各领一路,分兵攻打。
但大金川地势更为显要,战碉林立,当地人骁勇善战,打仗“比小金川的人凶狠”。对于打仗,大金川人欣喜若狂。第一次金川战役时,清军耗时三年,只不过取得名义上的胜利。大金川地方大部分民众通过劫掠发了财,清军撤退时又给了大金川地区大量赏赐。胜利的滋味让大金川上了瘾,而清军绵羊般的战斗力更让他们充满自信。
在第二次金川战争爆发后,大金川的许多年轻人怀抱着打仗发财的梦想参战。虽然有经验的老人发出警告,此次与清军开战,局势不同以往。可年轻的土司索诺木与好战的年轻人哪里听得进劝告,只想早日击败清军,获取战利品。
乾隆三十八年,清军出兵大金川之后毫无进展。阿桂苦战三个月,才推进了二十余里,攻克碉楼一座。温福在木果木扎下大营后,在前线也无法突破,就学习讷亲的法子,建碉楼与大金川对峙。时间一长,温福放松了警惕,每日里设宴与将领饮酒打发时间。偶尔再放上几炮,搪塞乾隆,表明自己在奋力进攻。
在平定小金川之后,有千余名投降的小金川兵被征调到温福军中服役,在后方负责后勤。据小金川士兵阿噶尔甲供称:“投降后被送到温福大营中,温将军叫我剃了头,赏我戴了白顶儿,吩咐我好好的效力。”
阿噶尔甲在清军中碰到了好多小金川兵,常聚在一起商量:“我们原是小金川的人,如今跟官兵打仗,将来有何好处?不如投奔旧土司僧格桑。”
“番兵在将军(温福)营里约有一千五六百人,大家都想念旧土司,所以拼命商量干这事。”
大金川土司索格木探悉温福军中小金川兵军心不稳后,便暗中联络,说服降兵反叛。温福也疏于防范,有大金川兵穿着喇嘛服装混入温福大营,竟无人察觉。
僧格桑则潜回小金川,发起偷袭,击溃了驻守小金川的清军,击杀将领董天弼。大小金川平定后,据偷袭董天弼军营的头人供称:“夜半领兵,以鸟枪数百杆击杀之。”董天弼容貌魁奇,作战时身先士卒。在金川前线时,董天弼携带了两匹哈萨克骏马,温福看了眼红,索要多次。董天弼则称:“待平定金川之后,必将二马献给将军。”不想金川未平身先死,二马也落入了金川人的手中。
六月初,大金川士兵从清军木果木大营后方发起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