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品决定高度
310000000010

第10章 在工作中砥砺品性,自品性中磨炼能力 (1)

自信:迈向职业成功的第一步

弗烈得利克·威廉森说:“我活得愈久,便愈确定自信是所有特性中最重要的。通常,一个成功者和一个失败者在技艺、能力和才智方面的差异并不很大。假使有两个人,以同等的能力、才智、体力与其他的重要特性开始,会出人头地的是那个满腔自信的人。同时,一个能力平平却持有自信心的人,往往能超越一个能力很强却毫无自信的人。”自信的人敢于尝试新的领域,能更快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才华,更容易获得成功。自信的人也更快乐,因为他不会时刻担心和提防失败。

苏联的世界撑竿跳名将布勃卡被人称为“一厘米先生”,是因为在每次世界级大型比赛中,他都可以超越自己的世界纪录一厘米。有些人说他很聪明,每次仅仅是超过一厘米,同时还有75万美元的大奖放入腰包。

“一厘米先生”在这一领域称雄多年,最好成绩达到了625米,可是谁会知道起初连59米都跳不过。

最初,布勃卡在训练中,不管用什么方法,当标杆升到59米的时候,他拼了命也跳不过去。他失去了信心,自认为这就是自己的极限。他的教练认为他的想法非常糟糕,一个伟大的运动员如果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就等于断送了自己的前程,一切也就到此为止了。为了拯救布勃卡,教练想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方法,他让布勃卡在起跳之前先蒙上自己的眼睛。布勃卡大惑不解,这还怎么能跳呢,我的眼睛根本看不到横杆了啊?教练告诉他,那就用心去跳,要相信自己,让心先跨越那个横杆,身子也就能飞过去了。布勃卡半信半疑间,教练大喝一声,照我说的去做,闭上你的眼睛,让自己的心先飞过去!布勃卡闭上眼睛,心想既然教练说我行,我为什么还要怀疑自己?大胆去试吧,结果会证明一切的。这样,自信心又回来了。这一次,他想象着自己能飞跃过去,然后助跑、起跳,结果让他大吃一惊,他竟轻松地跳过了610米!

是自信让布勃卡跨越了障碍。

自信是成功的资本,是一种难得的心态,如果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你还怎么奢望别人来相信你?只有自己相信自己,才能让别人相信你。

某院校的一位哲学家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赶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哲学家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自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

“好的,好的。”助手很温顺、很郑重地说,“我一定竭尽全力去寻找,以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哲学家笑了笑,没再说什么。此后,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就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最优秀的继承者”了。可他领来的人一位又一位,结果都被哲学家一一婉言谢绝。哲学家眼看就要告别人世了,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哲学家病床边,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哲学家说到这里,很失望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他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话没说完,一位哲人就永远离开了他曾经深切关注着的这个世界。

“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这不仅是哲学家留给他那位助手的至理名言,也是哲学家留给整个人类的一笔财富。他的那位助手因为没有及时地明白这一点,结果整个后生都在后悔、自责。

自信是优秀者不可或缺的品质,相信自己是踏上成功之路的第一步。职场中可能没有这样的大师来点化你的,所以你就要经常提醒自己,最优秀的人是自己。相信自己,我们要善于在看似“不可能”战胜的困难面前,奋起抗争,将压力变为动力,使潜能得到极好的释放,最终成为一名令人瞩目的优秀员工。

节约一分钱,收获一分利

现在很多企业的员工仍然存在这样一个认识误区,认为钱是企业的,浪费的是企业的资源,和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不必为企业节约。他们对于节约总是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平时在工作中也总是大手大脚,随意地浪费原料、办公用品等,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同时也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这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说明这些员工缺乏责任感,同时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这些员工并没有真正地理解节约对于自己的重要意义。

事实上,单纯从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关系来说,节约是企业和员工的双赢。对于企业来说,节约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增强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提倡节约意识,还有助于逐步形成勤俭持家、注重节约的企业文化,使节约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节约不仅对于企业有好处,更会惠及员工自身。若每一名员工都能够自觉地为公司节约资源,为企业创造价值和效益,使企业的效益更好,企业就更有能力给予员工相应的回报和鼓励,员工也能够得到相应的利益。可以说,员工省下的既是为企业赚到的,也是为自己赚到的。

每一名员工都应该明白,自己的收入完全来自公司的收益,因此,公司的利益就是自己利益的来源。“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帮公司节约实际上是在为自己谋福利。

有一位青年在美国某石油公司工作,他所做的工作十分简单,而且单调,就是巡视并确认石油罐盖有没有自动焊接好。石油罐在输送带上移动至旋转台上,焊接剂便自动滴下,沿着盖子回转一周。这样的焊接技术耗费的焊接剂很多,公司一直想改造,但又觉得太困难,试过几次也就算了。而这位青年并不认为真的找不到改进的办法,他每天观察罐子的旋转,并思考改进的办法。

经过观察,他发现每次焊接剂滴落39滴,焊接工作便结束了。他突然想到:如果能将焊接剂减少一两滴,是不是能节省点成本?于是,他经过一番研究,终于研制出37滴型焊接机。但是,利用这种机器焊接出来的石油罐偶尔会漏油,并不理想。但他不灰心,又寻找新的办法,后来研制出38滴型焊接机。这次改造非常完美,公司对他的评价很高,不久便生产出这种机器,改用新的焊接方式。

也许,你会说:节省一滴焊接剂有什么了不起?但这“一滴”却给公司带来了每年5亿美元的新利润。这位青年就是后来掌握全美石油业95%实权的石油大王——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

一滴焊接剂虽然微不足道,但累积起来,确是一笔不容小觑的财富。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深深了解节约成本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因此他可以从众多员工中脱颖而出,得到老板的青睐。

许多员工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打工者,与公司只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甚至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置于同老板或上司对立的地位,总是认为公司的一切与自己无关,自己节约下来的一切也只是为公司节约,对自己没有一点好处。这实在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虽然工作与取得报酬有直接的关系,但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如果让这种想法控制你的思想,那么可以断言,你在职业道路上也不会有什么好的发展。

相反,当你养成节约的习惯,对公司的资产像自己的财产一样爱护,你的老板和同事就会看在眼里,对你有很好的评价,这样的习惯也会为你“省下”财富。

一位海外归来的博士,回国后在一家公司里工作。不久,同事们便把她看成办公室里的“另类”,因为她从来不用大家都习惯用的一次性纸杯和筷子,总是自备水杯和筷子;她拒绝吃用塑料泡沫饭盒装的盒饭,总是自备餐具;别人哪怕浪费一张纸她也忍受不了,总是提醒同事要注意节约,她自己更是经常拿用过一面的纸写字和打印文件;办公室里的电器一旦用不着,都是她主动把开关关掉。

同事们认为她根本没有必要这样做,毕竟公司的实力还算雄厚,每个月的赢利也很可观,更何况老总也没在这方面有更多的要求。

可是博士依然我行我素。几年后,当女博士离开那家公司时,那家公司的办公作风已经改变了:博士的那一系列原来被同事看成“另类”的行为,现在成了每位员工主动完成的事情。同事们也真正体会到了博士的可贵之处。

现在,公司的实力更加雄厚了,老总发现了其中的原因,他还时时想起这位给他带来更多利润的博士。而那位博士已经是某家公司的总裁了。

节约是非常可贵的品质,任何一家公司都必须依仗开源节流,以此来达到赢利的目的。企业一定是崇尚利润的,一名懂得节约的员工,就是可以为企业赚到钱的员工,相信没有一个企业会不喜欢这样的员工。同时,只有公司赚钱了,员工才会赢利。

责任感让你不可抵挡

童话《绿野仙踪》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桃乐丝、狮子、机器人、稻草人前往翡翠城寻找奥芝大法师,希望从他那里获得解决难题和达成愿望所需要的勇气、决心和智慧等。奥芝大法师只告诉他们一个简单的法则:“达成所追求目标的力量,其实就在自己身上。”每个人自身都有力量来解决任何难题,法师是帮不了什么忙的。这就是能为自己开启新生命的奥芝法则。

正视现实,解决问题,达到目的,这都需要勇气、方法、决心、智慧和诀窍。而这些正藏在我们身上,我们只有不断努力,才能挖掘出潜藏在自己身上的能力。

那么,用什么样的方法能挖掘出潜藏在我们身上的能力呢?那就是树立工作责任感。

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让自己的生活境况得到改善,他在工作和生活中就要对自己的行为切实地负责。在工作的过程中,不仅仅做那些别人告诉自己要去做的事情,还要主动做那些应该做的事情。如果企业需要,如果顾客需要,就应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去做。

一旦有了这样的想法,以前认为低俗的工作就开始变得有意思起来,越是认真负责地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从中学到的东西和完成的东西也就越多。但是,责任感一般是不容易获得的,原因就在于它是由许多小事构成的。所以,我们要从最基本的小事做起。在工作中,无论多么小的事,要是你能做得比任何人都好,就说明你已经将责任感深植于自己的内心。

责任感会让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得优秀且卓越。

责任能激发人的潜能,也能唤醒人的良知。有了责任,也就有了尊严和使命。

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的索尼彩电在本国内已经很有名气了,但是在美国它却不被顾客所接受,因而索尼在美国市场的销售相当惨淡。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索尼派出了一位又一位负责人前往美国芝加哥。那时候,日本在国际上的地位远不如今天这么高,其商品的竞争力也较弱,在美国人看来,日本货就是劣质货的代名词。所以,被派出去的负责人,一个又一个空手而回,并找出一大堆借口为自己的美国之行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