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榜样的力量
3101600000002

第2章 超越自我,追逐成功(1)

人生之路,崎岖不平,唯有向自己挑战才能不断前行。把挑战自我当成一把锐利的刀,用它去斩除旅程中的荆刺,劈开阻碍成功道路的巨石。从现在开始,把挑战当指南针,失败当试金石,勇敢地挑战自己,战胜自己,超越自己。

1. 认清形势,找准方向

识时务者为俊杰。所谓“时务”,指的是一种现实的形势或潮流,表示能认清形势或潮流的人才是英雄豪杰。如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事物、新观念不断涌出,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势必会落伍,甚至处处碰壁。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遏止的力量,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所以,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必须认清形势,掌握好历史大潮的走向,把握社会脉搏的跳动,而后去追随适应。

“识时务者为俊杰”最早出现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刘备在刚起家的时候,依附荆州牧刘表,始终觉得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若想成就大业,必须找才华超群的人辅佐才行。此时,他听说有个叫司马徽的人在襄阳一带颇有名望,于是便去拜访他,征询他对当今形势的看法。司马徽说:“儒生俗士,岂识时务?”我一个平庸的书生,怎么能有认清天下形势的能力呢?然后,司马徽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从此,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成就了一番事业。现如今,在成都的武侯祠内,还保留着这样一副对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时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是后人为追溯诸葛亮治蜀的伟大业绩而写的。上联说的是诸葛亮采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策略,七擒孟获,平定西南的历史;下联讲的是诸葛亮审慎分析蜀地的客观形势,采取从严治蜀的策略,取得显著政绩的故事。

据说,诸葛亮随同刘备入主西川之后,刘备要他制定治国方略,诸葛亮主张从严治蜀。蜀郡太守法正不以为然,对诸葛亮说:“从前高祖刘邦入关,约法三章,关中百姓无不感激。我希望丞相效法高祖,从宽治蜀,减轻刑法,放宽监禁,以慰百姓的不满。”诸葛亮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王朝法律严酷暴虐,百姓无法忍受。高祖兵进咸阳之后,将秦朝旧法一概废除,实行‘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的三章约法,以示宽大。为此,一人号召,天下响应,成就了伟业。而刘璋在川中统治多年,愚昧软弱,有益百姓的政治措施不能实行,有威严的刑罚不受尊重,豪门大户专权放纵,君臣纲纪不能维持,上下不思进取,死气沉沉。在这样的客观形势下治蜀,就要针锋相对,实行严治。唯有如此,法令实行起来,老百姓才会知道实行严厉法令的好处。在这种情况下治蜀,封官赏爵要有所限制。在有所限制的情况下实行封赏,被提升的人会有荣耀感。如此,百姓得益,官吏知荣,上下都会遵循法度。作为治理国家的要略,这一点最重要。”诸葛亮的宏论,当场为法正等人所信服。在这一方略指导下,蜀地很快强大起来,物富民足,社会安定。 从严治蜀的方略,得到了实践的证明。

诸葛亮之所以能够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立足,在尖锐激烈的竞争中取胜,有一个诀窍,就是善识时务,顺应客观形势,遵循历史的需要,将自己的行为建立在对客观形势的冷静分析基础上。“识时务者为俊杰”,就是这个意思。“时势造英雄”的“时势”指的就是一种机遇。机遇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良师的指导、贵人的提携、轻松的环境、朋友的帮助等都不失为一种机遇。机遇的来临若隐若现,要把握好并非易事。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机遇光临有心人的次数要比没有准备的人多得多。

如今,人类已经进入新的世纪,这将是个变幻莫测的世纪,要想在新环境下有所作为,一定要认清现实,要对各种现实环境和政策进行研究,比如,在世界趋势方面,政治多极化,经济一体化;在具体政策方面,国家鼓励发展什么,限制发展什么,这些政策都表达着不同的信息,走对方向,顺着国家鼓励的层面努力,可能事半功倍;做反了方向,比如说,某个行业、某类型企业,国家正准备从政策层面进行限制、淘汰,你偏赶在这时懵懵懂懂一头撞了进去,一定会折戟沉沙,徒劳无功。

时务学理论认为,任何世事的构成或运动变化都是由系统内外条件和多种因素决定的。当某些条件和因素达到一定的排列组合和结构状态时,只要从系统外部再加入一定的能量、信息或物质,整个世事就会发生结构上的重大变化,而身处局内之人可能就会因此而被卷入这一变化之中。即将发生变化的这一转折点可以称为“事机”。世事的“事机”对应着的时间数轴上的某一点,被称为“时机”。“事机”和“时机”统归于“时务”的涵盖之下。

任何世事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存在时机和事机,尤其对人生选择、经营决策、计划实施等至关重要。能够较准确地识别“时机”和“事机”的到来,并据此做出正确的人生抉择,即为识时务的俊杰。事业发展的一个原则是与时俱进,我们要认清形势,适应形势,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随波逐流,顺风转舵。

2. 敢争,就有机会

市场竞争在中国是改革开放以后引入的词汇,三十多年来的经济奇迹证明,竞争不仅没有扰乱国家的经济秩序,反而促进了中国经济的繁荣。放眼来看,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始终充满着竞争,竞争推动社会的发展。从个体来说,竞争影响人生,能激发人的创造潜能。每个人都应该在竞争中焕发人生的光彩,促进社会的进步。一个人创造潜能有多大,其惰性可能同样很大,竞争意味着对人的潜能的释放,勇敢地参与竞争能拓宽人生业绩,对人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所谓竞争,指的是个人或群体在一定范围内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跟人争胜,或为了达到某种目标,而努力争取其所需求的对象。竞争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有科学家指出,获取胜利对于人的自尊心和健康具有意义深远的意义,个人通过不断的竞争并获取胜利的过程中,能改变一个人对未来生活的态度,不断地取得成功会使人志气高昂,重燃内心的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一个人的创造力。相反,一个害怕竞争,凡事都畏首畏尾的人的一生由于没有迎接挑战的勇与热诚,只会浪费一次又一次的机会,抱憾终生,永远被笼罩在失败的阴影中。

在企业管理中,竞争还有使濒临死亡边缘的企业重获新生的魔力,也就是管理学中所讲的“鲶鱼效应”。相传,古代日本渔民发现,如果将几条鲶鱼放入一群懒惰的沙丁鱼当中,沙丁鱼也会变得活泼起来,原因在于活泼好动的鲶鱼在沙丁鱼中间乱窜,于是,沙丁鱼也开始奋力游动,从而避免了由于窒息而死亡。这便是有名的“鲶鱼效应”。一些有经验的管理者在面对毫无生机的团队时,引进一批充满活力、积极行动的新人,以打乱团队中原来已经形成了的较为稳定的工作人际关系。由于新人个个如狼似虎,不畏强者,敢于争胜,这让元老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不得不解放思想,积极行动,以适应激烈的竞争,从而使团队焕发新的活力与创造力。

不少人认为同行是冤家,竞争就是你死我活的争斗。这种看法是很片面的。反观那些取得成功的人,他们不但善于竞争,而且善于合作。竞争与合作,看似水火不容,其实它们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同一问题的不同方面。竞争要求合作,竞争促进合作。只有善于合作,借势助力,才能在合作中发展自己,才能增强参与新的竞争的实力。因此,竞争与合作都是促进事物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说过:“协作不仅可提高个人的生产力,并且创造一种生产力,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神奇效果。”马克思认为,合作是人类社会形成的根基,它产生一种新的力量即群体力量,也可称为社会力量,这种力量是个体的力量无法比拟的,也不等于个体力量的简单相加。合作是人生力量的源泉,没有哪个人能够脱离群体而单独存在,人与人之间需要融洽、和谐,互相帮助。只有加强合作,人们才有勇气面对困难和战胜困难。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要尊重竞争对手,将竞争的过程视为互帮互学的过程,视为一种有效的合作方式。而在竞争中合作,需要一种团队精神。团队精神的核心是集体主义,表现为合作共享、乐于奉献、个人利益服从团队利益。无论是竞争还是合作,都要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这样,你的人生和事业才能被人尊重。

被誉为“红色资本家”的哈默就非常懂得尊重自己的竞争对手。有一年,世界原油价格大涨,哈默的对手对东欧国家的石油输出量都略有增加,唯独哈默石油输出量明显减少,这让许多人非常不解。记者杰西克·库思千方百计找到了哈默,就这个问题请教他。哈默说了一句让他终身难忘的话:“关照别人就是关照自己。”那些总想在竞争中出人头地的人如果知道,关照别人需要的只是一点点的理解和大度,却能赢来意想不到的收获,那他一定会后悔不已。关照是一种最有力量的方式,也是一条最好的路。”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大公司通过组建联盟参与全球竞争。竞争之中有合作,合作之中有竞争,这是对传统竞争理念和模式的超越,是适应形势发展的必然选择。实践证明,过去那种仅仅把同行看成是“冤家”,认为有竞争就不能有合作的观点是片面的、有害的,它往往造成不必要的摩擦、内耗及浪费。只有竞争才能激发动力,增强活力,促使企业不敢稍许懈怠,不断推进科技进步,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效益。而把竞争与合作结合起来,就能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收拢五指、攥紧拳头、形成合力。既竞争又合作,就能突破孤军奋战的局限,把自身优势与其他企业的优势结合起来,把双方的长处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既提高自己也提高别人的竞争力,实现双赢或多赢。

3. 成功在于选择

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在谈自己成功经验时说:我的成功在于我的选择。如果说有什么秘密的话,那么还是两个字——选择。

人的一生,除了自己的出身不能选择外,其他的一切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所以,有人说:“人的一生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这句话道出了人生最朴素、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哲理。因为每个人无论是对生活、爱情、婚姻、友谊,还是对职业、工作、事业等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当他们为这些而采取行动时,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有一种选择。应该记住一点:世界上,通向成功的道路何止千万条,所有的道路,不是别人给的,而是你自己选择的结果。所以,你有什么样的选择,也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无论是强者还是弱者,无论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他们之间最重要的差别就是对人生之路的选择。

在这一点上,一些伟人的经历值得我们借鉴。伟人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因为他们选择了伟大的事业。如果伟人们选择的不是伟大的事业,那么,今天的教科书上就不会有他们的名字了,是伟大的事业才使那些伟人们变得伟大。如果鲁迅当年不选择弃医从文,就不会成为文学巨匠;如果毛泽东当年不选择闹革命,就不会成为共和国领袖;如果霍金不选择天文物理,就不会写出《时间简史》这一伟大著作;如果贝多芬不选择音乐创作,也不会为后世留下那么多不朽的名作。

其实,每个人的生命开始的时候,已经是个了不起的成功者,他是父亲体内最健康的精细胞与母亲的卵细胞结合而成的,并且赢得了新生命诞生的战役,成为伟大的生命。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人有千差万别,就有千万条成功之路,所以,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德华·加德纳教授研究发现,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人们取得成功所需要的才能与智慧是不一样的,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一种或几种才能,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相信,每个人都具备成功的特质。

儿童文学家陈伯吹不仅是位著名的作家,还是一位非常懂得教育的父亲。其子陈佳洱在科学方面的成就与父亲当初对他的启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回忆起童年的生活,陈佳洱感慨地说:“爸爸作为一个儿童作家,当然希望我能继承他的事业。我上中学时,他曾不断鼓励我翻译儿童故事、创作儿童小品,期望我长大能成为一名作家。但当他发现我对科学更感兴趣时,便更加重视少儿科学文化的教育与创作。凡是有好的科技文艺作品,他都建议我去阅读或观看。记得有一次,上海电影院放映《发明大王爱迪生》的片子,爸爸知道后立即放下手头工作带我去看。还有一次,他竟冒着大雨把我从寄宿学校接出来,就为了带我去看电影《居里夫人传》。”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生命的过程就是一系列的选择的过程。当然,既然是选择,就有对有错,有获得也有失去。总的来说,好的选择往往能给人无穷的人生动力,而错的选择,则容易让人陷入自卑的泥沼。不过,下面的故事要讲得却是“选择”对人生的另一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