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得理之处且饶人
能为他人提供良好的帮助,善意地对待身边的人,也会对自己有好处。相反,斤斤计较,吹毛求疵,处心积虑地迫害他人,自己也将得不到内心片刻的宁静。
聪明人的做法
“服务生!你过来!你过来!”一位正在用餐的顾客指着面前的杯子高声喊,“看看,你们的牛奶是坏的,把我一杯红茶都糟蹋了!”
“真对不起!”服务生充满歉疚地笑道,“我立刻给您换一杯。”
新红茶很快就端上来了,碟边跟前一杯一样,放着新鲜的柠檬和牛奶。服务生轻声地告诉顾客说:“我是不是能建议您,如果放柠檬,就不要加牛奶,因为有时候柠檬酸会造成牛奶结块。”这位顾客的脸一下子红了,他匆匆喝完茶就离开了。
不一会儿,有人笑问服务生:“明明是他的错,你为什么不直说呢?他那么粗鲁地叫你,你为什么不还以一点颜色?”
“正因为他粗鲁,所以要用婉转的方式对待;正因为道理一说就明白,所以用不着大声,”服务生说,“理不直的人,常用气壮来压人。理直的人,要用气‘和’来交朋友!”
专家点评
在生活中,有提多得理不让、无理也要辩三分的狂妄之徒。他们为什么不能向故事中出现的服务生学习呢?正所谓“理直不怕气壮”。这样做,不仅会赢得他人的尊重,更容易提升一个人的公众形象和社会地位。
笨人的做法
某天,一户人家来了远方造访的亲戚。父亲让儿子上街去购买酒菜,准备请客没想到儿子出门许久都没回来,父亲等得不耐烦了,于是自己就出门去看个究竟。
父亲到了街上,发现自己的儿子正在桥头和另外一个人面对面地僵持在那里,于是父亲就上前询问:“你为什么买了酒菜不马上回家?”
儿子气急地回答说:“父亲你来得正好,我要从桥这边过去,这个人坚持不让我走过去,我现在也不让他走过来,所以我们两个人就对上了,我倒是要看看究竟谁让谁!
父亲听完儿子的这番话,就上前声援道:“儿子,你好样的!这样吧,你先把酒菜拿回去给客人享用,这里交给我,让我来跟他对一对,看看最后究竟谁让谁!
专家点评
在当今社会上,到处都能看到这对父子的影子。这些人无论说话也好,做事也好,经常不愿给他人一点余地,不肯给他人一点空间的。
人们往往只为了“争一口气”,而落下最坏的结果。本来根本没什么大不了的小事,非要大费周章地绕圈,坚持自己的意见,互不让步,结果小事变成了大事,甚至搞成两败俱伤,真是何苦。
行动指南
在狭窄的小路上行走,总要留一点余地让别人走,这是做人的智慧。两个人在羊肠小道相对通过时,若是争先恐后,两个人都有坠入深渊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要学会先停住脚步,让对方通过,然后自己在过去,这样才是最有礼貌、最安全的做法。
遇到香美可口的佳肴时,要留出三分让与别人吃,这是做人的美德。路留一步,味留三分,这是一种谨慎的利世济人的做人方式。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一些原则问题必须坚持外,对小事、个人利益而言,互相谦让会令他人身心愉快,也让自己的心灵撒满阳光。
得理处还饶人是一种人情的积蓄。让人,多发生于互相竞争的情境,由于让人行为的出现,化解了矛盾,平息了斗争,使对手成为了手足,仇人变成了兄弟。因此,让人是有效避免针锋相对的极好方法,对个人也具有一定价值。它具体表现在:
(1)得理不饶人,使对方走投无路,山穷水尽,有可能激起对方的“求生”意志,而既然是“求生”,就很有可能是“不择手段”,这对不饶人的你自己将造成伤害。这就好像把老鼠关在房间里,不让它逃跑,老鼠为了求生,会咬坏你家里的家具;而放它一条生路,它就只管“逃命”,也就不会对你的利益造成损害了。
(2)当对方认识到自己的“无理”,自知理亏,而你在道理已明的情况下,就请放人条生路,对方会心存感激,往后自当图报,就算不会这样,也基本不可能再次与你为敌。这就是人性。
(3)得理不饶人,不仅会伤了对方,有时也会连带伤了对方的家人,更严重的甚至是毁掉对方,这么做有失厚道。得理让人,也是一种品格。
(4)人海茫茫,却常会“狭路相逢”。你今天得理不让人,殊不知他日你们二人会不会再次撞见,如果那时候他势旺你势弱,你就极有可能吃亏!“得理让人”,这也是为自己今后做人留条出路。
今天的朋友,也许会成为明天的对手;而今天的对手,也极有可能成为今后的朋友。世事就如崎岖的道路,困境重重,所以,走不过的地方,不妨向身后退一步,让对方先过,就是再宽阔的道路也要给别人三分便利。这么做,既是为他人着想,又是为自己留好一条后路,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
对他人不满的心理容易使人内心充满怨愤,变得狭隘。医学上认为,长期处于怨怒的情绪中,会带来心脏病和高血压等疾病,伴随你走完痛苦的一生。你的内心充满怒气,整天想着报复算计他人,哪里还顾得上对自己理想的执著与追求,更谈不上拥有成功的事业。
你很少会遇到真正十恶不赦的人,对于你的敌人,也应该要做到得饶人处且饶人。这不仅仅是出于一种善心,同时也是在为自己的利益做长远打算。不要把人往绝路上逼,兔子急了还会咬人,更何况是人?
一个人即便无路可退,他也会拼死一搏,由此带来的杀破坏力是相当惊人的。古往今来,绝处逢生的例子非常之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万不可把别人必进死胡同。就算是你的敌人,他有着在你看来千刀万剐的罪行,你也要学着宽容以对。
2. 宽恕能够化解一切
“和谐”是人与人之相处的最终目的,不要去谴责别人的小过失,更不要总是念念不忘他人的旧恶,因为这将使我们的心灵受到挟制,变得心胸狭隘,无形中成为自己与别人相处时的潜藏危机,使自己树立更多的敌人。一个人如果能有宽阔的心胸,那么,他自身的修养不仅臻于完美,与他人相处时也将是一团气。
聪明人的做法
张华是一位武警战士,一天他乘火车出差,在火车站亲见一名歹徒持械抢劫乘客的事件,。
仔细一看,发现被抢劫的对象正是从前与他父亲不共戴天的生意伙伴,这个人因为先前不守信用,与张华的父亲发生了经济纠纷,导致其父含恨离世。做儿子的必然对这事耿耿于怀,此恨难消。
后来张华去当兵,就是为了想学学习武艺替父报仇雪恨。但是,随着年岁的增长,张华的思想水平有所提高,这使他对两家的恩怨仇恨有了新的看法,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冤仇易解不宜结,过去了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随着时间的冲洗,让它在头脑中慢慢淡化。
在看到歹徒行凶的时候,张华并没有见死不救,正义感战胜了复仇心理,他跳下车去与歹徒扭打在一起,剧烈的搏斗以后,张华的胳膊上挨了一刀,但他依然忍着剧痛追上歹徒,将巨款夺回,交给昔日的仇家。
对方含泪跪了下来,对张华说:“过去,我做了对不起你们家的事,而你不但不记恨我,还舍命想就,这真叫我无地自容。”
张华说:“过去的事情早就过去了,今后你知道怎么为人就好。”
张华不计前嫌,舍命救仇人的事件,立刻就在当地传成佳话,后来报纸还进行了宣传,他也因此成为了当地的先进模范。
专家点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读出,宽恕是一种很高的思想觉悟,是一种处理彼此间积怨的好办法。无论在同事之间,亦或是在亲朋好友之间,采取不计前嫌的的言行,不仅仅有利于化解已有的矛盾,恢复彼此的交情,发展人际关系,而且有助于完善自身良好形象,为自己赢得舆论好评,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氛围。
笨人的做法
从前有一位画家在集市上卖画,以此为生。
一天,有一位大臣的孩子来逛集市,这位大臣曾经在年轻时把画家的父亲害死了,画家心中怨恨,只见这孩子在自己的作品前流连忘返,并且选中了一幅,想买下来,画家对自己说:“该我报仇的时候到了。”他用一块布把那幅画遮起来,声称这幅作品不卖。再恳求了好几次后,孩子绝望地离开了。
从那以后,这位大臣的孩子因为心病而变得虚弱不堪,他的父亲看着面容日益憔悴的儿子,只好亲自出面了,表示愿意为了那幅画,出一笔高价。然后,画家对对方说:“我宁愿把将幅画挂在自己家里的厕所墙上,也绝不会卖给你们家的人!”
每天早上,画家都要按惯例画一幅他信奉的神像,这是他表现自己忠于信仰的唯一方式。但是现在,他觉得这些神像似乎与他之前画的神像有些不同,到底是哪不同却也看不出来。这件事令他苦恼不已,他每日仔细地找原因。直到有一天早上,他刚画好一幅神像,就惊恐地丢下手中的画,他发现自己刚画好的神像的眼睛,居然是那个大臣的双眼,而且嘴唇也是那么相似。
画家把作品撕碎,扔了一地,并且痛苦地高喊:“我的仇恨已经融入到了我的画中,现在我再也画不出好的作品了!”
专家点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对他人心存报复,积怨颇深,那么自己所付出的代价远会比对方更大。如果你像这个画家一样,不懂得宽恕昔日的仇人,其实便是在对你自己进行报复,因为仇恨的念头会混乱我们的心志,一个人会由于无法将怨恨释怀而混淆自己判断是非对错的标准。
行动指南
我们在受到伤害的时候,极容易产生两种不同且相对的反应:一种是仇恨,一种是宽恕。
仇恨的情绪,容易使人一度浸泡在苦难的深潭里。如果让仇恨的情绪持久地留存在心里,一个人的生活将逐渐失去秩序,行为愈来愈极端,最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而宽恕就不同了。一个善于宽恕仇家的人,他会随被伤害这个事实,经历从“痛苦怨怼”到“我认了”这样的情绪转折,最后认识到记仇的坏处,从而积极地去考虑怎样原谅对方。
从前有一位商人,一生都在为了家人奋斗。在他年事颇高之时,决意将财产分给三个孩子,但在这之前,他要求三个儿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临行前,商人告诉他们:“一年后你们都要回家,告诉我你们在这一年里所做过的最高尚的事情。我不愿意把我的家产分割成三分,财产必须集中起来,才能让下一代更加富有,因此在一年后,我会让能做到最高尚事情的那个孩子来继承我的所有财产!”
一年很快过去了,兄弟仨回到家中。商人便要求他们把这一年当中做过的最为高尚的事情说来听。
老大信心满满地说:“我在游历期间,曾遇到一位陌生人,他非常信任我,将一袋钱币交予给我保管。后来这个人不幸辞世,我便将那袋钱币原封不动地交还给了他的家人。”听了大儿子的话,商人说:“你做得固然很好,但诚实是你做人应该具备的品德,并不能称得上是高尚的事情。”
老二接着说:“我旅行到一个贫困的村庄,遇见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叫花子,他不幸掉进河里,我立马冲过去,奋不顾身地跳进河里救起那个小叫花子。”听了二儿子的话,富商说:“你做得也很好,但救人是你做人应尽的责任,也谈不上是高尚的事情!”
老三听了两位兄长的话后,回想到自己做的事,不禁犹豫了一下,轻声地说道:“我曾经有一个仇人,他用尽一切伎俩想要知我于死地,有好几次,我都差点被他陷害死。旅途中的一个晚上,天气很好,我牵着马独自在悬崖边信步,这时候我发现陷害我的那个人正熟睡在在崖边的一棵小树下,而我只要轻轻一脚,就能轻易把他踹下悬崖,但我并未有这么做,我在他身边空空的行囊里放了水和食物,以便他继续赶路,然后我就悄悄离开了,这实在不算做了什么大事……”听了小儿子的话,商人激动地说:“孩子啊,能帮助自己的仇人,是非常高尚且神圣的事情,现在你办到了!我所有的产业都将由你继承!”
“爱产生爱,恨产生恨”,懂得用宽恕的心去对待仇恨自己的人,甚至能帮助对方脱离险境,这样的人才是真正高尚的人。
人间的多少悲剧和多少恐怖,都是因为人们没有宽容心而产生的。无法宽容,实际上就是愚昧,而且这种愚昧,不是暴徒和野蛮人的那种愚昧,他们是由于对于世间事物的认识不清,而前者是由隔膜而误会,由误会而发怒,使自己深受其害。
法国有一句谚语是这样说的:“能够了解一切事物,就能宽容一切事物。”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做一个文明的人,就要试着去了解人间的事物,对于他人的小过失,不要过于计较,应当予以宽容,一定不要严厉地谴责,这样会伤了他人的自尊,影响彼此之间的和气。
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应该学会用动机和效果相结合的的观点去衡量别人的行为,这样就可以控制不满情绪的产生,将萌生的报复心的扼杀在襁褓里。当别人给你带去伤痛或不愉快时,你应该试着回想自己是否也在某个时候给他人带去过同样的伤害。只要将心比心,报复欲望和不满的心态就会慢慢减少。
3. 胸襟豁达能成大事
人这短短的一生,没有什么事足以萦怀。在纷繁多变的世态面前,在复杂错综的人际关系网中,在竞争残酷、斗争激烈的氛围里,为什么不能展现出几分超然、几分大度、几分豁达?人的一生,要学会将自己的心胸置于眼前的利害得失之外,这样才能成就大事。
聪明人的做法
古时候有个叫陈嚣的人和一个叫纪伯的人,两人是邻居。
有一天夜里,纪伯偷偷地走到陈嚣家门口,把他们家的篱笆拔起来,往后挪了挪,以增加自己的土地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