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小儿语·幼学琼林
3104300000001

第1章 四言(1)

【原文】一切言动,都要安详;十差九错,只为慌张。【译文】一切言语行动,都要安定从容;做事情凡是出了差错,十件有九件都是由于慌张造成的。

诸葛亮摆空城计三国时期,诸葛亮败于街亭之战后,司马懿率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兵临西城门外,蜀军主力当时不在。大家都着急地在大殿上踱来踱去,因为在很短的时间内是无法把在外的大军调回来的。当时西城内是一片空虚。诸葛亮摇着鹅毛扇冷静地分析了双方的形势,他想如果和他们硬拼,蜀军肯定会寡不敌众,最终导致全军覆灭,只有出其不意,冒险斗智,才有可能挽回败局。于是,诸葛亮把身边的将士,派出城外埋伏,等待伏击司马懿。然后他命几个老兵打扫街道,而自己则安坐在城楼抚琴观景,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司马懿领兵到达西城墙下,看到诸葛亮神情自若的样子,急令撤军,途中突然受到西蜀伏兵的袭击,损失惨重。后来,司马懿才知道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大叹诸葛亮的聪明,也很佩服他临危不乱,沉着冷静,处变不惊的本领。

【原文】沉静立身,从容说话;不要轻薄,惹人笑骂。【译文】沉静安稳才能安身立命,说话要从容;言语和动作不能放荡轻薄,让人嘲笑讥讽。

苏东坡的教训渴望被人喜欢、受人尊敬、受人崇拜,这是人类的本性,但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所以要想获得他人的尊重,必须先学会尊重他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就曾因为没有尊重别人而得到了教训。有一次,苏轼拜访佛印禅师,佛印禅师带他一同到寺庙参禅打坐。苏轼静坐一阵,突然脑中灵光闪动,决意与佛印禅师一争高下。苏轼转身问佛印禅师说:“你现在看我是什么?”佛印禅师却淡然一笑说:“你还是先说说你看到的我是什么吧!”苏轼得意扬扬地说:“用我的天眼看,大师是团牛粪。”佛印禅师没有恼怒,而是一如既往平静地说:“用我的天眼看,先生你是如来。”苏轼内心窃喜。他兴冲冲回到家,得意地将这件事告诉了妹妹苏小妹,并说今天终于让佛印落了下风。苏小妹天资聪颖,才学不在苏轼之下,她听后大笑说:“哥哥,这回你可输惨了!修行得道的人,一切外在事物都是自己内心的投射。内心是牛粪的人看别人是牛粪,内心是如来的人看别人才是如来。”苏轼听罢,内心深觉惭愧,更加佩服起佛印禅师来。【原文】先学耐烦,快休使气,性躁心粗,一生不济。【译文】先要学会耐心不要烦躁,不要无故生气,如果性情急躁做事粗心大意,就会一生时运不济。

韩信胯下受辱古话有云: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不要在无端的争闹面前逞能耐,因为那不是真正的有能耐。韩信年少时喜欢随身佩剑。一天,一个杀猪的少年向他挑衅,说道:“你长大了,还总带着剑,这说明你很胆小。你若敢刺我,就算你有胆量,如果不敢刺,你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韩信瞪了瞪他,忍着气从他胯下爬了过去。围观的人都笑话他,说他是胆小鬼。后来,韩信投靠刘邦,战功赫赫,当了楚王。他把当初侮辱他的那个杀猪的人召到自己的跟前,任他为中尉,并跟诸将说:“这个人是个勇士,当初侮辱我,我为什么没有杀了他呢?(因为我)没有理由杀他,就把他留在这里(时时提醒我)。”

【原文】能有几句,见人胡讲,洪钟无声,满瓶不响。【译文】一个人能有多少学问,看见人就胡吹乱说,洪钟平时都是默默无声的,半瓶水晃得响,而满瓶的水反倒没有声音。

自充行家的魏人从前,一个楚丘人得了一个形状像马的古物,造得十分精致,颈脖与尾巴俱全,只是背部有个洞。楚丘人怎么也想不出它究竟是干什么用的,就到处打听,可是问遍了街坊远近许多人,都没一个人认识这是什么东西。这个时候,一个魏人听说了这件事情,就自告奋勇地来到了这个楚丘人家里,打算鉴赏一下这个古物。他研究了一番这个东西,然后慢条斯理地说:“古代有犀牛形状的酒杯,也有大象形状的酒杯,这个东西大概是马形酒杯吧?”楚丘人一听大喜,把它装进匣子收藏起来,每当设宴款待贵客时,就拿出来盛酒。这天,仇山人偶然经过这个楚丘人家,正好魏人也在,仇山人看到他用这个东西盛酒,便惊愕地说:“你从什么地方得到的这个东西?这是尿壶呀!也就是那些贵妇人所说的‘兽子’,怎么可以用来做酒杯呢?”魏人听了这话,脸一下红到了耳朵根,羞惭得恨不得立刻在地上挖个洞钻进去。【原文】自家过失,不消遮掩,遮掩不得,又添一短。【译文】自己的过失,要勇于承认,不必遮遮掩掩的,一旦遮掩不了,反倒又加上一条过失。

田稷勇于退贿田稷是战国时齐国的相国,他办事认真负责,深得齐王的信任。齐王任命他统领百官,总揽政务,他在当时权倾朝野。于是,有人给他送去贿金,希望得到他的帮助。一天,田稷手下的一名官员给他送了黄金百锭。这的确是个不小的数目,面对这么多金子,他无法抵挡这突如其来的诱惑,在经历一番心理斗争后,还是收下了。母亲一见这么多金子,十分吃惊,急忙询问田稷金子的由来。田稷是个孝子,他不想欺瞒母亲,于是就将受贿一事告诉了母亲。母亲听后气不打一处来,教训他说:“为官就应该清正廉洁,不能见钱眼开,而且应该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要有高尚的行为,不应该收受不义之财。”母亲越说越生气,最后竟要把田稷赶出家门。田稷听了母亲严厉的训斥,感到十分羞愧和自责,急忙原数归还了金子,随后又主动跑到齐王面前去请罪。田稷没有对齐王隐瞒自己的过失反而很勇敢地承认,这是需要勇气的。

【原文】无心之失,说开罢手;一差半错,哪个没有!【译文】别人无心犯下的过错,能说清楚就尽量放过人家;大家都不是圣贤,谁能避免不犯个一差半错的?

宋神宗“辨龙”宋神宗年间,王安石在神宗的支持下推行变法。苏轼因反对变法,以“乌台诗案”获罪,被贬为黄州团练。过了一些日子,宋神宗想念苏轼的旷世奇才,想召他回京。但是一个叫王禹玉的官员对神宗说:“苏轼曾有过这样的愿望,希求地下蜇龙,他的诗句中有‘惟有蜇龙知’。皇上您就是真龙天子,他却不敬重您,反而祈求地下的蜇龙。这是什么意思?”枢密院事官章子厚说:“所谓龙,不光是用来指代君主的,臣民也可以用龙来做称代。”神宗说:“自古以来称龙的人多着呢,比如后汉时期荀淑的八个儿子人称为‘八龙’,诸葛亮号称‘卧龙’,难道他们都是君主吗?”一时的言语失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不是有意将事情扩大,那么就是可以原谅的,因为我们毕竟不是圣贤之人,错误是在所难免的。

【原文】宁好认错,休要说谎;教人识破,谁肯作养。【译文】犯下错误宁可认错,也不要用谎言来掩饰;一旦被别人识破,还会有谁肯帮助培养你呢?

北人食菱一个人犯错不可笑,可笑的是用荒唐的谎言掩盖他的错误。从前有个北方人,他一直在北方居住。突然有一天,皇帝派他到南方去做官,他担心因为没有去过南方,对那里不熟悉,害怕会做错事或说错话而被人耻笑。北方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了南方。他到任这天,当地的几位同僚都非常热情,专门为他大摆宴席。大家都知道他是第一次来南方,估计他平时很少吃到南方特产,所以在席上特别准备了一盘菱角请他品尝,希望他能喜欢。北方人一看,以前根本没见过这东西,也不知道怎么吃,但他又不愿说出来,只好硬了硬头皮,一闭眼,随手拿了一只菱角,壳也不剥,急忙就放进嘴里去嚼。他一边嚼一边说:“不错,味道很好。”有位同僚见了,忙对他说:“吃菱角要先把壳剥掉,壳是不能吃的。”北方人却死要面子,硬充内行,笑了笑,指着菱角说:“我当然知道大家都是这样吃的。可我这种吃法是有我的道理的,你们想知道吗?”一位同僚说道:“愿闻其详。”北方人接着说:“这菱角壳虽然嚼着发硬不好吃,可是它却有一定的药效,那就是它可以清热解毒。这几天舟车劳顿,路上饮食不好,觉得有些上火,于是我连壳一起吃,就是为了清热解毒。”同僚听后都点头,表示自己都是第一次听到菱角还有这样的用处。

北方人见第一招已把别人蒙住了,心中自然有些得意。他又拿起一只菱角,指着它说:“这玩意儿我们那里可多了!要不我怎么知道它的壳能吃呢?在我家那边前山后山,漫山遍野的都是,哪个地方没有菱角树啊!”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但是明明自己不知道却假装知道,这其实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如果这种行为被人们所识破,还有什么人会相信你呢?所以我们做人一定要诚实,否则就会犯下更大的错误。

【原文】要成好人,须寻好友;引酵若酸,哪得甜酒。【译文】要想成为一个好人,必须寻找好的朋友;就像酿酒一样,如果用来发酵的酒药是酸的,又怎么能酿出甜酒来呢?

嬴氏半途反归交朋友要选择德行好的人,不然很可能会害了自己。晋国阳处父到卫国去,回国时经过宁地,住在嬴氏的族店里,嬴氏与他交谈,发觉此人像个君子,值得跟他相交,便对他的妻子说:“吾求君子久矣,今乃得之。”便决定追随阳处父,同他一起上路。嬴氏在路上与阳处父谈话,了解久了后,到达有山的地方就回来了。他的妻子问他为什么回来了,嬴氏说:“从与阳处父的谈话中,发现这个人刚愎自用,言过其实。这种人易招致怨恨,是难得善终的,跟这种人交朋友是没有好结果的,所以决定不跟随他。”过了一年,阳处父的结局果然如嬴氏所料的那样,他被贾季杀死了。贾季为什么要处死阳处父呢?贾季是狐假的儿子,原任中军统帅,后因误用了阳处父的建议而犯了错误,被降职为中军副帅,贾季因此怨恨阳处父,便叫人将他杀了。嬴氏看人非常准确,并且有自己的择友标准。在与阳处父的交往中及时发现了他的缺点,所以才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如果他在交朋友时不慎重的话,很可能就会后悔终生。

【原文】与人讲话,看人面色,意不相投,不须强说。【译文】跟别人讲话,要学会察言观色,如果彼此的意见不能统一,就不必再勉强说下去。

淳于髡察言观色得善终淳于髡是齐国人,博闻强记,善于谏说。他还善于分析人的思想活动,你心不在焉时,他就闭口不说。淳于髡曾两次经人引荐见梁惠王,惠王让左右侍从退下,独自一人召见淳于髡,但淳于髡却一句话都不说。惠王很不满意,责备引荐人说:“你说淳于髡先生比管婴更有学问,见到寡人,寡人并没有这样的感受。难道是寡人没有诚意吗?”引荐人将此话告诉给淳于髡,他说:“是这样的,我上次见惠王,惠王的心思并不在听我讲话,而是尽快听我说完好办其他的事。后来又一次见惠王,惠王的心思在听音乐上。所以我不说话。”引荐人将他的话转告惠王,惠王大惊说:“淳于先生真是神人!上次有人献了一匹马给我,我急着去试骑。后来第二次见淳于先生,刚巧有人献歌。这两次寡人虽然让旁人退下,但心思却在马和歌上。”后来淳于髡又一次见惠王,只见惠王聚精会神没有其他杂念,便与他谈话,两日三夜一点儿倦意也没有。惠王想以卿相位封给他,淳于髡没有接受。

【原文】当面证人,惹祸最大;是与不是,尽他说罢。【译文】当面指正别人,一定会埋下祸根;是非长短,还是让他们自己去说好了。

“清官”难断家务事从前,一对兄弟因为一点儿小事闹别扭,两人吵得不可开交,甚至打起来了。这时,一个邻居看见了,就跑过来劝阻。他对哥哥说:“这点儿小事,你做哥哥的宽容一些。”哥哥见他这么说,很不服气,生气地说:“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说我很不宽容吗?”邻居见劝阻不成,反而把自己给搅和进去了,连忙对弟弟说:“你做小弟的,应该谦让一点儿嘛!”弟弟又不舒服了,反问道:“你自己怎么一点儿也不谦让,上次跟你兄弟分田的时候为了多分一点儿田,还让我跟你多丈量一点儿呢。”邻居见自己的小秘密被揭穿了,心想这架劝得真不值,然后红着脸走了。

【原文】造言起事,谁不怕你;也要提防,王法天理。【译文】捏造谣言,挑起事端,这样的人谁不怕你三分;要小心,人间自有王法天理,不会让你胡作非为。

纣王胡作非为终亡国商汤建立了商朝,这是一个庞大的奴隶制国家,出现了华夏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商朝传到第三十一位国王——纣王手中时,天下的人民都对商王朝怨声载道。因为这个纣王非常残暴,常常发动战争,搞得民不聊生。他还宠幸一个叫妲己的妃子。妲己不断用美色谗惑纣王,使他远离忠良贤德的大臣,亲近无德无能的小人。很多忠良之士不是被纣王杀害,就是辞官归隐。纣王越来越昏庸,他甚至发明了各种酷刑以取悦妲己,还修筑各种宫殿和妲己过着十分奢华的生活。老百姓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与此同时,一个英明的部落的王——周文王及他的儿子周武王开始替天行道,讨伐纣王。很快,大军压进了朝歌,此时的纣王已经众叛亲离了。但他还不死心,在慌乱之中纠集了七十万大军与武王在牧野展开了大战。没想到,纣王的士兵突然都掉转矛头,临阵倒戈。因为他们都恨透了这个昏庸残暴的皇帝。最后,这个历史上有名的暴君被迫自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