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做一个懂教育有方法的好家长
3105600000001

第1章 引言:如何做一个懂教育有方法的好家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直接影响了一个人的个性、品德、爱好、才能等。但很多家长都说这个“老师”太难当,教育孩子不容易!

做一个称职的家长确实不容易。但是不是就真的不能改善这种状况呢?做一个好家长有没有捷径可走呢?捷径或许没有,但规律还是有的。

正确的做法是: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建立友好的亲子沟通关系,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只有遵循这四原则,才可能成为一个“懂教育有方法”的好家长。这也是本书的宗旨和主要内容。

原则一: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现在大多数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他们对家庭教育的理解却不到位,往往是热情有余、急功近利,结果却事与愿违、事倍功半,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家长的教育理念滞后,甚至有些教育理念违背了孩子成长的规律,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理念应该是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快乐成长的理念。下面的一些教育理念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和借鉴。

由“以智育人”观念向“以德育人”观念转变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家长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重视孩子文化知识的学习,无论孩子喜不喜欢,一律强求、逼迫孩子就范。家长舍得精力、财力和物力,买大量的辅导书,报大量的补习班,搞得孩子精疲力竭。相对比,家长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不肯在德育方面花费心思和时间。例如,有不少名牌大学的学生做出了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事情,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向黑熊泼硫酸,虐猫事件,马家爵凶残地杀害同学等,给人们留下的思考是很深刻的。作为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智育,而忽视孩子的德育,是非常不可取的。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是家长对孩子教育成功的所在。

由“家长制”观念向“民主制”观念转变

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喜欢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对待孩子多训斥、说教,少倾听、沟通,对孩子的辩解一概置之不理,扼杀孩子的申辩权利。在家庭教育中,树立家长的威严固然重要,但家长的威严并不是要让孩子事事都得听从家长的,对家长要绝对服从,而是要在平等交往的基础上,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一种尊重、信赖的情感。家长要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民主、平等地对待孩子,这样会使孩子更加信任家长,愿意与家长沟通,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家长,与家长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

由“经验型”观念向“科学型”观念转变

有一种说法值得家长们警惕——“现在做什么工作都要考证上岗,而唯独做父母不需要考证。”这说明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只是凭借经验教育子女。有些经验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帮助的,但也有很多经验对孩子的成长毫无益处。例如在对孩子性知识的教育方面,中国的父母要么是避而不谈,要么是三言两语,不痛不痒地打发孩子的问题;还有的父母编了一些谎言来搪塞孩子,说孩子是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等等。这种不科学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孩子对性知识的了解产生神秘感,或者是误入歧途。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能只依赖自己的经验,要有科学的育人观、成才观、发展观,家长要善于从多种途径获得正确的教育观念,只有思想上正确了,才能在行动上正确地面对孩子、教育孩子,这样才能使孩子健康地成长。

原则二: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成才的关键之一。所谓“良好”,并不是指家庭有多富有,而是指家长为子女营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但在现实中,不少家长对此不太重视,或者不知道如何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致使不少的孩子生活在很差的家庭环境中。例如,有的家长对孩子动不动就又打又骂,有的家长彼此之间脏话不断,有的家长霸道蛮横,不孝敬老人,等等。所有这些都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家长应当从自己做起,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建立温馨、和谐、亲切的家庭氛围

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条件。首先,要搞好夫妻关系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父母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体谅、相互爱护。有经验的父母都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发生争吵时尽量避开孩子,有不愉快的事情尽量不带回家中。其次,处理好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父母要尊重孩子,尽量不板面孔,不随意呵斥、打骂孩子。父母还要信任孩子,这是保持相互友爱的必要条件。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他不仅爱他的家人,而且爱周围的人,爱老师、爱小伙伴,这就为他健康成长创造了坚实的基础。

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

家长在生活作息方面的一些习惯,往往会成为了孩子的习惯。因此,家长要为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做到生活有规律。家长首先要做到按时起床、睡眠,科学地分配一天的学习、作息时间,完成各自分担的家务。其次,注意培养孩子按时入睡的习惯。要培养孩子按时起床的习惯,如果孩子晚上睡得早,有了充足的睡眠时间,第二天早晨是容易被唤醒的。

形成健康、文明的家庭生活情趣

家庭中的文化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熏陶作用。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情趣,如关心时事、热爱科学、爱好文艺、参加体育活动、注重文化修养和语言文明等。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人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的孩子不守信,说谎话,偷东西,爱骂人等,这些不良的习惯往往来自家长的感染。试想,你一再要求孩子不要说脏话,你却在平时满口脏话;你频繁地要求孩子有时间就多读书少看电视,而你自己一有时间就看电视或打麻将,从来不看书;你千叮咛万嘱咐地要求孩子要诚实守信,而你自己却经常不守信用……怎么可能把孩子教育好呢?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教育孩子,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的,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威信,才能获得孩子的信赖和尊重,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原则三:建立友好的亲子沟通关系

家长应努力创设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关心,更重要的是感到被尊重和被欣赏。平等尊重、换位思考、积极倾听、友善关注是打开孩子心扉、构建亲子沟通桥梁的重要基石。

孩子虽小,也需要尊重、理解和支持

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对孩子做出的一些决定,家长应该尽量理解和尊重,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如果孩子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或者孩子担任了班干部,对于他们的这些活动,家长应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或者帮他们出谋划策,或者帮他们查找资料等。对于他们不太愿意说的事,要做到尽量不问或找合适的机会再问,尽量不要使他们为难。

做孩子成长路上的好伙伴

家长应该将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定位为伙伴关系。人们常说感情是培养出来的,业余时间家长应该尽量多和孩子在一起。孩子高兴的时候,是最容易沟通的时候,如陪孩子散步的时候,陪孩子打篮球的时候,带孩子到外面吃饭的时候等。

原则四: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所谓人格的教育与培养,是以塑造人的优良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品质为中心的做人教育。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品质是孩子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使孩子学会做人。如果人做不好,学问也很难做好,事业成功就无从谈起。一些孩子人格上有缺陷,比如心理问题突出,厌学情绪严重,自主意识淡薄,抗挫耐力脆弱,道德品质低下,罪错比率上升等,就是家长不注重人格教育的结果。

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家长们至少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倾注一些心力:

爱的教育

要培养孩子健康的情绪情感,注意和孩子情感的沟通,经常和他们交谈,倾听他们的要求和愿望,要让孩子学会爱,爱家长、爱他人、爱社会。要注意调适孩子的不良情绪,让他们学会谅解和宽容,和同学和睦相处,待人谦虚、诚恳。

性格培养

事业心、责任心、独立性、自信心、勤奋、勇敢、谦虚等良好的性格都与成才关系密切,给孩子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有利于孩子性格的健康成长。相反,家长对孩子干涉过多,对孩子溺爱或拿孩子宣泄出气,都不利于孩子性格的完善。对那些倔强、偏执的孩子,更要善于引导,而不是粗暴地干预。

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主要是后天培养的,要在社会活动和生活劳动中形成。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让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让孩子加入到自己的社交圈,参与接待客人,给客人让座、倒茶等;培养孩子在生人面前敢说话,热情而又大方;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他们学会一些劳动技能,在劳动中培养他们的团体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

每一位家长应充分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让孩子在广泛参与中学会自我定位、自我调控、自我创造、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逐步成为集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于一体的完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