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FBI攻心术:美国联邦警察的超级心理战术
3107000000003

第3章 强势攻击,逼迫就范——FBI强势攻击的心理策略(2)

在FBI看来,当人们遇上顽固不化的对手、种种攻心策略均告失败的时候,不妨尝试着改变战术,用“无意中的语言”攻破对方的心理防线。FBI认为,佯装在不经意间说出某句话或者让对方在无意中听到你所说的是一个不错的攻心办法。当人们与对手交锋的时候,如果对手察觉到人们的意图或者意识到人们在尝试改变自己的态度的时候,对手自然会产生种种怀疑,自然会以防范的心理对待你,而这些怀疑和防备恰恰是人们攻心的最大障碍。而与之恰恰相反的是,如果人们在无意中向对手传达某种信息,对手则会认为接受这种信息并不会使自己落入对方的圈套,他们自然就会接受信息。只要对手接受了人们发出的信息,那么人们就达到了攻心的目的。显然,吉斯与“流浪汉”交锋的过程就是这样的例子。

当吉斯坚定自己的信念——“眼前的比利时流浪汉就是德国的间谍”的时候,“流浪汉”也清楚地意识到了吉斯的意图。因此,此时的“流浪汉”处处防备着吉斯。当吉斯要求他数数的时候,“流浪汉”则很快意识到,这是吉斯的计谋,稍有不慎必然会让吉斯握住有力的证据。因此,“流浪汉”小心谨慎地用法语数数,整个过程毫无破绽。于是,吉斯改变了自己的策略,试图用“放火”的方式逼迫对方讲出实情。可是,“流浪汉”依然识破了吉斯的计谋。虽然外面“着火了”的德语呼喊声响彻天空,但这个“流浪汉”依然稳稳地坐在那里,于是吉斯再次失败。

第二次失败的吉斯再次改变了策略。这一次,吉斯彻底转变了自己的思路。在交谈中,吉斯并没有直接给“流浪汉”提出某种要求,而是佯装在无意中告知对方“你自由了,可以离开这里了”。然而,正是这句无意中的话让吉斯看到了自己意料之中的结果:“流浪汉”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而正是这个笑容让吉斯掌握了证明对方是德国间谍的证据。因为吉斯刚刚是用德语告知对方“可以离开”了,而“流浪汉”放松的表情表明他听得懂德语,也等于默认了自己撒谎的事实。

因此,FBI提醒人们,在进攻他人内心的时候,一定不要让对方知晓你的企图。若想做到这一点,就要在与对手周旋的时候保持客观的态度。如果对手知晓你的内心,那么你攻心的行动必然会以失败结束。如果人们在攻击对手心理的时候屡次遭遇失败,不妨暂时隐藏自己的意图,改变自己的战术,重新攻击对方的心理。通常,这样做就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此外,FBI还提醒那些试图攻入他人内心的人,不要在交锋刚刚开始的时候就企图说服对方,因为这样能令对方产生更严密的防范心理。

3.学会驾驭对方,破解对方防守心理

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任何一个人都有一定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或精神享受。实际上,很多人并不喜欢他人来与自己分享物质上的享受,但是却十分乐于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来与自己分享精神上的享受。而FBI则由此发现了另外一种破解对手防守心理的方法,即从对方心理的角度出发驾驭对方的心理,进而攻破对方的心理防线。

除了FBI之外,许多攻心高手都清楚,若想拉近自己与他人之间的距离、进入对方的心里,就要融入到对方的心理状态中。在交谈的过程中,人们不妨暂时放弃自己试图说服对方的心理,转而赞扬对方的想法,当自己得到对方的认可之后再转而进攻对方的内心,这样往往可以轻而易举地达到进攻他人内心的目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作为一个参战国需要一批青年前往前线,但是就在征兵的过程中,美国遇到了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大量的美国青年习惯了舒适的生活,十分担心自己到前线之后会在一瞬间丧命。于是,美国青年纷纷抵制官方发出的征召令。因此,前来应征的人门可罗雀。由于一时之间无法召集到满足美国需要的青年军人,俄亥俄州的地方行政长官多次被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训斥得灰头土脸。这让这位行政长官觉得自己十分冤枉:自己每次都在竭尽全力地征召新兵,可是,尽管他每次都会说得口干舌燥,但是那些懦弱且固执的年轻人却丝毫不愿意报名参军,这令行政长官苦恼不已。就在他为了征召新兵的事情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有人向他提出了建议:不妨向一位赫赫有名的心理学家请求帮助。

受邀之后,经过一番精心准备,这位心理学家信心满满地来到征兵现场。眼前的青年人早已对一切说服他们的行为作好了准备,此时依然在台下东张西望,丝毫没有仔细听讲的表现。面对这样一群桀骜不驯的青年人,心理学家并没有与其他人一样直接地说服他们参军,而是先沉默了约五分钟。然后,心理学家开始用他浑厚的男中音演讲,他的第一句话却出乎行政长官的意料:“亲爱的孩子们,我与你们一样,十分珍爱自己的生命。”然而,正是这句话吸引了青年人的注意——在青年人看来,前来劝说他们的人虽然不少,但是能够这样公开支持他们的观点、理解他们的决定的人却不多,甚至完全可以说,眼前的这个心理学家是第一个与他们站在同一立场的人。

此时,青年人见到这个人颇具学者风范,又十分理解自己的决定,于是便安静下来继续聆听他的讲话。接着,心理学家说道:“我首先要表明我自己的观点,热爱生命没有错误,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同时,我与你们一样十分反对战争、恐惧死亡。如果政府要求我赶赴前线参加战争,我与你们一样会拒绝,甚至逃避。但是,当我们面对美国的这份征召令的时候,我却产生了另外一种侥幸的心理——假如我应征参军,上前线的概率只有一半,因为我也有可能留在后方。即使我到了前线,我作战的可能性也只有一半,因为我也许会成为某个长官的左膀右臂。如此一来,我就会留在某个安全的地方。退一步讲,即使我真的成为冲锋陷阵的士兵,我也不会担忧,因为我受伤的可能性仍然只有一半。假如我不幸挂彩,也未必会失去生命,因为轻伤不至于使我丧命;如果我不幸受到重伤,医生也可以帮助我逃离鬼门关;如果我不幸牺牲,亲人和朋友会为他们有一个为国捐躯的人而骄傲,而我的父母不仅可以得到一笔数量非常可观的抚恤金和保险金,还可以得到一枚象征着至高无上的荣誉的最高勋章。不仅如此,邻居的孩子也会把我当成偶像和英雄,而我则会以‘一个伟大的战士’的身份来到天堂,也许会见到令万人景仰的华盛顿将军。”

听完心理学家的话,原本十分抗拒参军的青年人都改变了自己之前的心理,纷纷表示愿意参军。而这些人中间,也许有人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史册上的英雄,也许有人的家境不好,如果牺牲了,其家人自然会获得一笔巨额的抚恤金。就这样,这位心理学家用简单的一席话攻克了青年人内心的弱点,成功劝说了青年人去参军。

其实,这位心理学家之所以能够成功劝说这些青年人,正是因为他善于驾驭对方的心理、操纵他人的情感。在这个进攻他人内心的过程中,这位心理学家另辟蹊径,先顺应对方的意思、肯定对方的想法,然后再辗转表达自己的想法。而这样,心理学家就达到了攻入他人内心的目的。与其他攻心术不同的是,这种方法并没有锋利的语言,也没有直接的攻击,但是这种方法却能够使你成功驾驭对方的心理,进而破解对方牢固的防守心理,而这正是这种攻心策略的优势所在:先认定对手的心理,使对方的防备意识渐渐松懈,然后趁机说出自己的观点。此时,失去防备心理的对手就会仔细考虑你的观点,从而接受它。至此,你就达到了进攻对方心理的目的。

在多年与对手的周旋和斗争中,美国警察用这种办法成功驾驭对手内心的案例也不少。但是很多希望学习FBI攻心术的人却并没有真正重视这个方法。正如上文的心理学家,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此次演讲的目的——成功劝说拒绝参军的青年人,使他们心甘情愿地奔赴前线。但是,这位心理学家并不急于进攻青年人的心理,而是先承认他们的观点——生命很宝贵,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的想法并没有错误。听到这样的话,青年人立即产生了一种特别的感觉——原来这个人与其他人不同,他并不是来劝说自己去参军的。此时,拒绝参军的青年人的防备意识最弱,而心理学家这时才转而进攻年轻人的内心。

回顾心理学家进攻别人内心的方法,有以下几个阶段:先瓦解对方的防御心理,然后掌握青年人潜意识中的心理需求。接着,心理学家就发挥自己的智慧,将年轻人一步一步引入自己早已设好的网络中。最后,心理学家彻底掌握并驾驭了青年人的心理、操纵了青年人的情感,轻而易举地使青年人自愿去参军。

不可否认,心理学家驾驭青年人心理的办法是高明的、充满智慧的。其实,FBI的攻心策略与这位心理学家劝说青年人的策略有很大相似之处。FBI认为,在与对手进行心理交锋的时候,如果你特别坚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试图尽快使自己彻底击溃对方而占领上风,那么你的对手就会严加防范,决心与你对抗到底,结果就会适得其反。而当FBI和其他攻心高手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他们就会转变思路,首先肯定且认同对手的想法,顺应对方的意思,然后使对手在不经意间就陷入了你设的圈套。

在许多人看来,共同的兴趣、爱好和思想观念正是连接两个人的最佳纽带。如果两个人拥有相近的观点、思维和爱好,那么这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自然就会十分紧密。因此,如果你想要进攻他人的内心,不妨先从对方的心理状态入手。在此期间,你要让对方知道,你与他有着同样的观点和看法。在与对手交锋的几十年时间内,美国警察利用这个方法成功冲破了对手的心理防线,进而自如地驾驭了对手的情感和心理。接下来,才是应该向对方发起强势攻击的恰当时机。这样,对手就会不知不觉地跟随着警方的意愿行事。如此一来,美国警察就获得了攻心战役的胜利。

FBI的攻心策略告诉人们,若想在攻心战中胜出,必须拉近自己与对手之间的距离,否则对手在面对你的时候必然充满了敌意。在这种状态下,其戒备心自然会极强。如果人们在此时发起攻击,对手必然会猜测到你的意图,因此人们很难成功进入他人的内心,而那些攻心高手则清楚,从相同或相似的观点、感觉或态度入手,则会让人们更快地进入对手内心。可是,与FBI不同的是,很多人并不懂得驾驭对手的窍门。因而在与对手交锋的时候,这些人总是以严肃的面孔示人,言辞犀利,可是这种攻击方法的效果却并不令人十分满意,其原因就是犀利的语言会招致很多人的反感,从而致使这些人并不会接受这种方式。此时我们不妨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先认可对方的观点,使对方接受自己,然后巧妙运用智慧和语言攻破对方的心理防线,从而达到驾驭对方心理的目的。

由此可见,强势攻击固然有其优点,但是一味强势攻击不一定会给自己带来满意的结果。也就是说,锋利的语言并不会使人们成功驾驭对方的心理。其实驾驭对手心理的方法并不难,就是从对方的心理入手,承认对方所想,然后悄然扭转话题,向对方传达自己的观点,使对方的心理防线彻底瓦解,心甘情愿地改变自己的立场,与你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如此,你就能成功驾驭对方的心理了。

4.立威造势,控制有术——FBI彻底占领他人心理

在多年与犯罪分子交锋的过程中,FBI之所以能够屡破案件,主要是由于FBI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攻心策略。FBI十分清楚自己的对手是怎样的人——这些对手蓄谋已久,狡猾老练,为保证自己的计划万无一失,并能够逃避警方的追捕而不惜一切代价。而FBI的任务就是在找到确凿的证据的同时,用一套行之有效的攻心策略逼迫对方,使对方无路可走,进而承认自己的罪行。在这套攻心策略中,树立威势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很多攻心高手都懂得,若想在与对手的交锋中获得优势、让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必须要在恰当的时候给自己树立威势。让对手认为你给他指明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如果对手按照你指明的方向走,必然会让自己更安全。此时,你在攻心战中就占据了有利的位置,也意味着你离胜利的曙光也不远了。

在FBI多年侦破案件的过程中,他们就曾经用这种方法成功地攻入了犯罪嫌疑人内心,从而破获了许多的案件。

1982年下半年,芝加哥地区发生了一系列奇怪的案件:一些居民莫名其妙地暴亡。接到报案之后,芝加哥警方迅速对这起案件展开了调查,并且很快找出了受害者的死因——他们无一例外地服用了羟苯基乙胺胶囊,一旦羟苯基乙胺胶囊在人体内溶解,人就会立刻死亡。而且明显这起案件是有人故意投毒。

当警方接到相关信息之后,立即对此事展开了调查。而芝加哥的主管特工还立即组织成立了专案组,后来此案成了联邦调查局中代号为“胶囊谋杀”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