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沉思录·青少版
311200000022

第22章 卷九 理智的毁灭就是一场人的瘟疫(1)

像等待生一样静候死

即不要轻率或不耐烦地对待或蔑视死亡,而是要把它作为自然的一个活动静候它。就像你现在等待着孩子从你妻子的子宫里娩出一样,也准备着你的灵魂脱出这一皮囊的时刻来临。

《沉思录》中的沉思

人们害怕死亡,正是因为害怕死亡,而害怕死亡正因为是对死亡的无知造成的。人类习惯把死亡与衰老、疾病联系在一起,因此,在人类看来,死亡是很痛苦的。其实不然,每个人都要经历一个从年青到年老,由稚嫩到成熟的过程;每个生物都要经历春夏秋冬四时的变化;所有的生命都要经历自然带来的一切活动。人的死亡只是具体的生命形式的结束,而构成这一生命形式的气又回到物质世界中,重新加入宇宙生命的无穷变化。

我们以树叶为例,春天让树上产生树叶,然后风把树叶吹落,接着树木又在落叶的地方长出新的树叶。人也和这树叶一样,不管这个人是被称颂和赞扬的,还是被诅咒和谴责的,都不过是自然界中的一个短暂的存在。死亡只是让来自自然造化的生命再次复归造化。

死亡把你和现在和你一起生活的人分开,把你可怜的灵魂同身体分开,要知道,你与他们的联系和结合本来就是自然给予的,现在只不过是自然要把这种结合拆开。

既然死亡是自然赋予的事情,死亡只是让你脱离目前这种生活转而进入另一种生活。那么我们又何必要执著于尘世,希望自己在这里逗留更长的时间呢?

成长故事苑

乐天禅师一百多岁高寿时身体还特别健康,耳不聋,眼不花,牙齿还完好无损,总是红光满面,一副乐呵呵的样子,给人一种气定神闲的感觉。

有位生命学专家想从禅师这里得到一种长寿秘籍,就专门来寻访乐天禅师。第一次寻访时,乐天禅师说:“没有什么秘诀,连我也没弄明白,我为何如此长寿的。”

几年过后,专家再次拜访乐天禅师。乐天禅师说:“我知道为什么了,但是,天机不可泄露。”

又是几年过去了,乐天禅师的身体依然强健,一点儿也看不出老,好像违反生命的自然规律。

生命学专家再次来拜访,他对乐天禅师说,他对生命的探讨,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全人类。

这次,老禅师终于说出了他的长寿之道,他不无遗憾地说:“我从六十来岁就盼着圆寂,视圆寂为佛家的最高境界、最大快乐。可是,我的修行一直不够,一直未能实现早日圆寂的最大夙愿。这,也许就是你要探讨的长寿的奥秘吧!”

哲理背囊

死亡既然是合乎自然的一件事,所以,在世时我们要顺应自然行事,死时跟随造物变化。不欣喜生命的诞生,也不抗拒生命的死亡;明白生死只是忽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忘记自己的来处,也不探求死后的归宿;命运来了,欣然接受,事情过后,又恢复平常,在即将离去时对别人的态度仍然和善,把自己的品格,友好、仁爱和温柔的一面保持到最后一分钟。

谴责他人的时候,转而谴责自己

当什么人的无耻行为触犯你时,直接问自己,这世界上没有无耻的人存在是可能的吗?这是不可能的。那么,别要求不可能的事吧。

考虑一下是否你还不如谴责自己,因为你没有预先就料到这种人会以这种方式犯错误。

《沉思录》中的沉思

世上的事情就是这样,有好就有坏,如果一厢情愿地希望这个世界上人人完美是不可能的,如果你遇到了那些骗子、背信弃义的人以及其他一切做错事的人,那也不过是遇到了这些人中的一个。他们只是因为一时没有分清事情地好坏,暂时迷失了他的目标,走上了歧途而已。他们无论做错了什么事,实际上并不会对你的心灵造成什么伤害,因为只有你自己的心灵里存在着恶和伤害的时候,你才能够被伤害。

想一想,一个没有受过任何教育地人做出一些没有修养的行为有什么好奇怪的呢?如果你奇怪他为什么会犯这种错误,那你就需要谴责你自己了。因为你本来应该意识到,他犯这种错误是因为他之前没有接受过这种教育。如果你没有意识到,那就是你的错误而不是他的错误了。

每当你要谴责背信弃义或忘恩负义的人时,都可以转而这样责备自己。因为这错误显然是你自己的,如果你相信了一个人将遵守他的诺言但最后他失信了;那就只能怪你自己了,因为你之前没有意识到他可能会因为某种原因失信。

成长故事苑

庄子在雕陵栗树林里游玩,看见一只奇异的怪鹊从南方飞来,翅膀宽达七尺,眼睛大若一寸,碰着庄子的额头而停歇在果树林里。庄子说:“这是什么鸟呀,翅膀大却不能远飞,眼睛大视力却不敏锐?”于是提起衣裳快步上前,拿着弹弓静静地等待着时机。这时突然看见一只蝉,正在浓密的树荫里美美地休息而忘记了自身的安危;一只螳螂用树叶作隐蔽打算见机扑上去捕捉蝉,螳螂眼看即将得手而忘掉了自己形体的存在;那只怪鹊紧随其后,认为那是极好的时机,眼看即将捕到螳螂而又丧失了自身的真性。庄子惊恐而警惕地说:“啊,世上的物类原本就是这样相互牵累、相互争夺的,两种物类之间也总是以利相招引!”庄子于是扔掉弹弓转身快步而去,看守栗园的人大惑不解地在后面追着责问。

庄子返回家中,整整三天心情很不好。弟子蔺且跟随一旁问道:“先生为什么这几天来一直很不高兴呢?”庄子说:“我留意外物的形体却忘记了自身的安危,观赏于混浊的流水却迷惑于清澈的水潭。而且我从老聃老师那里听说:‘每到一个地方,就要遵从那里的习惯与禁忌。’如今我来到雕陵栗园便忘却了自身的安危,奇异的怪鹊碰上了我的额头;游玩于果林时又丧失了自身的真性,管园的人不理解我又进而侮辱我,因此我感到很不愉快。”

哲理背囊

当你遇到欺骗你、侮辱你以及其他一切对你做错事的人时,你要马上提醒自己,世界上不存在这种人是不可能的,你只是遇到了这么多人中的一个而已。这样你将变得对每一个人的态度都更为和善。并且在任何情况下,你都要尽力劝导那些迷路的人并尽量纠正他们。

因此,如果别人对你做了错事,你也绝不要责怪任何人。你可以去尽力纠正他们,改变他们做错事的原因,如果你做不到,那么去让他通过这件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尽力改正,如果你还是做不到,那么至少让这件事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如果你连这个都做不到,那你不满还有什么用呢?

理智的毁灭就是一场人的瘟疫

你决定顺从恶吗,还没有引导自己从这种瘟疫逃开的经验吗?因为理智力的毁灭就是一场瘟疫,比围绕着我们的大气的任何腐败和变化都更是一种瘟疫。因为那种腐败就它们是动物而言是动物的瘟疫;而这另一种腐败就他们是人而言是人的瘟疫。

《沉思录》中的沉思

“理智”这个词是表示对一切个别的事物的一种明辨和摆脱了无知;不管是苏格拉底派还是幼发拉底斯,不管是亚历山大还是现在的你,存在在这个世上的时间总是有限的,既然这样,为什么不按照自然早已经安排好的秩序通过这短暂的时间呢? 如果每个人都顺从恶而不是锻炼自己的理智,那无异于人类的一场瘟疫,这种瘟疫比任何由于腐败和疾病造成的瘟疫都来得更猛烈。

成长故事苑

有一只乌龟在沙滩上晒太阳时,几只螃蟹爬过来,它们看到乌龟背上的甲壳,便嘲笑道:“瞧瞧,那是一只什么怪物啊,身上背着厚厚的壳不说,壳上还有乱七八糟的花纹,真是难看死了。”

乌龟听后,觉得很羞愧,因为它自己早就痛恨这身盔甲。可这是娘胎里带出来的,它没法改变,只能把头缩进壳里,想来个眼不见、耳不听,还能落得个清静。

谁知螃蟹们见乌龟不反抗,便得寸进尺:“哟,还有羞耻心呢,以为把头缩进去,你就能改变你一出生就穿破马甲的命运吗?”乌龟没有应答,螃蟹自讨没趣,于是走了。

乌龟等螃蟹们走后,伸出头,迈动四肢,找到一处礁石,把它的背部靠在礁石上不停地磨,想磨掉那件给它带来耻辱的破马甲。

终于,乌龟把背磨平了,马甲不见了,但弄得全身鲜血淋漓,疼痛不堪。

这天,东海龙王召集文武百官开会,宣布封乌龟家族为一等勋爵,并令它们全体上朝叩谢圣恩。

在乌龟家族里,龙王一眼就瞧见了那只已没有马甲的乌龟,大怒道:“你是何方妖怪,胆敢冒充乌龟家族成员来受封?”

“大王,我是乌龟呀!”

“放肆,你还想骗朕,马甲是你们龟类的标志,如今你连标志都没有了,已失去了本色,还有什么资格说是乌龟!”说完,龙王大手一挥,虾兵蟹将们就将这只丢掉本色的乌龟赶出了龙宫。

哲理背囊

为了避免这场人类的瘟疫,你要做的就是顺其自然的本性生活,不去避免什么,用发生在生活中的事物的本性来训练自己的理智,坚持把所有事物的发展都变成自己的理智为止,就像胃把食物变成自己的,像大火把木柴变成自己的一样。

不要为外在而劳动,开发自己的理智和内动力

不要像一个被强迫者那样劳动,也不要像一个将受到怜悯或赞扬的人那样劳动,而要使你的意志直指一件事情,即像社会理性所要求的使你活动和抑制自身。

《沉思录》中的沉思

如果你劳动是被强迫的,如果你劳动只是为了得到同情或者受到赞扬,那么你肯定是已经违背了你的本性了。因为你的本性是要求你要按照自身的理智活动或抑制自身。

一个人聪明睿智、机警敏捷,天赋过人,又能以人力去成就天然。如果他仅仅是为了一些外在的荣誉去劳动,那么他的劳动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样的人只懂得防堵过失,却不能知道过失从哪里产生。指挥凭借人力改造自然,却不懂得要顺乎自然。这样的人将会看中智巧而急着使用,将会被小事而役使,被外物所牵绊,四处张望而应接不暇,事事苛求完美,随着外物的变幻而不能保持常态。

成长故事苑

孔子的徒弟子贡前往南方的楚国游历,返回晋国,经过汉水南岸时,看见一位老人在菜园中劳动。这位老人凿通一条地道到井边,抱着瓮装水过来灌溉,费了很大的劲,效果却很糟。

子贡说:“现在有一种机械,每天可以浇灌一百块菜园,用力很少而效果很好,老人家不想要吗?”

种菜老人抬起头来看着子贡说:“怎么做呢?”

子贡说:“削凿木头做成机器,后面重前面轻,提水就像抽引一样,快得像沸水流溢。这种机械叫做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