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沉思录·青少版
311200000008

第8章 卷三 不仅要戒除恶行,还要戒除恶念(2)

我们当然要向第二种人的方向努力,对于第三种人的做法和观念给与果断的摒弃。

成长故事苑:

苏东坡信仰佛教。一次与方丈辩经,两人坐于蒲团之上,相论许久。

方丈说:“我在施主的眼里是什么?”

苏东坡说:“方丈你在我眼里是一堆牛屎。”方丈微微一笑,说:“施主你在我眼里是一朵花。”

苏东坡满意而归,与小妹言及此事。小妹说:“佛家有言,心在地狱缘恶念,你心中有牛屎,才会把别人看成牛屎。方丈心中有莲花,世界就是莲花。”

苏东坡听罢,满脸愧色。

哲理背囊:

成为一个纯粹的人,言行合一的人,心中丝毫没有恶念的人,慎独的人即在独处的时侯也能严于律己的人。

严格的要求自己,严格到思想意识的层面。

不要有任何说出来会让自己脸红的念头,摒弃一切需要伪装和掩饰的东西,做一个真正的“水晶心肝玻璃人”。

不要不情愿地劳作

从马克西默斯,我学会了做摆在面前的事情并毫无怨言。

不要不情愿地劳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适当的考虑,不要分心。

《沉思录》中的沉思:

宇宙中的所有事物都是不断流逝的宇宙管理的一个部分,都有自己相应的岗位,所以,每个生物包括人类自己都要谨守自己的本分,毫无怨言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设想一下,如果蜜蜂一面蛰人一面采蜜,狗一面不停吠叫一面看家护院,那种情景简直让人难以想象,宇宙间不仅充满了让人烦躁的喧嚣和吵闹,而且所有的事情都无法和谐有序地进行。

这不仅是一种不守本分的行为,而且违背人的本性,背弃了自身生存的目的和意义。

同时,也会给他人造成痛苦和不便,给与他人的合作带来麻烦,从而破坏整个社会生活的系统链条。

不情愿地工作,不仅不是好事,不会为人带来多少正面的效益,而且还会让别人厌烦,也会让自己心烦,对于解决问题没有半点助益。

成长故事苑:

“烦死了,烦死了!”一大早就听王宁不停地抱怨,一位同事皱皱眉头,不高兴地嘀咕着:“本来心情好好的,被你一吵也烦了。”

王宁现在是公司的行政助理,事务繁杂,是有些烦,可谁叫她是公司的管家呢,事无巨细,不找她找谁?

其实,王宁性格开朗,工作起来认真负责,虽说牢骚满腹,该做的事情,一点也不曾拖延。设备维护、办公用品购买、交通讯费、买机票、订客房……王宁整天忙得晕头转向,恨不得长出8只手来。再加上为人热情,中午懒得下楼吃饭的人还请她帮忙叫外卖。

刚交完电话费,财务部的小李来领胶水,王宁不高兴地说:“昨天不是来过吗?怎么就你事情多,今儿这个、明儿那个的?”抽屉开得噼里啪啦,翻出一个胶棒,往桌子上一扔,说:“以后东西一起领!”小李有些尴尬,又不好说什么,忙赔笑脸:“你看你,每次找人家报销都叫亲爱的,一有点事求你,脸马上就长了。”

大家正笑着呢,销售部的王娜风风火火地冲进来,原来复印机卡纸了。王宁脸上立刻晴转多云,不耐烦地挥挥手:“知道了。烦死了!和你说一百遍了,先填保修单。”单子一甩,“填一下,我去看看。”王宁边往外走边嘟囔:“综合部的人都死光了,什么事情都找我!”对桌的小张气坏了:“这叫什么话啊?我招你惹你了?”

态度虽然不好,可整个公司的正常运转真是离不开王宁。虽然有时候被她抢白得下不来台,也没有人说什么。怎么说呢?她不是应该做的都尽心尽力做好了吗?可是,那些“讨厌”,“烦死了”,“不是说过了吗”……实在是让人不舒服。特别是同办公室的人,王宁一叫,他们头都大了。“拜托,你不知道什么叫情绪污染吗?”这是大家的一致反应。

年末的时候公司民主选举先进工作者,大家虽然觉得这种活动老套可笑,暗地里却都希望自己能榜上有名。奖金倒是小事,谁不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肯定呢?领导们认为先进非王宁莫属,可一看投票结果,50多份选票,王宁只得12张。

有人私下说:“王宁是不错,就是嘴巴太厉害了。”

王宁很委屈:“我累死累活的,却没有人体谅……”

哲理背囊:

不要抱怨,把劳作当成责任和义务,当成宇宙分配给我的岗位,像站岗和享受美食或酣畅的睡眠一样对待和珍惜劳作。

像一个罗马人,像一个赋有完整而朴实的尊严,怀着友爱、自由和正义之情感去做手头要做的事情的人那样。你要摆脱所有别的思想,包括那些让你大发牢骚变得庸俗的思想。

不要虚有学问的外表而丧失自己的理想

不要分心,不要虚有学问的外表而丧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同时也欢乐吧,不寻求外在的帮助也不要别人给的安宁。这样,一个人就笔直地站立,而不是让别人扶着直立。

《沉思录》中的沉思:

虚有学问的外表,这终究是为了取悦他人而活着。而且,你所取悦的人,还不一定被自己所尊重,不是吗?一个重视外表胜过重视内心的人,重视浮华多于重视本质的人,不值得被人尊重。

我们都听说过“买椟还珠”的寓言故事,一个过分雕饰的盒子和一颗光彩照人的珠子,哪一个更有价值,不言而喻。

而在人生中,追求虚有其表的学问而忽略自己内心真正的理想又何尝不是灵魂在舍本逐末,在珍贵的人生旅途中“买椟还珠”?

停止这愚蠢可笑的行动吧,让你的一切行为符合生命本质,摒弃外表让人眼花缭乱的光荣和浮华,追求心灵的提升、井然有序、目标明确,才是我们要做的事。

成长故事苑:

一个23岁的女孩子,除了有着丰富的想像力之外,与别人相比没有什么不同,平常的父母,平常的相貌,上的也是平常的大学。

大学的宽松环境让她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想像,她的脑海中常会出现童话中的情景:穿着白衣裙的美丽姑娘、蔚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地,当然,还有巫婆和魔鬼……他们之间有着许多离奇的故事。她常常动手把这些想法写下来,并且乐此不疲。

在大学里,她爱上了一个男孩儿,他的举止和言谈真的和童话里一样,他是她想像中的“白马王子”,她很爱他。但是,他却受不了她脑中那些荒唐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她会在约会的时候突然给他讲述一个刚刚想到的童话,他烦透了这样的远离人间烟火的故事。他对她说:“你已经23岁了,但你看来永远都长不大。”他弃她而去。

失恋的打击并没有停止她的梦想和写作。25岁那年,她带着一些淡淡的忧伤和改变生活环境的想法,来到了她向往的具有浪漫色彩的葡萄牙。在那里,她很快找到了一份英语教师的工作,业余时间继续写她的童话。

一位青年记者很快走进了她的生活,青年记者幽默、风趣而且才华横溢。她爱上了他,并且很快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但她的奇思异想同样让他苦不堪言,他开始和其他姑娘来往。不久,他们的婚姻走到了尽头,他留给她一个女儿。

她经受了生命中最沉重的一击。祸不单行的是,离婚不久,她又被学校解聘了。无法在葡萄牙立足的她只得回到了自己的故乡,靠领取社会救济金和亲友的资助生活。

但她还是没有停止她的写作。现在她的要求很低,只是把这些童话故事讲给女儿听。

有一次,她在英格兰乘地铁。她坐在冰冷的椅子上等晚点的地铁到来,一个人物造型突然涌上心头。回到家,她铺开稿纸,多年的生活阅历让她的灵感和创作热情一发不可收拾。

她的长篇童话《哈利·波特》问世了,并不看好这本书的出版商出版了这本书,没想到,一上市就畅销全国,达到了数百万之巨,所有人都为此感到吃惊。

她叫乔安娜·凯瑟琳·罗琳,荣登“英国在职妇女收入榜”之首,被美国著名的《福布斯》杂志列入“100名全球最有权力名人”,名列第25位。

哲理背囊:

确立自己的价值标准,明确有些在世人看来是光荣的事物其实一文不值,找到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并付出行动去热切地追求。

坚持理想,这不仅需要忽略来自外界的种种干扰,而且可能要独自忍受寂寞和劳苦,忍耐长期努力却无法取得成功的境遇。所以,一颗坚韧、忍耐、无坚不摧的心灵必不可少。

不因对初步现象的满足就停止探究

我看到父亲仔细探讨所有需考虑的事情的习惯,他坚持不懈,决不因对初步现象的满足就停止他的探究。

《沉思录》中的沉思:

通过现象而得到形式的印象——这种能力甚至也为动物所拥有。我们是人,作为万物灵长,幸运地拥有着理性和深度思考的能力,但是生活中的很多人,他们闲置了这种能力,没有让其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多么让人遗憾的事,这样的人辜负了宇宙的厚待,在命运的面前,是应该感到惭愧的。

其实,在人世间,聪明睿智的特点就在于,只需看到和听到一点就能长久地思考和更多的理解。而思考正是一切智慧的开端。

成长故事苑:

1921年,印度科学家拉曼在英国皇家学会上做了声学与光学的研究报告,取道地中海乘船回国。甲板上漫步的人群中,一对印度母子的对话引起了拉曼的注意。

“妈妈,这个大海叫什么名字?”

“地中海!”

“为什么叫地中海?”

“因为它夹在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之间。”

“那它为什么是蓝色的?”

年轻的母亲一时语塞,求助的目光正好遇上了在一旁饶有兴味倾听他们谈话的拉曼。拉曼告诉男孩:“海水之所以呈蓝色,是因为它反射了天空的颜色。”

在此之前,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可这一解释。它出自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勋爵,这位以发现惰性气体而闻名于世的大科学家,曾用太阳光被大气分子散射的理论解释过天空的颜色。并由此推断,海水的蓝色是反射了天空的颜色所致。

但不知为什么,在告别了那一对母子之后,拉曼总对自己的解释心存疑惑,那个充满好奇心的稚童,那双求知的大眼睛,那些源源不断涌现出来的“为什么”,使拉曼深感愧疚。作为一名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他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男孩那种到所有的“已知”中去追求“未知”的好奇心,心中不禁为之一震!

拉曼回到加尔各答后,立即着手研究海水为什么是蓝的,发现瑞利的解释实验证据不足,令人难以信服,决心重新进行研究。

他从光线散射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入手,运用爱因斯坦等人的涨落理论,获得了光线穿过净水、冰块及其他材料时散射现象的充分数据,证明出水分子对光线的散射使海水显出蓝色的机理,与大气分子散射太阳光而使天空呈现蓝色的机理完全相同。进而又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分别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被人们统称为“拉曼效应”,为20世纪初科学界最终接受光的粒子性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1930年,地中海轮船上那个男孩的问号,把拉曼领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台,成为印度也是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科学家。

哲理背囊:

培养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才能更清晰地认识宇宙和人生的本质,发现和解决长久以来困惑着人类和我们自身的问题。

不要嘲笑小孩子的好奇心,而是要学习他们总是在现象和现有观念背后画问号的精神,不要满足于常规的解释,要随时想着另辟蹊径,随时质疑现有的结论,不要对你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习以为常,不要用老眼光看待所有的事物。

在遇到任何事物的时候,思考它的本质,把它划分为质料、形式和目的,这样做,会更容易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和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