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菜根谭
3117100000003

第3章

【人生智慧】

灵感的触发来自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因此,文人墨客往往到自然中去汲取养分、寻找灵感,闭门造车式的苦吟终难留下千古绝唱,且总有文思枯竭的一天。生活中也是如此,走入生活的死胡同而依然往里钻的人,最终难免因绝望而进入灵魂的死角。所谓机神触事,应物而发。大自然不会归于完全的空寂,一丛花谢后还有另外一丛花在那里等待,生生不息是自然界的规则。

人类社会也是一样,只要我们不去违背它的规律,心中充满希望,人生是没有绝路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读心中之名文听本真之妙曲

【原文】

人心有一部真文章,都被残篇断简封锢了;有一部真鼓吹,都被妖歌艳舞淹没了。学者须扫除外物,直觅本来,才有个真受用。

【译文】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真情绝妙的好文章,可惜却被一些残篇断简所封闭;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曲优美感人的音乐,可惜却被眼前妖歌艳舞所迷惑。所以研究学问的人,必须先扫除一切外来的引诱,直接去寻求原来的本性,才能真正受用不尽。

【人生智慧】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思考必须两者兼顾,才能悟出真理。读书是为了让人能够明辨是非,但读书不能囫囵吞枣地全盘接受,也不能断章取义地以偏概全,必须用心思考所学的道理是否合乎常理,如此才能明辨是非。学习与思考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心中灵巧,有一篇好文章;心内玲珑,有一部真鼓吹。事实上,人天生就具备了灵明的智慧,只不过受到外物所迷惑而封闭了。

读书正是要启发这种智慧,使其能够明心见性,从而能够扫除一切外来和内在的诱惑,取得心灵的升华。

欲路上勿染指理路上勿退步

【原文】

欲路上事,毋乐其便而姑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万仞;理路上事,毋惮其难而稍为退步,一退步便远隔千山。

【译文】

对于物欲享乐方面的事,绝对不要贪图得来容易便轻易尝试,一旦放纵自己沾染非分的逸乐,就会像坠入万丈深渊,无法自拔;对于义理方面的事,绝对不要因为畏惧困难而退缩,因为一旦退缩,就将和正义真理远隔千山了。

【人生智慧】

每个人心中都存在着一套道德规范,尽管有人宽松有人严谨,但最低的限度总是要不伤己损人。世人往往无法抵挡诱惑,贪图非分的享乐,结果使自己坠入痛苦的深渊。例如朋友之间邀约打牌消遣原本无可厚非,但如果过于沉迷,既熬夜又豪赌,则不仅伤身,还可能因此积欠巨额赌债。在现实生活里,为偿还赌债而作奸犯科、抛家弃子者大有人在。

至于义理方面的事,要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绝对不可以因循苟且、畏首畏尾。然而一般人多半缺乏仗义执言的勇气,在遇到不合乎义理的事情时,每每持观望态度,谁都不愿急人之难,以免遭受池鱼之殃。就此来看,那些不畏强权、勇于伸张正义的人,实在令人敬佩!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原文】

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正所以为贪;大巧无巧术,用术者乃所以为拙。

【译文】

一个真正廉洁的人,因不屑于追求名望以博得别人的赞赏,往往不会树立廉洁之名,那些到处显露功名的人,正是为了贪图虚名才这样做;而一个真正聪明的人不会炫耀自己的才华,那些卖弄聪明智慧的人,正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愚蠢才这样做。

【人生智慧】

要区分实心木板和空心夹板,只要叩敲板面,就能立见分晓——空心夹板音高而杂,实心木板音低而笃实。同理可证,有真才实学的人行事通常比较低调,不会轻易显露自己的能力,没多大本事的人则喜欢虚张声势,到处卖弄聪明。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能够让人一眼见底的,只能是浅水。

事实上,任何名声的建立,如果是靠刻意经营得来,很容易就会让人诟病为贪图虚名。所以,真正廉洁的人不与人争名,真正聪明的人不向人炫耀,他们但求尽其本分,而不愿将精力耗费在无谓的争名逞能上。

虚心明义理实心却物欲

【原文】

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

【译文】

做人不能自满,一定要有虚怀若谷的胸怀,因为只有谦虚才能容纳真正的学问和真理;做人也要抱着择善固执的态度,因为只有坚强的意志才能抵御外来物欲的诱惑。

【人生智慧】

就像已经装满水的杯子再也容不下一滴水一样,人如果自满,也同样无法再容纳真正的学问和真理。这样一来,就等于阻断了自我超越之路,很难再有发展。

为人处世如果不懂得谦虚,所蒙受的损失将无法估量。因为,如此将变得自以为是,听不进任何人的善意的建议。而当行事发生偏差或错误时,会将所有的责任推卸给其他人,认为是别人误导自己作出错误的判断。如果连最基本的自我反省能力都丧失,就真正成为一个是非不明的人了。事实上,成功并非单靠自己的力量就能达到,在很多时候,旁人的提点或鼓励才是触发灵感或支持自己努力不懈的动力来源。正如大海纳百川所以成其大,做人也应该敞开胸怀,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然后择其善者固守之。

辨别是非认识大体

【原文】

毋因群疑而阻独见,毋任己意而废人言,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以快私情。

【译文】

不要因为大多数人的疑虑就放弃自己的见解,不要固执己见而否认他人的忠实良言,不要因为一己之私利而损害整体的利益,不要假借社会舆论来满足自己的私人愿望。

【人生智慧】

当自己的见解受到众人质疑时,有多少人仍然能够坚持到底?而坚持到底是否会被人指责为固执、听不进逆耳忠言呢?择善固执与固执己见,两者形近而意殊,要如何取舍就全赖个人的智慧了。一般而言,“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如果自己的见解合乎义理,而且是对整体利益有帮助的,就必须“择善固执”,不能摇摆不定,“毋因群疑而阻独见”。

不过,有时自己的见解也未必高明,所以必须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千万不可一意孤行,掩耳不听众人的心声,而导致发生过错。到那个时候,非但得不到大家的谅解,还会落得被人奚落为专断独行的下场。

勿妄自菲薄勿自夸自傲

【原文】

前人云:“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又云:“暴富贫儿休说梦,谁家灶里火无烟?”一箴自昧所有,一箴自夸所有,可为学问切戒。

【译文】

从前的人说:“放着家中的金银财宝不用,却模仿乞儿拿着钵沿街行乞。”又说:“突然暴富的贫穷人家,去向别人夸耀自己的财富,像是痴人说梦一样,其实哪户人家的炉灶不冒烟呢?”上面这两句谚语,前一句是用来忠告那些不认识自己德行的人,后一句是用来告诫那些夸耀自己财富的人,两者都是做学问的人所必须彻底戒除的事。

【人生智慧】

妄自菲薄和自满自夸是两个极端,两者都不是为人处世所应秉持的态度。人们常以物质条件的丰厚与否来评定一个人的身价,而物化扭曲了人生的价值标准。例如,当一辆进口轿车与自行车发生轻微擦撞,轿车被刮出一道痕迹时,一般人多会先浮现“自行车车主肯定付不起轿车的维修费了”的想法,正是因为人们的价值被物化了,才会凭直觉认为:骑自行车的人物质条件一定不如开进口轿车的人。再者,假如骑自行车者理亏,内心就会更加强化“有钱就是大爷”的意识。如果一个人认为物质条件不如人就自认低人一等的话,那么他就是一个不懂得涵养德行的人,才会如此妄自菲薄。

而以为拥有优越的物质条件就高人一等的人,也同样不懂得道德修养。两者都将价值观建立在财富之上,而忽略了最重要的道德良知。一个人不要自夸自己的长处,也不必妄自菲薄,因为人人都有自己的良知和明德,这是与生俱来的,就如佛家所说:“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在灵山塔下修。”可惜,现在很多人既不自知也不自修。

理寂事寂心空境空

【原文】

理寂则事寂,遣事执理者,似去影留形;心空则境空,去境存心者,如聚膻却蚋。

【译文】

道理如果归于空寂,那么一切事物也会归于空寂,但一味地抛弃事实执着于道理,就好像要去掉影子却要留下形体一样的荒谬;如果内心是空寂的,那么外在的境遇也会随着空寂,一味地摆脱外在境遇却执着于原来的本心,就好像用聚集腥臭来赶走蚊蝇一样不切实际。

【人生智慧】

思想清醒道理才能明澈,所谓理寂则事寂,道理清楚了,凡事才能归于平静。唯有去掉内心的浮躁,远离物欲的驱使,去掉妄执的念头,心境空明,才能进入清静无为的状态。

然而,静是相对的,空也不是绝对的。追求真理固然没错,但如果抛开事实,却执着于道理,就好像要去影留形一样不切实际,根本无法进入空灵的静寂。心空境空,只要心空而硬要抛开外界环境的人,如同聚膻却蚋一样可笑。他们都忽略了客观的物质依托,根本忘记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当然会落得缘木求鱼式的可悲结局。

道乃公正无私学当随事警惕

【原文】

道是一件公众物事,当随人而接引;学是一个寻常家饭,当随事而警惕。

【译文】

“道”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去追求和探索的事情,应该顺着人性去引导;做学问就像平常所吃的家常饭一样,应该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提高警觉。

【人生智慧】

“道”是一种最平常、人人皆可修得的共有财产。只要有心向道,它永远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而且随处都有道可寻,它就存在于人的四周。

同理,学问也是如此,并非读书写作才是学问,一切为人处世的道理都是学问,正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人们常将“道”与“学问”看得高不可攀,认为只有德才兼备者才能修得。殊不知,道与学问其实是人人所共有的,就像用心养花植树的园丁懂得花道、能领会品茗之乐的人懂得茶道一样,任何事物都自有其道,只要人们能够处处留心,即能得道。

藏才隐智任重致远

【原文】

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取人噬人手段处。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肩鸿任巨的力量。

【译文】

老鹰站立的时候像是在沉睡,老虎行走的姿态有如生病,这正是它们准备以利爪扑食吃人的手段。所以,有德的君子要做到不显露聪明、不矜夸才华,方能培养出肩负重大责任的毅力。

【人生智慧】

一个具有真才实学的人,遇事绝对沉着坚忍,不会有丝毫轻慢夸耀的念头。

而那些自我夸耀,生怕别人不赏识自己的人,通常不知天高地厚,对事也只是一知半解就跃跃欲试,常言道,“一瓶水不响,半瓶水晃荡”,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事实上,一个具有才华的人,最好是保持深藏不露的态度,否则很容易招致周围人的嫉恨,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所以先人才有“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的名言,就是在告诫后人不可夸示才智。

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原文】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加力索;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机。

【译文】

绳子可以锯断木头,水滴能够穿透石头,所以求学问的人也要努力探索才能有所成就;各方细流汇聚能形成沟渠,瓜果成熟之后会脱离枝蔓而掉落,所以修行学道的人也要听任自然才能获得正果。

【人生智慧】

常言道“有志者事竟成”,铁杵磨成绣花针的故事众所周知,在此作者再提出“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这些例证都是在勉励人做事要有恒心毅力,只要努力不懈,终有成功的一天。另外,作者也劝世人不要强求,揠苗助长,只能适得其反,不如顺应自然,等时机到了自然能水到渠成、获得正果。

但人们多不能领悟这个道理,所以每每令自己陷于痛苦和烦恼之中。求成心切却用心不专,用心良苦却半途而废,不能持之以恒,又如何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呢?

理出于易道不在远

【原文】

禅宗曰:“饥来吃饭倦来眠。”《诗旨》曰:“眼前景致口头语。”盖极高寓于极平,至难出于至易;有意者反远,无心者自近也。

【译文】

禅宗说:“饥饿时就吃饭,困倦时就睡觉。”《诗旨》上说:“眼前的景色要用口头语言来表达。”这些都是将最高深的哲理蕴藏在极平凡的语言中,最困难的事情要从最简单的地方入手。刻意去做某件事,往往反而离它更远,而不苛求的人却会自然而然地接近它。

【人生智慧】

人生最智慧的哲理,往往出自最平凡的生活,用最通俗的语言表达。不经剪裁的自然诗语才是最别致的佳句。有了匠心便减了天机,何况匠心又常常词不达意,甚至背道而驰,反而越走越远,揠苗助长、南辕北辙又怎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呢?

世间的许多事情都不必刻意追求,欲求过甚,就难免招来失望。“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不劳心不伤神,反而往往会得到意外的惊喜。万物皆有因果,杞人何须忧天?只要遵循规律、顺其自然,一切都会开花结果。“有意者反远,无心者自近”便是这个道理。

观形不如观心神用胜过迹用

【原文】

人解读有字书,不解读无字书;知弹有弦琴,不知弹无弦琴。以迹用,不以神用,何以得琴书之趣?

【译文】

人们只懂得读有文字的书,而不知道读没有文字的书。只懂得弹有琴弦的琴,而不知道弹没有琴弦的琴。如果只拘泥于对事物外形的理解和运用,而不能对其神韵心领神会,又哪里能够懂得琴与书中所蕴含的真正情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