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拯救孩子拯救心:一位青少年心理专家的忠告
3119600000039

第39章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没有任何人一生会一帆风顺,舍得让孩子吃苦,能磨砺他们的德行品质,增强他们的生存生活本领,为他们将来的人生旅途走得平稳顺畅做加油充气、储能蓄势的准备。

2011年8月29日,我忽然接到老家一个亲戚打来的电话,说准备来北京送孙子上大学。

火车站,两位老人提着行李,满面倦容,步履蹒跚,旁边是一位身高一米八的小伙子。

“他爸妈呢,还让您老两口跑一趟。”

“他爸妈得上班,抽不出空,我们又不放心,就来了。”

路上,老太太晕车,吐了一地。

看着旁边无动于衷的孩子,我欲语又止。

浩浩荡荡,送孩子入学的家长队伍

2011年9月3日,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新生报到,学校在体育馆为新生家长打了近600个地铺,而这已经是第六年做这件事了。有地铺也算有个安身之地,在其他学校还有很多家长只能在操场、食堂挨过漫漫长夜。

2011年也是大陆学生首次赴台念书的一年,这不仅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家长们更是放心不下。据报道,57名大陆新生就读台湾辅仁大学,“跟班”家长就有60多人。这57∶60还不是值得大惊小怪的,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接待5500多名新生曾迎来了2万名家长。而清华、北大有关方面也曾经透露,每年新生数量不过3000人左右,但陪同前来的家长却达8000人。

在台湾辅仁大学,家长们的工作除了替“宝贝”拿行李,还包括收拾行李,整理床铺,看到床边凸出的一个钉子都要亲自拔掉,其实那是用来挂蚊帐的。甚至还有家长详细询问图书馆的每日开闭馆时间,亲自替孩子安排自习。孩子进入大学,已经18岁,是成年人了,家长如此爱子心切,未免有点过了吧。

1992年,中日夏令营的较量

1992年8月,30名中国孩子与77名日本孩子在内蒙古举行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

中国的孩子纷纷将书包扔到马车里,一个漂亮的女孩刚走几公里就病倒了,见到医生泪如滚珠,然后被送回大本营。日本的孩子也有生病的,矮小的男孩子黑木雄介肚子疼,脸色苍白,汗珠如豆,却不肯坐马车,连背包也不肯放到马车上。在医生的劝说下,他只在草地上躺了一会儿,就又坚持前进了。

当发现道路被洪水冲垮时,一位少工委干部马上让孩子上车,风驰电掣地冲出艰难地带。而日本的宫崎市议员乡田实先生得知自己的孙子已经高烧一天多,只是鼓励了几句,就离开了。

最后,日本的孩子神态轻松地离开了中国,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沉重的,许多人都开始反思我们的教育方式。20年之后,夏令营中的孩子也许已经为人父母,而当年暴露出的问题似乎仍然没有解决。

别说送孩子到北京读书,到台湾读书,就是赴美,中国父母也少不得要跟过去,打点妥当才肯离开。

而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子呢?

没有空调,就跳楼自杀

在广州某高校宿舍楼,曾发生过一起新生跳楼身亡事件,其原因竟然是宿舍没空调,他连续两天失眠后,就从宿舍楼6楼跳下,当场身亡。该男生如此脆弱的心理,都源自其家庭的宠爱。因是独子,加上家庭条件优越,他自然得到全家人的溺爱。后来父亲的去世,则更加让他成为全家的掌上明珠。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不必说,甚至连理发都需要妈妈的陪伴,其生活自理能力可想而知。

上面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是2001年,2011又发生了什么?复旦军训新生改编《保卫黄河》的大合唱歌曲《我们要空调》,在网上热传。

不过是因为没有空调,大学生的吃苦耐劳能力实在令人堪忧。

李嘉诚曾经说过:“‘望子成龙’之心人人皆有,但空怀一副慈爱心肠并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许多父母教子的失败就在于不能够‘忍心’。教育孩子要‘忍心’,这样孩子们才能自立而成才。”

做父母的总是心太软,却不知你的心软将会毒害孩子的一生,甚至扼杀孩子的生命。没有任何人一生会一帆风顺,舍得让孩子吃苦,能磨砺他们的德行品质,增强他们的生存生活本领,为他们将来的人生旅途走得平稳顺畅做加油充气、储能蓄势的准备。

参加个夏令营,就算完成了吃苦训练吗?

有的家长就说了,好吧,不就是吃苦吗,干脆给他报个班,去体验一下吧。

长沙市的某“吃苦锻炼营”就接待了这样一位无奈的张先生。他说,家里经济状况一直很不错,孩子在物质上也从来没受过委屈。春节,13岁的儿子收到了8000多元的压岁钱,没有上交,说要自己做主。张先生和妻子也就没当回事。谁知不到一个月,就被儿子花完了。一条运动裤、一双运动鞋就花了1500元钱!

张先生教育他两句,儿子一听就反驳张先生说他的想法早就过时了,自己这一代人就是享受的一代,听得张先生目瞪口呆,没办法,只好带他来参加“吃苦锻炼营”,以便让儿子吃点苦,明白家长挣钱的不易。

也经常听一些家长说,放暑假了,为了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自理能力,送孩子去夏令营吧。听起来好像一场夏令营回来,孩子必定就会改头换面,从前的臭毛病就全没了。

如果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就是去参加一次夏令营、去一次贫困地区,或者看个苦难的电影、组织个吃苦的晚会,那也太简单了。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有一些学校也把磨难教育作为工作中的“一手鲜”,用来作为开展素质教育的模板,但所谓的“磨炼”不过是组织一两次野营、旅游做做样子,这只能让学生感到新奇,根本起不到磨炼的作用。

去参加夏令营这样的活动自然是好的,但不能指望其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孩子不会因为参加一次活动就脱胎换骨,所以,坚持吃苦的原则是有必要的。

一是要保证锻炼的真实性

家长要给孩子创设一个绝对真实的吃苦环境,让孩子自己去克服那些恶劣的条件,磨炼自我意志。如果吃苦的环境不够真实,让孩子感觉像拍电视剧一样在老师和家长的保护下接受“演习”,反而会起到负面的效果,那样的话倒还不如干脆不进行吃苦锻炼。

二是要坚持锻炼的长期性

家长要知道人的意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必须经过长期的磨炼。如果孩子平时在家里养尊处优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靠偶尔的所谓“吃苦锻炼”就想培养出其独立意志和自理能力,那无异于痴人说梦。因此,作为家长首先不能溺爱孩子,要舍得让孩子吃苦,不仅让孩子养成自理的习惯,还要经常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让孩子尽早靠自己的双手谱写“独立宣言”

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至今还记得,他13岁中学毕业的那一年,父亲带着他去大街上修鞋。那时忙的时候经常加班到凌晨两三点,早上五六点钟就要起床,再加上当时的南存辉脸皮薄,觉得不好意思,他就向父亲提出想回农村,但父亲坚决不同意。修鞋的这几年,南存辉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竞争知识。他每天赚的钱比同行多,因为他速度快,修鞋的质量也更可靠。南存辉21岁创业,也正是修鞋时养成的重视质量的观念,让他在低压电器开关领域闯出了一片天地。

虽然当年南存辉在城里修鞋,心里是不情愿的,但后来他不得不承认那几年让他受益匪浅。轮到自己教育儿子了,他也变得像父亲一样“狠心”。他说:“我的儿子也不能给他轻松的环境。”每个假期儿子回温州,南存辉都要求儿子隐姓埋名,换上工作服到正泰公司的车间打工,和工人同吃同工作。儿子毕业后,他不准儿子到正泰工作,坚持要求他去外面闯荡。

“千万不能因为自己赚了钱,就让儿子轻松地生活”,南存辉说父母给予孩子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聪明的脑袋、明亮的眼睛和勤劳的双手。

在日本,家长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去外边参加劳动挣钱,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在养老院照顾老人,做家庭教师等来挣自己的学费。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上一个小背包。别人问为什么,父母说:“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

在德国,家长从不代替孩子做事情。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

瑞士的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对十六七岁的姑娘,从初中一毕业就送到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去当一年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这样做,一方面锻炼了劳动能力,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习语言,因为瑞士有讲德语的地区,也有讲法语的地区,所以这个语言地区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个语言地区当佣人。

在加拿大,家长为了培养孩子在未来社会中生存的本领,从很早就开始训练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加拿大一个记者的家中,两个上小学的孩子每天早上要去给各家各户送报纸。看着孩子兴致勃勃地分发报纸,那位当记者的父亲感到很自豪:“分这么多报纸不容易,很早就起床,无论刮风下雨都要去送,可孩子们从来都没有耽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