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我家小孩不拖拉:教会孩子合理利用时间
3121300000023

第23章 十个帮助孩子取得好成绩的学习习惯(3)

一想到要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有些孩子就会感到紧张、害怕。即使是精心准备的发言,站起来以后也紧张得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其实,大可不必,老师提出的问题,一般都是紧贴课堂学习内容的,只要上课注意听讲,大都可以回答出来,而且,就算是答错了,老师也不会责怪他。所谓“害怕受到嘲笑”的心理,完全是孩子们的一种负面的心理暗示。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鼓励孩子不要怕错,要敢于思考,敢于发言,就算错了,也正好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以便及时改正。

有的孩子不爱发言,则是因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有些孩子,一到老师提问的时候就低下头,生怕问到自己,这些孩子常常不爱思考,坐在课堂上也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学习效率很低。这时,作为父母,我们就要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勇于发言,积极参与到老师的教学当中去,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不仅在课堂上要积极主动地发言,在课后,如果遇到学习上的难题、不懂的问题,也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及时与同学交流。许多孩子,遇到不懂的、不会的题目,也就听之任之,随波逐流,结果,这次不会,下次还不会,到考试的时候自然也还是不会。这样的学习态度,对于孩子学习的提高一点好处都没有。

在学习的过程中,当发现难点、自己不能理解或者有疑惑的地方时,一定要向老师及时请教,与同学及时沟通。通过这些沟通,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课堂学习的知识,还可以了解别人的思路,学到别人的方法,可谓是受益多多。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要知道“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敢于思考,才能取得进步!

8.定期复习,避免遗忘

学习要有规律性,要做定期的复习。

有不少孩子,平时上课听讲听得很好,全听懂了,课后作业也做得不错,但一到考试就考不好,以前会的题也都做不对,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时间过去很久,许多学会的知识到考试时又忘了。快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复习的时间短、任务重,在短时间内要复习大量的内容,难免会有复习不到的地方,如果平时不注意积累,只靠考试前的那一点时间复习,就难免会发生遗漏。

学习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一个学期有四五个月左右的时间,在这期间,如果不做定期的复习,就会把许多学过的知识又扔到脑后去了。所以,让孩子养成定期复习的学习习惯就显得非常重要。

那么,到底该怎样“定期复习”呢?

一种办法是以时间为单位,一般可以在一周左右,最长在两周左右做一次小结。家长可以选择周末,与孩子一起,总结一下这一阶段学到了哪些知识点,重点内容有哪些,对于生字、单词、常用句型等要再记诵一遍,对于例题、重点题型要再过一遍。在复习的时候,可以把这一期间内的笔记拿出来,笔记上记的大都是以前学习时的重点、难点,以及当时孩子没有搞懂的知识点,通过复习,就可以很好地达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还可以把孩子在这一段时间内的作业本拿出来,把上面做过的题目再看一遍,尤其要把做错的题目再做一遍,看看错在哪、如何改正等等。

另外一种方法是以一定的学习进度为单位。以数学为例,可以让孩子学完一个单元以后小结一下。这种复习的好处是:在这一个单元内,学习的内容相对比较集中,这时,如果能够在学完这个单元以后做一下小结,针对性会非常强,有助于加深孩子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不会造成下一单元的学习“欠债”。

无论是以哪种方法进行复习,帮助孩子养成定期复习的习惯都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平时不放松,考试不紧张”,就是这个道理。在平时打好基础,把各种知识掌握牢固,考试的时候当然就不会费力,而且还会取得好成绩!

9.全面学习,不偏科

一位家长对我说:他本身是从事文科工作的,也许是受自己的影响,孩子从小就喜欢读书写文章。在小学低年级时,孩子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数学作业之外,课余时间大都用来看故事一类的课外书,对于数学书从来不沾边,更谈不上自觉地去做数学习题了。由于小学中低年级数学知识比较简单,学习任务不是很重,因此,当时看不出孩子的数学成绩与其他学生有多大的差别,但是到了小学高年级,孩子的数学成绩就明显比别的学生要差一些,每次考试的分数都不高,有时甚至还不及格。虽然孩子的语文很好,尤其是作文,经常能拿高分。但是,毕竟中考、高考是综合性的考试,他感到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孩子到了初中、高中,数学成绩肯定会拖后腿,到那时再抓,恐怕为时已晚。再者,过于偏科难免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发展,对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也不利。

与这位家长类似,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孩子偏科的问题。有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喜欢数学不喜欢语文,有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喜欢语文不喜欢数学,考虑到孩子将来的发展,这些家长难免会忧心忡忡。

虽然现代社会的分工很细,确实需要孩子将来有一技之长,但是,如果孩子在打基础的时候就开始偏科,就会影响对他的基本素质的培养。实际上,在学校的教育当中,文理分科一直是到高中才开始的,专业技能的培养直到大学才开始。所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纠正孩子偏科的现象,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成绩,对于他们个人素质的提高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当然,孩子在某些科目上有专长,比如有些孩子更擅长数学物理,而有些孩子擅长语文英语,这是可以理解的事情。我们可以在要求孩子全面学习的基础之上,适度培养孩子的专长科目,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那么,怎样纠正孩子偏科的习惯呢?

首先,要培养孩子对薄弱科目的学习兴趣。

家长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每当他们要求孩子“不要偏科”时,孩子就会说:“可是我就是不喜欢这一科啊!”这时我们该怎么办?其实,学习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当孩子体会到学习某一科目的乐趣时,他自然就会产生兴趣,愿意去学习了。

一位母亲对我说,她的孩子就特别不喜欢数学,每天学习数学,拿着课本看了还不到十分钟就没精神头了,哈欠连天,稍微遇到难一点的题目就不愿去思考,如果硬让他思考,他就显出恹恹的样子。为此,这位母亲想了许多办法。一开始,她让孩子从简单的题目做起,对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不是一古脑地全程讲解,而是一步一步地点拨启发他,尽量让他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等孩子能够解出一些步骤了,就不断地鼓励他:“你头脑挺聪明的嘛!”“只要肯动脑,数学对你来说一点也不难”……由于经常做题目,孩子对数学书中的一些概念很熟了,解题的速度逐渐快了起来,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他对数学这门功课有了兴趣,学习成绩从七八十分上升到九十五分左右,成绩一直比较稳定。

其次,要纠正孩子的学习态度,给孩子设定一个目标。

学习需要坚持,对于孩子不擅长、基础本来就差的科目更是如此。有些孩子对于一些科目有畏难心理,不愿意付出努力,这时,一方面要批评他们这种畏难的思想,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孩子努力学习,坚持下去。对于孩子不喜欢的学科,以及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科,可以适当降低标准,根据孩子实际情况,确立一个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近期目标,再设定一些中期目标、远期目标,随着一个又一个目标的实现,就可以循序渐进地纠正孩子偏科的情况。

最后,要帮助孩子学会科学合理地分配学习时间。

孩子到了初中以后,随着学习科目的大量增加,他们会有一种“应接不睱”的感觉,这时,他们就会有意无意地把学习时间分配给自己喜欢、擅长的科目,这时,家长们一定要注意让孩子学会科学合理地分配学习时间。对于每一门科目都要分配出一定的时间去学习。否则,虽然孩子可能一晚上都在学习,但学习的只是他喜欢的一两科,对其他的科目却忽视了。

10.劳逸结合,睡眠充足

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会导致大脑和身体严重疲劳,如果不及时调整休息,使孩子“连轴转”、超负荷运转,就会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睡眠充足,休息好了再继续学习,才能保证最高的学习效率。

家长们可以按照以下几点督促孩子:

(1)坚持体育锻炼

根据研究,孩子每天至少应该保证一个小时左右的体育锻炼时间。早晨跑步,下午做一些球类运动,晚上做一些家务,周末去游泳、爬山,都是不错的体育锻炼方式。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消除大脑疲劳,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和灵活性,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还可以磨练孩子的意志,培养孩子不怕吃苦的好品质。

(2)有规律的休息

一般认为,孩子一次看书学习的时间不宜超过四十分钟。在学习的间隙,可以休息十分钟。站起来活动一下身体,向远处眺望一会儿,做一会儿眼保健操,也可以闭上眼睛休息,都是不错的休息方式。如果学习超过一个小时以上,可以到室外走走,换换环境,呼吸一下新鲜空气。通过有规律的休息,可以消除大脑和身体的疲劳,恢复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

(3)文理交替,把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分开进行

不同的学习内容会在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形成兴奋点。一般说来,学习一段时间的文科之后,最好能够换成理科,如在语文学习之后最好不要继续学习英语,而是换成数学等理科,这样可以让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得到充分的休息。

(4)保证充足的睡眠

每天至少应该保证8小时的睡眠。睡眠是大脑的主要休息方式,充分睡眠才能使大脑消除疲劳,保证大脑正常工作。因此,家长应安排好孩子的睡眠时间,养成早睡、早起、定时上床的好习惯,让孩子睡得足、睡得稳,不要让孩子开夜车,避免因为过于疲惫而影响第二天的学习。

(5)适当的娱乐活动

学习是一件漫长而又艰苦的工作,在功课较轻的晚上,可以让孩子看看他喜欢的电视节目,有节制地玩玩电脑游戏、上上网,在周末,可以带孩子一起去公园、游乐场或者电影院,既可以让孩子得到充分的放松,又可以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感情,从而使孩子更加热爱父母,热爱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