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新知:教孩子集中注意力
3121400000017

第17章 孩子上课时坐不住怎么办(3)

在上课的时候,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是为了检查孩子们的听课情况,老师会经常提出一些问题,让同学们回答。面对这种情况,有些孩子能够积极主动地发言,有些孩子却畏手畏脚,不敢举手,即使偶尔举起手来,说起话来也是吞吞吐吐,说了上句忘了下句。

在课堂上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不仅可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更好地融入到课堂学习当中去。根据调查,那些上课积极发言的孩子,也都是爱学习、爱思考的孩子,所以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引导孩子养成上课积极发言的好习惯。

有时孩子不爱积极发言,是因为缺乏自信。

一想到要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这些孩子就会感到紧张、害怕。即使是精心准备的发言,站起来以后也紧张得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其实,这种情况完全可以避免,老师提出的问题,一般都是紧贴课堂学习内容的,只要上课注意听讲,大都可以回答出来,而且,就算是答错了,老师也不会责怪,因为老师总会喜欢孩子积极的态度的,所谓的“害怕受到嘲笑”的心理,完全是孩子们的一种负面的心理暗示。作为父母,我们应该要鼓励孩子不要怕错,要敢于思考,积极发言,即使错了,却正好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以便及时改正。

有的孩子不爱发言,则是因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有些孩子,一到老师提问的时候就低下头,生怕问到自己,这些孩子常常不爱思考,坐在课堂上也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学习的效率很低。这时,作为父母,我们就要鼓励孩子要认真、努力的学习,不能拖延,因为学习对于将来的成长很重要,积极参与到老师的教学当中去,多思考、多发言,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不仅在课堂上要积极主动的发言,在课后,如果遇到学习上的难题、不懂的问题,也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很多孩子,遇到不懂的、不会的题目,总是听之任之,不往心里去,结果,这次不会,下次还不会,到考试的时候就会感到很麻烦。这样的学习态度,对于孩子的提高一点好处都没有。

在学习的过程中,当发现自己不能理解或者有疑惑的地方时,一定要向老师及时请教。通过这些沟通,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更好掌握课堂学习的内容,还可以了解别人的思路,学到别人的方法,可谓受益多多。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要知道“可怕的不是不会,而是不问”,“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敢于思考,才能取得进步!

8定期复习,避免遗忘

学习要有规律性,要做定期的复习。

有不少孩子,平时上课听讲听得很好,全听懂了,课后作业也做得不错,但一到考试就考不好,以前会的题也都做不对,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时间过去很久,许多学会的知识到考试时又忘了。等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复习的时间短,任务重,在短时间内要复习大量的内容,难免会有复习不到的地方,如果平时不注意积累,只靠考试前的那一点时间复习,就难免会发生遗漏。

学习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一个学期有四五个月左右的时间,在这期间,如果不做定期的复习,就会把许多学过的知识又扔到脑后去了。所以,让孩子养成定期复习的学习习惯就显得非常重要。

那么,到底该怎样“定期复习”呢?

一种办法是以时间为单位,一般可以在一周左右,最长在两周左右做一次小结。家长可以选择周末,与孩子一起,总结一下这段时间学到了哪些知识,重点内容有哪些,对于生字、单词、常用句型等要再记诵一遍,对于例题,重点题型要再过一遍。在复习的时候,可以把这一期间内的笔记拿出来。笔记上记的大都是以前学习时的重点,通过看笔记,就可以很好的达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还可以把孩子在这一段时间内的作业本拿出来,把上面做过的题目再看一遍,尤其要把做错的题目再做一遍,看看都错在哪,如何改正,等等。

另外一种方法是以一定的学习单元为单位。以数学为例,可以让孩子学完一个单元以后小结一下。这种复习的好处是:在这一个单元内,学习的内容相对比较集中,如果能够在学完这个单元以后做一下小结,针对性会非常强,有助于加深孩子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不会使下一单元的学习“欠债”。

无论是以哪种情况进行复习,帮助孩子养成定期复习的习惯都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平时多复习,考试不紧张”,就是这个道理。在平时打好基础,把各种知识掌握牢固,考试的时候当然就会不费力,并取得好成绩!

9全面学习,不偏科

一位家长对我说:他自己是从事文科工作的,也许是受自己的影响,孩子从小就喜欢读书写文章,对数学不太喜欢。在小学低年级,孩子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数学作业之外,课余时间大都是看故事、课外书,对于数学从来不沾边,更谈不上自觉地去做数学习题了。由于小学中低年级数学知识比较简单,学习任务不是很重,当时看不出孩子的数学成绩与其他的学生有多大的差别,但是到了小学高年级,孩子的数学成绩就明显比别的学生要差一些,每次考试的分数都不高,有时甚至还不及格。虽然孩子的语文很好,尤其是作文,经常能拿高分,但是,毕竟中考、高考是综合性的考试,他感到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孩子到了高中,数学成绩肯定会拖后腿,到那时再抓,恐怕会很难。再者,过于偏科难免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发展,对培养孩子的成长也不利。

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孩子偏科的问题。有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喜欢数学不喜欢语文,有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喜欢语文不喜欢数学,考虑到孩子将来的发展,这些家长难免会忧心忡忡。

如果孩子在打基础的时候就开始偏科,就会影响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纠正孩子偏科的现象,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成绩,对于他们个人素质的提高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当然,孩子在某些科目上有专长,比如有些孩子更擅长数学物理,而有些孩子擅长语文英语,这是可以理解的事情。我们可以在要求孩子全面学习的基础之上,对孩子的专长科目适当培养,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那么,怎样纠正孩子偏科的习惯呢?

首先要培养孩子对薄弱科目的学习兴趣。

家长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每当他们要求孩子“不要偏科”时,孩子就会说,“可是我就是不喜欢这一科啊”。这时我们该怎么办?其实,学习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当孩子体会到学习某一科目的乐趣时,他自然就会产生兴趣,愿意去学习了。

一位母亲对我说:她的孩子特别不喜欢数学,每天学习数学,拿着课本看了还不到十分钟就没精神了,哈欠连天,稍微遇到难一点的题目就不愿去思考,如果硬让他思考,他就会不耐烦,甚至与父母吵。为此,这位母亲想了许多办法。一开始,她让孩子从简单的题目做起,对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是要他一下会做,而是一步一步地启发他,尽量让他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等孩子能够做出一些简单的题了,就不断地鼓励他:“你不是很聪明的嘛!”“只要肯动脑,数学对你来说一点也不难”……这样,由于做对了一些题目,孩子有了信心,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对数学书中的一些概念很熟了,解题的速度逐渐快了起来,复杂一点的题目也可以解了,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他对数学这门功课有了兴趣。成绩从70、80来分,上升到90分左右,并且一直稳定下来。

要纠正孩子的学习态度,给孩子设定一个目标。

学习需要坚持,对于孩子不擅长、基础差的科目更是如此。有些孩子对于一些科目有畏难心理,不愿意付出努力,这时,一方要批评他们这种畏难的思想,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孩子努力学习,坚持下去。对于孩子不喜欢的学科,可以适当降低标准,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确立一个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初期目标,随着一个又一个目标的实现,孩子就会成长,成绩也会发生变化。

科学合理的分配学习时间。

孩子到了初中以后,随着学习科目的大量增加,他们会有一种“应接不睱”的感觉,这时,他们就会有意无意地把学习的时间更多的分配给自己喜欢、擅长的科目,这时,家长们一定要注意让孩子学会合理的分配学习时间。对于每一门科目都要分配出一定的时间去学习,否则,长远下去,有些科目可能会落下很远,那样就不利于孩子的长远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