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新知:教孩子集中注意力
3121400000009

第9章 有哪些办法能够改变孩子的注意力(1)

1坚持计划,有正确的时间观念

专注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我们在前面已经谈到过,要想让我们的孩子保持专注,就要让孩子在每天都保持一种积极、有节律的生活,始终保持一种“投入、认真”的状态,做好每一件小事,将来才能够成大器。

要做到这样培养孩子正确的时间观念就很重要。

曾经遇到过这样一对父母,他们对于孩子的培养没有什么目标,高兴的时候,把孩子叫过来,辅导功课到深夜;不高兴的时候,一连好几天对孩子也不闻不问。结果呢,孩子被父母这样的行为“折磨”得无精打采,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一天要干什么,什么时候父母会想起来教训他们一顿,整天都在忙着应付父母的检查,这样,又怎么能够很好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里呢?

培养孩子的正确的时间观念,就是让孩子知道在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事情。不至于到了上床睡觉的时间还想看动画片,到了学习的时间心还在玩具里没收回来。在规定好的时间里,要把计划好的事情完成,做事情有秩序、不拖拉。生活有序,对于他们的成长才有好处。

具体的说,按时起居,按时作息。

小孩子每天大概要睡十个小时,如果睡得太多太少都不好,太多,可能会让孩子形成睡懒觉的习惯;太少,则可能导致孩子精力不足。一般来说,每天应该六点至七点钟起床,吃早饭,然后准备上学校,晚上回到家里,做完作业以后,应该在九点之前睡觉。孩子在睡前可以讲几个故事,但不宜过长,因为那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休息。如果孩子有赖床的情况,要告诉孩子:“如果不起床(不按时睡觉),就会影响这一天。”如果孩子不肯睡觉,可以以同样的办法告诉孩子,对他们说:“明天上学迟到,又会遭到老师批评了哦。”等等,这样,孩子明白过来,就不会赖在床上,或者不肯睡觉了。

按时完成作业。

孩子每天从学校里回来,一般来说老师都会布置一定的家庭作业。写家庭作业的目的是巩固孩子的记忆,让孩子更好的掌握老师在上课讲的内容,同时也为第二天的学习做好准备。因此写好家庭作业是很重要的。

如果发现孩子有不按时完成作业的情况,一定要及时纠正。否则就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

为了更好的帮助孩子完成作业,建议你每天抽出十分钟时间“预习”一下孩子的功课,数学、语文等等,便于督促孩子。老师每天留的作业都是有限的,只要小孩子上课注意听讲,大多是可以完成的。如果孩子上课没注意听讲,有些地方没弄懂,我们应该帮助孩子理解,让孩子更好的完成作业。

约好的事情及时完成,决不拖拉。

有的孩子有做事磨蹭、拖拉,坐在那里,很长时间也做不了多少事情,家长不知道情况,还以为他们很用功的在读书,其实根本没读进去。与孩子约定好,在一段时间要完成的事情,一定要完成,如果完不成,要与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在哪里。如果是因为孩子自己的问题,要坚决批评,及时改变,不能“轻易放过”。

与孩子一起制订一个时间计划。

可以让孩子学会把一天的时间安排分为不同的时段,比如上课时间、午休时间、晚饭时间、看电视和游戏时间、写作业时间等等,每个时间里要干的事情一定要做好,如果有拖拉的情况发生,要有小“惩罚”,不要让这样的情况总是发生。如果孩子玩过头了,要善意的提醒。告诉他们:“现在该做什么了?”“我们约好的事情怎么样了?”有了这样的提醒,孩子就能够明白遵守时间的重要性,马上收回心来,回到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上。

有了计划表这根无形的指挥棒,孩子会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不至于总是要父母看着,不仅像起床、刷牙、洗脸、吃饭这样的小事能够自主完成,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方面也能够做到主动,不用提醒,到了该学习的时间,能够很快的收下心来,认真的看书写字。

如果平时不注重这方面的培养,结果可能是到了该学习的时间孩子还是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做什么,当然也就不可能做到专注、认真了。

记住一点,要想让孩子认真、专注,就要培养孩子正确的时间观念,让他们懂得遵守时间,他们就会变得生活有规律,能够独立学习,做什么事情都很用心,这样,想看到他们的成功,就不会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了。

2学会控制自己

让孩子保持专注,就是让孩子不管在做什么事情时,都能够很快的安静下来,投入到里面去,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效果,这样才是我们希望孩子做到的。

我见过一位父亲,因为觉得孩子不用功学习,就每天恨不得把孩子“拴”家里,每天一放学就让孩子坐在那里学习,自己在一旁看着,周末周日也不让休息,但是结果呢,一段时间下来,仍然没有任何改观,关键在于,孩子并没有完全投入到学习当中去,虽然人是坐在那里,但是心并不在那里。

专注是一种状态,孩子是否能够保持专注,能否控制自己是很重要的。有很多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常常是当你要求他们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他们能做一会儿,你不要求了,他们就坚持不下去了。不是要动一动,就是想说会儿话,再就是想吃东西,想看电视,想玩玩具,等等,这都是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的表现。

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孩子在这段时间里不能控制自己,结果就是浪费时间,时间白白过去,还什么都没做成。

所以,要注意在平时就要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具体的说:生活有规律。

比如,何时起床,何时就餐,何时到幼儿园、学校都应有明确的要求。要让孩子明白,如果这些规定不能遵守,父母就会不高兴,会影响到他们自己的成长。生活中孩子有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比如又多吃糖了,又睡懒觉了,要指出来,让孩子明白这是不对的,不要因为是一点小事就放松,孩子就可能形成随意、不能控制自己的坏习惯。

不要什么都满足孩子。

很多父母,当孩子想要一样东西时,他们往往很快的就给买回来,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这样一种习惯:“只要我想做的事情,就必须马上做到。”这样,他们的性格就会变得很随意。他们在学习的时候,一旦有别的想法,就很容易转移过去,一会儿都不能等待。比如有一位母亲,她在带孩子上街的时候,由于天热,孩子想买冰淇淋吃。母亲对于这个合理的要求并没有马上满足,而是建议走到下一个街口再买。虽然只是多走了一个街口,但对于孩子自制的培养却很有好处。很多父母,一到这个时候,就恨不得马上给孩子买回来,结果是让孩子不管做什么都没有耐心,恨不得马上达成。

让孩子在耐心中成长。

能够专心把一件事情做完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专注是一种坚持,更是一种耐心,它需要孩子在枯燥的环境里,把一件事情做好。可以在平时有意识地让孩子做一些这方面的事情,比如玩一些比较复杂的游戏、做一些小制作、把自己的房间打扫好,让孩子知道一件事情要有耐心才能够做好,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会知道耐心和保持专注的重要性,一旦成功,他们会收获很多成功的体验;如果他们一时做不到,也不要着急,要鼓励他们继续做下去,直到做好,他们的耐心就会增强,专心程度也会提高,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很有好处。

我们都知道那个故事,爱因斯坦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上手工课,同学们都交上了自己的作品:泥鸭、布娃娃等,唯独爱因斯坦没交。直到第二天,他才送来一只做得很粗陋的小板凳,老师看了很不满意,回答说:“我想,世界上不会有比这更差的小板凳了……”爱因斯坦回答说:“有的。”然后不慌不忙地从课桌下面拿出两只小板凳。他举起左手的那只说:“这是我第一次做的。”又举起右手的那只说:“这是我第二次做的,刚才交的是我第三次做的,虽然它还不能使人满意,但总比这两只强一些。”

其实孩子也是一样的,坚持把事情做好,就会培养耐心,培养专注力,直到他们成功。

专注是一种状态,是一种有节律的生活与学习状态,它包括学习、生活、娱乐、放松休息等等很多方面,它是在长期的培养下才能够形成,我们要让孩子有耐心,我们自己也要有耐心,学会控制自己,学会有节律的生活,从中发现乐趣,得到启发,这样孩子才能够健康成长。

3吃饭等生活琐事也不能太随意

在生活中有很多小事,我们也要认真对待。比如吃饭。

孩子在学校、在幼儿园里吃饭,因为有老师的督促,有同学和小伙伴之间的比较,往往会很顺利地把饭吃完,可是回到家里就不一样了。有爸爸妈妈哄着,有爷爷奶奶在旁边看着,他们觉得这是最好的展现自己的机会,心思很快就不在吃饭上了,一会儿跟长辈说几句话,一会儿又吵着要玩具,一会儿看看电视,一会儿又要吃糖果,一顿饭好长时间还没吃完。

如果你管多了,长辈们还觉得你太不近人情,会说你:

“在学校辛苦一天了,回到家里怎么就不能放松一会儿,宝宝,别理他,继续玩吧。”

可是管少了呢,孩子更是对你的话不在意了。

这时,该怎么办呢?

吃饭,尤其是晚饭,是一家人团聚的机会。这时,既要让孩子吃得高兴,又要让一家人的感情得到释放和沟通,还不能让孩子失去在学校形成的习惯。

如果孩子在这时放松了,回到学校也很难完全投入。

很多老师都反应,孩子放了几天假,再回到学校,课也不爱上了,吃饭时也乱跑乱跳,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这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如果发现孩子吃饭的时候不能安静下来,一家人的意见首先要统一。

父母和长辈们要形成一个共识,吃完了再玩,不能边吃饭边做别的。父母长辈之间不能你说东、他说西,一家人自己意见都不统一,孩子也不可能往心里去。要做通长辈的工作:“虽然孩子上了一天学回来,但这时也不能放松自己啊,现在不培养好的习惯,以后再想改可就难了。”等到长辈们想通了,再对孩子讲,孩子往往也愿意听。最怕就是有人说,有人护着,结果你的话孩子没往心里去,以后再想让孩子改变也不容易了。

如果孩子不听我们的话,要平静下来,不要急于批评孩子。

如果孩子在吃饭的时候玩得很厉害,我们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在饭桌上大发雷霆,让一家人的心情不愉快不说,孩子也可能赌着气吃饭,吃完饭做别的事情也会受到影响。

要对孩子说,“把饭吃完再做别的事情,是不是一个好习惯?”“是妈妈做的菜不好吃吗?怎么不愿意吃呢?”有了你这样的问候,孩子很快就会回到饭桌旁。

可以在吃饭的时候表达对孩子的关心。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调皮,不好好吃饭,只是想吸引你的注意,你关注了他们,他们大都会安静下来,可以在吃饭时多与孩子沟通。

比如对孩子说:

“喜欢这个菜吗?”

“妈妈的手艺怎么样?”

“这是特意给你做的,多吃一点,身体才能长得好”。

有了你的关注,孩子会很高兴,他们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左顾右盼了,好好的吃饭,做别的事情也能认真起来。

很多父母因为工作的原因,每天都很忙,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这时,饭桌上的团聚就显得尤其值得重视。吃饭的时候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候,无论是在早饭时,还是晚饭时,都可以讲一些故事,说一些趣闻,问一下孩子在这一天的经历,活跃一下气氛。这样,家人之间的感情得到了沟通,孩子也愿意坐在饭桌旁边,愿意听你讲话。有的父母,一到吃饭的时候就说:“快吃,快吃”,恨不得让孩子马上吃完,然后到一边玩去,这是不对的。孩子在学校呆了一天,正想着与你亲近呢,应该在这个时间多与孩子相互了解,这样孩子会更愿意听你的话。

概言之,要记住一点,在吃饭的时候也不要放松,利用这个机会,与孩子沟通交流,让他们的感情得到释放,既能够把饭吃好,又能够增进感情,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无疑是很有好处的。

4做好自己的事,不依赖别人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美国小女孩刚刚11岁就到中国旅游,与许多中国小朋友在一起,去了很多地方,玩得非常高兴。别的小朋友都有父母陪着,但她是跟着旅行社来的,只有自己一个人。不仅如此,还带了很大的一个包,里面装满了各种生活用品,同行的人看到她拿了那样大一个包,都想帮她,她却说:“不,谢谢,我可以自己来。”就这样,她背着一个大包,从南到北,走遍了中国。

相比之下,我们的很多孩子在独立性方面做得远远不够,很多人都很熟悉这样的情况,上学了,学校门口,车水马龙,爷爷帮着拿水壶,奶奶帮着拿书包,妈妈帮着拿糕点,爸爸在那里好说歹说让孩子快点进学校。放学的时候也是如此,晚上还要父母盯着辅导作业。如果离开了父母长辈,几乎什么都做不成,更可笑的是有时候老师检查作业,看到的常常是家长娴熟的笔迹。

如果什么事情都要别人代劳,孩子可能会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很可能是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只要遇到一点点困难,他们就会想起别人,希望有别人来做。在需要他们用心做事情的时候,他们却分心、三心二意,希望别人来做,这样又怎么能够成功呢?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孩子才能够成长。孩子正是在这样的过程学会把事情做好,不依赖别人,不分心,这样他们长大以后做什么事情都能投入,不分心。

具体的说:

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完成的事情,尽量让他们自己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