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新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3121500000016

第16章 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3)

有的父母总是埋怨孩子写作业太磨蹭,边写边玩,却不知道这些坏习惯可能正是自己给孩子养成的。因为父母经常无限地给孩子加压,使孩子没有玩的时间,学习美术的同时又要学习音乐,孩子没有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只好采取迂回的办法,以争取玩的时间。因此,父母应当告知孩子,玩乐与学习应当分开,比如告诉孩子写完作业可以看一会儿动画片,或者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样孩子有了动力,自然会尽快地做作业,效率也就提高了。

制造机遇,让孩子自己去抓住

人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机遇,当机遇出现时,很多家长总是会替孩子去抓,这样固然算一种捷径,但孩子永远也学不会自己走向成功。与其这样,家长不妨试着给孩子提供各种机遇,然后启发孩子自己发现,自己去抓住机遇。

渊渊今年五岁了,上幼儿园大班。一天他从幼儿园回来,一进门就大喊:“妈妈,我当上了班长了!”妈妈高兴又略带不安地说:“你成吗?你在小班和中班从来没有担任过这么重要的工作呀!”渊渊说:“怎么不成,这个工作还是我争来的。今天开班会的时候,老师说:‘在小班或中班当过班委的小朋友向前跨一步。’我想,这个机会可不能丢掉。我虽然只当过小队长,但是不试试怎么知道我能不能当班长呢?想到这里,我立刻向前大跨了一步。经过老师的口试,又试当了一周班长,老师最终选中了我。”

妈妈非常高兴,对他说:“渊渊真是个好孩子,机会是争取来的,被动等待只会让机遇白白流失。”在以后的生活中,渊渊妈妈很注意这一点,有时她会故意制造机遇并提示儿子去抓住。

有一次,渊渊妈妈看见社区里举办一次摄影活动,妈妈曾教过儿子摄影。于是回到家里,她装作毫不在意地对爸爸说:“社区里居然有一个摄影活动呢。咱们社区里的孩子真是多才多艺呢,有的琴弹得很好,有的画一手好画,有的跑得很快,有的文章写得很好。”爸爸说:“听说,对面的李子轩报名参加了摄影活动。”渊渊当时在玩玩具,他很不服气地说:“李子轩没有我摄影摄的好呢,要是我参加,一准把他打败。”爸爸妈妈相视一笑。

第二天,渊渊果然要妈妈陪着去报名参加摄影活动。在那次活动中,渊渊的一幅照片还获得了提名奖。

许多家庭对孩子“包办过多”,往往剥夺里孩子自己选择的权利,也影响了他们学会在关键时刻抓住机遇的能力。小时侯,什么事都有家长来决定,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即使遇到机遇,也只能跟着家长的指挥棒走,孩子自己没有任何主动性,再好的机遇,也会容易从身边溜走。

渊渊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曾经的“小队长”职位而退缩,而是以此作为自信的根源,向老师、其他小朋友展示了自己的才能,最终获得班长职位。他的妈妈为他提供摄影比赛的机会,并启发渊渊自己抓住,培养他善于抓住机遇、参与公平竞争的能力,最终获得奖励。当然,奖励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渊渊懂得了机会是自己努力争取的道理。

愚者错失机遇,智者善抓机遇,成功者创造机遇,机遇只给准备好的人。抓住机遇这一过程需要父母、孩子互相配合,缺一不可。不过6岁以前的孩子尚年幼,并不能看清机会,家长不妨为其制造一些机遇,引导孩子抓住。

1学会与人相处和交流

想要为孩子创造机遇,父母首先应当“消息灵敏”,很多机遇其实就是在不经意间出现的。家长应学会与他人相处和交流,博采众家之长,就有可能先他人一步得到机遇。孩子在与他人和谐相处与交流时,也有可能学到应对机遇的方法,以免在机遇来临时不知所措或白白浪费。

2有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抓住机遇

父母为孩子创造机遇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中途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对孩子心理健康有不利影响。孩子在机遇来临时,也同样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顺利抓住,即使遇到不利因素也能很快调整状态,完成接下来的内容,取得成功。

3要具备超前意识和眼光

父母在创造机遇时,不能只凭着感觉走,而是在机遇来临前就看到其必然性。例如,在选择帮助孩子前途之路时,当年冷门的学系在以后也有可能成为人人抢手的职业。

制造冲突,让孩子自己去解决

当孩子之间、孩子与成人之间发生冲突后会怎么样?有的孩子可能会因为对方比自己强大或年龄大,就退缩忍让;有的孩子“初生牛犊不怕虎”,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冲上去理论,甚至大打出手。在家长方面,有的人一味用家长权威去“镇压”,有的则尽量教育孩子忍耐,以避免冲突。其实,孩子在交往中遇到各种矛盾冲突很正常,他们可以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健康成长、走向成熟。

恬恬上幼儿园中班,幼儿园的老师和周围邻居都夸她乖巧懂事,但是在她的妈妈看来却并不完全是一件好事。几周前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妈妈去幼儿园接恬恬回家,看见恬恬正向园门口走,她刚想打招呼,突然停住了。原来恬恬不小心踩到一个小朋友的鞋子,对方非常生气的指责。妈妈原本想上前为恬恬解围,但又想看看恬恬是怎么应对的。只见恬恬怯生生地看着对方,嘴一张一翕就是说不出话来,对方见恬恬不说话,显得更加生气,甚至上前推了恬恬一下。恬恬被推搡后退了几步,被一块突起的地砖绊了一跤,摔倒在地哇哇大哭。妈妈这下子可急了,上前扶起恬恬,而和她争吵的小朋友也吓得哇哇大哭,门口乱作一团。

哭成小花脸的恬恬被妈妈带回家后仍然抽泣不止,妈妈让恬恬坐在对面,温柔地问她:“刚才发生什么事情了?”恬恬将事情经过告诉妈妈。妈妈想了想:“也就是你和小朋友发生冲突了。”恬恬点点头。妈妈接着说:“你知道吗?今天虽然小朋友不小心把你推倒了,但是最终问题还是出在你身上。”恬恬原本以为妈妈会和之前一样安慰她,没想到却是在“责怪”自己。妈妈仿佛看出恬恬的心事,摇摇头说:“妈妈不是责怪你,只是想让你知道,这场冲突原本你可以化解,不用摔倒,也不用和小朋友吵架了。”

“那我该怎么做呢?”恬恬问。

妈妈想了想说:“不如咱们将刚才发生的事情重演一遍,我来做你,你来演那个小朋友”恬恬想了想,觉得很有意思就答应了。

妈妈装作不经意地踩了恬恬一脚,恬恬就像那个小朋友一样发了火,只见妈妈不紧不慢地说:“真对不起,我刚才走得很急,没有留意脚下,我向你道歉。如果鞋子踩脏了,我会帮你刷的。”恬恬佯装愤怒的小脸立刻放松了,表情也变得非常平和,她大度地说:

“没关系,又不痛,你下次注意就行了。”

妈妈对恬恬说:“你看,问题是不是解决了呢?”恬恬点点头,妈妈又说:“你以后可能遇到的问题比这个大,也难解决,但你也要像这次一样学会自己解决,将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绝不能逃避。”恬恬心悦诚服地答应了,第二天,她主动找到对方,向他认错道歉,令她没想到的是,对方小朋友也向她道歉,两个人也成为好朋友。在以后的日子里,恬恬牢牢记住妈妈的话,在与同学、同事、恋人交往时,不管多大的冲突都能主动去解决,这为她在生活、工作、学习中积累了很多人缘,在自己创业时得到多方支持与帮助。

恬恬在踩到小朋友的脚后原本一句道歉就可能解决问题,但她将事情看得过于严重,把自己吓住了,以至于没能主动解决,导致问题严重化,幸而她的妈妈能及时看出问题所在,而不是一味指责对方或者责骂恬恬,更没有听之任之,不理不睬。不仅如此,妈妈还协助恬恬演了一场“戏”,帮助她更好的理解如何解决冲突问题。

恬恬遇到的事情在生活中是经常发生的,孩子的喜怒哀乐非常真实,而且起伏较大,往往能支配他的情绪,一件在成人眼中是“芝麻绿豆大小”的事,对于他们来说却是很严重的事,极易将一个很小的冲突扩大,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更不利于以后独立成长。为了使孩子能够学会如何在冲突中找到平衡点,顺利解决问题,父母不妨提前将可能遇到的冲突以角色扮演或故意制造矛盾的方式展现给孩子,引导他机灵应对问题、举一反三解决问题。

1制造冲突前先考虑孩子的年龄

有的父母为了使孩子得到经验教训,在选择冲突方式时往往过于复杂,或使用过于激烈的言语,这些不仅不利于孩子理解,还有可能对他们造成伤害,不利于心理健康。父母可围绕孩子生活、学习中可能常遇到的矛盾展开,并且在孩子提出一个解决方法后,用“胡搅蛮缠”的方式引导孩子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法,并在事后向他提问:这个解决方法还可以运用到哪些冲突中。

2向孩子“示弱”

父母在平日可就某个问题主动向孩子“求助”,明确向孩子表达需要得到他的“指点”和“帮忙”,来逐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自我价值感。同时,父母也可以借此机会了解孩子的能力,为他制定更适合其发展的计划。

3让孩子从冲突中学习交往

父母为孩子制造冲突,应当有所选择,而不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一般来说,这个冲突应当能够使孩子从中学到东西,展现出自身的能力。

4让孩子尝试独立解决冲突

“冲突”发生后,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一步步解决,但不能急于介入,以免剥夺孩子获得社交经验的机会。父母应当相信孩子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之间之所以发生冲突,主要是因为开始都认为自己有理,这说明了他们已经初步具有了自己的是非观念。即使这种观念中有很多的“自我”和“任性”,它却是幼儿内心世界的真实表现。当然,正确的观念是需要成人来加以引导的,因为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更多的是受早期教育的影响,父母在这时应对孩子的观念有所界定,让孩子清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5多给孩子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父母应多创造幼儿和同伴交往的机会,邀请小朋友来家做客或者主动去别人家做客,多指导孩子怎样表达对伙伴的喜爱。比如妈妈告诉宝宝轻轻的拍拍小朋友,或者亲亲小朋友,并叮嘱他轻轻地不要用牙。如果宝宝做的很好,要适时地鼓励,“宝宝做得真好”,“小朋友真喜欢宝宝这么做”。多给宝宝创造实践的机会,宝宝自然就会从中获得经验。

6在必要的时候给孩子正确的指导

让孩子自己解决冲突,并不是让父母完全放手,如果孩子一时找不到解决的方法,这时家长给予一些必要的指导,不仅可以平息冲突,而且还可以促进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道德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一系列与社会性有关的因素的发展。但是家长的指导不要带有太多自己的主观色彩,要时刻提醒,自己只是作为一名引导者适时地介入。

让孩子自己学会竞争

竞争意识是指对外界活动所做出的积极、奋发、不甘落后的心理反应。它是产生竞争行为的前提,这种心理如果运用得当,可以成为鼓励孩子前进的驱动力。但是,现在家长的过度保护,让很多孩子逐渐失去了竞争意识,无论做什么事情,一旦有落后表现,就会立刻放弃或犹豫不前。这一情况造成的影响在孩子年幼时尚不明显,但当他们走出幼儿园和家庭,来到学校、社会上时就会深深体会到。不难想象,一个缺乏竞争意识,学习成绩平平,工作不积极的人是很难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好感的。

邃邃已经5岁了,吃饭还要家人喂,做什么事都慢悠悠的,妈妈教她识字她也不上心。有一次,妈妈带着邃邃看望父母,邃邃和舅舅家的小表哥小俊玩得很开心,吃饭也争抢着吃,后来两人居然在一起比赛谁认识的英语单词多,邃邃比不过小哥哥,大哭起来,非缠着妈妈教她学单词。

妈妈马上想到,如果让小俊扮演邃邃的“竞争对手”,邃邃会不会更上进呢?于是,妈妈便经常带小俊到自己家玩。两个小孩在一起后,吃饭时你追我赶,很快就把饭吃完,根本就用不着大人再来喂。

除了日常生活技能外,妈妈还鼓励邃邃和小俊一起玩积木等益智玩具,并采取奖励的办法,谁先完成了规定的形状,便对谁进行奖励。邃邃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慢悠悠了,而是积极开动脑筋,把积木搭得又快又好。

在两个人的相处中,小俊也不是一无所获,邃邃做事心细、认真深深影响了他,他又把男孩果敢和睿智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两人性格正好形成互补。通过竞争,两人都不甘示弱,得到的奖励也总是交替上升。

邃邃原本“不求上进”,对此妈妈并没有责骂或指责,而是利用孩子争强好胜的特点,将“竞争对手”——表哥小俊巧妙地引到邃邃的生活中,从而树立起女儿的拼搏精神和竞争意识,让孩子从小懂得优胜劣汰的道理,也有利于发挥他们内在的潜能。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中要不甘落后,敢于脱颖而出;在人生道路上,要敢于冒尖,争当“出头鸟”。这种竞争意识的强化,对他们今后的人生都将影响颇大。

因此,父母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以及在将来的工作中,都应该教育孩子正视竞争、重视竞争、学会竞争,让他们知道有竞争就会有成功者和失败者,任何试图回避或逃避竞争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1找一个“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