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新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3121500000009

第9章 培养孩子的生活实际操作能力(2)

孩子练习独立睡觉大多要经历一个反反复复、忽好忽坏的过程,所以家长不要焦虑、急躁,不要奢望一夜之间就能让孩子养成独立睡觉的习惯。一方面,家长不能心太软,自己要坚持,还要鼓励孩子坚持住;另一方面,家长还应考虑到实际情况,制定孩子的独立睡觉的计划,如先与孩子分床睡,再分房睡等。

5对于孩子的“勇敢”给予鼓励和支持

如果孩子能够适应独立睡觉,家长应该及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表扬,哪怕是一个拥抱或一个吻,也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注和爱,这样不仅可以使孩子产生自豪感,也强化了他们渴望独立的心理,对促进孩子独立睡觉习惯的培养非常有利。如果孩子对独立睡觉适应得较慢,家长也不要采取恐吓甚至打骂的方式,而是应抓住时机从其他方面发现孩子的闪光点,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勇敢地接受独立睡觉的挑战。

洗洗脸,刷刷牙

孩子不喜欢洗脸刷牙,这是许多家长的共同感受。有的孩子甚至一听到刷牙洗脸就哇哇大哭,表现出明显的抗拒;还有的孩子想尽一切办法逃避这个“苦差事”,每到洗漱时间就和家长打起“游击战”,把好好的一个洗漱间变成了家长与孩子斗智斗勇的“战场”。

小江3岁半了,每晚睡觉前,只要一听见妈妈说“刷牙”、“洗脸”就开始大哭。无论怎么劝,就是连哭带闹地“不配合”。每当这个时候,妈妈总是将小江拖到洗漱间,把牙刷塞到他手里,然后在旁边盯着。小江则是一边慢悠悠地敷衍着,一边观察妈妈的动向,只要妈妈一转头,他就会很快把牙刷从嘴里“撤”出来,马上漱口。妈妈不盯着的时候,牙刷刚放到嘴里,几秒钟的功夫,刷完了。“这样肯定是不行的,长了蛀牙就不好了,怎么办呢?”小江的妈妈很焦虑。于是,她就开始查阅各种育儿书籍,很快找到了一个办法。

这天晚上,妈妈没有像往常一样让小江去洗漱,而是对他说:“来,儿子,妈妈和你做一个‘抓细菌’的游戏。”他们来到卫生间,小江一看还是要刷牙,急忙跑了出去。妈妈一边耐心地给小江解释,一边拿自己的牙刷刷起了牙。“奇怪,妈妈不是叫我刷牙吗,怎么自己刷?”小江心里在想。“哦,我抓到一个细菌了。”卫生间传来妈妈的声音。“什么?细菌?”小江越发感到好奇。他跑到妈妈跟前一看,妈妈已经“抓到”好几个“细菌”了。小江好奇地问妈妈:“细菌长什么样子?”妈妈回答:“我抓到的细菌都放到泡沫里淹死了,如果你想看,那就自己动手抓一个吧!”“好!我也试试。”

小江的兴趣来了,他拿起牙刷也开始抓“细菌”了。“你也抓到了好几个,你看,都在这儿。”妈妈指着水池里的泡沫说。此后,一家三口每天早晨和晚上临睡前都争先恐后地来到卫生间“抓细菌”,时不时还来一场比赛,小江洗漱的积极性可高了。

不爱刷牙是许多孩子的共性,但只要找到能激起孩子兴趣的方法,让孩子主动刷牙也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就像小江的妈妈,不是把不爱刷牙的小江成功引导进了洗漱间吗?其实,只要找到了孩子感兴趣的刷牙方法,让他们感到刷牙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他们就会爱上刷牙。

当然,让孩子养成洗漱的好习惯,首先家长要认识到洗脸刷牙的重要性。有的家长会错误地认为,洗漱并非多么要紧的事情,故而听之任之,于是孩子养成了不按时洗脸、刷牙的习惯。殊不知,这一习惯正是孩子长大后行为懒散的根源之一。试想,一个懒散的人,怎么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同时,这一不良习惯带给孩子的有可能是一生的痛苦与麻烦。因此,3岁后的孩子就可以开始学习刷牙了,此时家长应该引导、帮助孩子学习洗脸、刷牙,并且坚持下去。

如果你家的孩子也不爱洗脸、刷牙,你不妨先弄清楚原因,然后以身作则,并从激发孩子兴趣这一点入手,让他们在轻松的状态下了解洗脸刷牙的好处,从而养成洗漱的好习惯。

1孩子为什么不爱洗脸、刷牙

并不是孩子天生就不爱洗脸、刷牙,起初他们肯定都是很感兴趣的。尝试了以后,为什么就坚持不下去呢?这里面有几个原因:家长为孩子选择的洗漱物品让孩子觉得不舒服,洗脸的水太热或太凉,毛巾有怪味,牙刷的毛太硬或其大小不适合孩子的口腔,牙膏的味道不适合孩子,这些都会让孩子觉得洗脸、刷牙很难受,从而在初次尝试后不愿意再去坚持;孩子感觉洗脸、刷牙枯燥无味,洗脸、刷牙就是单一的动作来回重复,孩子觉得不好玩,从而不愿意坚持;孩子不了解洗脸、刷牙的益处,他们认为洗漱与不洗漱一个样,不知道不洗脸、不刷牙的危害,从而不愿意坚持。

2给孩子讲讲洗脸、刷牙有什么好处

家长可以耐心地给孩子讲每天洗脸可以清洁、保护皮肤,使自己看上去更健康、更漂亮;坚持每天刷牙可以使牙齿更白、更亮、不得牙病,可以吃更多自己喜欢吃的东西,这对一生都是有好处的。

3以身作则

学龄前的孩子不明白洗脸、刷牙的原因,他们只觉得模仿大人的行为好玩。所以,家长要每天有规律地带孩子一起去洗漱,让孩子看看你是怎么做的。在这样慢慢地模仿中,孩子不仅有了洗漱的兴趣,而且能做得很好。

4给孩子挑选合适的洗漱用具

家长可为孩子选择市场上专门为孩子制作的保健牙刷:刷头小、刷毛细、刷毛软、牙刷柄长短及刷头长度适中,孩子用起来很顺手。家长最好选择刺激小而含水果芳香味的儿童牙膏,选用较小的儿童毛巾,每天给孩子先干净,不要有气味。合适的洗漱用具,加上家长的鼓励,孩子慢慢会感觉洗漱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5激发孩子的兴趣

家长可以让孩子挑选他们自己喜欢的洗漱用具,如可让孩子挑选不同花色、形状各异的牙刷、牙膏,以及带图案的小脸盆、小毛巾、漱口杯等。这样孩子在洗漱的时候就有选择的余地,今天用过这把牙刷或这条毛巾了,不感兴趣了,明天可以用其他花色图案的,以此激发孩子的洗漱兴趣。另外,还可以把洗漱游戏化,在游戏中完成孩子这件最不愿意做的事情。

6耐心督促

孩子的卫生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父母细心培养的。就拿洗脸来说,要是没有父母的督促,大多数孩子都不可能自觉完成。当发现孩子没有洗脸时,父母不要责骂,而应耐心地说:“小脸脸好脏啊,该好好洗洗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用粗暴的态度逼迫孩子洗脸、刷牙,不然就会使孩子产生受惩罚的体验,会对洗漱不感兴趣,慢慢就会养成不爱洗脸、刷牙的坏习惯。

自己学会如厕

如厕同样是孩子自我独立能力训练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与穿衣、系扣不同,必须得由自己进行控制,否则就会出现很不雅甚至很难堪的场面。所以,教孩子学会自己如厕越早越好。

红红1岁7个月的时候,一天妈妈上厕所,她也跟着去。让妈妈没有想到的是,她竟然开始模仿妈妈的样子,自己扭扭晃晃地脱下小内裤,坐在一旁的小凳子上,“哗……”小凳子没法坐了,地面也湿了一片,妈妈在一旁哭笑不得。从此,妈妈开始对她进行如厕训练。

妈妈给红红买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儿童便盆,然后把便盆放在马桶的旁边,并且告诉红红它是做什么用的。之后,每当妈妈上厕所的时候,也让她脱掉小裤子,一起上厕所,但红红却只当作一个游戏来玩,每次上厕所仍然会尿裤子。妈妈没有放弃,她知道红红平时喝水、吃饭的时间比较固定,上厕所的时间也有一些规律,所以总会在她快要大小便之前,提醒她:“如果红红要尿尿,就要告诉妈妈,妈妈带你上厕所,坐在你的便盆上小便。”开始,她好像没什么反应。一周以后,她突然拉妈妈的衣角,表示要上厕所。在妈妈的引导下,红红坐在便盆上大小便。接着,妈妈鼓励红红想大小便时自己找便盆,虽然起初红红都要妈妈陪着,但妈妈每次都会鼓励她、表扬她。不久,她就会自己找便盆了。这样大约花了两个月左右的时间,红红就学会上厕所了。

红红的模仿能力很强,在妈妈还未有意识地对她进行如厕训练前,她就能自己脱裤子小便,只是不知道应该去哪儿小便。红红的妈妈懂得观察孩子如厕的时间和大致规律,在孩子还不想大小便的时候就能给予提醒,对培养孩子的如厕意识和习惯非常有好处。

通常情况下,孩子长到1岁半以后,基本上就应该接受如厕训练了。当然,孩子要真正学会自己上厕所,可能需要花费很长一段时间。现在,不少年轻父母已经开始意识到孩子的如厕行为就像走路一样,是一个需要耐心培养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顺利完成不取决于父母的主观愿望,而在于孩子的动作与心智两个方面的成熟度及其他方面的完美配合,以及父母的耐心引导。

1不强求孩子过早学会如厕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很少给孩子使用纸尿裤,而是从孩子小时候起,就对其大小便前兆进行观察,并总结经验,每次一有动静就将孩子放到便盆上,因此有的孩子在1岁就能定时坐在尿盆上大小便。这主要是由于家长能仔细观察孩子的表现并能准确处理,才使孩子掌握了使用便盆的技能。但是,并非所有家长和孩子都能做到这一点,所以培养孩子如厕的习惯还是要根据自家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定。

一般来说,大多数孩子具备自我控制大小便的意识与能力是在18个月大小的时候,有些孩子甚至要到3岁或更晚一些。因为孩子需要把有便意的感觉和上厕所的行为联系到一起,这不是提早训练就能完成的。

2引导孩子主动如厕

家长要留意孩子如厕前的举动,在孩子2—3岁时,让孩子对如厕产生兴趣。比如,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卡通形象的便盆,或者用冲水马桶吸引他的注意,在孩子需要上厕所时及时领他进入厕所,并且让他享受冲马桶的乐趣。这样孩子就能养成主动如厕的习惯,更多的时候是他自己能够明确表达出上厕所的意愿,而不是父母要求他去。

3允许孩子偶尔尿裤子

有的孩子3岁时已经能自己上厕所了,但是可能在某一天,他会突然尿裤子。这时家长不要责怪孩子,更不要讽刺打击。通常,孩子事先能感觉到有便意,但是信息传递到大脑常会慢半拍,尿裤子也就很正常了。那些注意力容易集中在某一件事上的孩子最容易出现这样的状况。家长应尽量安慰孩子,并和孩子一同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法,如告诉他下次注意,不要等到憋尿后才想上厕所等,从而避免给孩子带来过多的心理压力。同时,对孩子进行训练,提高他们的瞬间注意力,使他们能及时感受便意、尿意,并及时发出如厕信号。

4正确对待孩子尿床的问题

如果孩子有尿床的毛病,父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可以让他睡前少喝水,睡前必须排尿;孩子睡觉时要留意他的表现,如果他入睡不安稳、翻来覆去或者蹬脚,很可能就是憋尿的表现,此时可以及时叫醒孩子让他小便。长此以往,在家长不断的鼓励和关心之下,孩子会充满自信,最终能够学会独立上厕所,提高自理能力。

5教会孩子便后擦屁股和洗手

家长可以将便后擦屁股的行动分成几步,教孩子按顺序一步步完成。首先,将手纸撕下来叠成小方块。其次,大便完后,用手纸在肛门周围多擦几次,将屁股上的粪便擦干净。最后,将擦过屁股的手纸扔进纸篓。

在教会孩子便后擦屁股后,家长还应培养孩子便后洗手的好习惯。这时,家长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给孩子讲一讲便后洗手的必要性。比如,可以告诉孩子,大便后,擦过屁屁的手上会有很多细菌,如果不赶紧洗手,这些细菌就会在吃东西时跑进肚子里,让孩子肚子疼。此外,孩子每次上完厕所后,家长也要及时提醒孩子洗手,并及时给予肯定,以此激励孩子把这种行为坚持下去。

学会简单的家务活

“让孩子帮你做点家务好不好?”“好是好,可是他们只会帮倒忙呀!与其忙上加忙,还不如自己做,让他们坐在一边看电视。”可能许多妈妈都这么认为。其实,孩子的任何一种良好习惯,都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想靠一两次行动就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是不可能的。所以,家长不要怕孩子帮倒忙,孩子的“破坏力”会在一次次的实践中越来越弱,终有一天他们会成为家务活的好帮手。另外,让孩子从小做家务,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自我意识,建立自信心,形成独立的人格,增强心理上的安全感,还可以发展孩子计数、分类等认知能力,学到很多日常生活知识等,这些都能为孩子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