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留学美国:我们的故事
3123300000035

第35章 加油的岁月/蔡晓林(2)

首先在几个教室里,由教练教我们如何开快车,包括转弯、刹车、蛇行和加速等。就像在街上开车一样,重要的是要看得远、反应快。赛车场上的路线是为了要提高驾驶人的水平而设计的,希望驾驶人能在教练的指导下,改正自己的错误,学到一些应付在公路上突发事故的技能。他们特别指出下列几点要我们注意:因为眼睛快,所以要用眼睛来带领手脚的动作;刹车不是唯一避免碰撞的方法,应当同时尽力让开;开车要避免突然的动作;事先判断可能发生的事故,再加练习,才能减少车祸;转弯和车速有关,要互相配合;假如手太忙,脚就应当慢一点;如果脚忙,手要慢点等。

然后我们到一个车场那儿用不同的车练习快速启动、紧急刹车和转弯。再到另一个场上试用不同大小的车辆,包括小卡车、SUV等,让我们领会到车型与路面的关系。当然我们都体会到了Corvette跑车的优点。最重要的是每个人了解到自己在公路上应变的能力和方法。

因为他们几个人报名太迟,不能参加比赛。只有我选好头盔﹐开了一部Cobalt加入赛车的行列。赛车路线包含好几个大弯、两个U转和一个蛇行线。当然还有两个直行加速段。因为地方不大,动作要快,心情也紧张,几乎是一口气的工夫就到了终点。看到电子表上显出的时间,才55秒。经过教练指点一下,再跑了一圈,时间是快了些,但比起当天最快的44秒还是差得太多。可喜的是比我年前的纪录快了三秒。虽然不多,欣慰的是自己还没有完全老化。事后听到当年的冠军是来自纽约,31岁的Dixon先生。他那38.6秒的时间,不但击败了一万多名参加的人,而且比场上的教练还快了一秒。

虽然已经好几年了,但是那时学到的驾车技术依然还在,也曾多次用来教年轻的学生如何安全地开快车。但愿在经济起飞之后,他们会再恢复这个活动。

师生情谊

这些年来所教过的人,大多数是中学生到博士后,但是也有不少是偷渡来美打工的人。经过不同的管道,先拿到一份驾照,然后来学开车上路。近几年来,随着华人社区的成长,还教了一些依亲的祖父母和有多年驾龄,已经七八十岁的耆老。有人是因为拿到交通违规罚单,被汽车管理局要求重考,不得不来驾校上课;有人是感觉到在路上失去了信心,要我们培训一下。

因为要让学生在开车时放松,所以我通常在教车时就同他们谈些生活上的小事。所以由教车的时间里,听到好些个人生活的真实故事,也结交了好些知心的朋友。在华府的社区活动中,经常会碰到以前的“老”学生。如今,由于网络的普及,还和一些在国内的“海龟”保持联系。年前到杭州看孩子时,就在西湖边上同“小燕子”一齐笑谈当初她来华府学车时,曾发生过的那一次在我教车生涯中唯一的小事故。去年底,还见到一位由广州来斯坦福大学参观的学生等。这份师生的情谊将是我人生中最珍贵的收获之一。

关门弟子

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为了要帮忙照顾孙辈,我决定于2010年秋再度西迁,搬来北加州矽谷的大学城巴洛阿图。搬家前教的最后一批学生,居然就像四十五年前在纽约刚开始教的第一批的六个人一样,都是由国内来的精英,而且不是医生就是博士。

来自青岛海洋大学,得到上海中科院博士学位的王娟和刘勇夫妇都在这儿做博士后的研究工作。周日起个大早来练车的是刘勇,好让太太多睡一会儿。等到她开车时,他就在后面做助教。看他们俩一起练车时,有说有笑的样子,一点也不紧张,很快地就把要学的功课学会了。相反的是另一对来自贵阳的夫妇。他曾经在国内练过,也有机会在这儿上过路,所以就相当轻松地上了高速。可是生平第一次坐到驾驶位子上的太太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不但常把刹车当作油门,也缺少“加油”的力气。好在经过一番练习,加上她自己的几把冷汗,她也觉得有些“路感”了。

另外一位来自江西乡下,是他们村子里唯一留洋的博士。由于自幼在田里干活,练就一身力气。因为是第一次上路,一有风吹草动,就使劲抱紧了方向盘,常常害得我也要使好大的劲儿去修正他。经过一番开导和安抚,加上到高速公路上跑了一会,他慢慢地学会了如何放松,得以开心地结束了他第一次在路上的洗礼。如今他们都已经考到了驾照,王娟还添了一个孩子。

最后一位是在美国有多年驾龄的女博士,但是在三年前一次大车祸后没有再上路开车的勇气。如今重新开始,但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买了一部手排挡的新车。所以开始时,我们在夕阳下的晚风里,花了好些时间来练上坡启动的基本功夫,也上高速公路去体会了一下她当年开车时的风味。慢慢地,她恢复了以前驾车的信心。等我半年后回华府看望朋友时,她已经开得很好,可以带着我去参加社区活动了。

没想到在2012年5月,执照到期前,居然有空回华府三天,再教了两个“关门弟子”。张晶和小陈都是才来不久,在NIH上班的人。小陈有上海驾照,已经在马州考了三次,所以我们主要练的是跑高速和考试的要点。一周后,他就拿到驾照了。张晶是真正的新手,得由基本功夫教起。两天里,虽然她出了一些冷汗,但也能在高速公路上跑了好些路,体会到了各种路感和驾车的乐趣。希望她也能早日拿到驾照。

在加州的第一个学生

那天正好是由华府搬到北加州一周年的日子,我独自站在圣塔克拉若的汽车管理局门口,看到她拿了一张单子,由停车场那边飞跑过来,一再高兴地喊道“我通过了!”

为了帮这个在加州的第一个学生考驾照,前后半年里,着实花了不少心力。其实她才由杭州来的时候,已经有中国驾照了。虽然没有多少实际经验,但是知道一些开车的基本动作。所以就一面教她如何准备考笔试,一面开始用我那部十年旧的本田轿车在停车场里复习驾车的要点。等到她通过笔试,拿到了学车驾照,就开始在住宅区里练习转弯,而且还订好了路考的日子。不料我在练车时,得了急性晕眩症,连路都不能走,根本无法继续教车,所以她只好失望地按期回杭州去照顾孩子们了。

等到我10月中由台湾旅游回来,她已经先回到了这儿,而且已经订好几天后路考的日子。虽然我还有些从台湾带回来的感冒,依然立刻开始在包括红木城考区的路上练车。加州的考试比马州容易,只要了解车上的仪器,再在管理局附近的路上转转就好了,没有平行停车和倒车入库等麻烦的动作。可是红木城的交通很挤,大车也多,她又很紧张,怕听不懂考官的英文等。因此在一个转弯时,没有注意到侧方的来车而把考官给吓了一跳,自然没有通过。第二天,我又开始令人担心的头晕。好在休息了一晚就好了。

经过分析之后,我们就改到交通量比较少的圣塔克拉若考区,还特地请到一位对那考区特别熟的本地教练,陪她练了两小时。然后我们再在那儿练了两天,培养出她的信心。路考那天,她又幸运地遇到了一位和气的女考官,得以顺利通过。如今,还要带她在路上熟悉一些超市、商场和医院等她生活上需要去的地方,特别是她那两个可爱的孩子要去的幼儿园。虽然不想再在加州教别人开车,但是还要保留一点教车的胆识。因为等这两个孩子长大了之后,可能还要我这个爷爷教他们开车呢。

加油,加油!

在路上教人加油多年,至少带过千把个华人学生,包括十六七岁的孩子和八九十岁的耆老,其中大约有一半是博士。除了在看到他(她)们欢欢喜喜地拿到驾照,安全上路而感到一分欣慰之外,也在人生的道路上,交了好些知心的朋友,深深地体会到“开车见真性”的真谛。当然也体会出更多“助人为快乐之本”的意义。此外,在十来年的交安专栏写作中,看了很多交安专家们的研究报告,得以加深自己驾车的知识。几年前,为了帮助学生,收集了一些多年教车的心得,出了一本小书《车声响起》,也建立了一个网站(tsailaoshi.wordpress.com)。更进一步,多次参加美国公路交通安全会议,并在2011年夏天的一个美国科学院主办的国际驾驶安全会议上,提出了自己多年来的教车心得。

虽然如今告别了陪伴我多年的教练车,但是我会永远记得那些在风里来雨里去,教人加油的岁月和因此得到的那些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