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妇产科男医生告诉你
3141700000030

第30章 后记

上中学的时候,我爸一直都希望我能学医,做个医生。但都被我明确拒绝了,第一,我不感兴趣,我喜欢数学、物理这些基础科学;第二,医学要动刀见血,太恶心太可怕,我干不了。

高三那个冬天,我妈被查出来得了胃癌。手术前一天,我妈坐在我身边搂着我,告诉我她明天要去开刀了,然后像留遗言一样和我说了很多话。她说本来很紧张的,都说出来了,就不怕了,明天就去开刀!那天晚上,我觉得恐惧极了,睡不着觉,躲在被子里哭,哭着哭着睡着了,醒了再哭——我真的害怕失去妈妈。

直到我妈做完手术,我才发现,原来我对她得的病、她要面临的各种情况、我该做些什么,都一无所知。于是我和一哥们儿跑到书店里,打算买点儿相关的书看看,我妈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到底能做些什么?

结果很遗憾,书店里的书,那些有可能帮我解决问题的书,都太专业了,我和我的哥们儿根本看不懂!

就在那一刻,我决定了,将来我得学医,我妈要有人照顾,要有能看懂那些书的人照顾,所以我得学医。所以,我选择做医生,是很突然的,而且完全没有悬壶济世、救死扶伤这样崇高的目的。

后来,因为阴差阳错、机缘巧合,本来想做肿瘤科医生的我,最终做了妇产科医生。在工作中,遇到过太多的患者,她们像学医前的我一样,对一般的医学常识不了解,或者有些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非常不利于医患沟通。所以,2011年,我开始在知乎网上做与医学相关的科普回答,希望能通过我的回答,让更多的人了解一些医学常识。因为医学的专业性太强了,从而使医患间的信息严重不对等,人们得了病都不希望被忽悠。所以说,大众对于这种医学科普工作的需求度还是很高的。但是,很多医生怕的是,非医学专业的人,看了一些科普的东西,就自以为是,从而不愿意接受医生的指导,降低了依从性,反而不利于医患沟通。我觉得这要从两个方面来说。

一方面,在医学科普书里,应该反复强调医学的局限性,接受专业医生指导和建立良好医患信任的重要性。应该让读者明白,如果真的得了病,不是说通过看一两本医学科普书就可以自医的,即使是医生得了病,也是要去医院找专科医生就诊。而且医学是在不断发展的,很多地方充满了争议,不能因为一两本科普书上的说法而降低对专业医生建议的依从性。

另一方面,好的医学科普书也是有助于医生加强自己的专科业务修养的。有些地方可能是因为医生本身专业知识的不扎实,自己就没弄清楚,如果患者不了解,真的是忽悠两句就过去了;但是如果患者有了初步的认识,确实就不那么容易被忽悠了,这有助于医疗质量的提高。

所以,当有编辑联系我,让我写一写和孕产相关的事情,讲一讲孕妇遇到情况自己应该怎么处理的时候,我就答应了下来。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孕期遇到情况,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讲,不要自己想当然去处理,能去医院就去医院。和从科普书上看来的一知半解相比,专业妇产科医生的帮助更靠谱。所以,我在书中刻意不介绍相关疾病的治疗和处理,或者只是简单带过,因为那都是医生的工作;而重点强调一些比较重要,但又可能会被忽视的临床表现——对于孕妇来说,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比企图代替医生做什么更重要。就好像本书中提到的关于胎儿宫内监护,孕妇不必学会怎么看胎心监护图,甚至不建议孕妇自己在家听胎心。但是,你得知道要注意胎动变化,自己是可以通过关注胎动变化来自我监护的。

科普书的写作,我觉得重点在“普及”,像我高中时候去书店翻看的那些专业书籍,科学是科学,但是我看不下去,更看不懂,那么这些书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就没什么用处。所以,我得保证本书能让没有医学基础的人看得下去。而给孕产妇看的书,又和普通的科普书籍不一样,因为作为女性读者,孕产妇们又有些小特殊。

我老婆告诉我,女人的问题可能不一定就是为了最后的解决办法,就好像她们逛街不一定就是为了最终买到衣服一样,她们只是在享受逛的过程,可能随时会被什么东西吸引着改变了注意力。所以,如果你把男人逛超市的路线画出来,会发现那是一条直线,他们到了超市是直奔目标;而女人的路线则是一团乱麻,她们在到处逛。怀了孕也一样,小姐妹们就一个问题讨论,各自说出自己的经历,给出自己的建议,谈着谈着可能就会跑题,可能最终也没解决问题,但是,谈的过程会很爽!另外,人怀了孕以后会犯懒,懒得动脑筋想东西,所以你的书不能看着太累。

于是,就有了摆在你面前的这本书。书里关于医学知识的科普可能不是那么系统全面,孕产知识也没有面面俱到,更多的可能是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病例,是些故事。这些故事,除了人名是化名,事情可都是现实中真实发生过的。希望在读这些故事的过程中,您可以体会到和小姐妹们讨论时的畅快感,希望我真的可以像在序言中说的那样,扮演好“她们”的角色。

希望您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