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型物流中心是由港口物流企业与航运物流企业共同组成物流中心,这种模式是利用各自在供应链不同部位的优势,分工合作,共同投资组成紧密型物流集团或由同一大型集团公司同时经营航运与物流两个供应链环节。联合型物流中心则是由港口和保税区,或者与所在城市共同组建的物流中心。新加坡港物流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
(1)执行自由港政策,政府直接投资建设港口设施
鉴于新加坡港对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和战略意义,新加坡港政府一直坚持对港口进行直接投资,而且投资力度很大,使港口规划和建设始终处于前列,进而保证了新加坡港在国际航运中的优势地位。此外,新加坡港执行自由港政策,并采取各种优惠措施,如开辟大面积的保税区,对中转货物提供减免仓储费、装卸搬运费和货物管理费等,以吸引世界各国船公司,进一步巩固其国际航运中心地位。
(2)物流分工明确,实行集约化经营
新加坡港区设有巴西班让、三巴旺码头和岌巴配送园三个配送中心。岌巴配送园设于保税区内,主要提供拆拼箱、仓储、运输以及货物取样、测量、贴牌、包装等服务,设施先进齐全,园区内的网络系统可以使货主实时了解货物在集装箱堆场内的存放情况,是港区内最便捷的集装箱配送中心。三巴旺码头为散货分拨中心,主要处理汽车、重型设备、钢材等货物,巴西班让则为专业汽车转运中心。除此之外,该港的裕廊物流中心也是一个超现代化的物流中心,其顾客包括索尼、沃尔沃、戴尔等国际大型物流商。
(3)物流运作与管理高度现代化
新加坡港充分利用高新技术进行物流运作和管理,拥有自动识别系统、电子入闸系统、全自动化桥式吊机等各项现代化装备。此外还有方便快捷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目前该港的两个网络系统即贸易网和海港网已成为政府部门、航运公司、货运代理和船东之间有效的、无纸化的沟通渠道,能使各项信息.通无阻地实时到达有关各方,从而大大地提高了物流运转效率和优化物流管理。
(4)积极培育港口物流链
新加坡港非常注重临港工业的发展,始终坚持把港口发展与腹地工业发展相结合,这样一方面港口物流能为工业提供专业、高效的物流服务,提高工业发展水平,进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港兴城兴;另一方面腹地工业和城市的发展繁荣又会进一步促进港口的发展和经营效益的提高。因此,新加坡港一直致力于港区建设与引进外资相结合,将一些临港土地和泊位提供给跨国公司作为专用中转基地使用,鼓励大的跨国企业在港区建设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同时大力发展石油、化工、造船等临港工业,积极培育港口物流链。
(5)物流服务形式多样
以新加坡港务集团为例,作为世界四大港口集团之一,除了经营港口码头等主要业务外,还提供包括IT、物流、供应链解决方案和海运等多种增值服务,如为客户提供集装箱管理服务,利用自身的IT技术开发虚拟仓库系统,帮助客户提高仓储的响应速度和减少费用,提升客户供应链效率等。同时,还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物流解决方案,协助客户简化物流程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解决客户在海港操作时的物流需求;二是为客户提供项目管理服务,协助客户实施用于海运货物的物流管理系统;三是协助客户实施物品流通管理系统。
3.2.4 世界典型港口物流发展的启示
世界典型港口物流发展状况及经营管理模式对我国港口物流的发展具有以下启示。
1.要高度重视并合理规划港口管理模式
港口管理模式对港口物流的发展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如前所述,世界港口管理模式可分为三大类,即私人企业经营港口管理的模式,由政府机构、国营企业经营管理港口的模式,政府机构、国营企业和私人企业共同经营港口的管理模式。由于第三种模式能使得政府对港口的权力控制与私人企业的经营能力高效结合,能兼顾社会利益与私人经济利益,克服公有公营和私人企业经营的种种弊端和限制,近年来相当多国家的港口管理模式正积极转向多方共同经营管理模式,且出现港口民营化的趋势。
港口物流的发展是以港口的发展为基础的,是以港口具备的各项基础设施以及运作和管理机制为背景进行的,因此港口的发展会直接影响港口物流的发展。换言之,港口的发展是港口物流发展之源,没有港口的发展,港口物流的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而港口管理模式对港口的运作效率有很大的影响,直接关系港口的发展,进而也会极大地影响港口物流的发展。这从新加坡港和日本各港口的发展中可以得到很好的证明。
1997年,新加坡港口进行的民营化改革及其他管理制度改革,如政府投资制度、中央管理制度、自由港政策等,使港口管理与业务经营合理分工,在政府大力投资的基础上保证了私人企业之间完全按照市场规划运作和参与竞争,为港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软环境。与此同时,通过执行自由港政策、建设大型的专业化物流中心以及采取各种优惠措施吸引跨国企业在港区建设物流或配送中心等为港口物流的发展创造了便利的条件环境,使其逐渐成为国际物流的一个枢纽。
2.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与协调作用
在港口物流的发展中,政府扮演着重要角色。现代港口物流的发展需要政府与企业的互相配合与共同协作。这是与世界港口管理模式逐步向政府、国营企业和私人企业多方共同经营管理模式发展的趋势相吻合的,也是与以鹿特丹为代表的世界各大港口的物流发展模式相一致的。企业是物流的实施主体,而政府是行业发展的规划者、政策法规的制定者、港口基础建设的重要投资者和物流企业发展各项配套服务的提供者。纵观国外典型港口现代物流的发展,无一不是以政府的规划投资和各项有利发展政策与措施为基础的,即使像香港这样的世界上极少数完全由私人企业经营管理的国际性大港口,政府也设立了港口发展局,负责港口的规划和发展。因此,政府在港口物流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其总体规划者与调控者的作用。
在港口现代物流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巨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港口整体发展的规划者。港区及腹地的用地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具体行业的发展规划,具体区域的发展规划等都需要政府综合考虑和统一实施。二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者。
由于港口的各项基础设施以及各项生活配套设施等都需要巨额投资,而且这些投资周期长、见效慢、利润低。这是单个私人企业无力投资也不愿投资的,因此需要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三是政府法规的制定者。包括制定完善的物流和各项市场法律法规,规范企业、市场、行业运行,整顿和维护经营秩序;制定各项优惠政策扶持物流企业发展等。四是物流人才的培养者和引进者。港口物流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是制约港口物流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物流意识不足是制约港口物流发展的瓶颈,所以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港口物流发展策略的重中之重,而这主要依靠政府的政策和财政支持,需要政府来主导和实施。五是良好服务的提供者。政府各职能部门的高效运作,行业管理机构的健全管理,良好的招商引资、咨询服务,畅通快捷的海关通关服务等都会有力地促进现代物流的发展。
虽然港口、港口物流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规划、协调和管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政府的规划管理也必须尊重市场规律,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而不是直接通过行政命令过多地干预市场,否则会事与愿违,阻碍港口和港口物流的发展。
3.要认真研究现代港口物流发展的目标定位
现代港口物流向全方面、一体化方向发展。全方位主要体现在各港口物流中心均围绕业主提供多种形式的增值服务,包括提供各种金融、保险服务,提供货物在港口、海运及其他运输过程中的最佳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公正验货以及餐饮、休闲娱乐、各项零售服务等。一体化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流企业内部的一体化,即物流企业将码头装卸、堆场、仓储、运输、包装等各环节的单一经济活动集中为“一条龙”经营,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服务。在这一方面要数香港亚洲货柜物流中心最具代表性。另一方面是物流企业与港口其他产业乃至腹地发展的一体化。港口物流发展是以港口及其腹地的发展为基础和依托的,同时港口物流的发展又会反过来促进港口及腹地的发展,从而实现其一体化发展。现代港口物流的发展除了需要对传统装卸业务进行改革和深化外,还要求在港区内或毗邻港区建立相应的配送园区、货物深加工区等各项服务区,从而有效地对来自全球的运输链的各个环节加以整合,使之成为无缝对接的一体;同时还要求走港区联动之路,把港口经济与以提供关税和优惠待遇为基础特征的自由贸易区或保税区的功能加以配套,使之在发展中互相依存、紧密配合、互相促进,成为息息相关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共同发展。这一点在香港港、新加坡港、鹿特丹港和釜山港都有很好的体现。
4.要加强与班轮公司合作,大力发展集装箱业务
在现代航运中,班轮公司由于受营运成本、集装箱运量增长速度、运输安全性及追求规模效益等因素的影响,对集装箱船大型化的追求日趋强劲,投入营运的超大型集装箱船舶数量与日俱增。集装箱运输的普及与集装箱船舶的大型化不仅要求更深的港口航道、更大的泊位、更高效的装卸设备,而且也对港口物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促进了港口仓储功能的分化。一方面,集装箱的采用为货物的装卸、仓储、保存、保管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也为海关的检验和监管提供了便利,从而促进了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货物运输集装箱化率的不断提高,货物运输中散货的比重不断下降,对一般的普通干散货仓库的需求相对减少,因而要求港口物流企业改变其现有仓库的结构,促使一般仓库向现代自动化仓库发展。二是对物流企业的生产能力和运作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超大型船舶的规模效应,一般每航次的装卸量都会在3000标准箱以上。船舶运输公司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往往要求船舶的装卸效率达到300吊次/小时,而这是现在一般集装箱码头效率的2倍以上。与此同时,配套的堆场设备及运输设备也必须十分充裕,因而要求港口后勤物流系统有更大的仓储面积,更先进的自动化、信息化操作系统,以提高作业的准确性和效率。三是促进了码头和船舶运输公司的合作。
为了适应集装箱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趋势,港口新建或改建集装箱码头的投资风险大大增加,为降低投资风险,许多码头公司都会考虑与班轮公司合作。就全球航运业务发展趋势而言,班轮公司与码头合作、投资港口物流等正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5.要积极构建国际物流中心
建立国际物流中心是现代港口物流发展的要求。建立国际物流中心有利于提高港口的国际竞争力,推动集装箱干线枢纽港的建设和发展,吸引大型班轮公司投资港口产业;有利于完善港口及港口城市的信息服务功能;有利于加强港口与腹地的联系,推动综合运输的发展,进而促进现代物流在更广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发展,为国际物流经营者的投资创造良好条件;还有利于带动港口及腹地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区域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港口拓展建立现代物流中心并不意味着港口自身发展成为涵盖现代物流一切领域的物流企业,而是要充分利用可能推动现代物流发展的优势,发挥筑巢引凤的作用,如建设物流基地、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吸引各类物流企业落户,由物流企业提供货物的增值服务,而港口只是为物流企业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发展软环境。第三代港口处理的主要货物是集装箱,服务的主要对象是班轮公司联盟,生产的特点是为货物流动、物流全程提供全方位高增值的服务,实现网络化的物流运输组织方式,通过EDI系统进行信息传递等,港口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不仅包括港区、临港工业区,而且包括物流中心区。
国际物流中心是第三代港口的基本特征,也是港口物流功能拓展的方向。
3.3 国内主要港口发展状况分析
近些年来,我国港口已初步形成码头种类齐全、布局日趋合理的总体格局,形成了20多个主枢纽港为骨干、区域性重要港口为辅助、地方中小港口为补充的港口地理布局。
部分海港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总体上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港口功能已由以装卸、集散货物为主的运输功能逐步扩展到仓储、加工和商贸等多个领域。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三个主要港口群,即以深圳、广州为代表的华南珠三角港口群,以上海港为代表的华东长三角港口群和以天津、大连港为代表的华北环渤海港口群,它们涵盖了我国主要的沿海和内河港口,有效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港口之间的分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