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现代服务业:特征、趋势和策略
3145300000005

第5章 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关理论研究(3)

从分工的角度看,服务业是基于专业化经济的劳动分工基础上的一种产业分工。产业分工的前提是产品的复杂程度高到令单一企业无法完成,以及成本分摊。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工业化革命以来服务业的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社会分工深化和交易网络扩展。一方面,社会分工使得一些行业或部门从其他行业或部门中分化出来,独立成为服务业部门,专业化带来的内生技术优势促进了这些独立行业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分工的加速深化,用于协调分工、减少交易费用的部门将内生于分工和交易而迅速发展,并且分工越发达、交易频率越高,这些服务业行业发展越迅速。

服务业的发展又进一步提高了社会分工的水平,加快了产业的专业化、一体化和社会化,消减了专业化所衍生的交易费用,为产业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开辟了道路。交易的效率和集中程度以及分工水平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分工函数由交易效率决定,只有交易效率达到一定程度,分工经济才能出现。分工水平随着交易效率的提高而快速提高。服务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通过服务业提高迂回生产过程中其他生产环节的生产效率而实现。

同时,随着分工的深化、迂回生产链条的延长、交易网络的扩展、交易的频率和种类等日益增加,交易对象所包含的信息量也日益复杂,信息不对称问题也会越来越突出,信息量掌握程度的大小成为交易主体能否成功实现自己意愿的关键。面对繁杂而又瞬息万变的信息变化,如果每个交易者都自己搜集信息,其交易费用显然很高,更多的是不可能的。这时,专门从事信息搜集、整理和发布的服务行业便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例如,寻找合适交易对象的广告业和中介服务机构,提供专门信息的咨询机构、评估机构和代理机构等都已成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部门。更重要的是,以信息传播为主要业务的通信业也因专业化和交易网络的复杂化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支柱部门。因此,以信息披露和传播为主要业务的服务行业的发展因信息不对称而内生于分工的发展,反过来又极大地提高了交易效率,进而促进了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可以预料,随着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易网络的日益复杂化,信息传播会被摆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上,与信息传播有关的服务业也将得到快速发展。

综上可得,服务业主要通过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延长产业链条来促进经济增长。信息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分工细化与交易成本上升这一传统经济增长中难以克服的矛盾。交易成本中最主要的是信息成本,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极大地促进了信息获取的便捷性、及时性,大大拓展了交易时空,改善了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并因此大幅降低了交易成本。因此,即使市场分工不断深化、分工参与者之间的交易次数不断增多、交易范围不断扩大、交易组织复杂程度不断提高,交易成本也因主要依托信息技术的现代服务业而得到有效降低,从而整体提高了社会分工水平。

1.2.2 现代服务业的竞争优势理论

认知现代服务业的竞争优势,首先要对现代服务业的竞争力进行研究。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的四阶段理论根据服务传递的特点,将现代服务业竞争力划分为四个阶段:服务提供阶段、学习阶段、能力出众阶段和提供世界一流服务阶段。

目前,对产业竞争优势研究最具影响力的理论是波特于1990年在《国家的竞争优势》中提出的竞争优势理论。他认为,一个国家能够经济繁荣的根本原因是该国在国际市场中具有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来源于该国的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而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又根源于企业因规模效应和创新机制提高的生产效率。因此,国家的竞争优势在于企业、行业的竞争优势,其竞争力取决于一国的产业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高低。由此,波特把决定国家产业竞争优势的因素归纳为生产要素、需求因素、相关和支撑产业以及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状态四类。另外,还有两个重要的辅助因素:机遇和政府。这六大要素相互整合,现代服务业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应用波特的“钻石模型”。

(1)“钻石模型”强调各区域的产业应遵循“优胜劣汰”法则,这同样适用于现代服务业,即区域现代服务业应同其他产业升级一样,紧密依托其产业基础与资源优势,遵循产业升级规律,不断细化和更新区域主导产业,有选择地发展具有区域特色和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高端服务业,注重新型产业业态的培育。

(2)“钻石模型”为现代服务业细分行业竞争力的分析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框架。现代服务业中不同细分行业对生产要素、需求因素、相关和支撑产业以及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状态等四类要素的具体依赖内容也不一样。“钻石模型”将生产要素分为基本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前者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和简单劳动力,后者包括现代化通信的基础设施、高科技人才、高校研究中心、科研设施及专门的技术知识等。

1.2.3 现代服务业的国际贸易理论

目前,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是否适用于服务业仍然存在很大争论。然而,尽管服务具有无形性、不可分离性和不可储存性,但其仍像商品一样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对象,也具有可贸易性的特点。根据现代服务业中不同细分行业的特点,其可贸易程度也有所区别,具体如表1‐9所示。

作为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反映了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各国的不同行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该理论认为,由于技术的创新和扩散,制成品和生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制成品的生命周期大致可划分为5个阶段,即:引入期(Introduction)、成长期(Expension)、成熟期(Maturity)、销售下降期(Sales Decline)、衰亡期(Demise)。现代服务业中不同细分行业目前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不同。

国家贸易的另一个重要理论是产业转移理论,包括小岛清的边际产业理论。

产业转移理论表明,投资国往往会把在本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劣势的产业转移到东道国。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将一部分现代服务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转移的程度因行业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1.2.4 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布局理论

有多个经典理论对产业布局进行了深入研究,如以马歇尔理论、韦伯的集聚理论、增长极理论等构成的产业集聚理论,以中心地理理论、地租理论和聚集理论等构成的区位选择理论等。这些经典理论的衍生很大程度上能解释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许多现象。但是,我们深入分析这些经典理论后发现,其产业布局研究的基础都是分析产业发展的要素。因此,我们可以从要素禀赋角度来研究现代服务业的区域布局规律。

产业布局通常由两类要素决定:①先天要素,包括环境要素、人文要素和地理要素;②后天要素,包括基础设施、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但是,现代服务业不同于一般的加工制造业,它更依赖后天要素和先天要素中的人文要素。因为,资金、技术和人才等人文社会资源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性战略因素,区域人文社会资源的丰裕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现代服务业的战略定位与区域分工。

现代服务根据对要素资源依赖特点的不同,可以分为3类:①自然资源禀赋紧密相关的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业、物流业、旅游业等,它们与区域自然资源禀赋条件紧密相关,且这类自然资源具有不可移动性,具备其他区域难以复制、效仿的独特优势,区域功能定位与产业发展特色鲜明;②社会人文资源禀赋紧密相关的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研发产业、信息咨询产业、创意设计产业等,它们与区域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产业资源、资本资源等紧密相关,产业聚集区大多产生于经济产业积淀丰富、科研院所集中、社会公共设施完善的发达城市的中心区或周边地区;③紧贴地区市场需求的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现代商业、金融业、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这类产业以满足本地区的市场需求为主要目标,属于公共型、基础型产业,一般呈现出均匀化、网络化的分布格局。

现代服务业中的不同细分行业在区域分布选择时,对先天要素和后天要素的关注点也不尽相同。

1.2.5 其他现代服务业理论

1.服务外包理论

服务外包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大特征,是国际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关注的热点领域。近年来,国内外对服务外包理论的探讨从经济和管理多方位展开,具体如下:国际分工角度的比较优势理论和资源禀赋理论,交易成本角度的交易费用理论、规模经济等,企业管理角度的核心能力的理论、供应链及价值链理论等。

服务外包作为企业的一种经营战略,是企业在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将部分非核心业务流程或职能外包给专业服务提供商,简化自身的职能结构,以此降低间接生产成本;服务提供商专营某项业务,可以获得规模经济效应,成本更低,使企业可能以更低价格购买更专业的服务。

2.长尾理论

2004年Chris Anderson给连线杂志的文章中首次使用“长尾”(Long Tail),用以描述某种经济模式,如Amazon.com或Netflix。长尾术语也普遍使用于统计学,如对财富分布或词汇应用的统计。长尾理论描述的是,当商品储存流通展示的场地和渠道足够宽广,商品生产成本急剧下降以至于个人都可以进行生产,并且商品的销售成本急剧降低时,几乎任何以前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只要有人卖,就会有人买。这些需求和销量不高的产品所占据的共同市场份额,可以和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相媲美,甚至更大。

与20/80定律不同是,长尾理论中“尾巴”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经营者不应该只关注头部的作用。长尾理论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被成功应用于网络经济领域。例如,Google有效地利用了长尾策略,其AdWords广告使得无数中小企业都能自如投放网络广告,而传统的网络广告投放只有大企业才能涉足;Adsense广告使大批中小网站都能自动获得广告商投放广告。AdWords和Adsense因此汇聚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和中小网站,其产生的巨大价值和市场能量足以抗衡传统网络广告市场。

参考文献

[1]方远平.国内外服务业分类探讨.国际经贸探索,2008(1)

[2]蒋三庚.现代服务业集聚若干理论问题研究.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3]荆林波.信息服务与经营模式.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4]刘北林.现代服务学概论.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

[5]刘荣明.现代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及调查方法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6]李琪.现代服务学导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7]李美云.论服务业的跨产业渗透与融合.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10)

[8]李志平.论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及其发展趋势.经济论坛,2006(22)

[9]雷小清.信息化背景下的服务业发展.当代财经,2006(8)

[10]宋马林.生产性服务业研究现状及思考.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11]孙海鸣,孙海刚.现代服务业产业组织研究.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12]谭仲池.现代服务业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13]王薇.现代服务业六大基本特征.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7(7)

[14]王涛.现代服务业演进特征与启示.经济论坛,2006(22)

[15]汪永太.现代服务业市场营销.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16]周振华.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17]钟若愚.走向现代服务业.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18][美]林德着,马燕译.转型外包.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19][美]安德森着,乔江涛译.长尾理论.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