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文集
3148200000033

第33章 中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国际比较研究(2)

四、高等教育经费的国际比较

世界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差异很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数据,北美和西欧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最高,早就进入了普及化阶段,2007年的入学率达到69.8%。中欧和东欧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很快,于2003年也进入了普及化阶段,2007年的入学率达到62.1%,正在接近北美和西欧地区的发展水平。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中亚地区、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处于大众化发展阶段。而南亚和西亚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最低,还处于精英发展阶段。

从“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的比较看,四个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差距也很大,位于欧洲的俄罗斯已经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位于拉美地区的巴西和位于东亚地区的中国处于大众化发展阶段;而位于南亚地区的印度尚处于精英发展阶段。这四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都与所处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相一致。

从“东亚三国”(中国、日本、韩国)的比较看,中国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远远低于日本和韩国。韩国的高等教育入学率最高,2007年的入学率高达94.7%;日本次之,2007年的入学率为58.1%;而中国2007年的入学率只有22.9%。

此外,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都进入了普及化发展阶段。美国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近年来稳定在80%左右;英国稳定在60%左右;法国稳定在55%左右;而意大利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入学率从1999年的47.1%上升到2007年的68.1%。

衡量一国政府对教育“努力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公共教育投资比例,相似地,我们可以用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以下简称“公共高等教育投资比例”)来衡量一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努力程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数据和指标》中使用了这一指标,2005年的数据中包括了85个国家。[4]统计结果显示,总体而言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其公共高等教育投资比例也高。

21个发达国家的平均值为0.99%,而64个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值只有0.74%,85个国家的总平均值为0.82%。

2005年中国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为1129亿元(其中普通高校为1091亿元),当年的GDP为183218亿元,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为0.62%。这一比例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值,也显著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值。

从“金砖四国”的比较看,俄罗斯和巴西的公共高等教育投资比例较高,比例分别为0.79%和0.77%;而印度和中国的公共高等教育投资比例较低,比例分别为0.63%和0.62%。从“东亚三国”的比较看,中国、日本和韩国的这一指标值都不高,尤其是日本,比例只有0.48%;中国和韩国的值接近,并且中国的值还略高一点。此外,18个欧美发达国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公共高等教育投资比例全都高于中国。

成本补偿理论认为,高等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外部性相比其他层次教育更少,私人收益更高,因此,受高等教育者应该分担一部分高等教育成本。那么,在高等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中,各国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和私人分担比例究竟多大才合适?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集中,有39个国家公布了2005年财政性经费占高等教育总经费的比例值。39个国家的平均值为71.2%,其中17个发达国家的平均值为74.2%,22个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值为68.8%,发达国家相对较高,但是差别并不很大,只差5.4个百分点。

由于在美国和日本的高校中私立学校占主要地位,这两个国家的财政性经费占高等教育总经费的比例值都很低,比例分别为34.7%和33.7%。而西欧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都很高,均在66%以上。在中国的高校中,公办高校占主导地位,但是中国的财政性经费占高等教育总经费的比例却只有45%,远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值。

以上给出了高等教育入学率、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财政性经费占高等教育总经费的比例等三个指标的基本统计描述。对于这三个统计指标,在理论上很难确定合理的水平是多大。实践中,可以使用计量经济方法,建立回归模型,给出对应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可供国际比较的国际平均水平。常用的计量回归模型如下:

Y=a+bln(X)+u(1)

其中Y表示因变量(三个比例指标),X表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以对数形式引入,u表示随机扰动项。采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集进行回归,则回归曲线上的函数值就是不同经济发展水平X下的国际平均水平。分别将高等教育入学率、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财政性经费占高等教育总经费的比例作为因变量,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对数值进行回归。

将中国人均GDP的对数值代入各个计量回归方程,则可以得到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应的国际平均水平。从估计结果看,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应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平均为24.8%,中国的实际值为21%,低3.8个百分点。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应的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平均为0.70%,中国的实际值为0.62%,低0.08个百分点。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应的财政性经费占高等教育总经费的比例平均为61.6%,中国的实际值为45.0%,低16.6个百分点。可见,中国高等教育在以上三个方面的发展都还不足。

五、结论

利用统计和计量回归方法,本文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和财政状况进行了国际比较。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对于高等教育入学率、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财政性经费占高等教育总经费的比例这三个指标而言,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应的国际平均值均高于中国的实际值。

可见,尽管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得到了大幅度扩展,但是与快速增长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仍不能满足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过度需求。高等教育财政不足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许多国家纷纷采取成本分担的政策增加学费收入。[5]但是,从各国的实际情况看,成本分担并没有成为政府减少财政投入的借口,政府仍然不断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在高等教育经费中所占的比例始终维持在很高的水平。相比之下,我国采取高等教育成本补偿的政策后,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相比学费收入的增长而言远远不够。

1978年以来的30年间,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从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看,投资在经济增长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投资在某种程度上挤占了在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业上的经费投入。截至2008年,我国经济保持了30年平均9.8%的增长速度,极大地提高了国家财政收入水平,中国政府完全有能力对高等教育投入更多的经费。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要想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需要改变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则必须有强大的高等教育作基础。因此,中国应该继续加大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资力度。

参考文献

[1]World Bank.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Database[EB/OL].http://www.worldbank.org,2009 07-18.

[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3]国家统计局.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4]UNESCO.World Education Indicators[EB/O L].http://www.unesco.org,2009-07-18.

[5]约翰斯通.高等教育财政:问题与出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