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文集
3148200000009

第9章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意义与使命——基于科技 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视角(1)

王建国 蓝晓霞 孙军昌 沙迪

摘要:高等教育通过培养人才、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对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推动作用。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必须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建议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确立为国家战略,加大投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在国家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及文化繁荣中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高等教育

强国作为人类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都与高等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必须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一、高等教育对国家科技、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现代高等教育的形成和崛起与发达国家的科技、经济和文化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并对科技、经济和文化进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1.高等教育是推动科技进步的主要动力。自然辩证法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内在和外在的双重动力。内部动力是指科学技术自身的矛盾运动,外部动力是指社会诸因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相互作用。从现实来看,影响科技发展的动力有教育动力、政治动力、经济动力、思想文化动力等,其中教育动力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具体表现为:

一是发挥人才与智力的关键和主体作用。大学的根本使命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目的也是促进人才培养。高等教育通过育人,一大批科技人才得以产生,科学精神和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得以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也决定了高校科研队伍的质量、数量和结构,决定着科研队伍的知识更新能力及其后备力量的培养。

二是在科学研究与知识创新中起着支撑和引领作用。高等学校具有学科和人才方面的优势,积聚科学技术的巨大潜力,是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承担着许多重点科研项目,产生并提供许多具有重大影响的原创性成果。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还决定着科学技术成果在社会中创造、传播、消化、吸收、应用的程度。

三是在技术创新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在世界上历次科技革命中,大学都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科技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特别是许多重大科学理论的提出、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都是大学的研究成果。据统计,迄今为止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大科技成果中有70%以上诞生于大学。

2.高等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从人力资本理论来看,高等教育通过提高人力资本的存量促进了经济发展。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其收益或报酬在于提高个人的技能和获利能力,提高市场经济和非市场经济中经济决策的效率。高等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一国或地区人力资源的素质,尤其在经济、技术水平落后的地区可以形成“追赶效应”。

从人类发展指数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的发展在促进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从1990年起发布的衡量联合国各成员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中,大学的综合毛入学率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指标。

经济发展的历史是知识积累的历史,知识改变着经济的性质和生产要素的结构。这使得与知识直接相关的大学也进入经济运行过程之中,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由此实现了高等教育革命性的变革:从工业经济时代处于经济社会的边缘到知识经济时代走进经济社会的中心。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物质资本的依赖越来越少,而对智力资本、对知识、对科学技术的依赖越来越强,经济增长中知识增长所占比例大大增加,“知识”和“人才”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资源。因此,高等教育对人力资源开发和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3.高等教育是文化繁荣的重要基地。大学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既是学术重镇,又是文化集散地,发展和繁荣文化是大学固有的重要历史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学对发展和繁荣文化的作用主要有:

一是汇聚学术理论成果,传承和创新先进文化知识。高校具有对古今中外各种不同文化进行吸收、过滤、整合和创新的功能,是传承和创新文化知识的重要基地。高校人群总体上知识层次较高,在传承和创造知识、文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是知识创新和文化建设的积极推动者和实践者。

二是孕育社会主流思想,引领社会价值取向。高校是学术思想和人文思潮激荡交汇的地方,始终处在社会文化的前沿,在各种社会意识形态与思想观点的碰撞论争中,高校知识分子肩负批评与监督社会行为、制定并践行价值标准的责任,发挥着引领社会价值取向、弘扬社会风尚、提升民族思想文化素质的重要作用。

三是创造和阐释精神文化产品,普及文化产业。高校通过文化理论研究、文化思潮与文化现象批评、精神文化产品的鉴赏与解读等活动,创造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普及文化常识,推介文化产品,培育文化受众群体,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繁荣文化市场。

综上,高等教育通过不断培养人才和提高培养质量,通过科学研究和知识技术的不断创新,通过传承和创新文化,对促进人类社会的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推动作用。

4.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推动科技、经济和文化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综观几百年来人类发展的历史,世界大国的崛起必然伴随着该国高等教育的兴起,甚至在相当多的情况下,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兴旺具有根本和革命性的作用。

德国是高等教育促进国家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典范。德国的几度崛起特别是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科技、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早在200年前,德国就建立起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现代大学,诞生了至今仍在影响世界教育发展理念的柏林洪堡大学,德国高等教育从此迈上了飞速发展的道路。大学发展科学职能的出现不仅使德国的大学成为德国科学的中心,而且使德国的科学技术得以飞速发展,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整个20世纪,德国的大学产生近百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尽管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毁灭性打击,但发达的国民教育所储备的人才和打下的科研基础,使德国在战后迅速崛起,跃升至世界经济和技术强国。直到今天,德国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技和经济大国之一。

美国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对高等教育的长期大力支持,促进了美国科技和经济逐渐领先于世界。

1862年的《莫里尔法案》直接促成了大多数州“赠地学院”的建立,引导美国大学走上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推动科技进步、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道路,开创了产学研结合的先河。1876年,美国学习德国大学的模式,创立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在其带动下,哈佛、哥伦比亚、耶鲁、普林斯顿等老牌文理学院,强调教学和科研的统一,转变为现代意义上的研究型大学。由此,美国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及化的国家,1996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82%。同时,美国高等教育的诞生、发展、大众化和多元化等,深深刻有美利坚民族文化的烙印,美国高等教育成为文化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日本科技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两次飞跃都得益于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1947年日本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5.8%,1970年上升到18.7%,进入了大众化阶段;199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3.7%,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实施了以企业技术创新为主的“技术立国”发展战略,注重外部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以及应用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对日本科技和经济的高速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90年代日本政府又提出“科技创新立国”,高校成为日本国家创新体系中重要的基础创新基地,提出要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大学和研究所,提高基础研究的能力与水平,培养具有创新性的研究人才。日本政府还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TOP30”计划,选择学术领域内的前30名高校进行重点建设。

科学发展史上的许多重大发现和发明都产生于这些国家的一些著名大学,许多有重大贡献的著名学者都是这些国家的大学教授。相应地,这些发达国家的高校拥有的一流实验室也成为重要的科学研究机构。1901—1979年所授予的诺贝尔奖中,74.6%的化学成果、68.4%的物理成果及90%的生物学成果出自发达国家的大学实验室。1946—1981年所颁发的涉及重大科研成果的诺贝尔奖,有70%是著名大学实验室教授的贡献。剑桥大学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在近100多年的时间内培养了2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并成为当今世界物理学前沿问题研究的中心。此外,高校的实验室还成为科研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重要生产基地。

二、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为科技、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1.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经过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以上在校生数从1949年的11.7万增加到2008年的2149.3万人,平均每年增长9.2%。尤其是在改革开放30年间,高等教育实现了“大改革、大发展、大提高”,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高级专门人才,2008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3%,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