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3148300000033

第33章 转轨中的大国——俄罗斯(4)

这种以权威主义原则为内核的政治构架在1993年10月“炮打白宫”事件之后迅速建立起来,至1996年末1997年初,叶利钦总统心脏病手术后重新恢复工作,权威主义导向的政治倾向更得以鲜明体现。转型期政治稳定的迫切要求,以及俄罗斯政治文化传统的催化,使权威主义政治路线在议会民主制的形式之下,保持着极强的潜能。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从历史上看,在俄罗斯悠久的专制政治传统中,议会从来没有真正发挥过像西方民主国家那样的作用。俄罗斯很深的多神教传统也把自己的遗传基因复制给了社会政治生活。在长期缺乏民主传统,中央集权的体制惯性绵绵不断的情况下,多神教式的崇拜传统,很容易转化成现实政治中的“个人崇拜”。而且在俄罗斯历来存在着“国家人格化”倾向。

从现实来看,经过“休克疗法”,俄罗斯整个社会处于失序或无序状态之中,而维护社会的稳定,持续地推进改革来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对于政府而言又是耳提面命的要求与目标,不能做到这一点而光有民主的理想,要想实现俄罗斯国家的复兴是不可能的。当维持国家稳定的正式制度安排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统一的意识形态还没有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公众希望铁腕和强权人物的出现是必然的。因此,叶利钦等人提出的建立总统制国家权力体制的主张更切合俄罗斯的现实和发展要求。他们着眼于国家的行政管理实践,希望通过扩大行政权力来控制局势,推行经济改革方针。在俄罗斯政治权威主义对于政治的稳定意义成为全体人民的共识,也是国家政治结构中的主流看法,这是历史的必然。

三、俄罗斯的军事战略调整

苏联解体后,组成有俄罗斯特色的军队,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遗产,特别是军事遗产,包括拥有庞大核武库的武装力量和基础雄厚的军工生产体系。俄罗斯军事战略走向对国际形势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一)俄罗斯军队的一些新变化和新特点

苏联解体后,世界上最庞大的军队苏联武装力量立即陷入混乱与瘫痪,成了一支“没有国家的军队”。1992年俄罗斯加快了建立俄罗斯独立武装力量的进程,到1996年俄罗斯组建本民族的军事战略力量。同苏联相比,俄罗斯建军中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和特点。

(1)俄罗斯军队已成为“非党化”、“非政治化”的军队

不允许各政党及其他追求政治目的的社会团体在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军事单位和机关中活动并建立机构。(俄罗斯《国防法》)“军人只有一项任务和一个目的,忠实于祖国。”(俄通社-塔斯社,1993.06.10,莫斯科电)。早在苏联解体前夕,叶利钦就在俄罗斯议会中宣布,俄罗斯武装力量中的共产党基层组织为非法,下令取缔俄境内军队中的政党活动。俄军组建伊始就宣称“只为宪法、法律和祖国服务”,而不参与国内政治。俄军在职高级将领都宣布退党,军队中有组织的公开活动都已完全结束,各级政治机关相继解散。然而,事与愿违,由于放松了对军人思想教育,俄罗斯武装力量发展状况极为不利,尤其是军人的服役情绪低落,各种消极现象屡见不鲜,许多高级将领对军队“非政治化”提出质疑,认为“军队是不可能脱离政治的”。不管军队持什么立场——支持政府,还是反对政府抑或保持中立立场——这都是政治。非党化与非政治化有根本区别,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互相替代,否则会使人迷失方向,削弱和破坏服兵役的精神和政治动机。

(2)俄罗斯军队由政治领导集体指挥变为在法律基础上由总统领导的一长制军队

俄罗斯军队认为,国防建设和军队任务的性质要求实施总统负责下的集体领导。俄罗斯军事学说规定,作为武装力量最高统帅的俄罗斯总统对军队实行全国领导。国防法里规定,俄罗斯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是总统,由总统向议会提出军事学说,决定武装力量建设,军事经济政策和军事技术政策的基本方针。同时,军事指挥机关和主管人员要接受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政府的监督。目前,俄军实施以法律为基础的一长制,即部属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指挥员的命令,而指挥员则要对自己所下达的命令负法律责任。

(3)俄罗斯军队由多民族军队变为较为单一的民族军队

苏联解体后,一些独联体国家纷纷建立本国军队,原在俄军中服役的非俄籍军人纷纷返回祖国,为本民族军队效力。目前,由于俄罗斯兵源匮乏,俄军表示愿意接受独联体其他民族的人员在俄军中服役,并尽力保证其享有同等权利。但由于俄军中实际存在着严重歧视他族军人的情绪和行为,故俄军很难招募到非俄籍军人服兵役。

(4)俄罗斯军队由义务兵役制变为征召制和募兵制相结合的半职业军队

俄罗斯军事学说规定,俄罗斯军队将继续向兵员补充混合体制过渡,即把合同兵役制与跨地区原则征召制相结合,但俄罗斯军队最终目标是走职业化的建军道路。

(5)俄罗斯军队重视借鉴西方的建军经验,推行较为激进的军事改革

俄罗斯军队领导多次表示俄罗斯军队将朝着西方国家非党化,职业化和文官化的方向发展,借鉴西方的建军经验,规定俄罗斯军队的规模不得超过总人口的1%,减少传统的集团军、师的建制,代之以西方国家较为灵活的军、旅、营制。

(二)俄罗斯军事战略调整的主要内容

(1)在战争准备上,俄罗斯认为当前没有直接的现实威胁,并突出核武器的遏制作用,重点应付周边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

战争准备是俄罗斯军事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俄军事战略在战备中的主要特点是:

①俄罗斯当前面临的是潜在的军事威胁,而不是直接的现实威胁。俄罗斯改变了苏联“帝国主义”是战争根源和戈尔巴乔夫时代所有的前敌都变成我们朋友的两种极端认识,认为当前对俄罗斯发动直接侵略的现实威胁已大大降低,尚没有对俄发动武装进攻和构成直接威胁的现实敌人,但军事危险依然存在。其中最危险的是由于侵略性的民族主义和宗教偏执性而发生的武装冲突。

②重视应付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苏联一直将“帝国主义发动的世界大战”视为未来战争的主要模式而对局部战争则缺乏足够的认识;当前俄罗斯军事战争则认为,世界核战争和常规大战的危险已大大降低,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对稳定和平构成了主要威胁。

③突出核武器的遏制作用。俄放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承诺,目的在于防止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扩大为大规模的战争。

(2)在作战样式上,放弃了“单纯防御”的作战方针,强调在高技术条件下应攻防结合,机动作战

是强调进攻还是强调防御,这是衡量俄罗斯军事战略变化与否的重要标志。

从苏军建军之日起,苏联军事战略就将战略进攻视为作战行动的主要典型,而将战略防御视为一种暂时性和被迫性。戈尔巴乔夫时期首次提出了“单纯防御”战略,宣称防御作战将是苏军基本的军事行动样式。而俄罗斯军事战略则着重肯定了积极进攻在未来战争中夺取战略主动权的决定性作用,强调在未来作战中灵活反应,攻防兼备,机动作战,不再承诺不首先使用军事力量,间接地恢复了先发制人的作战样式。俄军事战略认为,在高技术条件下,先敌行动和先发制人都将以其突然性而掌握主动权,才能有效地控制武装斗争的进程。

(3)在军队建设上,再提“军队建设服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修正了“合理足够”的建军方针,强调质量与数量指数相结合的建军道路,尤其重视机动部队的建设

苏联军事战略历来坚持“国防建设处于一切工作的首位”的方针。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竟把国民生产总值的20%~30%用于军事和国防。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痛感保持巨额军费开支所带来的危害,提出了“合理足够”的建军原则。强调“军队建设必须服从经济建设的大局”,而当前俄罗斯军事战略则修正了“合理足够”的建军方针,强调走质量与数量相结合的建军道路,否定了俄军规模占总人口百分之一的限额,决定保持一支较大规模的军队,注重快速反应部队建设,加强对高技术兵器的研制,以适应未来高技术战争的需要。1991-1993年,据西方报道,俄罗斯研制的新型武器装备达9个领域14个种类,正在研制的武器装备多达12个领域30多个种类。1993年,俄完成了新型歼击轰炸机的试验和T-90坦克的研制工作,并恢复了“彼得大帝号”重型导弹巡洋舰的建造。今后俄将重点加强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雷达技术、电子对抗系统及人工智能等关键性技术的研究。

(4)在战略部署上,确立了按区域重点配置和全方位机动设防相结合的原则,重新调整战略布局,逐步完善防御部署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苏联开始推行“积极进攻战略”,从西、东、南三个战略方向,不断加强前沿军事部署,甚至以直接出兵、武装干涉来谋取有利的战略态势。但这些行动并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使苏联陷入多面受敌的不利局面。故在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军实施了大规模的战略收缩,竭力降低与周边国家军事对峙程度。但随着苏联解体和大规模撤军,俄罗斯失去了近千公里的战略屏障和防御纵深,其地缘政治环境日趋恶化。这迫使俄改变了一味收缩的不利态势,开始实施战略调整。目前,俄罗斯调整战略部署的基本构想是放弃沿边界全面布防,实行前轻后重,机动设防。俄军摈弃了前苏军沿边界部署重兵集团与周边国家军事对峙的做法,确立了按区域重点配置和实施全方位机动防御相结合的原则,将军队部署分为三种方式:一是重点地区和主要方向部署一定数量的常备军团,其任务是“能有效地反击任何侵略”,并负责对核工业、基础工业和军事指挥机关等要地的防护;二是在国内实施机动作战;三是保持一定数量的战略预备队,并建立完善的扩充机制,以便在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时能够迅速组建和部署强大的战略预备队。

(5)在军队职能上,恢复了军队对内执行任务的职能,允许在国内使用正规武装力量

1999年8月事件后,原苏联曾对其军事学说的政治原则做了根本性修改,取消了军队对内执行任务的基本职能。宣布苏联武装力量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不用来对付平民,不用军队解决联盟内部的问题,声称军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不再发挥作用,而俄罗斯新的军事学说规定,在俄罗斯国家及人民的整体利益受到威胁时,武装力量可以向内务机关和内务部队提供支持和帮助,直到动用俄罗斯武装力量消除内部军事威胁。俄军事理论界认为,俄军对内职能有两部分内容:一是对付俄联邦内部的武装冲突,包括某些自治体的武装手段谋求独立的极端行动,各种民族集团、犯罪团伙和黑社会挑起的较大范围的暴力行动;二是对付政治、经济和民族矛盾激化而引起的动乱或骚乱。

值得指出的是,在对内职能上,俄军对维护国家统一,打击分裂主义势力十分坚决,而对动用军队解决国内政治问题,则不甚积极。俄军认为,任何时候国家的完整与统一原则都高于一切。维护国家领土完整是俄军当前的主要任务之一。故俄军将毫不妥协地打击任何分离主义行为,而且军队为维护国家统一而采取的任何行动都不能被视为过火的或反民主的。

(6)在国防工业上,坚决适当放慢军转民的关系,强调保护国防科研和军工生产的潜力

经过1991年以来,俄国防工业“瓦解式”的军转民措施,俄军工生产大滑坡,国防工业已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目前,俄政府决定适当增加国防预算,放慢军转民进度,增加了对军工企业的投资。

应该看到俄罗斯军事的调整与变化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直接的原因则是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的恶化迫使俄罗斯军事战略作出了上述六个方面的重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