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商务谈判
3149400000011

第11章 商务谈判的原则(4)

中国不愧为文明古国,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对诚信的定义及推崇。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韩非子曰:“小信诚则大信立,故民主积于信。”一代圣人孔夫子更是语出惊人:“民无信不立!”17世纪,亚当斯说过:“最为商业化的社会也是最讲道德的社会。”资产阶级思想家正是着眼于这一点,几乎一致地把市场经济的本质规定为“契约经济”或“信用经济”。韦伯在其《新教职工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就提示了诚实守信对于市场交易的重要意义,他无数次强调的一个信条就是“信用就是金钱”。在今天的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灵魂就是信用”,“诚信是最好的竞争手段”等理念已深入人心。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曾这样解释企业道德:企业道德就是从事经营的正确心态,亦即作为一个经营者应该担负的使命,作为企业就是要开发一些对人们有用的东西,并尽量使之合理化,在取得合理的利润外尽量使价格便宜,减少浪费,这就是所谓的企业道德。”

人格就是力量,信誉则是无价之宝。没有灵魂精神,没有道德的才智,没有善行的聪明,虽说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那只能导致坏的结果。以人为本的管理核心就是对人心和人性的管理,道德人格是社会整体文化的基石,经营道德是企业文化之魂。以德治企,崇道德,尚伦理,讲人格,守信誉,不仅是一种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而且是精神文明的主要表现。“要想客盈门,诚信来待人。”只有不断加强企业经营者的道德修养,为顾客提供优质产品和良好的服务,才能获财货之利、安吉之祥。

二、当前中国市场经济中的诚信危机及其危害

在市场竞争中,如果企业只以自身的利益为惟一目标,惟利是图而放弃了经营道德与商业信用,甚至搞不正当竞争,假冒伪劣,坑蒙拐骗,违约毁约,偷税漏税,逃避债务等失信行为,严重扰乱了经济秩序,市场经济也就成了一个先天不足的畸形儿。

没有信用的市场经济到处是陷阱,在没有信用的社会中生存真是一种负累。“道德灾难”比病毒灾害更可怕。从山西朔州假酒案到广州毒大米再到南京冠生园事件,山西假酒案使得该省的酒业险遭灭顶之灾,南京冠生园陈馅月饼事件,造成当年月饼销量锐减四成以上;还有成都黑心棉、河北衡宝药厂更换过期药品批号等经济大案更是触目惊心,闹得人心惶惶,不但自毁了企业,还给人民群众带来生命财产的危害。而那闹得沸沸扬扬的上市公司蓝田和银广夏事件更是编造假账,这些诱使投资者上当的典型失信事件无不说明企业失去诚信而带来的惨重后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搞了2002年中国企业信用调查报告,认为买原材料生产设备不放心的企业占了77.9%;62%的企业很担心受骗;63.6%的人认为企业有欺骗、造假的职业道德问题;96%的人认为,企业诚信问题与企业主要负责人的人品、操守、道德直接相关。该报告以及实践认为,解决中国企业诚信危机迫在眉睫。曾几何时,让人谈“食”色变;最近的“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更让人谈“奶”色变。

当前的社会信用,尤其是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已经严重恶化,对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其具体表现在:

第一,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及交易活动无法正常运行,直接间接融资渠道受阻。据某权威报告宣称,企业间的逾期应收账款与其贸易总额的比重,我国高达5%以上,而发达国家仅0.25%~0.5%。在市场上,中小企业由于只是价格的接受者而与其他竞争者相比处于劣势,在不确定性因素作用下或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化,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很容易恶化,最终只能倒闭,退出市场。经营状况恶化,原企业很容易发生信用危机,这种企业往往采取拖欠账款,逃避银行债务,偷税漏税,产品质量低劣等失信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形象,给企业正常的生产及交易活动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拖欠账款这一项,给企业正常生产运营所需资金的周转带来很大困难。

第二,银行业务无法正常开展,呆账、坏账居高不下,贷款所占存款比例每年下降。近年来,银行信用秩序混乱,以各种形式逃避金融债务的现象相当普遍,银行呆账、死账越积越多。虚拟资本无法发生与开展,企业和产品信誉屡遭侵害。由于虚拟资本完全是社会信用发展的结果,没有社会信用,债券、股票就不可能产生,交易无从谈起,各种衍生金融工具也就不可能产生,市场经济更不可能向高级阶段发展。同样,诚实信用在市场上享有崇高的声誉,这种声誉经过长期积累就会形成无形资产,它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支撑着企业产品的崇高品位。但不少企业打着知名企业的商标,肆无忌惮地从事制假、售假勾当,严重影响了这些知名企业和产品形象,给这些企业造成难以计量的损失。据国家有关部门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样本企业中,至少有34.76%的企业被假冒伪劣产品侵权。

第三,社会投资环境恶化。众所周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运行必然不断地选择和投向利于其运行并增值的投资环境,而良好的信用环境则是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从实践来看,一个国家经济区域能否吸引外地资本投入,除了能源、交通、通讯、资源、市场、政策等条件,信用环境是否良好显得越来越重要,不少外商来中国投资都把“信用”作为一个重要的“市场风险指标”加以考察。

经营道德、经济信用、社会信用、政府信用、国际信用这些都是环环相扣、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的。经营道德的沦丧,经济信用的丧失必然导致社会信用的下降,社会信用的下降又必然导致国际信用的危机,在对外贸易中丧失人格国格,直接影响我国对外开放和改革,甚至危及中华民族的大厦之基,其后果是不言而喻的!

三、企业经营道德回归与重塑之策

共同营造诚信氛围,重塑企业文化之魂,是摆在国人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诚信的社会氛围,规范的市场经济,高尚的经营道德建设需要一个过程。心态的调整,道德的重塑,正义的回归,法制的完备才是正道。为此,特提出如下对策:

第一,在全社会要树立道德意识,呼唤良知,倡导诚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物的价值与人的价值的全面发展,不能容许“物的世界增值与人的世界贬值”形成强大的反差。

市场经济不仅是法制经济,而且是德治经济。孔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若以道德教化维护统治,要比用刑罚更能得到老百姓的拥护。道德不仅是立法的前提,还是执法的基础,更是守法的条件。可以说,法治是德治的升华,德治是法治的基础和思想前提。两者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以法彰德”与“以德辅法”相结合。以德化人,凝聚众力,事业发达,企业兴旺,社会也会长治久安。在企业信用文化建设中,要注重企业信用文化教育,建立和强化全社会,特别是企业经营者、经理人员、员工的商誉意识和经济信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