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电子商务之都互联网经济发展报告(2010年)
3149700000018

第18章 网络社区(1)

2009年,国内网络社区细分化趋势明显,垂直及区域类社区获得快速发展,用户互动交流渐趋立体,社区逐步社会性网络服务(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SNS)化,社区口碑营销越来越受到企业的认可。杭州市网络社区则呈现出与电子商务相结合、与现实社区相结合、与网络游戏相结合的鲜明特色。

6.1网络社区概述

网络社区是指以论坛(BBS)为基础核心应用,包括公告栏、群组讨论、在线聊天、交友、个人空间、无线增值服务等形式在内的网上互动平台。通过网络社区,一群拥有共同兴趣的人彼此间可以进行沟通、交流、分享信息,从而达到交友互动、游戏娱乐、分享自我等目的。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经济细分领域,网络社区的理念、形式还处于不断创新的过程,包括激发新的主题、研发新的社区功能、开发娱乐小游戏等。所有这些创新的最终目的都是通过种种方式吸引大量网民申请注册和驻足交流,使其对网络社区产生依赖性和归属感,使网络社区真正“活动”起来成为一个社区。

网络社区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天涯(www.tianya.cn)、西祠胡同(www.xici.net)等为代表的综合性、大型虚拟社区平台,它们一般拥有较大的用户群体和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另一种是基于地区或某些垂直领域的中小型论坛,如19楼空间(www.19lou.com)等。

随着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网络社区这个平台。

与现实的社区相比,网络社区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网络社区是个空间单位。网络社区必须通过互联网网络作为传播的媒介,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2)没有面对面的互动,但仍然有“实质性”互动。社区成员各自通过网络连接到社区平台,彼此间可以沟通、交流、分享信息。

(3)基于网络社区的活动不是在自然地理的区域中进行的,而是在网络上的某个网站里进行的。当然,网民们也可以在社区平台上约好到现实中进行线下活动。

(4)参与网络社区的所有网民都具有同等机会表达其心声。现实社区的人际交往常常受制于社会身份、经济能力、权利地位,不同阶层的人很难实现跨越阶层的交往。与此不同的是,网络社区中所有人都有同等的机会陈述自己的意见。

(5)网络社区的人际互动既有公共性又有隐匿性。通过网络社区,网民能够主动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以及相应的人际关系,同时又无需暴露太多的自我真实面貌,即能在网民社群中进行“社交活动”。

(6)网络社区的人际沟通方式缺乏非语言沟通中的身体语言和辅助语言的一些要素。网民的“沟通方式”完全依赖互联网传达的沟通,这种沟通方式也常被网民们巧妙地用来与他人保持社会距离以取得更大的隐私空间。

(7)网络社区的人际关系较为脆弱。通过网名代号来隐匿部分身份,网络社区的成员每个人都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身份、立场、交流方法,并伴随着明确的隐秘性。

随着社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社区应用的普及成熟,人们对网络社区的理解不断加深,并对网络社区的发展进行了各种创造性的研究。从论坛(BBS)、校友录、博客、个人空间、SNS等新旧社区应用,到社区搜索、社区聚合、社区营销、社区创业、社区投资等社区经营话题,都是业界关注的热点。网络社区在这些年取得了高速发展,论坛、讨论组、讨论社区、SNS等应用逐渐获得用户的高度关注和依赖,成为网民们日常必备的互联网基础应用之一。

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Data Center of China Internet,DCCI)监测数据显示,2009年社区和论坛用户规模达2.45亿人,用户平均每个月花在社区和论坛上的时间达8.53个小时。其中论坛形式的社区(如天涯社区)近一年用户增长超过75%;大型SNS社区(如开心网)近一年用户增长超300%。随着网络社区用户规模的不断增长,网络社区市场前景也变得越来越广阔。网络社区营销方式多种多样(社区营销、社区创业、社区投资等),仅就网络社区营销广告来看,根据“DCCI 2010年中国互联网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网络社区广告营收规模为7.8亿元,预计未来3年网络社区营销广告市场增速将超过44%,2012年网络社区营销广告市场规模将达到24.2亿元。

6.2国内网络社区发展态势

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逐渐好转,2009—2010年度国内网络社区的发展呈现出整体向好的基本态势。据2009年《第五届中国互联网社区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数据表明,2009年中国中小网络社区的营收状况有所好转。同时,年营收规模在1000~2000元、2000~2万元、5万~10万元的区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从总体上来说,网络社区赢利有明显的增长。根据艾瑞咨询对市场的调研,2009年广告仍为中国网络社区的主要收入模式,62.8%的网站以广告为收入来源,其次是增值业务(13.2%)和电子商务(10.7%)。2009年中国网络社区广告营收规模为7.8亿元,年同比增长18.2%。

网络社区近年来发展迅猛,备受资本市场关注,越来越多新兴网站进入网络社区市场,社区网站数量大幅增长,2009—2010年国内网络社区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势如下。

1.网络社区细分化趋势明显,垂直及区域类社区将获快速发展

一个社区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是能留得住用户,要尽可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而用户对于网络社区的需求日趋多元化。据艾瑞咨询调研表明,参与调查的用户经常访问网络社区的数量在两个以上的占92.3%。其中27.2%的用户经常访问两个社区,29.1%的用户经常访问3个社区,36%的用户经常访问4个及以上社区。因此,很难有一个社区可以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人群针对性强、服务内容专业的垂直社区将拥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用户区域化社区服务的需求比重越来越大。艾瑞咨询调研表明,超过八成参与调查的用户正在使用或将要使用地区类的网络社区,其中39.9%的用户正在使用本地区的网络社区,44.4%的用户表示有兴趣尝试使用,仅7.6%的用户明确表示不打算使用该类社区。此外,中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的经济环境、风俗习惯、热点事件存在较大差异,很难有网站可以覆盖各地所有需求并足够深入,这也为针对本地需求的区域性社区预留了一定的机会空间。区域性网络社区在内容建设、社区氛围、话题挖掘等方面均更具针对性,更易契合本地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2.用户互动交流渐趋立体,社区逐步SNS化

SN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

2004年美国年轻人Mark Zuckerberg创立了SNS区网站Facebook,短短5年时间,据估计,Facebook的市值已经高达150亿美元,SNS区概念亦凭此迅速风靡全球。在中国市场上,伴随着开心网和校内网等SNS区网站的迅速崛起,中国的SNS网站也逐渐被网友认可与喜爱。

在用户方面,2009年《第五届中国互联网社区发展状况调查报告》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网络社区用户对SNS服务表现出高度的热情,53.3%的用户正在使用SNS服务,36.0%的用户表示希望使用SNS服务,过六成用户每周登录SNS服务在3天以上,近八成用户使用多个SNS网站。据CNNIC测算,截至2009年底,中国使用交友和社交网站的网民数达到1.24亿人。

在网络社区平台SNS化方面,根据艾瑞咨询的调研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网络社区中已经开通SNS服务的网站占到64.2%,13.2%的站长计划开通SNS服务,12.8%的站长表示有可能开通此类服务。这些数据表明用户对SNS服务的认可已经引起网络社区站长的注意,加之天涯等大型网络社区的SNS化的示范效应,中国网络社区SNS化的趋势已经愈发明显。

3.社区口碑营销越来越受到企业的认可

社区口碑营销就是企业通过对自身产品和用户需求的分析挖掘,在网络社区平台上借助多种方式,在加强用户体验的基础上,提供用户分享良性体验的积极性,从而在用户中形成众口相传的口碑效应,达到促进企业品牌形象提升以及产品销售的目的。

社区网站带给企业最大的机会就是让他们发现各个群体中喜爱他们品牌产品的忠实用户或是非常看好他们产品的潜在用户,并和他们形成近距离沟通,让这个内部圈子中的用户参与进来并不断向外辐射。这样比在一个盲目庞大的环境中投放广告并期望有人能感兴趣要好得多。

如DCCI 2009年的监测数据表明,塞班网对手机类品牌的活跃度贡献最大,比例最高。而对诺基亚受众的活跃度贡献中,塞班网的贡献也最大。数据表明,在专业垂直网站,尤其是专业更加细分、定位更加精准的网站,用户对品牌有更高的卷入度,即浏览更多的关于该品牌的相关信息或活动或评价,因此,对于品牌企业,为了更好地提高受众对活动或对品牌的体验,可与专业垂直社区网站展开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