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电子商务之都互联网经济发展报告(2010年)
3149700000028

第28章 互联网人才培养(1)

当前,互联网行业普遍存在高端人才缺乏、人员流动性较大、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等问题,高生活成本严重制约了杭州市人力资源市场的有序发展。2009年,杭州市政府、在杭高校和相关企业在互联网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通力合作,进一步加大了互联网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

11.1互联网人才培养概述

我国的互联网产业在过去的10年里,包括门户网站、电子商务网站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应用取得了长足发展,已形成了当前的互联网产业格局。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三网融合、云计算技术的出现等,未来的互联网产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浪潮。创新是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主旋律,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则是推动互联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让互联网应用更丰富、更有价值,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

同时,大量传统企业在不断加快其自身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互联网人才的需求表现得非常旺盛。有关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830万家中小企业中只有47%的企业把业务接入互联网,并且大多数企业只是开设了公司主页,而通过网上进行交易的企业只有11.1%。显然,目前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应用离既定的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距离的背后,网络应用人才的普遍缺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国内、特别是杭州市互联网人才环境的主要特点如下。

1.包括高端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营销人才在内的各类高端人才严重缺乏

虽然近年来我国互联网人才发展趋势良好,但人才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进一步凸显,国际化、高层次、复合型的高端互联网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互联网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之一。其原因主要有行业发展迅猛,导致人才积累远远不够;从业人员普遍存在浮躁心理;缺乏专业的行业人才培训体制等。

杭州市是全国互联网产业较发达和互联网人才集聚程度较高的城市之一,集全省80%以上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人才资源,拥有浙江大学等30多所普通高等院校。2009年,杭州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7.46万人左右,同比增长约为28%。随着杭州软件及信息产业的发展,互联网人才的缺口将继续呈迅速扩大之势。

2.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

当前我国高校互联网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才培养机制与社会需求脱节,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需求不尽相符。高校毕业生素质、能力与企业要求不相符合的现象较为普遍。高校的专业设置、招生规模、人才培养的主要依据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计划和规定,未能直接从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出发,致使专业设置不尽合理,如部分就业面狭窄的专业招生规模过大、课程设置与实际培养需求脱节、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等。相关调查显示,仅2009年中国企业新增电子商务人才需求超过230万人。中国目前开设的电子商务本科高校已达275所,高职院校近700所,而该专业应届生的就业率却只有33%,大多数学生无法直接上岗。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加强校企合作已经变得刻不容缓。校企合作可以使院校不断增强自身办学活力,深入了解社会与企业的发展需求,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工学结合教育的环境,更有利于快速培养出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的人才。

3.人才流动性较大,部分从业人员心态比较浮躁

中国互联网行业人才的流动性较高已成为近年来互联网人力资源市场的重要特征。许多公司内部缺乏人才培养、激励、晋升等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也进一步加剧了公司不愿意培养人才、更愿意挖角业内同行资深人士的习惯。同时,高速发展的暴利行业和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导致很多互联网行业人员无需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只要通过跳槽即可获得高薪,使得员工心态浮躁,人力资源泡沫严重。

另外,造成互联网行业人才流动性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部分从业人员(特别是应届毕业生)心态较浮躁。他们一般缺乏足够的耐心和坚持,初入职场希望被人认可,却往往被上级指派做一些简单性、操作性、流程性工作,从而产生情绪落差而无法安心工作。

4.高生活成本严重制约杭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有序发展

杭州市与周边城市以及国内其他二线城市相比,生活成本较高且有不断攀升的趋势,特别是近年来杭州房价的飙升更是成为杭州市互联网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障碍。许多人才更愿意选择其他生活成本较低的二线城市或收入更高的一线城市,人才流失较为严重。与此相对应的是:一方面,部分互联网企业把总部迁往上海等一线城市以吸引企业急需的高中端人才;另一方面,部分互联网企业把运营分部迁往省内其他城市以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11.2杭州市政府与互联网人才培养

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以一流环境吸引一流人才、以一流人才创办一流企业、以一流企业造就一流城市”的理念,有效组织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信息化人才,作为杭州信息化建设、发展最关键的要素之一,成为杭州市优先发展的战略领域,并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给予重点扶持。2009年,杭州市依托各类人才工程的实施,继续大力推进互联网人才的培养工作。

为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快培养与用人单位需求、经济转型升级相适应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促进高校毕业生在杭州就业、创业,推动信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杭州市出台了杭州万名大学生创业实训工程指导意见。该实训活动从IT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杭州市信息化人才调研报告和《杭州市“十一五”重点发展产业紧缺人才开发导向目录》,围绕软件开发、电子商务、游戏开发与设计、IT营销、高级IT管理等10个重点领域开展,大力推行“订单”实训和“定向”实训。

2009年家实训机构总计开班407期,共实训大学生10617人,实际资助企业和学生共计143.7万元。

2009年以来,杭州市实施了“356工程”的第二轮培训。其中,“356工程”信息与软件服务业企业家主题研修班以提升企业家管理创新能力为重点,以杭州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副总裁以上管理者为培训对象,邀请具有信息产业学术背景及企业实践经验,在专业领域有研究成果的资深讲师为学员授课,课程内容涵盖行业发展现状、前沿技术解析、政策法规解读、投融资策略、管理流程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授课将讲座、交流与考察相结合,实用性与理论性并重。

2009年,杭州市继续推进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的实施。“653工程”主要面向政府及企业的中层管理与技术骨干,以培养紧跟科技发展前沿、创新能力强的中高级信息化管理人才为目标,以优化企业运作流程,提高数据利用效率,拓展信息化应用范围,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为培训重点,科学整合管理与技术科目资源,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公需科目继续教育活动。至2010年上半年已组织举办公共性的信息技能研修班10期,合计培训学员632人次。“653工程”的实施,为提升杭州市信息化管理人才的整体素质,健全和完善全市信息技术领域的继续教育工作体系、服务体系和制度体系提供了有力保障。

2009年,杭州市继续利用信息服务业专项扶持资金中增设的信息服务业人才培训资金组织各类信息化人才的培训,全年合计开展28期培训,培训时间63天,培训1172人次。该项培训立足产业发展趋势与人才知识结构,以培养素质过硬的信息化人才为目标,以信息产业发展导向目录为依据,选取杭州市信息服务业企业发展亟需的相关技术及管理课程内容,免费向企业开办相关培训班与讲座。培训领域包括标准认证、知识产权、项目管理、产品研发、软件测试、电子商务、动漫游戏、3G通信等信息服务企业培训需求迫切的培训内容。

为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帮助企业认识、理解、掌握、运用电子商务相关知识及手段,杭州市信息化办公室组织开展了电子商务系列培训。2009年对北部软件园区、高新开发区、东部软件园区、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等4个科技园区的中小企业,以及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院校的在校大学生,举办了8期网商培训班,参加人数达到1200余人。同时,召集互联网企业、专家学者和网商代表举办专题研讨和交流会,共同探讨网商人才培育模式,协同各方积极培育大学生成为新一代网商,推进杭州市大学生就业和创业工作。

2009年10月,杭州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实施杭州市紧缺人才培训工程的意见》。该意见提出要推行信息技术认证考试培训项目,重点培养网络与通信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软件与数据库技术及软件工程质量体系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为打造“数字杭州”、加快杭州市“信息港”建设提供人才保证。意见要求各级政府加大资助力度、落实经费保障,发挥好境内外行业内名师和著名培训机构作用,加大与微软、IBM、思科等著名软件巨头合作,继续构建并完善覆盖产业内高、中、低三类人才的培训和实训体系;继续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对IT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大力推行全球化人才战略,对高层次留学人员带软件成果、项目来杭实施转化或从事通信、软件、集成电路设计、电子商务、即时通讯、搜索引擎、网络游戏产业技术项目研发的,重点项目最高给予100万元的资助。此外,意见要求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包括IT高级人才在内的紧缺人才培训的经费投入,特别地,杭州市政府每年将从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中划拨专项经费用于紧缺人才的培养资助。

11.3在杭高校与互联网人才培养高

校是互联网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但是,由于互联网发展迅速,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当前高校和企业对互联网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之间存在着相当程度的脱节,杭州市也不例外。一方面是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不高;另一方面却是蓬勃发展的互联网行业正在遭遇越来越大的人才缺口,行业真正需要的“人才”与大学培养出的“人才”之间无法充分匹配的矛盾愈发突出。高校的人才培养基本上以理论为主;而用人单位更强调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并要求具有良好的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高校教学与行业发展脱节的问题,还得依靠高校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创新,校企深度合作是一个方向,如浙江大学的软件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软件工程学院、杭州师范大学的国际服务工程学院和阿里巴巴商学院等都为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互联网专业人才进行了新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