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10(第四辑)
3149900000068

第68章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征稿简则(1)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China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Studies,CCCS)由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办,主要刊登与中国互联网、新媒体传播领域有关的高水平学术性论文,计划每季度出版一期,目前每年出版一期。《中国网络传播研究》的创办旨在为研究中国网络传播的学者提供学术讨论的平台,倡导具有科学性和创新价值的传播研究,彰显网络传播研究对传播学的理论贡献,促进传播学者与其他学科的对话。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鼓励以经验性方法研究中国网络传播的基本问题,倡导多学科、全球化视野的传播学术研究,亦致力于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相关科学认知。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目前所开设的栏目包括:【专题】;【观点】;【论文】;【研究生专栏】;【关键词分析】;【媒介经验】;【文献】。计划开设的栏目为:【西方学术前沿】;【案例研究】;【研究综述】;【期刊文摘】;【随笔】;【新媒体年鉴】;【学者简介】;【学术机构与媒体简介】。欢迎学术界和业界不吝赐稿。

凡作者投稿《中国网络传播研究》之专业论文,一般以10000字至15000字为宜,其他文稿以5000字为限;有特殊学术价值的论文不限字数。来稿随到随审。投稿需同时投寄电子文本及打印稿。电子文本请发往E‐mail:cmcrc@nju.edu.cn;打印稿请寄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汉口路22号,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网络传播研究》编辑部,邮编:210093。

来稿格式规范,请参见下文《投稿须知》。

更多信息,请参见“中国网络传播研究网”:http://www.cmcrc.com.cn,并可在该网站浏览历次出版成果要目。

凡《中国网络传播研究》刊登之来稿,均经双向匿名评审通过后刊出,以昭公信。文稿评审自寄达后3个月内奉复。作者如有发表的特殊要求,事先请阐明于稿件首页资料之“其他说明”项。评审意见及答辩说明之间的沟通时间一般为2个月。除评审、作者修改外,编辑部亦有权对来稿作文字修改。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一般不接受已发表的中文论文及一稿多投之论文,但依据国际学术惯例,学术会议及会议论文集所发表者视为未发表论文。稿件一经本刊决定刊登,本刊即享有刊登及出版之权利;经本刊同意后,作者方可将稿件刊登于其他出版物。本刊编辑委员会对论文是否刊登有最终审定权。本刊不设退稿服务,请自留底稿。

投稿须知

按匿名审稿要求及通行编辑规范,请作者将来稿的内容装订顺序为:封面(首页资料);中英文摘要;正文。

一、封面(首页资料)。依次包括以下各项:a.论文题目;b.作者信息:姓名、出生年、性别、任职机构及职称、最终学历;c.通讯方法:所在单位名称、地址、邮政编码、电话、传真、电子邮址;d.个人学术简历(限200字以内,发表时将列为当页注)。

说明:为便于匿名送审,请勿于首页资料之外标示作者姓名。

二、摘要(第二页)。依次包括以下各项:论文中文摘要(限200~500字);中文关键词(2~6个词);论文英文摘要(限200~500字);英文关键词(2~6个词)。

三、正文。

(一)子标题(子目)二级标题:置中,3号黑体字。三级标题:左对齐,4号楷体字。

(二)段落每段空两字起始,即:起始于第三格。

(三)标点

1.标点须全角输入。

2.使用中式标点符号:双引号“”为平常引号;单引号‘’为第二级引号(即引号内之引号);双书名号《》用于书籍、期刊及(博士及硕士)学位论文,如《新闻学研究》;单书名号枙枛用于第二级书名号(即书名号内之书名号),如《论枙数字化生存枛》;单篇论文及书籍之篇章,使用双引号“”,如:“中国互联网Web2.0阶段的传播与管理”。

(四)数字

1.一般数字(如日期、页码、图表号码、注释号码、百分比等)采用阿拉伯数字。

2.单数、题目中的数字、中国传统历法日期等采用中国数字书写。

(五)引文

1.直接引述,须加引号,并用括号注明引文出处。

例1:“……”(祝建华,2004)

例2:黄煜(2000 a)指出:“……”

2.引文较长,可独立成段,无须引号,但每行要空出四格,上下各空一行。

3.间接引述,须标明出处。

例1:柯惠新(1999)认为……

例2:其他学者亦有类似见解(李良荣,1999;朱立,2000;汪琪、沈清松、罗文辉,2002)。

4.引文有多个出处,一般以出版年份排列,并以“;”分隔。

(六)翻译征引外国人名、外文书籍、专门词汇等,可沿用原名。若采用译名,则须在正文首次出现处,附上原名于括号内。(七)注释(作者自注)

1.注释一般指作者本人对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一般排印在该页脚注,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如①、②、③……,置于所注文字的右上角。例:这种观点非常少①。

2.注释内引文形式与正文同。

(八)图表

1.标题置于图下方,表上方,注记置于下方。

2.图表置于文中适当位置,超过一页者一般附录于参考文献之后。

四、参考文献

(一)仅需罗列文稿曾征引之文献。

(二)中西文书目并存时,先排中文,后排西文。

(三)中文作者(或编者)以姓氏拼音排序;英文作者(或编者)以姓氏字母次序排列。中文作者(或编者)用全名,英文作者(或编者)姓在前,名缩写于后。

(四)同一作者的著作,按出版年份排列,新著作在前,旧著作在后。若出自同一年份,在年份后标示abc,如(2002 a)、(2002 b)、(2002 c)。

(五)文献数据一般包括作者姓名、出版时间、标题、卷/期数、页数、出版地、出版社等。

(六)范例

1.期刊论文

例1:祝建华(2001),“中文传播研究之理论化与本土化:以受众及媒介效果整合理论为例”。《新闻学研究》,第68期,第1~22页。

例2(无总期数者):朱春阳,张国良(2004),“2003年中国传播学研究回顾”。《新闻大学》,2004年第3期。

例3:Goffman,E.(1983).The Internation Order: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48(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