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不一样的奋斗
315000000034

第34章 掌控人生,掌握命运的话语权 (1)

探出别人底牌,找出应对之策

曾有一位著名作家说过:“人生是个双面舞台,扮演英雄的人,总是费尽心机地将自己小人的那一面遮掩起来。”的确,这个世界充满了诡诈和陷阱,人们为了成功或者为了谋取自己的利益,都想掩饰自己的内心,藏好底牌,以待关键时刻露出制胜的一手。

司马懿装病夺权就是一则有名的掩藏自己底牌的故事。

魏明帝时,曹爽和司马懿同执朝政。司马懿被升为太傅,其实是明升暗降,军政大权落入曹爽家族。司马懿见此情景,便假装生病,闲居家中等待时机。

曹爽骄横专权,不可一世,唯独担心司马氏。正值李胜升任青州刺史,曹爽便叫他去司马府辞行,意为探听虚实。司马懿明晰实情,就摘掉帽子,散开头发,拥被坐在床上,假装重病,然后请李胜入见。

李胜拜见过后,说:“一向不见太傅,谁想病到这般。现在小子调做青州刺史,特来向太傅辞行。”

司马懿佯答:“并州靠近北方,务必要小心啊!”

李胜说:“我是往青州,不是并州!”

司马懿笑着说:“你从并州来的?”

李胜大声说:“是山东的青州!”

司马懿笑了起来:“是青州来的?”

李胜心想:这老头儿怎么病得这般厉害?都聋了。

“拿笔来!”李胜吩咐,并写了字给他看。

司马懿看了才明白,笑着说:“不想耳都病聋了!”手指指口,侍女即给他喝汤。他用口去饮,又吐了满床,噎了一番,才说:“我老了,病得又如此沉重,怕活不了几天了。我的两个孩子又不成才,望先生训导他们。如果见了曹大将军,千万请他照顾!”说完又倒在床上喘息起来。

李胜拜辞而回,将情况报告给曹爽,曹爽大喜,说:“此老若死,我就可以放心了。”从此,曹爽便对司马懿不加防范。

司马懿见李胜走了,就起身告诉两个儿子说:“从此曹爽对我真的放心了,只等他出城打猎的时候,再给点利害让他尝尝。”

不久,曹爽护驾,陪同明帝拜谒祖先。司马懿立即召集昔日的部下,率领家将占领了武器库,威胁太后,清除曹爽羽翼,然后又骗曹爽,说只要交出兵权,并不加害他。等局势稳定了,司马懿就把曹爽及其党羽统统处斩,掌握了魏朝军政大权。

古代的奸贼在皇帝面前往往是以忠臣的面孔出现的,他们总是显得比谁都忠心;在皇帝背后却欺凌百姓,玩弄权术。他们往往不动声色,老谋深算,心怀鬼胎,使敌手来不及防备便遭暗算。

人生如棋牌,天下最难以捉摸的一张牌,即为对手的底牌。底牌是人保护自己,攻击对手的武器之一。别人要掩盖底牌,我们就要想方设法先探得别人的底牌,这样才能未雨绸缪,在对方打出底牌之前想出应对之策,避免被他所伤。

出门要看天色,进门要看脸色

俗话说:“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无论做什么事,对什么人,只有先察言观色一番,摸清对方的心思后,再付诸行动,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万无一失。

康熙到了晚年,忌讳人家说老。如果有谁说老,他轻则不高兴,重则要让对方触霉头。左右的臣子都知道他这个心思,一般情况下都尽量回避说老。

有一次,康熙率领一群皇妃去湖中垂钓。不一会儿,渔竿一动,他连忙举起钓竿,只见钩上钓着一只老鳖,心中好不喜欢。谁知刚刚拉出水面,只听“扑通”一声,鳖脱钩掉到水里又跑掉了。康熙长吁短叹,连叫可惜,在康熙身旁陪同的皇后见状连忙安慰说:“看样子这是只老鳖,老得没牙了,所以衔不住钩子了。”

话未落音,旁边另一个年轻的妃子忍不住大笑起来,而且一边笑一边不住地拿眼睛看着康熙。康熙见了不由得龙颜大怒,他认为皇后是言者无心,而那妃子是笑者有意,是含沙射影,笑他没有牙齿,老而无用了。于是,他将那妃子打入冷宫,终生不得复出。

为什么皇后在说话时明显说到“老”字,康熙并没有怪罪她,而妃子只是笑了一笑,康熙却怪罪她呢?首先是康熙的忌讳心理,他不服老,忌讳别人说他老,一旦有人涉及这个话题,心理上就承受不了。其次,由于皇后与妃子同康熙的感情距离不同。皇后说的话,仔细推敲一下,有显义和隐义两个意义,显义是字面上的意义,因为康熙与皇后的感情距离较近,他产生的是积极联想,所以他只是从字面上去理解,知道皇后是一片好心的安慰。妃子虽然没有说话,只是笑了一笑,但在康熙看来,她是在皇后说的话的基础上故意引申,是把那只逃掉了的老鳖比做皇上,是对皇上的鄙视,因而是大不敬。

所以,同样的问题,同样的环境,由于不同人物的不同理解,便引出不同的结果来。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实际上究其原因,还是那个妃子没有用心去观察别人脸色的缘故。

生活中,与人交往如果不用心,会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问题,因为你并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把别人给得罪了。做人必须学会用心,否则你就会面临一道道难以预测的障碍。

人常说:“不打勤的、不打赖的,专打不长眼的。”这话说得实在有道理。因为与人相处时,如果你在无意之中触犯了别人的忌讳,就会在无形之中得罪对方。

所以,察人不可不用心,不能因人外表而错判其人,更不能不知人心就与之随意亲近,因为有些人就是利用人们的这个弱点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的。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

人际交往的4种普遍心理原则

在社会交往中,尽管每个人的交往动机、要求和期望差别巨大,但仍然有共同的心理原则可言。心理学家总结出了以下4条社会交往的心理原则:

1.交互原则

大量研究发现,社会交往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与相互支持。因此,社会心理学家指出: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首先必须遵循交互原则。

古人言:“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社会交往中,喜欢与厌恶、接近与疏远是相互的。几乎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接纳和喜欢另外一个人,被别人接纳和喜欢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我们也要喜欢、承认和支持别人。一般来说,喜欢我们的人,我们才会喜欢他们;愿意接近我们的人,我们才愿意接近他们;疏远、厌恶我们的人,我们也会疏远、厌恶他们。

为什么会存在这种交互原则呢?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心理平衡的本能倾向,都要求社会交往关系保持一定程度的合理性和适当性,并力图根据这种适当性、合理性解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在这种本能倾向的作用下,当他人摆出友好姿态以示接纳和支持我们时,我们会觉得“应该”对别人报以相应的回应,进而产生一种心理压力,迫使我们对他人也摆出相应的友好姿态。否则,以某种观念为基础的心理平衡被破坏,我们就会感到不安。

2.功利原则

日常生活中的社会交往,除了交互原则,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保持交往的平等性,即把握功利原则。此处的功利包括金钱、财物、服务,更包括情感、尊重等。换句话说,人们都希望交往有所值,例如希望在交往中获得支持、关心、帮助、感情依托等。那些对自己来说是值得的,或是得大于失的交往关系,我们就倾向于建立和维持;无所得的社会交往、不值得的交往关系,我们就倾向于逃避、疏远或终止,否则我们无法保持心理平衡。

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大量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存在一种防止自我价值遭到否定的自我支持倾向。这种倾向反映在社会交往中,就形成了自我价值保护原则。我们在社会交往中应该充分注意这一点,正确理解他人。

4.同步变化原则

越来越喜欢我们的人,我们也会越来越喜欢他们;越来越不喜欢我们的人,我们也会越来越讨厌他们。我们对别人的喜欢不仅仅取决于别人喜欢我们的量,还取决于别人喜欢我们的水平的变化与性质。这就是社会交往同步变化原则,也被称为人际吸引水平增减原则。

根据这些人际交往的共同的心理原则,再与你观察了解到的对方的个人信息相结合,加以分析,就会比较容易明白对方的意图,从而在与对方的交往过程中占据主动地位,达到掌控对方的目的。

全面了解对方,顺应对方个性

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如果对一个人不了解,你和他在感情上就必然有距离。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往往跟他生活的时代、家庭的环境、所受的教育和经历有关。我们在考察一个人的性格时,最好也要了解他性格形成的原因,这样你可能就会理解他、体谅他、帮助他,慢慢的,你们相互间就会增进了解,甚至还可能成为好朋友。

马超率兵攻打葭萌关的时候,诸葛亮对刘备说:“只有关羽、赵云二位将军,方可对敌马超。”

这时,张飞听说马超前来攻关,主动请求出战。

诸葛亮佯装没听见,对刘备说:“马超智勇双全,无人可敌,除非往荆州唤云长来,方能对敌。”

张飞说:“军师为什么小瞧我!我曾单独抗拒曹操百万大军,难道还怕马超这个匹夫!”

诸葛亮说:“你在当阳拒水桥,是因为曹操不知道虚实,若知虚实,你怎能安然无事?马超英勇无比,天下的人都知道,他渭桥六战,把曹操杀得割须弃袍,差一点丧命,绝非等闲之辈,就是云长来也未必能胜他。”

张飞说:“我今天就去,如战胜不了马超,甘当军令!”

诸葛亮看激将法起了作用,便顺水推舟地说:“既然你肯立军令状,便可以为先锋!”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针对张飞脾气暴躁的性格,常常采用激将法来说服他。每当遇到重要战事,先说他担当不了此任,或说怕他贪杯酒后误事,激他立下军令状,增强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发他的斗志和勇气,扫除轻敌思想。

我们周围的人的情况各有不同,如对方的兴趣、爱好、长处、弱点、情绪、思想观点等,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内容,而身份与性格是最重要的“情况”,必须优先注意。

不知你是否养过猫狗之类的宠物,如果没有,应该也看过宠物的主人如何爱抚它们吧!

爱抚宠物最基本的方法就是顺着它的毛轻抚,每当主人有这个动作时,猫就会眯起眼睛,并发出满足的叫声。狗呢?就快乐地摇起尾巴,甚至回过身来舔你的手、你的脸,作为对你的回应。如果逆着毛摸呢?猫狗因为感觉不舒服,就算不咬你、抓你,也会不高兴地跑开!

人其实也是如此,喜欢别人“顺毛摸”。如果你能这么做,那么必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能让别人受到你的影响。人的“毛”就是性情、脾气、观念,也就是“自我”!你如果能摸清他的性格,顺着他的脾气和他交往,不去违抗他,他当然会和你成为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