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长寿就是这么简单
315400000035

第35章 国学中其他经典养生方案 (1)

《黄帝内经》指点生活

与古人相比,现代人少了很多禁忌,没有不敢去的地方,没有不敢吃的东西,生活内容也变得丰富多彩,很多人觉得这是一种进步,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反而是一种倒退。因为人们对于自然、对于天地缺少了应有的敬畏之心,就为很多疾病的入侵打开了缺口。那么,怎样的生活方式才是健康的呢?《黄帝内经》给出了最朴实也最根本的答案:饮食法地道,居处法天道。

饮食法地道,“地道”就是节气,也就是说我们平时吃东西要遵照节气规律去吃,尽量吃应季食品,这才是正确、健康的饮食观念。居处法天道,“天道”指日夜,是指人的起居应该顺应天地运转的自然规律,天亮就起床,让人体自身的阳气与天地的阳气一起生发。同样,天黑了就应该睡觉,不要贪恋夜生活,不要经常熬夜,这样才能使阳气潜藏起来,以阴养阳。

除了“饮食法地道,居处法天道”之外,《黄帝内经》还告诉我们,四季养生应当以“内养正气,外慎邪气”为宗旨。

“内养正气”是养生的根本,任何一种养生方法的最终目的都是保养正气。那具体要怎样去做呢?

首先,重视精神调养。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与脏腑功能、气血运行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突然、强烈或持久的精神刺激,可导致脏腑气机紊乱,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因此,平时要重视精神调养,做到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安定,少私而不贪欲,喜怒而不妄发,修德养性,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时要尽量避免外界环境对人体的不良刺激,如营造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睦的人际关系、幸福的家庭氛围等。如此,人体的气机调畅,气血平和,正气充沛,可预防疾病的发生。

其次,注意饮食起居。保持身体健康,就要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适度等,如在饮食方面要注意饥饱适宜,五味调和,讲究卫生,并控制肥甘厚味的摄入,以免损伤脾胃,导致气血生化乏源,抗病能力下降。在起居方面要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来安排作息时间,培养有规律的起居习惯,如定时睡眠、定时起床、定时工作学习、定时锻炼身体等,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劳逸方面,既要注意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交替,又要注意劳作与休息相结合,做到量力而行,劳逸适度。

最后,加强身体锻炼。运动是健康之本,经常锻炼身体,能够促使经脉通利,血液畅行,增强体质,从而防病祛病,延年益寿。

“外慎邪气”则是警惕外界一切可能致病的因子,主要是从有病要早治、生活要节制等方面来调摄养生。

中医认为,邪气刚入于人体之表,应当及时治之,“勿使九窍闭塞,如此则营卫调和”,病邪就不会由表入里,病势也就不会由轻变重而损害正气,是养生祛病益寿的妙法。

外慎邪气的另一个方面是指对自己的生活注重节制,忌“贪”字。比如:起居有常,起卧有时,从不贪睡,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衣着打扮应当以舒适为宜,根据气候的变化而适当增减着装,但不要因天气寒冷就穿着过暖,也不要因为天热贪凉而过少穿衣;饮食方面则要讲究五味适中,五谷相配,饮食随四时变化而调节,忌贪饮暴食偏食;在心理健康方面,应当注重陶冶情操,坦然地待人接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态良好自然能够改善身体状况,减轻乃至避免机体发生疾病的可能。

总之,通过采取内养和外防两方面的措施,人就可以达到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的目的。

《本草纲目》:华夏仙草助长寿

《本草纲目》是对我国传统医学的一大贡献,同时在养生方面也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收效甚好的可行之法。“医食同源”是中医的一种习惯说法,也是《本草纲目》的养生学核心。“医食同源”,意思是说,医药的知识和饮食的知识,是来自同一个起源的。很多中草药,既可作为治疗疾病的药物,同时也是很好的食品。李时珍也非常重视食疗养生,他认为食物皆有药性,人类的某些小病小灾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来解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防治糖尿病,南瓜可是好帮手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又称“富贵病”,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很多食物都要禁食,以免加重病情,但有些食物对病情却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南瓜就是其中之一。《本草纲目》中记载:“南瓜性温,味甘,补中益气、解毒杀虫、降糖止泻。”这是因为南瓜含有丰富的钴,钴能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造血功能,并参与人体内维生素B12的合成,是人体胰岛细胞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对防治糖尿病、降低血糖有特殊的疗效。但黄疸病、脚气病及气滞湿阻等患者忌食南瓜。

推荐食疗方:炒南瓜

原料:南瓜一斤,小葱四五棵,盐适量

做法:将南瓜去皮、瓤,洗净切片,小葱切段;锅中放油烧至六成热,下南瓜片翻炒约两分钟;加入刚好淹过南瓜片的水,加盖用中火烧约四分钟;放入葱段、盐翻匀后加盖续烧至汤汁刚干,立即关火,铲匀起锅,装盘即成。

2.治便秘,莴笋最好

便秘,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小毛病”,虽然小,却让人烦恼不已。长期便秘,体内毒素越积越多,对健康是极为不利的。在治疗便秘的食物中,莴笋是首选。《本草纲目》中说:“莴苣,正二月下种,最宜肥地,叶似白苣而尖,色稍青,折之有白汁黏手,四月抽芽,高三四尺,削皮生食,味如胡瓜,糟食亦良。”照这段记载看来,生食莴苣,或糟腌莴苣,古已有之。莴苣含有大量植物纤维素,能促进肠壁蠕动,通利消化道,可用于治疗各种便秘。需要注意的是:有眼疾特别是夜盲症的人应少食莴苣;莴苣性寒,产后妇人应慎食。另外,莴苣与蜂蜜不宜同食,否则会导致胃寒,引起消化不良、腹泻。

推荐食疗方:麻酱莴笋

原料:莴笋尖1000克,熟油辣椒50克,芝麻酱50克,甜酱5克,精盐10克,白糖40克,熟芝麻面5克,花椒面3克

做法:用鲜莴笋的嫩尖部分,去叶和外皮,洗净,先切成6厘米的段,再切为细条,用精盐拌匀,腌渍3小时,除掉涩水;将腌过的莴笋尖用清水洗净,沥干水分,放在大碗中,再把熟油辣椒、白糖、精盐、甜酱、花椒面、芝麻面、芝麻酱一并混合拌匀,放于盘中,即可食用。

3.神经衰弱,葡萄来帮忙

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加大,常常导致很多人患上神经衰弱症,严重者还会给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不过这里向大家推荐一种能够对抗神经衰弱的食物——葡萄。

中医认为,葡萄性平味甘,能滋肝肾、生津液、强筋骨,有补益气血、通利小便的作用,可用于脾虚气弱、气短乏力、水肿、小便不利等病症的辅助治疗。

葡萄对于神经衰弱的治疗效果来源于其果实所富含的成分。葡萄富含葡萄糖、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这些物质都可以补益和兴奋大脑神经,所以常吃葡萄对治疗神经衰弱和消除过度疲劳效果不错。

推荐食疗方:葡萄枸杞汤

原料:葡萄干50克,枸杞子30克

做法:将葡萄和枸杞洗净后,加水800毫升,用武火煮沸,再以文火煎煮30分钟,待温后饮汤食葡萄干及枸杞子。

4.消痰开郁,茼蒿效果好

茼蒿为菊科植物茼蒿的茎叶,其既有蒿之清气、菊之甘香,又因花形似菊,所以也被称为“菊花菜”。《本草纲目》中记载:茼蒿“安心气,养脾胃,消痰饮,利肠胃”。茼蒿内含丰富的维生素、胡萝卜素及多种氨基酸,性平味甘,可以养心安神,润肺补肝,稳定情绪,防止记忆力减退;气味芬芳,可以消痰开郁,避秽化浊。常吃茼蒿,对于治疗痰多咳嗽、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心烦不安、腹泻、脘胀、夜尿频繁、腹痛等病症皆有很好的疗效。需要注意的是,茼蒿辛香滑利,胃虚泄泻者不宜多食。

推荐食疗方:茼蒿蛋白饮

原料:鲜茼蒿250克,鸡蛋3个

做法:将鲜茼蒿洗净备用,鸡蛋取蛋清备用;茼蒿加适量水煎煮,快熟时,加入鸡蛋清煮片刻,调入油、盐即可。

5.枇杷,生津润肺止咳的良药

枇杷,又称腊兄、金丸、卢橘等,因外形似琵琶而得名。《本草纲目》中说:枇杷“止渴下气,利肺气,止吐逆,主上焦热,润五脏”。这是因为枇杷中含有苦杏仁苷,能够润肺止咳、祛痰,治疗各种咳嗽。此外,枇杷中所含的有机酸,能刺激消化腺分泌,对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吸收、止渴解暑有非常好的作用;枇杷果实及叶有抑制流感病毒作用,常吃可以预防四时感冒;枇杷叶可晾干制成茶叶,有泄热下气、和胃降逆的功效,为止呕的良品,可治疗各种呕吐呃逆。

需要注意的是:脾虚泄泻者忌食;枇杷含糖量高,因此糖尿病患者也要忌食;另外,枇杷仁有毒,不可食用。

推荐食疗方:秋梨枇杷膏

原料:雪梨6个,枇杷叶5片,蜜糖5汤匙,南杏10粒,蜜枣2粒,砂纸1张

做法:先将5个雪梨切去1/5做盖,再把梨肉和梨心挖去;然后把枇杷叶、南杏和蜜枣洗净,放进梨内;再将余下的1个梨削皮、去心、切小块,将所有梨肉和蜜糖拌匀,分放入每个雪梨内,盖上雪梨盖,放在炖盅里,封上砂纸,以小火炖2小时,即成。

《菜根谭》:中和闲适即为养生

《菜根谭》是明朝万历年间洪应明写的一本语录体著作,被后世誉为修身准则和处世大全。它没有专门谈及养生之道,然而这本书所讲的又是最高级的养生之道。中医里有“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的说法,也就是说,在中医看来,养心是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生的核心和关键。《菜根谭》对此论述颇多,甚至说,每一条箴言都包含着养生之道。心理健康,从大的方面讲,无外乎情志中和平衡和精神恬淡闲适。

《菜根谭》中,有不少关于养心的箴言,如:“世人为荣利所缠缚,动日尘世苦海。不知云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鸟笑、谷答樵呕,世亦不尘,海亦不苦,彼自尘苦其心尔。”又如:“耳根似飙谷投音,过而不留,则是非具谢;心静如月池浸色,空而不著,则物我两忘。”这些都是在教导人们要精简欲望、放下心灵上的包袱来调养心志。概括来说,“中和闲适”就是《菜根谭》的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