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亚洲:沙特阿拉伯(世界我知道)
3156800000013

第13章 沙特的文化艺术(1)

沙特是伊斯兰文明的摇篮。但由于历史、社会、宗教等原因,沙特文学的发展一直非常缓慢。除诗歌外,其他形式的文学只是到了近代才逐渐登上历史舞台、为民众所接受的。至于体现一个国家文学水平的小说,则出现得更晚,并且步履艰难。对与艺术发展,更多的是继承了伊斯兰教的教义,没有人物画像、雕塑,音乐舞蹈也显得单一,而建筑设计更彰显沙特艺术的宏伟与气魄。

第一节艺术——沙特印象

沙特阿拉伯传统风俗特色的艺术作品,有展示阿拉伯民俗艺术风格的招贴画、照片、海报等。沙特艺术是阿拉伯艺术的代表,透过这些带有典型当地特色的艺术展品,使人们更真切地了解阿拉伯人民的生活状态、阿拉伯民族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

1.图案装饰艺术

在世界艺术史上,阿拉伯图案装饰艺术享有盛誉。图案装饰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并且广泛流传,是中世纪艺术的表现形式。但穆斯林各民族的文化艺术却有特殊性的表现。

伊斯兰穆斯林在艺术视觉上便赋予装饰作用,色彩鲜艳,线条突出,其装饰的风格利用花卉、蔟叶或水果等图案做要素,有时也用动物和人体轮廓或几何图样来构成一种直线、角线或曲线交错、复杂的图案,用宗教语言讲应是抽象的。

对于图案的设计,都有其特定的规律,一是讲究对称、规整;二是勾勒成具有多边形状的几何图形;三是用阿拉伯数字做花边点缀。

数字点缀不同于植物图形与几何图形的规则和对称,弯曲的字母笔画既能整齐排列,又富于变化,给人以动感。故文字装饰的图案既是阿拉伯书法的精品,也是花边图案艺术的上乘之作。

制作的各种精美图案随处可见。在清真寺,布满花边的书法图案常常令人赞不绝口。同样在陶瓷、金属、玻璃器皿上的图案也美不胜收。在地毯上,精美的图案花边图案构成地毯的主旋律。穆斯林人的审美意识在花边图案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陶器是早期伊斯兰装饰艺术最重要的项目。其中,对伊斯兰陶瓷艺术作出巨大贡献的当属闪光陶器。这种陶器的装饰法是在釉药中加入金属化合物,烧焙后即成为现晕光的金属薄膜。

在哈里发时期,所制成的着名艺术品有青铜器与木雕、伊拉克的灰泥与西班牙的象牙雕刻。在塞尔柱时期,陶器、纺织品和玻璃制品依旧十分重要。

此外,以青铜和黄铜制成的实用品也用银和纯铜加以镶嵌,并且用复杂的图纹装饰。手稿插图在此时也成为一门重要而备受尊敬的艺术。

据《古兰经》记载,先知穆罕默德在世时,曾有画家为其画了肖像,画像惟妙惟肖,与真人无两样。为此,圣门弟子爱不释手,相互传阅和保存。当这幅画传至穆罕默德手里时,他很震惊,下令立刻将此画销毁。他十分严肃地说道:“画人像是魔鬼的行为。”之后又说:“造型者必将在末日审判时遭受严厉的处罚。”为此,当欧洲中世纪的艺术家将《圣经》中的故事人物大量用在宗教艺术之中时,伊斯兰肖像艺术却墨守陈规,其画作中没有雕塑,没有人物的、动物的画像。即使是在哈里发时期,哈里发追求奢侈的生活,在沙漠中兴建快乐皇宫,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但他们也依然遵守教律,只请基督教徒、希腊人及其他穆斯林工匠为他们的宫殿作画,并无一幅人物画像。

2.沙特音乐舞蹈

对于伊斯兰音乐艺术,它的特色在于它的节奏及旋律是两个不同的系统,没有和音,是一种单音音乐。在进行表演时主要是以单线主旋律为主展开各种伴奏,并重视音乐家即席表演。

伊斯兰音乐利用微分音、节奏和旋律的编排则遵循一定的规则或音阶,也就是不完全均等的半音,如3/4音,来达成旋律的装饰效果,另外也利用小音程或大音程来获得更加完美的效果。

伊斯兰音乐主要是以小型合奏团演奏为主。一名歌手与数名乐器手以独唱和乐器的演奏交替表演。歌手或乐器手负责引导旋律,节奏则由打击乐器负责,这包括有框架鼓、钹、敲击用的木棒。

在表演时用到的乐器,主要有管乐器。除此之外,弦乐器也最受伊斯兰教穆斯林的喜爱,其中最受追捧的当属厄乌德琴。厄乌德琴是一种四弦或五弦的短颈鲁特琴。

除厄乌德琴外,还有一些梯形乐器,如撒吐尔琴,演奏时用两根椽木制的小棒来敲击琴面的金属弦,以及用手拨的夸奴琴。其他弦乐器还包括小提琴和弓鲁特琴,例如卡曼琴、凯曼贾琴和拉巴布琴。

在沙特王国,其音乐和舞蹈形式有着穆斯林艺术的独特之处。他们擅长传统的伊斯兰音乐,以便随着音乐翩然起舞。

沙特最引人注目的民俗礼仪之一是该国的民族舞蹈阿拉哈。此种剑舞是根据古贝都因人的传统:鼓手打击出节奏,诗人吟唱诗句,跳舞的男子肩并肩舞动起来。

阿实巴民间音乐从汉志、安达卢斯起源。在麦加、麦地那和吉达,舞蹈和歌曲配合米兹玛的声音,是一个在米兹玛舞蹈中表演双簧管类似木管乐器的声音。根据传统及部落习俗,鼓也是一个重要的乐器。萨姆里是音乐与舞蹈的一个流行的传统形式。在沙特东部地区,非常流行这种传统的形式。沙特的音乐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代阿拉伯的乌得琴。

米兹玛是一个民俗舞蹈,源自于沙特阿拉伯希贾兹地区名称。该舞蹈随着鼓乐,在捻转的竹板中舞动。

萨姆里是一个民俗音乐与舞蹈的名称。它在达夫鼓演奏时唱出诗歌,两排人跪地而坐随音乐摇晃。

3.伊斯兰教建筑

西亚地区的阿拉伯文化并不像埃及那样闭塞,它和周围众多的国家都有文化形式的交流,因此建筑的类型与形式也很丰富,风格明快、装饰手法多姿多彩,体现非常强的世俗观。这和古埃及的那种神秘、封建的建筑风格相比形成鲜明的对照。在西亚阿拉伯地区,既没有木材也没有石头的构建。只是在很早人们便发明了土坯、夯土、晒制的砖块,用之建造房屋。其房屋的结构多为拱、券和穹窿结构。

伊斯兰建筑两个重要的装饰便是穹庐顶和拱券顶。其中宗教建筑和世俗建筑共有的特点便是“帕提”与钟乳饰。

“帕提”是一个拱形门厅。“钟乳饰”是墙与拱顶之间具有过渡性的部分。这种建筑起源于古巴比伦时期,他们很早就运用穹庐形结构于坟墓,运用拱举顶结构于宫殿、寺庙。为此,西亚人发展了一种用面砖包括彩色琉璃面砖装饰墙面的做法,这被伊斯兰建筑所继承使用,甚至中国建筑的琉璃技术也受到过它的影响。

伊斯兰教认为建筑是一切美术品中最持久的,而宗教建筑是美术的最高成就。清真寺的圆顶,代表着神的完美。由于清真寺是穆斯林聚众礼拜的地方,故成为伊斯兰教物化的象征与文明的表现形式。在阿拉伯语中,清真寺成为“买斯吉德”意为叩拜之地。由于不同民俗有不同的习俗,清真寺建筑的构成也有一定差别,但大体上都是由三部分构成,即礼拜殿、宣礼塔与水房。

其中作为清真寺礼拜场所的礼拜殿,在西墙中央设有一块凹壁,意为窑殿,它所表述的含义为礼拜的方向。因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故有的在墙壁上绘制经文图案,但不允许有任何动物或人的塑像、画像。

在窑殿右侧,设有一个阶梯式讲座。

宣礼塔则是寺内用来召唤穆斯林礼拜的高塔,造型因受各地、各民族建筑文化影响而风格不同,但其共同之处便是巍峨和高峻。水房也称作“沐浴室”,是穆斯林礼拜前进行大小净的地方。

历史上,清真寺对于阿拉伯地区的人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不仅是穆斯林宗教活动的中心,亦是人们彼此交往沟通的重要场所。同时它也是传授知识最佳的学校,还有调节民事纠纷、处理刑事案件等司法功能。

伊斯兰教历史悠久,穆斯林分布很广,世界上着名的清真寺很多。

在西亚地区,位于麦加城中央的清真寺,也被称为“禁寺”,是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克尔白天房坐落在禁寺的中部偏南。

公元630年当穆罕默德攻占麦加时,改克尔白为清真寺。因这里禁止凶杀、抢劫、械斗,故叫“禁寺”。1099年,被十字军改为教堂,1187年又由埃及苏丹萨拉丁收复,修复重建,用彩石镶嵌的图案修饰圆顶。寺内又修了一座欧麦尔礼拜寺。

此外,在麦地那穆罕默德亲自率众建造古拔清真寺。它是位于麦地城西北的双朝向清真寺,保留有向北向南两个指示朝向的凹壁,是穆罕默德奉安拉之命改变礼拜朝向之地。

4.沙特“摩天大楼”

一位国际权威建筑专家曾经说过:“高科技正在引领人们进入一个令人敬畏的建筑时代,未来的建筑更像是一台台机器。”位于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的王国大厦,是沙特最高的摩天大楼,也是利雅得最大、最重要的经济、金融中心。大厦由沙特王子出资建造,总耗资高达20亿沙特里亚尔(人民币36亿多元),占地9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大厦共有100层,高311米,曾是中东地区最高的建筑。

王国中心大厦的设计源于苏达州的一名设计师。大厦功能多样,它中间的圆拱型空洞设计能抵抗当地频发的沙尘暴,以减少大风对建筑物的影响。

一幢塔式高楼、一座裙楼及一个地下停车场构成了王国中心大厦。

高达300米的塔式高楼内有大量的办公室、一家五星级酒店和44间豪华套房。登上高楼,整个利雅得的风景尽收眼底。

大厦内还设有宽敞的零售空间,四季酒店,在中东地区独一无二的婚礼和会议场地及王国财产公司的综合办公室。

三层的裙楼同样具备很多功能,除银行、交易和理疗中心外,它还有着全中东最豪华的购物中心。为避免和穆斯林的教义及习俗相冲突,大厦内专设有妇女区。面积达12000平方米的婚礼和会议大厅可被划分为6个小厅。这套建筑还配有一个面积达2080平方米的运动俱乐部和一个可以为各种宴会和酒席提供便利的服务中心。

三层的地下室为各位车主提供了停车的方便场所。此外,地下室还提供包括存储物品、代寄邮件等在内的许多服务。

王国中心大厦内装备了自动喷水系统,这些系统的设计、计算和安装都是遵循了美国消防协会的《喷水系统的安装标准》。快速喷水系统与住宅喷水系统也安装在大厦内的每间房和每个活动区。

大楼的总控中心由特殊的耐火材料建成,具有一小时耐火能力。这能使得建筑内各安全工作和消防部门的人员能够在紧急情况下依然监测和控制各项消防功能。

外形酷似环球金融中心的王国大厦被美国着名旅游杂志《旅游者》评为最新的现代化建筑的“世界新七大奇观之一”,并获得了2002年摩天大楼奖,获选为“最佳世界摩天大楼设计”。

第二节沙特的“新意”文学

伊斯兰教的兴起,加之阿拉伯民族的不断发展壮大,《古兰经》的创建,对于这个民族的文学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古兰经》出现之后,阿拉伯人才有文学,阿拉伯语言才成为一种很有力量的文化。

伴随着宗教兴起的“新意”文学,在阿拉伯大地上出现了众多文学爱好者,其中以沙米拉为代表。她的各种着作都在宣传伊斯兰教教义,提倡平等,妇女也应该享有同男子同等的待遇。作为古人留下的文化遗产,沙特人小心翼翼地保管收藏,并且申请加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行列。

1.真主的语言《古兰经》

阿拉伯半岛曾是一个偏僻荒芜的地方,阿拉伯人曾是一个部落分散的民族,阿拉伯语言曾是无地位的。诗歌的描写也大多是歌咏酒色,没有正规文学书籍的传播。自《古兰经》出现之后,阿拉伯人才有文学,阿拉伯语言才成为一种有力量的文化。《古兰经》在阿拉伯文学史上占着最高的地位,1300年来,《古兰经》是阿拉伯语文的典范。

随着阿拉伯民族的发展壮大,在亚、非、欧三大洲都流传着《古兰经》,它对于许多民族的文学史,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