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第五点,他称,应当以境外航运中心模式,扩大两岸间的实质经贸往来,欢迎双方多举办民间性质的经贸研讨会,开放大陆经贸研讨会,开放大陆经贸人士来台参访;希望双方尽快协商台商保障协议、两岸智慧财产权(即知识产权)保障制度、两岸经贸纠纷仲裁。
对于第六点,他说,两岸文教交流方面的各项议题,已到排上日程的时候,两岸在文化、经济层面各有所长,具有高度互补性。
对于第七点,他称,两岸应增加交流,促进相互了解。
对于第八点,他称,现阶段仍属民间交流的近程阶段,将在“国统纲领”所揭示的原则下,随时因应主客观形势,调整策略与做法。
连战的回应四平八稳、缺乏创意,等于没说。对于连战的回应,台湾学者陈癸淼评价到:“只是一个非常平淡的回应,看不到任何突破”。
到4月8日,李登辉利用“国统会”会议闭幕式的机会,才向外界公布了人们“盼望已久”的“层峰”方面的正式回应。即所谓“李六条”。
李登辉之所以这么晚才回应,表面上是想向外界表白其“广纳群言”的“民主”作风,内里恐怕还有其字斟句酌,不得不为协调其“台独”立场与大唱“统曲”之间矛盾而费尽脑筋的缘故。
李登辉准备了70天的“李六条”是什么货色呢?
李登辉在讲话中提出的六点主张的基本内容是:
第一点,在两岸“分治”的现实上追求中国统一;第二点,以中华文化为基础,加强两岸交流;第三点,增进两岸经贸往来,发展互利互补关系;第四点,两岸平等参与国际组织,双方领导人借此自然会面;第五点,两岸均应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一切争端;第六点,两岸共同维护港澳繁荣,促进港澳民主。
在具体内容上,该讲话重申了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台湾当局坚持统一目标,提出两岸要发挥中华文化,增进民族感情,承诺增进两岸经济往来,发展互补互利关系,“台湾的经济发展要把大陆列为腹地”;肯定了“汪辜会谈”和两岸事务性商谈,称它们“标志着两岸关系走入协商的时代”;在涉及“两岸商务与航运往来”时,提出“在时机与条件成熟时,两岸人士可就此进行沟通”,“交换意见”。
深思“李六条”,人们不难看出,李登辉的六条,核心是让大陆先同意台湾“独立”,并承诺放弃对台湾使用武力。这才具备了两岸进行统一谈判的条件。然后再像东西德、朝韩那样谈统一。李登辉认为,只有台湾先“独立”,才算或才能获得与大陆“对等资格”,如此,才谈得上两岸进行和平统一谈判。
这是一个打着统一之名,行分裂之实的回应。
1995年5月30日,台湾当局在台北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了为期一天的九五年度大陆工作会议,“行政院”各“部会”正、副主管,以及有关司处级官员200多人参加了会议。李登辉向会议致书面贺词,连战主持开幕式,并向与会者发表了有关大陆政策的讲话。会议宗旨是落实台湾当局现行大陆政策“以文教为先导和以经贸为主轴”的方针。
在会议上,连战强调以经贸为核心的两岸关系已经来临。统一未能达成,绝不是因为“有外国势力干预”或“台湾内部有人主张独立”,症结在于两岸政经制度与生活方式差距太大。
萧万长提出台放弃“法统、正统、中国代表权”之争。
他说,在两岸互动过程中,台湾的基本立场已经放弃“正统、法统、中国代表权”之争,视“正统、法统、中国代表权”是“分裂”中的两岸共同拥有,对尊严问题务实地做了权宜性处理。萧万长称,这一权宜性的处理方式,是基于“正统、法统、中国代表权”,不是台湾单方面拥有。
在此次会议上,“国安局长”殷宗文还在报告中指称,大陆“一个中国”政策是要套牢台湾的谈判空间。
这次会议无疑是一次落实“李六条”的会议。
此后发生李登辉访美的事,就顺理成章了。
眼看着第二次“汪辜会谈”就将开始,李登辉明知道大陆方面不会不有所反应,他还是到美国去了,这充分暴露了其统、“独”孰轻孰重的真实想法。他是要为因第一次“汪辜会谈”而大幅升温的两岸关系来个大降温!
这是对中华民族利益的巨大挑战!
而美国在处理两岸关系中暴露的居心和一系列恶劣行径,同样对中华民族的利益构成巨大挑战!
在这样的情势下,大陆方面做出除战争手段以外最强烈的反应,更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霎时间,海峡两岸关系冰冻三尺!
李登辉的“搭档”也不认同李登辉
当时,李登辉“总统”的搭档“副总统”是李元簇。
李元簇,字肇东,湖南平江人,1923年9月24日生。1936年参加平江县小学毕业会考,获第一名。1942年毕业于县国立第十一中学,高中毕业会考中名列榜首。后就读于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法政系及政治大学高等科。1946年高等考试司法官考试优等第一名及格。大学毕业后曾赴兰州、迪化(今乌鲁木齐)等地工作,兼《扫荡报》及《青岛日报》驻兰州记者。早年历任地方法院、高等法院推事,台湾省保安司令部及台北卫戍司令部军法处长,实施军法审判。1958年留学联邦德国,获波恩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归台后,初任《中央日报》主笔,嗣任“国防部”顾问兼法规司司长,“行政院法规委员会”及“诉愿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时还执教于台湾政治大学,任教授、法律研究所所长。1973年任政大校长。1977年任“教育部长”、“反共救国团”主任。年底接替李焕任“救国团”主任暨“中国童子军总会”理事长。1978年任“行政院司法行政部长”。1980年该部改组为“法务部”后,仍任部长。1984年因新竹少年监狱暴动事件辞职,受聘“总统府国策顾问”,同时重回政大任教。李登辉上台后,1988年10月复出任“总统府秘书长”,成为李登辉的“心腹幕僚”。1990年5月当选“第八届副总统”,后还兼任国民党中央“宪政改革”策划小组召集人,“国家统一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民党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十三届中央评议委员。1997年8月当选为国民党副主席。2000年5月被聘为“总统府”资政。
身为李登辉的重臣,李元簇对李登辉的一些倒行逆施并不认同。如在涉及两岸关系的重大问题上,李登辉主导“修宪”,提出将“总统”选举方式由“委任选举”急转为“直接民选”,当时具体主持这项工作的国民党“宪政改革”策划小组召集人李元簇表示不赞同,为此还遭到党内不少批议,到1997年,不得不辞去召集人的职务。李元簇拒绝为李登辉的“冻省”主张背书,对同乡的宋楚瑜深表同情。1998年8月,他在国民党中常会中强烈质疑党内为何设计“国民党是外来政权”的问题卷,并对“国民党两岁”的说法深表不满。李元簇反问“难道国民党是美国来的?还是日本来的?”怎么能以“台湾人”、“中国人”、“是中国人也是台湾人”来作为族群分类的选项?李元簇说:“难道台湾人不是中国人?”
在李元簇的心目中,中国统一天经地义。
而对曾宣布“不再竞选连任、要与李副总统一起退休”的李登辉违背前言继续宣布参选“总统”,李元簇也不表支持。为此,国民党非主流派大佬郝柏村等人,不仅从未对李元簇口出恶言,反有几分敬重之意!
李元簇卸任“副总统”后,坚决婉拒了李登辉安排的“国大议长”和“司法院长”职位。他说,在考量人生重大决定时,固然有许多利弊得失值得考虑;但最重要的是考量有些事情的“基本原则”,“有些职务要我做,我愿不愿意还要考虑”,“我控制在我自己手上,我不控制在人家手上”。李元簇此举,实际上是一种政治表态。
1996年5月20日,卸下“副总统”职务的李元簇,隐居于台湾东部苗栗头份。这里山明水秀、言语、习俗都与湖南家乡大同小异,登山健身,寄情山水,浸淫农艺,种花养兰。李元簇平日轻车简从,座车凯迪拉克并不常开出门;穿着朴素,民众常可在夜市、小吃店看到他身着中山装的身影。对于社区活动,李元簇相当关心。他家附近土地公庙、万善祠大拜拜时,不管哪位邻居做炉主,他都会请家中总管送礼金过去。1998年1月,与他结发50载的夫人徐曼云女士过世。此后,他就一人独居在头份,每天自己煮饭、洗衣,做着他最拿手的砂锅鱼头和蒸臭豆腐。
2000年民进党上台后,李元簇虽没有办理国民党党员重新登记,但仍相当关切国民党发展。李元簇在一次探望病中的连战时曾表示,“国民党要站起来,需要大家一起来努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连串导弹、火炮射击演习
话说回来,李登辉惹的祸还不仅仅是“四评六弹”。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导弹发射训练一结束,新的演习又开始了。
演习一轮接着一轮,一浪高过一浪。
8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发布公告: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于8月15日至25日在东海海域和海域上空进行导弹火炮实弹射击演习。
8月15日至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和空军如期在台湾附近海域进行了海空火炮导弹射击演习。演习顺利进行,发射的各类导弹全部命中目标,各型火炮射击也取得了优良的成绩。
据境外资料披露,此次演习地点在台方控制的“前线重地”东引岛北方约28海里处,解放军海空军共出动各型舰艇59艘、飞机192架次。大陆媒体公开报道,在这次演习中,盛传已久的涂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机徽的苏-27高性能战斗机掠过了台湾海峡上空。
苏-27是俄制第三代先进战斗机。该机翼展14.70米,机长21.94米,机高5.93米。最大起飞重量30吨。高空最大飞行速度2.35倍音速(2500公里/小时),海平面最大平飞速度1.1倍音速(1345公里/小时),实用升限18000米。起飞滑跑距离仅500米,差陆滑跑距离600米。最大航程4000公里,作战半径达1500公里。该机的机载火控雷达搜索距离超过100公里,跟踪距离80公里左右。该机还带有先进的红外搜索/跟踪传感器OEPS-27光电瞄准系统,搜索距离达50公里。
机载式器包括一门30毫米机炮、备弹149发。可外挂多达10枚的AA-10A、B、C中距拦射空空导弹和AA-8、AA-11近距格斗导弹。对地攻击时还可挂机炮吊舱、各种炸弹和火箭弹。
演习升级,江泽民主席亲临演兵场
10月某天,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又一次举行演习。据海外资料披露,这次演习是海军系列演训活动的重头戏。演训活动时间是9月15日至10月20日,地点在闽南沿海地区,内容包括训练、预演和新型装备展示,有舰艇81艘、飞机610架次参加。
尤其令参演官兵兴奋的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观看了这次海上演习。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秋上将,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上将、张万年上将、迟浩田上将,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傅全有上将、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上将、总后勤部长王克上将,解放军三总部、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也一同视察并观看海上演习。
演习当天上午,江泽民主席在海军司令员张连忠上将、政委杨怀庆中将的陪同下,冒雨来到海军航空兵某部机场视察。江主席十分高兴地同飞行员们一一握手,亲切地问候飞行员们辛苦了。他走到飞机前,详细地了解飞机的性能,在雨中边走边听张连忠司令员介绍飞行部队的情况。
下午,江主席等中央军委领导同志乘车来到某大型军港码头视察舰艇部队。江主席乘坐阅兵指挥车一一检阅每艘舰艇。接着,江主席兴致勃勃地登上新型导弹驱逐舰和导弹护卫舰参观。他攀舷梯、下舱室、上甲板,察看武器装备,参观飞行甲板和舰载直升机。当他听到飞行员出身的某护卫舰舰长柏耀平介绍舰艇装备和导弹各种技术性能时说,海军是高技术兵种,你们要很好地学习和掌握现代化技术,成为思想、技术都过硬的海上精兵。随后,江主席还认真地观看了海军兵器展览,并同中央军委其他领导一起,与海军演习部队的全体团以上干部合影留念。
第二天,晴空万里。朝霞辉映的海军某军港,显得格外壮观。停靠在码头上的指挥舰悬挂满旗,桅顶国旗和军旗迎风飘扬,军容严整的全体官兵以最高的礼仪在甲板上列队。
7点50分,江泽民等军委领导同志来到军港码头。码头上举行了隆重的登舰仪式,雄壮的国歌声响彻军港。随后,江主席健步登上指挥舰,在舰长、政委陪同下检阅了水兵仪仗队。
8点整,江主席乘坐的指挥舰劈波斩浪,驶向演习海区。江主席神采奕奕地走进驾驶室,兴致勃勃地观看舰长和水兵们操舰。舰长张厚礼上校请江主席坐下来,江主席笑着摆摆手:“不用坐,大家都站着操舰,我也一样站着。”舰长和水兵们看到江主席站在身旁,倍感亲切和自豪,心中涌起了无限的敬意。江主席久久伫立在驾驶台前,举目凝视着前方无垠的大海。
江主席离开了驾驶室后,轻松自如地攀上一层层舷梯,上到指挥舰最高的第九层观摩主席台,迎着强劲的海风,顶着强烈的阳光,等候观看海上多兵种协同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