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台湾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奖论文汇编.2012卷
3158700000005

第5章 南台湾经济社会结构对岛内政治与两岸关系影响初析(2)

总体观察,近20年来,台湾当局确实采取了许多支持南台湾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南台湾经济发展没有出现根本性的改变,经济结构依旧以农业、传统产业与重化工业为主体,高科技产业与现代服务业比例仍低,南北差距仍在持续扩大,没有明显改变。南台湾义联集团负责人林义守表示,30年前南北差距约30年,现在300年都赶不上。南北差距的持续存在与扩大,进一步加深了南北政治对立,让南台湾更绿,国民党势力进一步弱化。可以说,受南台湾经济、社会与政治结构的影响与制约,“平衡南北”尤其是重视南台湾经济社会发展,是台湾当局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不论蓝绿谁执政,都非常重视南台湾的经济发展,以争取南台湾选民的支持。

三、南台湾经济社会结构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影响

南台湾经济社会结构与政治结构,对南台湾与大陆的互动、对南台湾与大陆经济合作以及两岸关系发展均有重要影响。

(一)南台湾经济社会结构制约南台湾与大陆的交流和往来

近30多年来,两岸关系发展取得重大发展,两岸人员往来规模庞大,但更多的是北台湾民众到大陆与大陆民众到北台湾的交流或往来,南台湾民众到大陆旅游、探亲、参访与经商活动较少。在两岸人员往来方面,台湾民众赴大陆人数连续七年(2005-2011年)超过400万人次,其中2011年达到526万人次,历年累计近7000万人次,但其中以北台湾与中台湾民众居多,南台湾相对较少,尤其是南台湾的农民渔民与基层劳工到大陆的机会更少,这是南台湾民众对大陆了解不多及较为排斥大陆的重要原因之一。大陆民众赴台人数也在增加,从2000年以前每年不足10万人次增加到2001-2008年的每年20万至35万人次;2008年6月台湾当局正式开放大陆民众赴台旅游后,大陆居民赴台人数迅速增加,2009年为97万人次,2010年为167万人次,2011年达到197万人次,但仍绝大多数集中在北台湾与中部地区,到南台湾的人数较少,且停留时间较短。同样,近年来两岸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一年有成千上万项文化交流活动,但估计80%的文化交流活动在北台湾与中台湾,南台湾不超过20%。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北台湾是台湾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外省人比例大及南台湾相对边陲及与大陆经济关系不够密切有直接关系。

在两岸通航安排中,因南台湾经济等方面的劣势,获得的利益分配也大大低于北台湾。两岸航运协议中有关海上航运港口的安排,台湾对大陆开放基隆港(含台北港)、高雄港(含安平港)、台中港、花莲港、麦寮港与布袋港等六个港口,其中南台湾只有一个高雄港(包括安平港)。在两岸直航运输航点与航班安排中,南台湾获得的份额也非常少。台湾对大陆开放总计8个直航机场,但南台湾也只有高雄一个小港机场;在航班安排上,80%的两岸直航航班在北台湾,高雄小港机场的两岸直航航班相当少。初期高雄小港机场与大陆的直航机场只有8个(上海、杭州、广州、成都、厦门、福州、深圳与宁波),每周航班只有14个,许多到南台湾或高雄观光旅游的游客还要乘坐高铁到北台湾的桃园机场返回大陆。这种局面自然不利南台湾与大陆的密切往来与互动。

(二)南台湾经济社会结构对两岸经济合作的双重影响

南台湾经济结构决定了南台湾社会结构与阶级结构的特性,影响到南台湾选民对两岸关系的立场与态度,进而影响到南台湾与大陆经济关系的发展。

一方面,南台湾经济结构影响和制约南台湾与大陆的经贸投资关系。南台湾经济结构以传统产业(多为中小企业)、重化工业为主,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少,影响到南台湾企业对大陆投资有限,经济合作不多。台商对大陆投资主力是以电子电器、高科技产业以及新兴的金融服务业为主,台湾对大陆出口也是以电子与电机产品占绝对主力,而这些产业则集中在北台湾地区,是南台湾的劣势,因此不利于南台湾企业到大陆投资以及与大陆的广泛经济合作。例如,2011年海峡两岸贸易额超过1600亿美元,但主要是北台湾(包括中台湾)与大陆沿海地区的贸易,估计占两岸贸易总额的80%,南台湾与大陆的贸易比重很低,不超过20%。台商对大陆投资也主要是北台湾企业对大陆投资,南台湾企业对大陆投资相对较少。相应地,南台湾的经济结构也影响到大陆企业对南台湾的投资。由于北台湾是台湾经济中心与总部经济中心,大陆企业对台投资初期以市场布局为主,投资自然集中在北台湾,对南台湾投资甚少。南台湾社会与政治结构同样影响大陆企业对台投资。南台湾县市是民进党执政,对大陆不够友善,有强烈的“反中”倾向,甚至公开明确反ECFA,制造ECFA会严重冲击南部农业与弱势的传统产业,会加大南台湾的失业,让南台湾民众比较排斥大陆企业对南台湾的投资与经济合作。这种政治环境或投资环境,当然会影响到大陆企业对南台湾的投资意愿与兴趣,成为大陆企业对南台湾投资甚少的另一原因,也严重制约了大陆与南台湾的经济合作。依据台湾信义资产管理公司分析,2009年7月到2012年1月,台湾经济主管部门批准208个大陆企业投资项目,投资金额3.08亿美元,其中,在台北市设点者占58%,新北市占20%,桃园县占8%,三地合计占86%,南台湾县市甚少,估计不到1%。

另一方面,南台湾经济结构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和制约台湾当局的大陆经贸政策。南台湾产业工人多,蓝领多,农渔民多,白领少,中产阶级比例低,而蓝领(劳工)与黑手(农民)则是民进党长期争取的对象,是民进党的重要支持者。在台湾经济起飞之后尤其是台湾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后的高科技产业发展时代,这些阶层与群体是利益上相对被剥削的群体,收入普遍较低,因此较排斥过去长期执政忽视南部建设或“重北轻南”的国民党。而国民党又是从大陆败退台湾、并在台湾发展的政党,是积极倡导两岸关系发展与两岸经济合作的政党,于是南台湾民众对国民党的排斥也折射在国民党推动的两岸关系发展与两岸经济合作政策上,因此较排斥两岸关系发展。加上民进党强烈“反中”,同时又将国民党视为“亲中”政党,而南台湾民众到大陆的机会少,对大陆了解少,自然影响到南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认知与态度,进而影响到对两岸关系发展的立场与态度。尤其是民进党不断利用南台湾经济结构与选民结构,扩大制造两岸经济关系发展与经济合作的负面影响,不断强调签署ECFA会冲击台湾传统产业与农业(主要集中在南台湾),会造成更多的失业,引起南台湾民众对两岸经济合作尤其是ECFA的忧虑甚至排斥。因此,台湾当局的大陆经贸政策多少受南台湾经济、社会与政治结构的制约与影响,也影响了南台湾与大陆经济往来与合作。台湾当局一直未开放大陆企业对台湾农业投资,关键在于台湾的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南部地区,农业又是十分敏感的行业,台湾当局在大陆企业对台农业领域投资的政策开放上十分小心谨慎,避免政策开放对南部农业的冲击以及影响南台湾农民的权益,避免因政策开放引起农民的不满与反弹,从而影响到两岸农业的合作。

(三)南台湾经济社会结构对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影响逐渐浮现

尽管南台湾经济结构、选民结构与选民特性影响到南台湾选民对两岸关系的立场与态度,并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南台湾与大陆关系的改善与发展,但事物发展也往往有物极必反之时。南台湾经济落后与南北差距的扩大,让南台湾执政县市与企业界开始积极寻求扩大南台湾与大陆的经济合作,以促进南台湾的经济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大陆积极采取一系列惠台政策与措施,鼓励南台湾农产品销往大陆,与南台湾农民进行了契约合作,鼓励大陆民众赴南台湾旅游,南台湾与大陆的经贸往来增加,也带动南台湾经济的发展。2008年5月国民党重新执政后,采取积极务实的两岸政策,大力加强两岸经济合作,让台湾在两岸经贸交流合作中获益甚多。考虑到选民利益与地方经济发展,南台湾民进党执政县市首长与民进党中央持不同的立场与态度,积极寻求与大陆的互动,近年来先后有云林县长苏治芬、高雄市长陈菊、台南县前县长许添财、台南市前市长苏焕智等到大陆推销农产品或推销高雄世运会。其中,南台湾民进党执政县市的局处级官员到大陆的经贸参访活动越来越多,体现了在经济领域其务实与低调的一面。前高雄县长杨秋兴在2010年决定参选高雄市长后公开表示,在不引进大陆劳工、不开放大陆农产品进口等前提下,他绝对支持台湾与大陆签署ECFA,“若不支持,台湾就会变成孤岛”。2012年台湾“大选”期间,尽管有民进党人士不断批评大陆,甚至攻击“大陆是假采购,真辅选”,但南台湾民进党执政县市的地方官员仍积极开展两岸经贸合作,高雄市政府组团到大陆各地推销农产品与地方特产,庆祝高雄新的两岸航线开航,欢迎大陆参访团在高雄举办的重要文化活动。南台湾县市还与大陆部分省市签署不少地方经济合作协议。

南台湾经济结构与经济现状,也促使南台湾企业不断呼吁台湾当局放宽大陆政策尤其是“陆资入岛”政策,鼓励大陆企业到南台湾投资。南台湾知名企业义联集团总裁林义守表示,“要拉南部经济上来,唯一最好的路是与大陆合作”。南台湾企业界也希望通过两岸经济合作尤其是大陆在南台湾的投资拉动南台湾房价,刺激南台湾房地产业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尤其是大陆与南台湾经济联系的加强,经济合作的增多,已逐步影响到南台湾经济结构的变动,影响到南台湾民众对大陆态度的转变。近两年来,南台湾航班的增加与大陆旅客到南台湾旅游带动了南台湾的投资热与经济发展。台湾交通部门官员表示,高雄机场的两岸航班航点从开放时的8个增加到19个,两岸直航航班从每周27班增加到51班;2011年1-9月,高雄旅馆住宿率同比增长34.7%。另据高雄市政府观光局统计,2011年,大陆旅客到高雄市的人数达到104.3万人次,较2010年的81.3万人次增长了28.3%,1-10月大陆赴台观光客为高雄市带来2.8亿元的旅游收入。旅游观光饭店纷纷在高雄市投资,到目前已开业或即将开业的观光饭店有10多家,累计投资达335亿元。

在南台湾与大陆经贸往来与互动增多的大背景下,南台湾民众对国民党与大陆的态度开始调整与转变。成功大学政治系助理教授黄清贤参加香港中国评论社“南台湾地方政治生态的变化与影响”座谈会时表示,“至于两岸互动方面,台南已经不是铁板(一块),从ECFA到学甲虱目鱼契作,不到一年改变学甲7%民众从绿转蓝的效应来看,只要在经济上能处理得好,选民会有一个聪明的判断,哪个政府执政能带给人民比较好的生活,就能得到选票”。

这种变化也可以从2012年台湾“大选”中南台湾选票的变化得到一定反映。在这次“大选”中,尽管马英九在南台湾的得票数远少于民进党的蔡英文,但较预期的要好,民进党在南台湾并没有获得预期的大胜。民进党原本估计,蔡英文在南台湾大赢马英九70万票,选举结果是,马英九在南台湾较蔡英文只少了47万票。尤其是南台湾部分绿营选民在政治倾向与现实利益矛盾中选择了不投票,导致南台湾投票率偏低,成为蔡英文败选与马英九胜选的重要原因之一。台南市和高雄市投票率分别为74.1%与75.9%,略接近平均投票率74.38%,但云林县、嘉义县、嘉义市与屏东县的投票率分别只有68.9%、72.4%、73.5%与72.6%,均低于平均投票率;而北台湾的台北市投票率达76.7%,高居全岛第一,新竹县与新北市的投票率也分别为76%与75.9%,位居第二、第三位。南台湾选民投票不积极,投票率偏低,影响到蔡英文南部选票远不如预期,一个重要背景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两岸经济合作正在改变南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的态度,改变其投票意向,也显示两岸因素在台湾“大选”中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关键。

可以说,南台湾经济结构现状及民意变化驱动南台湾加强与大陆的往来与经济合作,加上大陆不断出台惠及南台湾民众的政策措施,南台湾民众从中得到经济实惠,正在改变着南台湾民众的政治观与两岸观,南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发展的疑虑降低,排斥感减少,希望两岸关系改善与加强经济合作逐渐成为南台湾的主流声音,有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南台湾与大陆关系的进一步改善。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