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工业不仅在经济规模上迅速扩大,还显现出工业结构和地区布局的变化。其中,新疆工业布局的变化呈现出工业重心自南而北的转移过程,而工业结构的变化主要在于新疆工业逐步以重工业为主。
一、工业布局的演变
工业布局是工业生产的空间组织形式。在工业化阶段,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工业布局是生产力布局系统中的主要环节,具有长远性、全面性、战略性等特点。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新疆的工业布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业的区域分布并不是一种均衡的、合理的分布状况,受到自然环境、交通条件、经济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一)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工业布局的变化
在自然地理上,新疆被天山山脉分隔成南北两大部分,天山以南称为南疆地区,天山以北称为北疆地区。1949年以来,由于行政区划的变动以及各个地区经济条件的迥异,造成新疆各地经济发展的差距。1991年5月23日,自治区七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正式对新疆经济区域进行了划分:“按照地域分工原则,根据自然资源和产业发展的相似性,经济联系的密切性和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辐射性,全区划分为北疆中部、北疆西北部、南疆东北部、南疆西南部和东疆五个经济区。”该纲要规划了未来新疆经济区域的分工,即综合经济开发带,包括北疆中部地区和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石油和石化开发带,包括东疆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黄金和有色金属开发带——阿勒泰地区,将喀什、伊宁、哈密三市作为开发重点。第一次以政策法规的形式确立了新疆经济布局的划分。
北疆中部经济区的范围是指首府乌鲁木齐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包括昌吉、米泉、阜康、奇台、呼图壁、玛纳斯、木垒等市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石河子垦区、农六师五家渠地区、农七师所属团场、克拉玛依地区以及奎屯地区,这一经济区处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也是新疆经济最活跃、生产力水平最高的地区。习惯上,人们称其为天山北坡经济带。北疆西北部经济区的范围包括伊犁地区、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以及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所属地区。南疆东北部经济区是指以首府库尔勒为主的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和阿克苏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因石油资源的开发而成长为新疆地区新兴的经济区。南疆西南部经济区的范围包括喀什、和田、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族自治州地区,这一经济区也是新疆经济发展最落后地区,国家级贫困地区——南疆三地州,就是指喀什、和田、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族自治州。东疆经济区是指哈密、吐鲁番两个地区,在自然地理划分上,传统上属于南疆地区,但这一地区扼新疆交通咽喉,新疆与内地的铁路、公路交通主要经过此地,而且在地理环境上与北疆和南疆其他地区处于分隔状态,因此,在经济区划上被单独划分为一个经济区。
新疆经济布局的划分客观体现了新疆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其中,工业作为新疆国民经济主要部门,其布局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自南而北演化的过程。1949年9月,新疆的生产力布局中,以喀什、阿克苏、库尔勒等地区为主的南疆地区在经济总量上居第一位,其次是迪化、伊犁等地为主的北疆地区,居第三位的是以吐鲁番、哈密地区为主的东疆地区。
据统计,1949年,南疆地区的工农业总产值为93724.6万元,占全疆工农业产值的比重为59.6%;北疆地区的工农业总产值为56105.74万元,占全疆工农业产值的比重为35.7%;东疆地区为7439.6万元,占4.7%。由此可见,新疆地区的经济重心是在南疆地区。从地区排位来看,喀什地区居第一位,而作为首府的迪化(乌鲁木齐),在全疆11个地区中仅排在第十位。在工业布局上,1949年,北疆中部区的工业总产值占全疆的43.83%;南疆东北部区和南疆西南部区各占24%;北疆西北部区和东疆地区只占很小的比例。
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工业化建设逐步开展,新疆的工业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1949~1952年)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新疆手工业生产的恢复,以及驻疆人民解放军在迪化(今乌鲁木齐)等地兴建的一大批现代工业,使迪化市的工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1952年,迪化工业生产总值达到了3243万元,仅次于伊犁州(包括伊犁、塔城、阿勒泰地区),居全疆第二位。迪化、昌吉等地为主的北疆中部地区工业总量已超过南疆地区位居全疆第二位,仅次于北疆西北部地区。
第二个时期(1953~1995年),新疆的工业化建设大规模展开,新疆“一五”、“二五”等经济计划的实行,使新疆的现代工业企业大批建立起来。1955年,乌鲁木齐、昌吉等地的工业规模已跃居全疆首位。尤其是军垦新城——石河子、石油新城——克拉玛依的出现,使得从乌鲁木齐直到克拉玛依市形成了一个工业经济带,成为全疆工业最集中的地区。1965年,乌鲁木齐、昌吉州、石河子市、克拉玛依市等地的工业总产值已占全疆的49.5%,居二、三、四位的分别是北疆西北地区、南疆地区、东疆地区。
第三个时期(1995年后)是新疆的工业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新疆工业布局状况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包括吐哈油田、塔里木油田的开发以及南北疆铁路的延伸,南疆的库尔勒地区以及东疆地区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南疆以库尔勒市为中心的东北部地区工业规模迅速扩大。1995年,南疆的库尔勒地区的工业总产值便已超过喀什、阿克苏、和田、克孜勒苏四地州的总和,形成了新疆地区新的工业增长极。2000年,东疆地区的工业总量又超过南疆喀什、阿克苏、和田、克孜勒苏等地州。2007年,新疆工业在规模上位居第一位的是北疆天山北坡经济带,第二位的是南疆东北部地区,排列在三、四、五位的分别是北疆西北部地区、东疆地区、南疆西南部地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的工业布局是以首府乌鲁木齐为中心、乌鲁木齐至独山子至克拉玛依沿线为重点、铁路和公路干线为骨干,向南北疆依次展开的一种区域布局结构。其中,以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奎屯、克拉玛依等天山北坡5个城市为代表的天山北坡地区工业聚集度最高。
2007年,这5个城市的工业总产值约占全新疆的68%,工业企业单位数约占全疆的一半,天山北坡地区已成为全疆的工业中心区。
(二)影响新疆工业布局变化的因素
1.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经济政策
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布局在一定程度上都要受到政府产业政策以及区域发展战略的影响,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政府为了尽快发展本国或本地区经济,制定的一系列经济发展政策对工业布局的影响相当大,其中区域发展战略直接影响着工业布局,这种战略分为均衡发展战略和不均衡发展战略两种。1949~1978年,中国政府基本执行了一套均衡发展战略,中央财政通过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倾斜政策以及各种产业发展政策扶持中西部地区工业的发展,改变了中国现代工业过度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局面。但是新疆地域辽阔,占全部国土面积的1/6,中央和地方政府有限的投资不可能做到各地区平均分配,只能选择重点地区进行建设,实行区域内不均衡发展战略。
首先,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央及新疆地方政府确立了以首府乌鲁木齐为工业重点投资建设地区。1949~1952年,新疆省财经委员会提出了《新疆省财经建设三年计划轮廓》,计划在新疆建设发电厂、汽车修理厂、水泥厂、棉纺厂、制糖厂、陶瓷厂、玻璃厂、面粉厂、钢铁厂等工矿企业,计划投资772.15万元,安排在首府迪化的工业投资就达726.36万元。同一时期,新疆军区所属部队为解决部队给养问题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创办了一批现代工矿企业,如八一钢铁厂、七一棉纺厂、六道湾煤矿等。1952年年底,新疆军区将其中的13个工矿企业移交给新疆省人民政府管理,这些工业企业全部分布在迪化市,这些厂矿的总投资达6570.17万元,占新疆工业总投资的2/3。可见,1950~1952年,新疆工业建设的重点地区是在乌鲁木齐地区。
1953~1957年,新疆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虽然“一五”计划对新疆工业建设提出的目标是“整顿提高现有企业,举办在生产与生活资料自给范围内所需的工业,并组织资源调查、勘探为未来大规模工业化建设作出准备”,但是,新疆仍扩建、新建了一批现代工业,新建的有新疆制酸厂,扩建的有八一钢铁厂、七一棉纺厂、十月汽车修配厂等。
“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建设的投资额计划安排1.79亿元,占整个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的近47%,其中,1953年安排的工业投资就达1.15亿元,全部在迪化”。特别是在1956年,在全国工业厅局长会议上,“按国家建设全面规划的意见,新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地区已被列为全国八大工业区之一”。1958~1960年,新疆的工业建设进入了一个高潮。在基本建设投资上,工业部门安排了889706万元,是“一五”计划的40多倍,在地区工业投资分配上,乌鲁木齐地区仍占主要地位。其中,建材工业26182万元的投资中的14043万元安排在乌鲁木齐,机械行业在乌鲁木齐投资15280万元,占整个行业投资的29.4%,纺织行业在乌鲁木齐投资12700万元,占整个行业投资的25.5%,煤炭行业计划在乌鲁木齐地区新建和扩建的生产能力为1296万吨,居全疆第二位,仅次于哈密地区。冶金工业在乌鲁木齐地区投资为16720万元,占整个行业投资的15.5%,仅次于哈密地区。而整个轻工业部门经过“二五”计划的建设,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在地区分布上“最集中的是乌鲁木齐,拥有职工12271人,占全疆总数的21.5%;有轻工企业67个,占全疆总数的14.3%”。其次,20世纪50年代,国家对石油需求的日益增长,以克拉玛依为中心的新疆石油工业得到迅速发展。1956年,克拉玛依油田被发现,中央组织全国各地的石油技术人员、工人、复员军人汇集克拉玛依,进行石油开发。“二五”计划中,新疆石油工业的投资达248200万元,其中克拉玛依油田的投资就达198500万元。1958年,克拉玛依油田正式投产;1960年,克拉玛依原油产量达到164万吨,占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的39%,部分原油还运送至兰州炼油厂进行加工。一座石油新城——克拉玛依市逐渐形成,成为新疆的石油工业基地;1965年,克拉玛依的工业总产值已位居全疆第三位。
再次,20世纪90年代,国家工业化进程逐渐加快,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大,中央开始把新疆作为能源开发重点区域。1990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中提出:
石油工业采取“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战略方针,保证东部老油田稳产增产,适当集中力量加强西部新油区主要是塔里木、吐鲁番地区的勘探和开发。20世纪80年代末,中央便已组织对吐哈盆地和塔里木盆地进行油气资源的勘探工作。1991年初,吐哈油田和塔里木油田开发相继开始,当年便生产出原油输往内地,石油、天然气开发的主要地区库尔勒和东疆地区工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自治区政府也在“八五”计划中提出了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特别是自治区人大通过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加快了新疆石油、煤炭资源的开发。
2.新疆地区消费市场的变化
首先,新疆消费人口结构以及人口分布的变化带来了新疆工业布局的变化。1949年,新疆地区人口结构中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绝大多数,汉族人口仅占人口数的6.72%。在人口地区分布中,南疆地区人口占全疆人口总数的70.14%,北疆地区为24.77%,东疆地区是5.09%,同全疆的经济布局相符合。1949年,新疆工业总产值中手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92.8%,而新疆的手工业又主要分布在南疆地区。据1954年的调查,南疆地区个体手工业户占全疆的70.1%,主要生产民族手工业产品,满足当地少数民族的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