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使新疆地区工业发展的未来走向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199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中心、纺织厅等单位的部分专家、学者完成的着作《新形势下新疆传统产业发展》,就世纪之交全国工业化进程加速的情况下,新疆的传统产业如棉纺织、制糖、造纸、皮革、化学、机电等工业部门发展的思路提出对策及政策建议。学者们认为,应加快传统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区内外的经济技术协作,并由中央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在立项上、资金上进行倾斜,加快新疆以资源加工为主的传统产业的发展。1999年,新疆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拴乾主编了《走向21世纪的新疆》(经济卷)一书,其中第十二章专门介绍了新疆工业50多年来的发展状况,对新疆工业结构、布局的演变及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未来新疆工业结构将向重化工型过渡,新疆工业布局应以乌鲁木齐为中心,向南北方向展开,并对新疆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3.有关西部或西北经济的研究中涉及新疆工业的论着
20世纪90年代初,徐炳文主编的《中国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概论》一书,探讨了西北地区经济未来发展的走向,在书中的“资源·产业”篇中,对西北地区能源、原材料、加工业、高科技产业在西北开发中的战略地位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发展西北地区煤炭、电力、有色金属、石油化工、机械、纺织、食品工业的建议,其中就有开发新疆塔里木、吐哈盆地等石油资源的设想。2000年,为了对西部开发提供决策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北开发战略研究课题组进行了调研工作。陈佳贵等专家主编了《西北开发报告》一书,在其“分析报告五”中,对20世纪90年代西北地区工业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调整地区工业结构的建议,即大力扶持发展优势资源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重视对传统行业进行改造提升。这其中就提到了要大力建设西气东输工程。此外,还有胡树林的《制度变迁中的西部经济发展》,提出了通过制度创新来加快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4.有关中国工业经济的研究中涉及新疆工业的论着
该部分中有吴传均主编的《中国经济地理》一书,下篇“区域发展分析”第十五章介绍了新疆的工业体系与交通建设情况。
除了以上着作之外,新疆一些政府部门、研究机构相继编辑出版了新疆工业发展历史的相关史志文献,是研究新疆工业史的重要史料。主要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部门编辑出版的地方志丛书。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修的各工业部门志,有《新疆通志·石油工业志》、《新疆通志·电力工业志》、《新疆通志·煤炭工业志》、《新疆通志·纺织工业志》、《新疆通志·化学工业志》、《新疆通志·钢铁工业志》、《新疆通志·建材工业志》、《新疆通志·轻工业志》、《新疆通志·有色金属工业志》、《新疆通志·机械电子工业志》、《新疆通志·综合经济志》;新疆石油部门编辑的《西北石油局志》、《塔里木石油志》、《60年代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克拉玛依油田》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史志编纂委员会编辑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史料选辑·兵团工业专辑》(第16、17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志·交通志》,这些工业志书涉及年限均是从1949年到20世纪90年代;此外,还有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统战部编写的《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新疆卷》,辑录了新疆地区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一些文献。
再有,就是在新疆工作过的领导人的传记,其中记述有新疆工业建设的内容,如: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编辑部编辑的《王震传》(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年版);另外,还有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编辑的《王恩茂文集》(上、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整体而言,专家学者们对新疆工业发展的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深入;但是,对新疆工业史的研究尚有许多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探索,有许多薄弱点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有关新疆工业变迁的经济史论着多是对新疆工业变迁的历程进行的历史性描述,缺乏更进一步的分析。如:新疆工业的变迁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工业发展的经验教训有哪些?它的发展所体现出的自身特色都有哪些?长期存在的问题有哪些?新疆工业近60年来布局和结构的演变的原因如何,都要深入研究。
第二,虽然从经济学角度研究新疆工业的论着比较多,但是,大多数论着多集中于考察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新疆工业,研究上前轻后重,偏重于对新疆工业未来发展战略的探讨;相反,1950~1978年是新疆工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基础性的一环,相关论着缺少深入的研究和论述,使人感到缺乏历史的整体感,不足以说明新疆工业发展的全貌。如近60年来,新疆工业的发展模式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计划经济时期,新疆工业采取了什么样的发展模式?20世纪90年代后,又采用了哪种模式?这些都需要进行研究。
第三,政府在新疆工业发展中的作用如何,即政府行为的变化所导致的制度变迁对于新疆工业发展的影响是怎样的?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第四,新疆工业的变迁不仅包括现代工业,还应有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演变。这一点是以上论着极少提到的,需要我们加以关注。
第五,从研究方法上看,已有的研究成果很少采用历史学理论与经济学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新疆工业的变迁,多偏重于对新疆工业发展结果的经济学实证分析,以求对政府的经济决策给予理论支持,得出的结论往往具有前瞻性、预测性。即使涉及新疆工业发展的历史,均是简单的概括性的描述,对新疆工业发展成就进行展示,提供的多为资料性的文章。
因此,在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工业变迁的研究中,历史学与经济学理论的结合应是主要的研究方法。
二、本书的体系及基本观点
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工业的变迁,时间跨度近60年,既要进行历史的梳理总结,又要进行经济学分析,任何单一的研究方法都难以全面地实现研究的目的。对于新疆工业经济发展史的研究,更应借助于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吴承明先生认为:“经济史是研究过去的、我们还不认识或认识不清楚的经济实践,因而它只能以经过考证和你认为可信的史料为依据,其余一切理论、原则都应视为方法——思维方法或分析方法。”因此,笔者将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基础,结合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研究对象进行归纳、计量分析、比较研究,从中得出结论,达到此项研究的目标。
本选题的研究思路中,正文共分为八章:
第一章主要分析了1949年以前新疆社会经济状况,有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有关新疆的历史环境,包括新疆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情况;另一方面是介绍新疆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包括近代新疆传统手工业、机器工业的发展概况、特点及问题等,勾勒出新中国建立后新疆工业发展的历史起点。
第二章梳理了20世纪50~70年代新疆工业的发展历程,将新疆工业的发展演变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50~1957年的新疆工业建设,主要包括现代工业的创立与发展、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生产建设兵团工业的发展、社会主义工业经济建设的主要成就等;第二个时期是1958~1978年新疆工业的曲折发展,包括“大跃进”时期重工业优先战略的确立、重工业的建设、工业经济建设的调整、“文化大革命”对工业的影响、新疆的“三线”建设和工业体系的初步确立等。
第三章梳理了1978年之后的新疆工业的发展状况:首先是国有工业企业的改革和工业经济发展的概况;其次是非国有工业经济的发展,包括个体、私营工业,港、澳、台商、外商投资于新疆工业的概况;再次是生产建设兵团建制恢复后,兵团工业再次发展成为新疆工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四章分析论述了新疆工业布局和工业结构的演变,提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地区工业重心发生了从南至北的转移,影响工业布局演化的因素主要有经济政策、人口分布、交通条件、资源状况等;工业结构在政府的政策影响下发生着变化,包括轻重工业比重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变化、工业各部门(石油、煤炭、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化学、机械电子、建材、纺织)在工业中比重的变化。
第五章论述了近60年来新疆工业变迁所体现出的特征。这些特征主要是:现代工业的创立发轫于驻疆人民解放军的大生产运动;新疆的工业开发属于政府主导的、嵌入式的开发方式;工业结构是以能源、原材料为主形成的资源型重工业结构;工业组织体系按照隶属关系不同形成中央、地方、兵团企业“三分天下”的格局;工业部门是“内向型”行业占多数的部门结构;工业生产力在区域间不均衡分布。
第六章对近60年来新疆工业变迁所取得的成效做出评价,认为工业规模有了巨大的提高,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对新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七章探讨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工业发展长期存在的问题,包括工业产品的生产长期以初级产品为主;由于管理体制的分割造成的工业重复建设;工业效益不佳;民营经济力量薄弱,以及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约束等。
第八章总结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工业发展的历史启示与经验借鉴,主要包括工业发展模式的演变、政府对工业发展的主导、市场与工业发展的关系、现代工业与传统手工业的关系的演变。
通过研究,本书所包含的基本观点主要体现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工业发展有其自身的特色。首先,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0~1952年)是新疆现代工业的初创阶段,是以进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主力发起并实施的新疆工业现代化运动;其次,近60年新疆的工业化发展,生产建设兵团三分天下有其一(其余二者有中央在疆企业和自治区地方企业),兵团对新疆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这些都是不同于内地之处。
第二,新疆工业长期以来处于“内向型”经济状态,体现在产品服务对象上主要是以本地区的消费者为主。1949年之前,现代工业寥寥无几,当地人民对工业品的需求主要靠从苏联进口、从内地运输,以及依靠当地传统手工业的生产来满足,由于交通不便,造成进口的工业产品价格昂贵,广大人民的消费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1949年后,新疆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得益于它能迅速满足人民的消费需求。在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是卖方市场,工业产品大多用于满足本地需求,依靠本地市场,新疆的现代工业虽历经波折,仍能继续发展,而且能很好地保障广大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改革开放后,市场竞争激烈,新疆工业的发展遇到了困难,在与内地和国外产品的比较上,工业制成品技术含量低、成本高,使得大部分工业部门除了石油和纺织部门外,无力开拓区外市场,其产品销售市场仍主要是以本地市场为主。
第三,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工业的建立与发展属于嵌入式的经济开发方式,政府在其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中央政府长期对新疆经济建设的投资以及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计划地向新疆进行经济移民,不仅为新疆带来了发展工业所需的投资、劳动力和技术,缩小了新疆与内地工业发展水平的差距,而且改变了新疆的人口结构,增加了消费需求,促使工业结构逐渐调整,改变了新疆的工业布局。改革开放后,中央和地方政府积极引导国有企业的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使新疆的国有工业企业逐渐适应市场的竞争;又通过制定一系列经济发展战略,如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等来引导新疆工业发展的方向。
第四,新疆的工业变迁不仅指现代工业的发展变化,还包括传统手工业的演变。由于新疆地区是少数民族地区,手工业主要是以少数民族手工业为主,它在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9年以前,传统手工业曾是新疆工业的主体;1949年以后,通过社会主义改造,传统手工业成为集体经济的一部分。20世纪80年代后,个体手工业又重新出现,除了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的消费需求外,还作为旅游工艺品为新疆的旅游业发展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