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工业变迁研究
3162200000005

第5章 新中国新疆工业的资源基础和历史起点(2)

药用植物:新疆本地产的野生植物有3000余种,其中有特殊经济意义的达400多种野生植物中有100多种药用植物,总储量在20万吨以上。其中最主要的药用植物有甘草、麻黄草、贝单、雪莲、党参、阿魏、肉苁蓉、枸杞等20余种。这些野生药用植物通过人工培育可进行大面积栽培,成为新疆医药工业的重要资源。

此外,新疆还有罗布麻、橡胶草、芦苇、薰衣草等不少野生植物资源,可作为纺织、造纸及芳香材料。如罗布麻的纤维可用于纺高级细纱,与棉毛混纺可织成凡立丁、派力司等高级衣料,麻杆还可造纸;芦苇在新疆储量很大,其中博斯腾湖区的芦苇茂密高直,可作造纸材料;薰衣草主要生长在伊犁地区,是世界上仅次于法国的第二大薰衣草种植区,薰衣草可制作成各种香水,还有驱除蚊蝇、祛风止痛的药用功效。

(二)丰富的矿能资源

远古时代,新疆所在地域曾经历了剧烈的地质运动,由于青藏高原的抬升,以及塔里木、准噶尔两大沉积盆地的形成,使新疆地区具备了极佳的成矿条件,能源、矿产资源的蕴藏量十分丰富。截至2006年底,新疆已发现138种矿产,占中国已有168种矿产的82%。新疆地区探明有资源储量的矿种88种(亚种121种),其中能源矿产6种、金属矿产27种(亚种28种)、非金属矿产55种(亚种93种),是中国矿种最多的省区。

1.能源资源

新疆蕴藏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是中国最有找油远景的内陆盆地。早在古代,就有西域居民利用石油的记载。如唐代的《北史·西域列传》曾提到龟兹国人将石油用于医药,并作为贡品向中央朝廷进贡的事。

千百年来,人们在一些石油露头处用土法采集和熬制石油。新疆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勘察发现的。截至2000年底,“新疆石油预测资源量为208.6亿吨,占全国陆上石油资源量的25%,天然气预测资源量为10.7万亿立方米,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量的28%”。通过勘察,“发现油气田59个,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5.54亿吨,天然气8.54万亿立方米”。2006年,“新疆石油保有储量41883.22万吨,天然气6598.24亿立方米”。新疆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准噶尔、塔里木、吐鲁番-哈密三大盆地,已开采的油区有克拉玛依、百口泉、红山嘴、火烧山、柯克亚、乌尔禾、独山子等,正在开采的有哈密、鄯善、吐鲁番、库车、拜城油田,新疆已成为中国21世纪油气开发的战略后备基地。丰富的石油资源为新疆发展石油加工工业创造了有利条件,除了生产各品种油类外,还可通过原油深加工生产氮肥、乙烯等化工产品,带动化学、塑料等行业的发展。

新疆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准噶尔、伊犁、吐鲁番-哈密三大盆地中,新疆在地质史中有五个聚煤期,即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和侏罗纪,唯侏罗纪含煤地层出露面积大、分布广、煤层层数多、单层厚度大、煤质优良,是新疆煤炭开采的主要对象。新疆的煤炭开采和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据《水经注》记载,龟兹人开采当地煤炭冶铁,“恒充三十六国之用”。清乾隆、嘉庆年间,在伊犁、哈密、迪化等地均有煤炭开采的记载。新疆的煤炭资源量丰富,截至1995年,全区已发现煤炭资源190多处。

据第三次煤炭资源预测,新疆煤炭预测总储量为18182.3亿吨,居全国第一。2007年,新疆煤炭已探明的储量达251.25亿吨,煤炭年开采量从1955年的64.55万吨增长到2004年的3749.4万吨。这些丰富的煤炭资源为动力工业和煤化工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矿产资源

新疆的有色金属、贵金属和稀有金属资源非常丰富,发现利用比较早。

两千年前,在新疆伊犁的尼勒克地区,当地人就进行过铜的开采和冶炼。

清代,清政府还在伊犁、拜城建过铜币铸造厂,阿勒泰地区成为一个主要的产金点。1949年后,新疆地区开发的黑色金属及有色金属矿产有铁、铬、铜、铅等14种,已开发的黑色金属矿区90个、有色金属矿点80个,已探明储量的有铁、铬、锰、铜、铅、锌、铝、镍、钨、钼等矿床。这些矿产分布广、矿点多、富矿多、伴生矿产多,有利于综合开采利用。新疆有三条巨大的铁矿成矿带,分布在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三大山系之中,富铁矿就占30%。1999年年底,新疆铁矿探明的储量为7.34亿吨,居全国第16位,西北第2位,铬铁矿储量仅次于西藏。2006年底,新疆铁、铬、锰、铜、铅、锌等矿保有的储量分别为3.04亿吨、65.34万吨、469.7万吨、73.48万吨、5.91万吨、42.45万吨。新疆地区开发的稀有金属矿产有10种,已探明阿尔泰山脉是中国重要的稀有金属分布区,其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相当大的比例。其中的铍、铯、锂、铋矿储量居全国前六位,铍的储量居全国之首。贵金属主要有金、银、铂、钯,分布在阿尔泰山地区,铂的储量居全国第六位。

新疆非金属矿资源有云母、石棉、石膏、膨润土等。新疆地区已发现的云母矿床、矿点有百余处,已探明的云母储量居全国第一,储量、产量占全国总量的一半左右;发现的大中型石棉矿床有数处,居全国第四位,新疆石棉矿质量高,含棉率一般在2%~5%;新疆石膏蕴藏量大,质地优良,部分矿体硫酸钙含量达85%以上。新疆化工原料的矿产以盐、芒硝、钠硝石等矿种最为丰富,发现的盐产地有400余处,芒硝的探明储量居全国第八位,钠硝石的储量为全国第一位。

此外,新疆有“玉石之乡”的美誉,白玉、青玉、碧玉、墨玉,品种齐全,质地细腻,色泽美观,其中以和田羊脂白玉最佳。全疆已发现金刚石、玉石和其他宝石近20类、70多种,高档产品以阿尔泰海蓝宝石(猫眼石)、红蓝宝石、羊脂玉、丁香脂、翡翠等最为有名。新疆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了配套齐全的资源,如钢铁工业有铁矿、锰矿、铬矿、溶剂石灰石、炼焦用煤等配套矿产;有色金属工业有金、铜、铅、锌以及冶金辅助原料矿产等。各种非金属矿为发展建材工业,轻工业的陶瓷、造纸、盐业、工艺美术提供了配套矿产。正是这些矿产为新疆工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近代新疆工业的发轫

19世纪末,新疆机器工业开始于军用工业的建立。1897年5月22日,甘肃新疆巡抚饶应祺奏请光绪皇帝批准,从上海购买用于制造军火、银圆的机器设备,创办了新疆机器局,主要制造枪支、子弹、铜钱、银圆等。

1912年以后,杨增新、盛世才以及国民政府主政新疆时期都曾力图发展新疆工业,由于新疆地方政权的频繁更迭、政局的动荡,收效甚微。

(一)新疆省历届政府的工业发展规划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原新疆提法使杨增新掌握了军政大权,成为新疆的统治者。杨增新上台后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1884年,新疆建省时,清政府曾规定由内地各省拨出部分资金归新疆省财政使用,称为“协饷”。此后新疆财政开支的大部分来自于内地协饷。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后,来自于内地各省划拨的“协饷”完全失去。为了扭转新疆财政困境,省政府除了整顿税收、发行纸币外,还大力发展经济,以图增加税源,在农业上开渠垦荒,在工商业领域倡导振兴实业,提出“生财之道在于实业”。杨增新宣称:“今日民生凋敝,物价腾昂,舍振兴实业外,别无补救之良法。”并对工业部门的发展提出了一些要求。如采用官商合办发展新疆石油工业,“欲图抵制俄油畅销,我油井矿产权利不被侵夺,是非趁此时会,厚集资本,用机开采提炼不可。拟暂集股本官票银三万两,作为官商合办官本投入,四五千两以为之倡,其余二万五千两悉数招商承办,一面查明机器有无短缺损坏之件,补够休整齐全以备开办;一面调精勘油矿熟用机器之匠师改良开采。”杨增新决定在吐鲁番建立模范纺织工厂,“窃维开拓利源,首在振兴实业,而工艺一端尤为实业要图。近年纺织各厂,内地稍见发达,以布帛为人生所必需,挽回利权必以此为先务。”并对吐鲁番模范纺织工厂提出了“机器务求坚利,货品尤须精良”的要求。但是,由于杨增新为了巩固自身统治采取闭关自守的政策,限制新疆与内地的人员物资交流,关起门来振兴实业,使内地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无法进入新疆,新疆的工业发展并无大的起色。1928年,杨增新遇刺身亡,新疆陷入了战乱之中。1934年,盛世才平定了新疆的战乱,最终获得了新疆最高权力,并在苏联的帮助下筹划新疆的经济建设。

1935年,新疆省政府成立了“新疆省设计委员会”,为新疆各项建设制订计划。在苏联顾问、专家的帮助下,“新疆省设计委员会”制订了“第一期三年计划”和“第二期三年计划”,规划新疆的各项经济建设事业。1936年7月起,新疆开始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在工业方面,“第一期三年计划”关于工矿业方面具体的经济建设政策和计划内容是:“为了发展工矿业,提出建立现代化的轻重工业和人民投资工业,制定各种矿业法规,组织采矿队,彻底勘查本省矿产,招收矿业实习员,扩大阿山金矿局,实行机器开采等。”此外,1938~1939年,新疆省政府先后颁布了中央政府制定的各种发展工业的法规,如《经济部国营矿区管理规则》、《非常时期工矿业奖励暂行条例》、《小工业及手工艺奖励规则》等。

“第一期三年计划”的主要建设内容是完成造纸、制糖、制毯、煤矿、油页岩炼油实验等厂矿的建设工作,计划投资4438304元。因为此前新疆工业基础薄弱,所以“第一期三年计划”工业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发展轻工业,为以后的工业建设奠定基础。

“第二期三年计划”始于1940年,至1942年结束。计划中工业建设的任务就是“首先应注重于有关国防,有关民生,及有关巩固新疆经济基础的各部门工业之开发,以便给前方抗战,以更有力的协助,给全疆民众以充分的生活用品,特别要准备工业发展所必需的动力和原料。”计划中,轻工业方面的建设包括电灯、酿酒、棉纺织、罐头、陶业、毛纺织、自来水、烟草、皮革、造纸、印刷、面粉、织毯等22个工厂;重工业方面省政府计划先对煤炭、铁、金等矿产进行勘察,再建设机械化煤矿,由政府筹资筹办迪化头屯河炼铁厂、伊犁和洛蒲炼铝厂。1942年,国民政府为了开发西北以支撑长期抗战,支持新疆的经济建设,新疆与内地的经济交流得以加强。1943年,新疆省政府分别与重庆渝鑫钢铁厂、天原电化厂、豫丰纱厂订立合同,计划由新疆购买上述三厂的机器设备并迁至新疆,在迪化筹建金属冶制厂、天山化学工厂、新丰纱厂。

为了帮助新疆完成这些工厂的迁建,由中央银行贷给新疆巨款,用以购买机器,支付运费。1943年底,中央银行所付款额已达法币8800万元以上。

1943年11月,中国银行西北运输处派出卡车100辆,自陕西宝鸡赴四川运输上述三厂的机器设备,后因修筑成都机场,汽车全部被征为军用。此后,通过新疆省政府与各方协调,最终只有一小部分机器设备运抵迪化,其余大部分都留在重庆、兰州、酒泉等地未能运到,这使得原工业合同计划未能实施。

1944年9月11日,盛世才离开新疆之后,吴忠信主政新疆。1945年8月,新疆省政府制订了一个从1947年起执行的《新疆省工业五年计划》,计划在新疆建设一批工矿企业,如水电厂、毛纺厂、制革厂、酒精厂、面粉厂、肉乳加工厂、糖厂以及三合板制造厂等,并计划投资省币4.2亿元建立新疆水泥厂,请求资源委员会在资金、技术上予以帮助。

民国时期,尤其是在盛世才执政时期,新疆地方政府的工业建设计划得到贯彻落实,并且取得了一定成绩。

“第一期三年计划”期间,新疆地区各类新设的工厂达39家,这些新兴的工业企业分属于电气、印刷、食品、机械(主要是汽车修理、五金器件)、木材加工、制革、化学(肥皂制造)等行业,这其中还不包括全省各地的棉纺、毛纺、麻纺等纺织厂(据1939年《新疆日报》元旦增刊记载,有棉纺织机66000锭,毛纺织机10000锭)。1936年,新疆共有小工业铺273家;1937年新设了119家;1938年又新设了42家。“第二期三年计划”期间,新疆工业建设的成就主要以轻工业为主,建立了印刷、面粉、丝织、皮革、酿酒、火柴、肥皂等工厂。其中,新设及扩充了22家规模较大的工厂,投资848万元。这些新设的工厂大多规模较小,有的仍是手工生产或部分工艺使用机器。在重工业方面,主要是电力工业和石油工业获得了发展。1942年,新疆电力工业共有交流发电机21部、直流发电机8部,发电量达到1725千瓦,供居民照明和工业用电使用。

这一时期,中苏合营的独山子炼油厂取得了显着成绩,后来盛世才与苏联关系恶化,苏联方面撤走了独山子炼油厂的技术人员和设备,使工厂生产停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