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自愈力
3163700000014

第14章 职场自愈力:工作压力是否已经融化了你的动力(1)

人在职场身不由己,有太多的烦恼和艰辛需要职场中的人去面对。职场压力是当今整个社会都在关注的话题。人们该如何减轻工作中的压力,让自己过得轻松一些?面对工作压力,人们要做出怎样的选择?

有人说:“有压力才有动力!”这是真的吗?至少笔者认为这句话并不完全的正确。适量的压力确实会让人产生动力,努力前进以减轻身上的压力。但是当压力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巨大的压力会直接将人压垮。面对种种状况,人们提出了“减压”。

减压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大吃一顿、大玩一场,尽情地宣泄心中积压的情感,把压力释放出来。然而不管用什么方式去减压,最终效果还是要取决于压力承受者自身的心灵和思维。所有压力的根源都来自于人的内心,外界的影响进入人的内心世界,人们才能从中感受到压力的存在。

随着职场压力的凸显,有很多人开始研究如何“减压”,减压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本章将详细讲述,在压力面前人们应该如何“自救”,让工作生活变得轻松自在。

1.压力之下,选择逃避还是面对

常言道:“有压力才会有动力。”的确,这是一句很鼓励人的话,但是如果真的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就需要在心里测量一下压力的大小,看它到底是能给人们产生动力,还是要融化人们的动力?

心理学上有一个着名的“耶基斯和多德林法则”,即有一种最佳的刺激力能够使人的业绩达到最高点,如果刺激力过低,业绩会随之降低,反之,刺激力过高,同样会使业绩降低,而且会让人的情绪异常激动,造成更大的不利影响,这种模式也被称为“倒U形假说”。

很久以前,希腊有一个叫洛克的小男孩,从小失去了母亲,跟着继母生活。有一天,继母让他下山去打油,并且严厉地告诉他不能滴到地上一滴油,如果发现少了一滴油,就两天不给他饭吃。

洛克听完后,害怕地点了点头,拿着油瓶,战战兢兢地下山了。

到了山下,打完油后,洛克就踏上了回家的路。刚上路,继母那严厉的态度、凶狠的表情,以及自己两天不能吃饭的可怜画面,就不断地浮现在洛克的眼前,因此,他端着满满的一碗油,小心翼翼地走着。

终于快到家了,洛克刚要松一口气,没想到一个小石头绊了他一脚,碗中的油一下子撒了好几滴,这可怎么办?他越发紧张,想想继母发现肯定会骂他,于是洛克的手开始发抖了。等见到继母的时候,他手中的油只剩下半碗了。继母见了,生气极了,骂洛克怎么这么笨,嘱咐了好几遍,还是洒了这么多油,一气之下,她决定不让洛克吃午饭。

可怜的洛克一边哭,一边去找奶奶,奶奶看着委屈的孩子,慈祥地对洛克说:“好孩子,不哭了,这次奶奶再让你去打一次油,这次啊,你不用担心油会不会洒,只是,回来的时候,你要把在路上看到的景色和有趣的事讲给我听,可以吗?”洛克擦了擦眼泪,大声地说:“好。”

第二次,洛克去打油,在回家的路上,按照奶奶的嘱咐,他一边走,一边看着路边漂亮的花朵,偶尔还会看到一群可爱的正在玩耍的孩子,还有勤劳的人在山间忙碌……就这样,洛克不知不觉地就到了家,把这碗油完好无损地交到了奶奶的手里。

正是继母严厉的表情让洛克在心理上产生了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没有给洛克带来动力,反而带来了阻力,结果把手中的油洒了一半。而第二次,洛克按照奶奶的嘱咐,并没有一味地去想油会不会洒,而是更注重沿途的过程,结果却出乎他的意料。

德国心理学家戴维·卡茨做了一个实验,他在压力管理的实验课上拿起一杯水,然后问底下的学生:“我手上的这杯水有200克,你们觉得它重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不重。”

戴维·卡茨则说:“现在,如果同样是这一杯200克的水,你们能拿几个?如果让你们拿一个,你们会觉得很简单,如果拿4个你们会觉得除了手有点酸,没有其他问题。可是,要是拿20个,你们恐怕就无法承受了。这就像我们所能承受的压力一样,一点压力不算什么,可是如果压力过重,那我们就无法承担,甚至会超负荷,导致其他的事情都无法去做了。”

美国德保罗大学的斯基普·迪拉德在常规赛季的罚球命中率是很高的,所以队友们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得分王”。1981年,在美国大学联盟锦标赛中,德罗保队对战圣约瑟夫队的最后一场比赛非常关键。对此,队伍的领军人物斯基普·迪拉德很有压力,他想为学校赢得荣誉,创造历史。在离比赛结束还有十二秒的时候,德罗保队只领先圣约瑟夫队一分,现场观众的情绪十分激动,他们大声地为迪拉德加油助威,可就在这关键的时刻,迪拉德发挥失常了——他最擅长的一个三分球竟然没有中,丢掉了这唯一一次可以进球的机会,最终圣约瑟夫队以一分的优势赢得了这场比赛。赛后,当迪拉德回想当天的情景时,他说:“这次比赛在一开始我就想得第一,为学校争得荣誉,可在关键时刻,这种压力让我无法平静下来,反而变成了一种负担,所以到最后使我发挥失常。”

在熙熙攘攘的求职面试中,每个求职者都是带着明确目标来面试的。可是,当人们发现来面试的每个人都比自己优秀时,心里难免会产生压力,同时这也是对他的一种考验。是要将压力放大,还是将其变为求职的动力,其实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心态。

戴维德是个法语毕业的专科生,他应聘的单位是一家外贸公司,虽然他是专科毕业生,但是他的专业成绩并不差,在学校组织的法语演讲比赛中,他还曾获得过第一名。然而,到了招聘公司他才发现,来这里应聘的大多数人都是本科生和研究生,只有几个专科生。自己在学历上明显比别人低了一级,一种无形的巨大压力在他心里产生了。

此时,正值中午,面试官都去吃饭了,戴维德冷静下来仔细地想了想,并对自己说:“没关系,他们只是学历比我高一些,我要相信自己的专业能力!正好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我还可以再准备一下。”于是,他来到一个角落,拿起一份法语报纸,认真地读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一个面试官被他这段流利的法语所吸引,走了过来,让他用法语介绍一下报纸里面的内容,听完戴维德精彩的讲述后,面试官笑着点了点头,说:“把你的简历给我看一下。”随后在简历上写了两个字——录用。

在上述故事中,戴维德在面对学历给他带来的压力时,没有将压力放大,而是化压力为动力,继续坚持。可见,面试中产生的压力大小,是完全可以自己掌控的,要学会化解压力,一定不要让压力融化你的动力!

2.职场何去何从:第一印象决定命运

在心理学上,“第一效应”就是人与人之间在第一次交往中给彼此留下的印象。这个印象会很快在对方头脑中形成,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占据主导地位。

当一个人去面试时,面试官的印象会快速地在他的头脑中定格,短暂的几秒钟,他就会初步判断出自己面前的这位面试官是否是一个热情、友善、态度温和的人,并且这些第一时间的判断会伴随在他整个的面试过程中。同理,这个的第一印象如何,面试官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那么,第一印象真的就这么重要吗?

德国心理学家埃瓦尔德·海林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给大家讲述两个故事,但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同一个人——凯利。第一个故事讲述的是凯利年轻的时候乐观、开朗,为人友善,所以人缘很好,但是后来却变得不善言辞、性格孤僻,对朋友很苛刻。第二个故事讲述的是凯利之前性格很孤僻,但是后来,性格却慢慢变得开朗起来。讲完了这两个故事后,埃瓦尔德·海林立刻问大家,在只有这两种选择的情况下,你们更愿意和哪个凯利接触。没想到的是,74%的人都选择和第一个故事里的凯利接触。可见,“第一印象”起了很关键的作用,更多的人愿意和起初性格好的人在一起。由此可以得知,在最开始人们彼此都不了解的情况下,第一印象是非常关键的,它有可能成为双方是否要继续交往下去的依据。

心理学家卡尔·哈维曾说过:“你永远没有第二次机会去树立第一印象。”人们会根据与他人见面的最初几秒来判断对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美国有项调查显示:在招聘面试的过程中,应聘者的第一印象会对面试官的最终决定起着很大的作用。

戴维是一名设计专业毕业生,他到一家公司去应聘,并问主管:“请问你们需要招聘设计师吗?”“不需要!”主管摇摇头说。

“CAD画图专员呢?”“不需要!”主管肯定地说。

“那么,设计助理或者资料员呢?”这次主管无奈地说:“不好意思,我们现在什么空缺也没有了。”

“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说着,戴维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漂亮地写了几个字——本公司名额已满,暂不招聘。

主管看了看这几个字,微笑着点了点头,说:“设计部确实不需要招人了,但是如果你愿意,可以到我们市场部工作,待遇同样优厚。”

故事中戴维给主管留下了“淡定机智”的第一印象,正是因为这深刻的第一印象引起了主管的极大兴趣,从而让戴维为自己赢得了一份好的工作。

为了更客观地研究第一印象产生的影响,心理学家沃尔夫冈·柯勒做了一个测试:一张试卷上有20道数学题,他故意将题目顺序做了调整,将同学甲擅长的题目全部移到了前10道题上,而将同学乙擅长的题目则调到了后10道题上。这样一来,同学甲便做对了前面的10道题,而同学乙则做对了后面的10道题。然后,柯勒让另外的两个人在较短的时间内评判,并选出谁更优秀。结果,两个人一致认为同学甲比同学乙做的题正确率高,所以同学甲更优秀。

在这个测试中,同样是第一印象发挥着作用。通过简单的一个答题测试,就能让评判者认为甲同学比乙同学优秀。由此,沃尔夫冈·柯勒得出了一个结论:在不了解对方的前提下,最先接受的信息在大脑中所形成的最初印象,会在一段时间内成为记忆图示或核心知识,所以第一印象所产生的影响要超乎我们的想象。

在生活中,有很多优秀的求职者就是因为没有给面试官留下很好的印象,而与成功失之交臂。

卢卡斯是美国加州大学的一名硕士生,毕业后他来到一家大型公司去面试。然而,应聘当天,当面试时间快要结束时,他才急急忙忙地跑到那里,头发凌乱,满头大汗地站在面试官的面前。面试官看到他这样邋遢的形象,本想草草地把他打发走,但是看过他的简历后,其所学专业和在学校的经历都和自己的招聘标准很接近,于是故意问了卢卡斯几个很有难度的问题。没想到,卢卡斯回答得有条有理,理论和实际结合得很好。面试官看了看他的形象,心里犹豫了一下,最后才决定录取他。

第二天上班,主考官见到卢卡斯对他说:“你昨天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简直糟透了,要不是你后面的问题回答得还不错,我绝对不会录用你的。”

卢卡斯听后,笑了笑说:“主管,那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和您说一下吧!其实,我为了昨天的面试,在形象上准备了很久,没想到早上刚出门的时候,看到路上一位老人心脏病复发,他旁边也没有亲人,我就马上从他身上翻出救心丸,并且打了急救电话,直到救护车赶到,才松了一口气。而此时我看了一下表,才发现面试都快结束了,于是我飞速地跑到公司,最后就是您看到的这个样子了。”

主管听后:“原来是这样啊,你做的这件助人为乐的事情是对的,不过,以后你也会接触到一些公司的客户,你给客户的第一印象很可能就是客户对我们公司的第一印象。所以,一定要记住,在与别人第一次见面时,千万要注意自己的形象。”

从上述故事中大家可以看到:第一印象很重要,在某些时候,它会决定一个人的前程。卢卡斯就是因为没有给面试官留下好的第一印象,所以险些与这份工作擦肩而过。

在面试中,先入为主,这是面试官在最初几秒产生的一种思维定势。

面试者干净整洁的服装,落落大方的仪表,幽默的言辞,谦虚的态度,这些会率先进入面试官的大脑中,并留下档案。如果他做得足够好,就会给面试官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而这个好印象能够带给他的是:更顺利地开启这扇求职的大门。反之,求职的大门很可能就会关闭。

3.把工作看成艺术创作,生活会充满阳光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生命的本质在于追求快乐,而获得快乐的途径有两条:第一,发现使你快乐的时光,增加它;第二,发现使你不快乐的时光,减少它。”要想成为工作中的“阳光一族”,就一定要有一个“阳光”的心态。只要一个人在工作中足够乐观、快乐,那么,他就是这“阳光一族”中的一员了。

有一只小猫,它生活得非常快乐,而令它快乐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它头上有一颗太阳,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它就非常高兴,心想: 这真是个神奇的宝贝,它给我带来了光明和温暖。而其他的小动物都觉得小猫精神有问题,它们对小猫说:“太阳是很神奇,但是,它照亮的是整个世界,又不是你一个人,太阳是我们大家的。”小猫倔强地反驳:“太阳就是我一个人的,我要好好珍惜它。”于是,每天早晨,它都早早起来去海边看日出,每天晚上跑到山头,看太阳落山的样子,它觉得太阳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景色。